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熱病
字數:4521 加入書籤
相聲《熱病探秘》上)
角色:
1. 小嶽:逗哏,對中醫知識一知半解卻愛顯擺。
2. 老孫:捧哏,沉穩理智,喜歡吐槽小嶽的“歪理”。
場景:舞台上,小嶽和老孫精神抖擻地走上台,向觀眾鞠躬問好。
小嶽滿臉笑容,興奮地):“親愛的觀眾朋友們!今天我和老孫給大夥帶來一段別具一格的相聲。最近我癡迷於中醫典籍,頗有收獲。”
老孫懷疑地看著小嶽):“就你?還癡迷中醫典籍,別是又一知半解,來這兒瞎顯擺吧!”
小嶽不服氣):“嘿!老孫,你可別小瞧我。今天我就跟你講講《黃帝內經》裏記載的熱病。先聽原文:‘熱病三日,而氣口靜、人迎躁者,取之諸陽,五十九刺,以瀉其熱而出其汗,實其陰以補其不足者。’”
老孫皺著眉頭,擺擺手):“打住!這一串文言文,跟繞口令似的,你就不能說點大夥能聽懂的?”
小嶽得意洋洋):“就知道你聽不懂。我給你翻譯翻譯。熱病已經發作三天了,如果氣口脈象平靜,人迎脈象躁動,就應該針刺各陽經的五十九個穴位,通過這種方法來瀉除體內的熱邪,使病人出汗。同時,還要補養陰氣,來彌補身體的不足。”
老孫半信半疑):“聽著還挺有道理。那這五十九個穴位,你都知道在哪?”
小嶽胸脯一挺):“那當然!不過……這個數量太多,一時半會兒也講不完。老孫,你就說這中醫厲不厲害?”
老孫點點頭):“厲害是厲害,可你光說不練假把式。假設現在有個人得了熱病,符合你說的症狀,你怎麽用這方法給他治?”
小嶽撓撓頭,眼珠一轉):“哎呀,我這不是理論知識豐富嘛!真要實操,肯定得找專業的中醫師。但我跟你講,中醫看病講究望聞問切,我先給你表演下望診。”
老孫好奇):“哦?怎麽望診?”
小嶽裝模作樣地圍著老孫轉了一圈,上下打量):“嘿!老孫,我瞧你麵色潮紅,印堂發亮,不會是體內有熱邪吧?”
老孫白了小嶽一眼):“去去去!我這是被你氣的。接著說你的熱病,還有什麽門道?”
小嶽繼續搖頭晃腦地背):“身熱甚,陰陽皆靜者,勿刺也;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出則泄。所謂勿刺者,有死征也。”
老孫著急地):“又來了!快解釋解釋。”
小嶽耐心地):“就是說病人身體發熱很嚴重,但是寸口和人迎的脈象都很平靜,這種情況就不能針刺。要是可以針刺的,就應該趕緊治療。如果針刺後不出汗,就說明病邪通過瀉下的方式排出了。而不能針刺的情況,往往是有死亡征兆的。”
老孫驚訝):“這麽嚴重!那怎麽判斷能不能針刺呢?”
小嶽一本正經):“這就需要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專業知識了,可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總之,中醫博大精深,每個細節都有講究。”
老孫笑著調侃):“行,你這肚子裏還真有點墨水。那接下來呢,熱病還有其他說法?”
小嶽來了興致):“當然!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老孫無奈地搖搖頭,對著觀眾):“得,他還賣上關子了。不過各位觀眾,咱們下次接著聽小嶽講熱病!”兩人鞠躬下台。
相聲《熱病探秘》中)
場景:小嶽和老孫再次登台,向觀眾問好。
小嶽眉飛色舞):“老孫,咱們接著上次講熱病。這次的原文是:‘熱病先胸脅痛,手足躁,刺足少陽,補足太陰,病甚者為五十九刺。’”
老孫捂住耳朵):“停!我可不想再聽你念天書了,直接翻譯。”
小嶽笑嘻嘻地):“熱病發作時,先出現胸脅部位疼痛,手足躁動不安的症狀,應該針刺足少陽經,同時補足太陰經。如果病情嚴重,就要采用五十九刺的方法治療。”
老孫疑惑):“這足少陽經和足太陰經,又是什麽?”
小嶽手舞足蹈地比劃):“足少陽經就是膽經,沿著身體側麵分布;足太陰經是脾經,主要在下肢內側。簡單來說,這兩條經絡就像咱們身體裏的高速公路,負責運輸氣血。一旦生病,就得通過針刺這些經絡來疏通道路。”
老孫半開玩笑地):“聽你這麽一說,這經絡還挺神奇。那你能找準這兩條經絡上的穴位嗎?”
小嶽拍著胸脯):“理論上沒問題!像足少陽膽經的陽陵泉,足太陰脾經的三陰交,我都知道在哪。不過老孫,這針刺穴位可講究手法,得專業人士操作。”
老孫笑著說):“你也就紙上談兵。對了,上次你說熱病有死亡征兆,除了脈象平靜那種,還有其他情況嗎?”
小嶽清了清嗓子,嚴肅地):“當然有!原文是這麽說的:‘熱病七八日,脈微小,病者溲血,口中幹,一日半而死;脈代者,一日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老孫著急地追問):“這又是什麽意思?”
小嶽解釋道):“熱病七八天後,如果脈象變得微小,病人又出現尿血、口幹的症狀,再過一天半就可能死亡。要是脈象出現代脈,也就是跳動時有歇止的情況,一天內就可能有生命危險。”
老孫咋舌):“這麽嚴重!看來熱病不能小瞧。那要是在現代,遇到這種情況怎麽辦?”
小嶽想了想):“現代醫學肯定會結合各種檢查手段,明確病因,然後進行針對性治療。不過中醫的理論和方法,依然有它的價值。比如說,在熱病初期,通過針刺穴位來緩解症狀,減輕病人痛苦。”
老孫點點頭):“確實,中醫和西醫各有優勢。小嶽,你還知道熱病其他方麵的知識嗎?”
小嶽賣關子):“嘿嘿,當然!這熱病的學問大著呢,欲知更多內容,咱們下回再說!”
老孫對著觀眾):“得,他又留一手。不過各位,咱們下次再來聽小嶽講熱病!”兩人鞠躬下台。
相聲《熱病探秘》下)
場景:小嶽和老孫第三次登台,向觀眾熱情問好。
小嶽興高采烈):“老孫,今天咱們把熱病的最後一部分講完。聽好了,原文:‘熱病已得汗出,而脈尚躁,喘且複熱,勿刺膚,喘甚者死。’”
老孫熟練地催促):“快,別囉嗦,直接翻譯。”
小嶽認真地):“熱病患者已經出汗,但脈象仍然躁動,還氣喘,並且再次發熱,這種情況下,就不能再針刺皮膚。如果氣喘特別嚴重,就可能有生命危險。”
老孫皺眉):“這是為什麽呢?出汗不應該是病情好轉的表現嗎?”
小嶽搖頭晃腦):“正常情況下,出汗確實能散熱,緩解病情。但這裏病人脈躁、氣喘、複熱,說明病邪沒有隨著汗液排出,反而還在體內搗亂。這時候再針刺皮膚,可能會讓病情惡化。”
老孫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小嶽,你講了這麽多熱病知識,我問你,在日常生活中,怎麽預防熱病呢?”
小嶽一本正經):“這可大有學問。首先,要順應四時變化,夏天別貪涼,冬天別受熱。其次,飲食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油膩。另外,還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勞累。”
老孫調侃):“喲,你這一套一套的,跟養生專家似的。對了,你講了這麽多中醫知識,有沒有實踐過?”
小嶽尷尬地撓撓頭):“實踐嘛……我主要還是研究理論。不過我相信,這些知識肯定能幫助很多人。”
老孫笑著說):“行,希望你能把這些知識傳播出去,讓更多人了解中醫。”
小嶽對著觀眾,拱手):“感謝各位觀眾朋友的聆聽。通過這段相聲,希望大家對熱病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中醫文化的魅力。”
老孫也拱手):“沒錯,咱們下次再給大家帶來有趣的相聲!”兩人鞠躬下台。
喜歡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請大家收藏:()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