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脈度

字數:3665   加入書籤

A+A-


    相聲一:趣談脈度開篇
    小嶽:滿臉笑意,連蹦帶跳走上台)嘿!親愛的觀眾朋友們!今天我和老孫給大夥帶來一段超有意思的,聊聊中醫裏神秘的門道!
    老孫:跟在後麵,笑容滿麵)喲!小嶽,又有啥新奇玩意兒,快給大夥講講。
    小嶽:老孫呐,今天咱聊“脈度”。您聽過這詞沒?
    老孫:撓撓頭,一臉困惑)脈度?這是量脈搏的長度?還是啥新鮮說法?
    小嶽:笑得前仰後合,直擺手)老孫啊老孫,您這想法太離譜啦!在中醫裏,脈度指的是人體經脈的長度。老祖宗們可厲害啦,把人體經脈長度都研究得透透的。
    老孫:瞪大眼睛,滿臉驚訝)啥?還能算出經脈長度?這怎麽做到的?
    小嶽:您瞧,在《靈樞·脈度》裏,黃帝就問岐伯:“願聞脈度。”
    老孫:模仿古人拱手作揖的姿勢)這意思就是黃帝想讓岐伯講講經脈的長度唄。
    小嶽:沒錯!岐伯就開始介紹了:“手之六陽,從手至頭,長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陰,從手至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陽,從足上至頭,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之六陰,從足至胸中,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蹺脈從足至目,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脈、任脈各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氣之大經隧也。”
    老孫:皺著眉頭,直搖頭)等等,小嶽!這一串數字,我腦袋都快轉不過來了。你快給解釋解釋。
    小嶽:耐心地掰著手指講解)老孫,您聽好嘍。手三陽經,每條從手到頭部是五尺,一共六條,五乘以六就是三丈。手三陰經,每條從手到胸中是三尺五寸,三乘以六得一丈八尺,五乘以六是三尺,加起來就是二丈一尺。足三陽經,每條從腳到頭部八尺,六乘以八就是四丈八尺。足三陰經,每條從腳到胸中六尺五寸,六乘以六得三丈六尺,五乘以六是三尺,總共三丈九尺。蹺脈從腳到眼睛,是七尺五寸,兩條加起來,二乘以七得一丈四尺,二乘以五是一尺,一共一丈五尺。督脈和任脈,各長四尺五寸,二乘以四是八尺,二乘以五是一尺,加起來九尺。把這些數字全加起來,就是十六丈二尺啦!
    老孫:瞪大雙眼,驚歎道)好家夥!老祖宗算得這麽精確,跟搞數學運算似的。可算出這長度有啥用啊?
    小嶽:用處大著呢!這說明老祖宗對人體構造研究得極其透徹。通過了解經脈長度,就能更好地把握氣血在身體裏的運行。
    老孫:摸著下巴,好奇地問)氣血運行跟這經脈長度有啥關係?
    小嶽:老孫,您想啊,經脈就像一條條高速公路,氣血在裏麵流動。路的長度確定了,就能知道氣血運行一圈需要多長時間。要是氣血運行不暢,就能順著這經脈長度,找到可能出問題的地方。
    老孫: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麽回事。沒想到這經脈長度,背後還有這麽多門道。
    小嶽:可不嘛!老祖宗通過觀察、實踐,總結出這些寶貴經驗。咱們現代人,更得好好研究研究。
    老孫:連連點頭)對!中醫文化博大精深,值得咱們好好學習。
    小嶽:各位觀眾朋友們!希望大家聽了這段,對中醫脈度感興趣,去深入了解這古老而神奇的學問!
    老孫:沒錯!一起領略中醫的魅力!
    小嶽、老孫:向觀眾鞠躬)謝謝大家!
    相聲二:再探脈度之奧
    小嶽:蹦跳著上台,笑容燦爛)嘿!觀眾朋友們,咱們又見麵啦!今天接著和老孫聊中醫裏的脈度。
    老孫:笑著跟上台)小嶽,上次聽你講完經脈長度,我回去想了好久,越想越覺得老祖宗智慧了不起。
    小嶽:得意地拍著胸脯)那可不!今天咱們接著深挖。黃帝又問岐伯:“蹻脈有陰陽,何脈當其數?”
    老孫:模仿思考的樣子)這是問岐伯,蹻脈分陰陽,哪條脈對應剛才說的長度數吧?
    小嶽:老孫,你這反應越來越快啦!岐伯就回答:“男子數其陽,女子數其陰,當數者為經,其不當數者為絡也。”
    老孫:撓撓頭,疑惑道)這又是什麽意思?怎麽還分男女呢?
    小嶽:耐心解釋)這是說,對於蹻脈,男子以陽蹻脈為主要計數對象,女子以陰蹻脈為主要計數對象。計數所涉及的脈就是正經,不涉及的就是絡脈。
    老孫:驚訝道)好家夥!中醫連這都考慮到了,還根據男女區分。那這又有什麽講究?
    小嶽:這您就不知道了吧!在中醫理論裏,男女身體結構和生理特點有差異。男子屬陽,女子屬陰,所以在脈度計數上也有區別。這樣能更精準地判斷身體狀況。
    老孫:點頭讚同)有道理!中醫真是細致入微。那還有其他關於脈度的說法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小嶽:當然有!岐伯還提到:“經脈為裏,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
    老孫:皺眉思索)這好像是在介紹經脈、絡脈和孫絡的關係?小嶽,你快講講。
    小嶽:老孫,你理解得沒錯!經脈就像主幹道,在身體深層。從經脈分支出來,橫向分布的就是絡脈。而從絡脈再分支出來的,就是孫絡啦!
    老孫:驚歎)這就像大樹一樣,有樹幹、樹枝,還有更細的小樹枝。
    小嶽:比喻得太恰當啦!老孫,通過了解這些,咱們就能知道氣血是怎麽通過經脈、絡脈和孫絡,輸送到身體各個角落的。
    老孫:好奇地問)了解這些對治病有幫助嗎?
    小嶽:幫助可大了!當身體不舒服時,醫生就能根據經脈、絡脈和孫絡的關係,找到問題所在。比如,要是某個部位疼痛,就能順著相關的經脈、絡脈排查。
    老孫:恍然大悟)原來如此!中醫的脈度理論,不僅能了解身體構造,還能用來治病。
    小嶽:對呀!咱們老祖宗留下的中醫文化,是一座取之不盡的寶庫。脈度知識隻是冰山一角。
    老孫:感慨道)確實!咱們得好好傳承和發揚中醫文化。
    小嶽:麵向觀眾)各位朋友,希望大家多關注中醫,感受中醫的神奇與魅力!
    老孫:沒錯!一起讓中醫文化代代相傳!
    小嶽、老孫:鞠躬致謝)謝謝大家!
    喜歡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請大家收藏:()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