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營氣
字數:3039 加入書籤
趣解營氣
小嶽:滿臉笑容,蹦蹦跳跳上台)嘿!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呐,今兒個我和老孫給大夥帶來一段超有意思的,聊聊中醫裏特別神奇的一個概念。
老孫:跟在身後,笑著接話)喲嗬!啥神奇概念啊?小嶽,你可別賣關子,趕緊講講。
小嶽:就這“營氣”,老孫,您聽說過沒?
老孫:撓撓頭,一臉懵)小嶽啊,我還真不太清楚,這營氣是啥?是軍營裏的氣?
小嶽:笑得前仰後合,擺擺手)老孫呐老孫,您這差得太遠啦!這營氣啊,是中醫裏講人體營養物質的,它在咱們身體裏循環,滋養著各個地方。
老孫:瞪大眼睛,驚訝道)還有這事兒?那它咋個循環法,你快給我講講。
小嶽:一本正經)黃帝就說啦:“營氣之道,內穀為寶。”
老孫:模仿古人拱手的姿勢)這話啥意思啊?
小嶽:就是說啊,營氣能運行全身,可這得靠吃進去的食物。您想啊,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吃進去的東西可太重要啦!
老孫:連連點頭)這話沒毛病,那吃進去的東西跟營氣到底咋聯係上的?
小嶽:黃帝還說呢:“穀入於胃,乃傳之肺,流溢於中,布散於外,精專者,行於經隧,常營無已,終而複始,是謂天地之紀。”
老孫:皺著眉頭,疑惑不解)這一串說得我暈頭轉向的,你快給我解釋解釋。
小嶽:耐心解釋)就是說飲食進了胃,消化後傳輸到肺,然後營養流溢在身體裏麵滋養髒腑,散布到身體外麵滋養形體 。其中最精純的部分,就在脈道裏運行,一直不停,周而複始,就跟天地的規律一樣。
老孫: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麽回事,那這營氣在身體裏咋走的呀?
小嶽:這就更有意思啦!“故氣從太陰出注手陽明,上行注足陽明,下行至跗上,注大指間,與太陰合 。”這是說營氣從手太陰肺經出來,流注到手陽明大腸經,再上行到足陽明胃經,下行到足背,流注到足大趾間,和足太陰脾經會合。
老孫:跟著比劃)好家夥,這轉來轉去的,跟走迷宮似的。那然後呢?
小嶽:然後“上行抵脾,從脾注心中;循手少陰,出腋中臂,注小指,合手太陽 。”就是從脾經往上走到脾,再注入心中,沿著手少陰心經,從腋窩出來,下到手臂,流注到小指,和手太陽小腸經會合。
老孫:瞪大了眼睛)這路線可真夠複雜的,感覺比我記台詞還難。
小嶽:還有呢!“上行乘腋,出內,注目內眥,上巔,下項,合足太陽 。”這營氣再往上走,經過腋窩,出到眼眶下麵,注到眼內角,再上到頭頂,下到項後,和足太陽膀胱經會合。
老孫:驚歎)這營氣在身體裏逛來逛去,還逛到眼睛、頭頂去了。
小嶽:可不嘛!接著“循脊,下尻,下行注小指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陰 。”它沿著脊柱下行到尾骶部,再下行注到足小指尖,斜入足心,注到足少陰腎經。
老孫:笑著調侃)這營氣跟旅遊似的,把身體各個地方都逛了個遍。
小嶽:接著說)“上行注腎,從腎注心外,散於胸中;循心主脈,出腋,下臂,出兩筋之間,入掌中,出中指之端,還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陽 。”從腎往上注入心髒,再散布在胸中,沿著手厥陰心包經,出腋窩,下手臂,從腕後兩筋之間,入掌中,出中指尖,回出注無名指尖,和手少陽三焦經會合。
老孫:拍著腦袋)這繞來繞去的,我都快跟不上了。
小嶽:興奮地繼續)“上行注膻中,散於三焦,從三焦注膽,出脅,注足少陽 。”再往上注到兩乳之間,散布在三焦,從三焦注到膽,出脅肋,注入足少陽膽經。
老孫:驚訝道)還沒走完呐?這營氣的行程可真長。
小嶽:“下行至跗上,複從跗注大指間,合足厥陰,上行至肝,從肝上注肺,上循喉嚨,入頏顙之竅,究於畜門 。”又下行到足背,再從足背注入足大指,和足厥陰肝經會合,往上到肝髒,再從肝上注到肺髒,沿著喉嚨,入上顎之竅,深入到鼻內通腦的地方。
老孫:感慨)好家夥,終於快走完了吧?
小嶽:還沒完呢!它還有分支,“其支別者,上額,循巔,下項中,循脊,入骶,是督脈也;絡陰器,上過毛中,入臍中,上循腹裏,入缺盆,下注肺中,複出太陰 。”分支從額部往上,沿著頭頂,下到項後中線,沿脊柱入骶內,這是督脈;再環繞陰器,從陰毛中部上行,過臍中,上沿腹內,入缺盆,下注肺髒,再出手太陰肺經。
老孫:連連搖頭)這營氣的運行路線,太複雜了,不過古人對身體的研究可真厲害。
小嶽:總結道)所以說啊,“此營氣之所行也,逆順之常也 。”這就是營氣運行的路線,不管是上行還是下行,都按照這個常規來。您瞧瞧,老祖宗多有智慧。
老孫:豎起大拇指)確實,這中醫文化博大精深,這營氣的學問夠咱們研究好久。
小嶽:對著觀眾)各位觀眾朋友,希望大夥聽了咱們這段,對中醫裏的營氣感興趣,去深入了解了解,說不定對自己的身體保養還有幫助呢!
老孫:附和)對,一起感受中醫文化的魅力!
小嶽、老孫:鞠躬)謝謝大家!
喜歡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請大家收藏:()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