第55章 長刺節論篇

字數:3537   加入書籤

A+A-


    聊聊《長刺節論篇》
    角色:
    1. 小嶽:逗哏,負責講解《長刺節論篇》相關內容。
    2. 老孫:捧哏,輔助小嶽,通過對話互動推進內容。
    小嶽:滿臉笑容,上台鞠躬)各位觀眾朋友們,大家好啊!我是小嶽,站我旁邊這位,我的好搭檔,老孫!
    老孫:笑著點頭示意)誒,是我!
    小嶽:今天我得給大夥講講中醫裏特別厲害的一篇文章,《黃帝內經》裏的《長刺節論篇》 。
    老孫:喲嗬,這我可聽說過,《黃帝內經》那可是中醫的經典,不過這《長刺節論篇》都講些啥呀?
    小嶽:您聽好了,這裏頭講的可全是各種病怎麽用針刺治,可神了!就說這痹證,您知道啥是痹證不?
    老孫:不太清楚,您給講講。
    小嶽:簡單來說,就是人身上疼,麻,還不得勁。這痹證啊,還分好多種呢,有皮痹、肌痹、筋痹、骨痹、脈痹。
    老孫:好家夥,還這麽多分類呢!
    小嶽:那可不!每種痹證,刺法都不一樣。皮痹,就刺得淺點,因為病在皮膚表麵嘛;肌痹呢,就稍微深一點,刺到肌肉裏頭;筋痹,再深點,得刺到筋這兒。
    老孫:好奇地問)那骨痹和脈痹呢?
    小嶽:骨痹,病在骨頭裏,就得刺得更深啦,得紮到骨頭邊上;脈痹,和血脈有關,就找血脈上的穴位紮。您瞧,這根據病的深淺,刺法都不一樣。
    老孫: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麽回事兒,這古人可真有智慧!
    小嶽:這還不算完呢!文章裏還講了病在頭、病在筋、病在骨的情況。病在頭的,就得找脖子後麵太陽經上的穴位紮。
    老孫:疑惑)為啥找太陽經的穴位呢?
    小嶽:這您就不懂了吧!太陽經從腦袋後麵過,所以病在頭,就從這兒治,這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對,這叫經絡相通!
    老孫:被逗笑)您這差點說錯了。
    小嶽:嘿嘿,一激動差點說錯。病在筋呢,就得找筋的會穴紮。
    老孫:追問)啥是筋的會穴啊?
    小嶽:就是專門管筋的穴位,紮這個穴位,就能把筋的毛病治好。就好比您家水管堵了,得找到堵的地方修,治病也一樣,得找到關鍵的穴位。
    老孫:點頭讚同)有道理,有道理!
    小嶽:這針刺啊,還有大講究。久病的,深邪的病,就得刺得深,針還得在身體裏多留一會兒。
    老孫:好奇)為啥呢?
    小嶽:這久病的病邪藏得深,淺刺不管用啊,得紮深點,把病邪給趕出來。就好比這地底下有個大蘿卜,你不拔深點,能拔出來嗎?
    老孫:哈哈大笑)您這比喻可真形象!
    小嶽:新病,淺邪的病,就刺得淺,還得快點把針拔出來。這新病就像剛沾上的灰塵,輕輕一拍就掉了。
    老孫:笑著說)明白了,明白了!
    小嶽:這篇文章還講了氣血和疾病的關係。氣血要是不通暢,或者不足,人就得病。
    老孫:思考狀)哦,那這和針刺又有啥關係呢?
    小嶽:這針刺的目的之一,就是把氣血給調理順暢嘍。氣血通了,病就好得快。就好比這路通了,車才能跑,氣血通了,身體才能好。
    老孫:豎起大拇指)嘿,你這麽一講,這《長刺節論篇》好像也沒那麽難懂了。
    小嶽:又往前站了站,興致勃勃)您瞧,這《長刺節論篇》裏的門道還多著呢!就說這針刺的手法,那也是有大學問的。
    老孫:好奇湊近)還有啥手法,快給大夥嘮嘮。
    小嶽:比如說“提插補瀉”,補的時候,得慢慢把針插進去,再輕輕提起來,就跟給花盆裏澆水似的,慢慢澆,讓水滲進去;瀉的時候呢,得快速把針插到底,再猛地提起來,就好像把花盆裏多餘的水一下子倒出去。
    老孫:瞪大了眼睛)好家夥,這手法還挺形象。
    小嶽:還有“撚轉補瀉”,補法是向左輕輕撚轉,就像擰螺絲輕輕往裏擰,讓正氣進來;瀉法呢,是向右用力撚轉,跟擰開瓶蓋一樣,把邪氣放出去。
    老孫:一邊聽一邊模仿動作)這麽一聽,還真有點意思。
    小嶽:而且啊,這針刺的次數也有講究。有的病,得一天紮一次;有的呢,隔幾天紮一次。就像做飯,有的菜得大火快炒,有的就得小火慢燉。
    老孫:笑著點頭)您這比喻,絕了!那怎麽知道該多久紮一次呢?
    小嶽:這就得看病人的情況啦!病情重的,身體壯實點的,可能紮得勤快點;病情輕,身體弱的,就紮得少點。就好比開車,路好車好,開得就快點;路不好車也不太好,就得悠著點。
    老孫:忍不住笑)您這都聯係上開車了。
    小嶽:這道理都是相通的嘛!再說說這《長刺節論篇》對後世中醫的影響,那可太大了。
    老孫:來了興趣)怎麽個大法?
    小嶽:現在中醫用的好多針刺方法,都是從這篇文章裏發展來的。而且啊,它還啟發了中醫對疾病的認識。比如說,現在醫生看病,都會考慮病在哪個部位,是新病還是久病,然後再決定治療方法。
    老孫:恍然大悟)原來現在的中醫還有這麽深厚的淵源呢!
    小嶽:沒錯!這《長刺節論篇》就是老祖宗留給咱們的寶貝,得好好傳承下去。希望大夥以後對中醫多一份了解,多一份信任。
    老孫:點頭讚同)對,中醫文化博大精深,值得咱們好好研究。
    小嶽:對著觀眾鞠躬)今天和大夥聊了這麽多,希望大夥喜歡,咱們下次再接著聊中醫裏的其他門道!
    老孫:也跟著鞠躬)下次再見!
    喜歡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請大家收藏:()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