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口問

字數:5978   加入書籤

A+A-


    相聲:《靈樞·口問》趣談上篇)
    角色:
    1. 小嶽:熱愛中醫知識,積極分享,言語幽默,擅長繪聲繪色講解。
    2. 老孫:配合小嶽互動,適時提出疑問,引導對話推進。
    開場
    小嶽:蹦跳上台,揮手大喊)親愛的觀眾朋友們!我想死你們啦!瞧瞧,又是活力滿滿的我——小嶽!
    老孫:慢悠悠跟上,笑著吐槽)你呀,每次上台都跟剛中了彩票似的,消停會兒。我,老孫。
    引入中醫話題
    小嶽:老孫,最近我又鑽研一本中醫,收獲可大啦!
    老孫:喲!什麽書?不會又是你自己瞎起的名吧?
    小嶽:一本正經,搖頭晃腦)這可是正兒八經的《黃帝內經·靈樞·口問》,裏麵全是中醫對各種病症的獨特見解,老神奇了!
    老孫:滿臉懷疑)就你?還研究這麽高深的中醫經典,能看懂嗎?別到時候一知半解,出來誤導人。
    講解《口問》開篇原文及知識
    小嶽:清嗓子,有模有樣)聽好了!“黃帝閑居,辟左右而問於岐伯曰:餘已聞九針之經,論陰陽逆順,六經已畢,願得口問。岐伯避席再拜曰:善乎哉問也,此先師之所口傳也。”老孫,你聽聽,這畫麵感多強。
    老孫:皺著眉頭,直擺手)打住!你這念的跟繞口令似的,一句都聽不懂,快講講到底啥意思。
    小嶽:耐心解釋)這是說黃帝在閑暇的時候,讓身邊的人退下,然後向岐伯請教問題。黃帝說,他已經學習了九針的經典理論,也了解了陰陽逆順和六經的知識,現在想讓岐伯講講那些通過口傳心授的學問。岐伯聽了,趕緊離開座位,行大禮,還誇讚黃帝問得好,說這些知識正是先師口傳下來的。
    老孫:驚訝)哇,原來黃帝和岐伯交流還這麽講究。那岐伯接著說了啥?
    小嶽:岐伯就開始講啦!“黃帝曰:願聞口傳。岐伯答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於風雨寒暑,陰陽喜怒,飲食居處,大驚卒恐。則血氣分離,陰陽破散,經絡厥絕,脈道不通,陰陽相逆,衛氣稽留,經脈虛空,血氣不次,乃失其常。”
    老孫:無奈地搖頭)得,又是一大串,你這直接給我“整懵”了,快用大白話講講。
    小嶽:笑著解釋)黃帝想聽口傳的學問,岐伯就回答說,各種疾病的產生,原因有很多。像外界的風雨寒暑等氣候變化,人的情緒波動,比如過度的喜怒,還有飲食不規律、居住環境不好,以及突然受到驚嚇等。這些因素會讓人體的血氣運行紊亂,陰陽失調,經絡氣血阻斷,脈道不通暢。衛氣無法正常運行,經脈裏的氣血空虛,人體就失去了正常的狀態,疾病也就跟著來了。
    老孫:若有所思)聽著還挺有道理。那針對這些病因,中醫有啥應對辦法?
    小嶽:這才剛開始講病因呢!岐伯又說,“論不在經者,請道其方。”意思就是,對於那些經典裏沒有記載的內容,讓咱們來探討一下應對的方法。老孫,你看岐伯多謙虛,一邊講知識,還一邊想著深入探討。
    老孫:點頭)確實。沒想到中醫對疾病的認識,從病因就開始這麽細致了。
    小嶽:那可不!中醫講究未雨綢繆,從源頭上預防疾病。就像咱們生活中,注意保暖,避免受寒,保持心情舒暢,合理飲食,就能減少生病的幾率。
    老孫:笑著說)聽你這麽一講,還真得重視起來。沒想到這《口問》開篇就這麽有學問。
    小嶽:得意洋洋)這才隻是冰山一角!《口問》裏的知識可豐富了,下半場我再接著給你講。觀眾朋友們,咱們一會兒再見!
    相聲:《靈樞·口問》趣談中篇)
    角色:
    1. 小嶽:延續對《口問》知識的分享,妙語連珠,善於舉例。
    2. 老孫:配合小嶽互動,提出疑問,推動話題深入。
    開場
    小嶽:精神抖擻上台,熱情打招呼)觀眾朋友們!咱們又見麵啦!我還是小嶽!
    老孫:笑著跟上)喲,又來分享你的中醫知識啦!
    小嶽:自信滿滿)沒錯!老孫,接著上篇,今天繼續講《黃帝內經·靈樞·口問》。你還記得上篇講到哪兒了嗎?
    老孫:假裝思考)好像講到岐伯分析疾病產生的原因了。
    小嶽:拍手叫好)對啦!記性不錯。這篇裏黃帝和岐伯接著探討,“黃帝曰:人之欠者,何氣使然?岐伯答曰:衛氣晝日行於陽,夜半則行於陰,陰者主夜,夜者臥;陽者主上,陰者主下;故陰氣積於下,陽氣未盡,陽引而上,陰引而下,陰陽相引,故數欠。”老孫,你知道這說的是啥嗎?
    老孫:搖搖頭)我哪知道,你就別賣關子了,快講講。
    小嶽:認真解釋)黃帝問岐伯,人打哈欠是什麽原因導致的。岐伯就回答說,衛氣白天在人體的陽分運行,到了半夜就進入陰分。陰主夜間,人在夜間就會躺下休息。陽主上部,陰主下部。當人要入睡時,陰氣積聚在下部,而陽氣還沒有完全進入陰分,陽氣往上牽引,陰氣往下牽引,陰陽相互牽引,就導致人頻繁打哈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老孫:驚訝)哇,原來打哈欠在中醫裏還有這麽深的學問。那還有其他有趣的解釋嗎?
    小嶽:當然有!“黃帝曰:人之噦者,何氣使然?岐伯答曰:穀入於胃,胃氣上注於肺。今有故寒氣與新穀氣,俱還入於胃,新故相亂,真邪相攻,氣並相逆,複出於胃,故為噦。”
    老孫:皺著眉)這又是在說啥?
    小嶽:耐心講解)黃帝又問,人打嗝是什麽原因。岐伯解釋說,食物進入胃後,胃氣向上注入肺。如果胃裏本來就有寒氣,再加上新吃進去食物的氣,新舊之氣在胃裏相互幹擾,正氣和邪氣相互鬥爭,氣就會上逆,從胃裏衝出來,於是就打嗝了。
    老孫:感歎)沒想到中醫對打嗝的解釋這麽清晰。那有什麽辦法能止住打嗝呢?
    小嶽:岐伯雖然沒在這兒直接說止嗝方法,但按照中醫思路,調理脾胃,驅散胃裏的寒氣,讓氣順了,打嗝自然就止住了。比如說,可以喝點生薑紅糖水,暖暖胃,幫助驅散寒氣。
    老孫:好奇追問)除了打哈欠、打嗝,還有其他日常現象的解釋嗎?
    小嶽:有啊!“黃帝曰:人之唏者,何氣使然?岐伯答曰:此陰氣盛而陽氣虛,陰氣疾而陽氣徐,陰氣盛而陽氣絕,故為唏。補足太陽,瀉足少陰。”
    老孫:連忙打斷)等等,“唏”是什麽意思?
    小嶽:“唏”就是抽泣、唏噓的意思。黃帝問岐伯,人為什麽會抽泣。岐伯說,這是因為陰氣太盛,陽氣虛弱,陰氣運行快,陽氣運行慢,陰氣過盛導致陽氣衰竭,所以人會抽泣。治療的時候,要補足太陽經的陽氣,瀉去足少陰經的陰氣。
    老孫:驚歎)中醫連這種情緒表現都能從理論上解釋,還給出治療方法,太厲害了!
    小嶽:點頭)沒錯!中醫就是這麽博大精深。老孫,今天又長見識了吧!
    老孫:拱手)確實,聽你講得頭頭是道,收獲頗豐。
    小嶽:笑著麵向觀眾)好啦,中篇就講到這兒。下篇還有更精彩的內容,咱們一會兒見!
    相聲:《靈樞·口問》趣談下篇)
    角色:
    1. 小嶽:將《口問》知識講透,結合生活,幽默風趣。
    2. 老孫:互動積極,引導小嶽完整分享知識。
    開場
    小嶽:蹦跳上台)觀眾朋友們!最後一場,精彩繼續!我,小嶽!
    老孫:笑著上台)喲,都下篇了,今天肯定還有不少新知識。
    小嶽:自信滿滿)那當然!老孫,接著前麵的,咱們繼續深挖《黃帝內經·靈樞·口問》。上次講到黃帝和岐伯探討了打哈欠、打嗝、抽泣的原因,這次黃帝又有新問題啦!“黃帝曰:人之振寒者,何氣使然?岐伯答曰:寒氣客於皮膚,陰氣盛,陽氣虛,故為振寒寒栗,補諸陽。”
    老孫:疑惑)這說的是身體發冷顫抖,對吧?快講講具體原因。
    小嶽:認真解釋)沒錯!黃帝問岐伯,人為什麽會發冷顫抖。岐伯說,是因為寒氣侵入皮膚,導致陰氣過盛,陽氣虛弱,所以人就會發冷顫抖。在治療的時候,要補足人體各個陽經的陽氣。比如說,可以通過艾灸關元、足三裏等穴位,來補充陽氣,趕走寒氣。
    老孫:點頭)原來如此。還有其他關於身體不適的解釋嗎?
    小嶽:有!“黃帝曰:人之噫者,何氣使然?岐伯答曰:寒氣客於胃,厥逆從下上散,複出於胃,故為噫。補足太陰陽明。一曰補眉本也。”
    老孫:追問)“噫”又是什麽意思?
    小嶽:“噫”就是噯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打飽嗝,不過和前麵講的打嗝不太一樣。岐伯說,寒氣侵入胃後,胃氣上逆,從下往上擴散,又從胃裏出來,就導致噯氣。治療的時候,可以補足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的氣血。還有一種說法,是按摩眉本,也就是攢竹穴。
    老孫:感歎)中醫對這些看似平常的症狀,都研究得這麽透徹。
    小嶽:那可不!《口問》裏還提到,“黃帝曰:人之哀而泣涕出者,何氣使然?岐伯曰:心者,五髒六腑之主也;目者,宗脈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口鼻者,氣之門戶也。故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髒六腑皆搖,搖則宗脈感,宗脈感則液道開,液道開故泣涕出焉。”
    老孫:驚訝)這是在說人悲傷哭泣流鼻涕的原因吧?快詳細講講。
    小嶽:耐心講解)黃帝問岐伯,人為什麽在悲哀的時候會哭泣流鼻涕。岐伯解釋說,心是五髒六腑的主宰。眼睛是眾多經脈匯聚的地方,也是人體排泄液體的通道之一。口鼻是氣體進出的門戶。當人感到悲哀愁憂時,心就會受到觸動,心一動,五髒六腑都會跟著動搖。五髒六腑動搖,就會影響到匯聚在眼睛的經脈,經脈受到影響,液體排泄通道就會打開,於是眼淚和鼻涕就流出來了。
    老孫:若有所思)聽你這麽一講,中醫對人體的認識,從生理到心理,都聯係得這麽緊密。
    小嶽:沒錯!中醫一直強調身心一體。咱們了解這些知識,不僅能治病,還能更好地照顧自己的身體和情緒。老孫,通過這三篇,你對《口問》是不是有全麵的認識了?
    老孫:拱手)確實!感謝你讓我領略到中醫經典的魅力。
    小嶽:笑著麵向觀眾)好啦,關於《靈樞·口問》的分享就到這兒。希望大家都能愛上中醫,收獲健康!咱們下次再見!
    喜歡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請大家收藏:()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