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師傳

字數:7444   加入書籤

A+A-


    趣說《靈樞·師傳》上)
    角色
    1. 逗哏:小嶽,幽默風趣,對中醫知識充滿好奇,喜歡刨根問底。
    2. 捧哏:老孫,知識淵博,對《黃帝內經》頗有研究,耐心解答小嶽的問題。
    正文
    小嶽:滿臉笑容,走上台)觀眾朋友們,大家好啊!我是小嶽。
    老孫:緊跟其後,拱手)大家好,我是老孫。
    小嶽:拉著老孫)老孫啊,我最近對中醫特別感興趣,覺得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可太神奇了。
    老孫:點頭)那是,中醫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小嶽:眼睛一亮)我聽說《黃帝內經》可厲害了,裏麵啥都有。
    老孫:微笑)沒錯,《黃帝內經》分《素問》和《靈樞》兩部分,那可是中醫的經典之作。
    小嶽:好奇地問)那今天你能不能給我講講《靈樞》裏的內容?
    老孫:爽快地答應)行啊,今天咱就講講《靈樞·師傳》這一篇。
    小嶽:撓撓頭)《師傳》?這講的是啥呀?
    老孫:清了清嗓子)這《師傳》啊,主要是黃帝和岐伯的對話,黃帝向岐伯請教了很多關於治病、養生還有了解病人情況的問題。
    小嶽:來了興致)快給我說說,都問了些啥?
    老孫:模仿黃帝的語氣)黃帝說:“餘聞先師有所心藏,弗著於方,餘願而藏之,則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無病,上下和親,德澤下流,子孫無憂,傳於後世,無所絡時,可得聞乎?”
    小嶽:瞪大了眼睛)這說的啥呀?我一句都沒聽懂。
    老孫:笑著解釋)就是黃帝說,他聽說先師有一些心得體會,沒有記載在醫方書籍中,他希望能聽到這些內容並收藏起來,遵循著去施行,對上用來治療民眾的疾病,對下用來調養自身,使百姓沒有疾病,上下和睦相親,恩德廣布於下,子孫後代沒有憂患,將這些知識傳承給後世,永無休止。問岐伯能不能講給他聽。
    小嶽: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意思啊。那岐伯咋回答的?
    老孫:模仿岐伯的語氣)岐伯說:“遠乎哉問也,夫治民與自治,治彼與治此,治小與治大,治國與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順而已矣,順者非獨陰陽脈,論氣之逆順也,百姓人民皆欲順其誌也。”
    小嶽:皺著眉頭)又聽不懂了,這也太文縐縐了。
    老孫:耐心地解釋)岐伯是說,黃帝問的問題意義很深遠。治理民眾和治理自身,治療別人和治療自己,治療小病和治療大病,治理國家和治理家庭,沒有違背事理而能治理好的,隻有順應事理才行。這裏的順應,不隻是說陰陽、經脈、氣血的逆順關係,百姓也都希望能順從他們的意願。
    小嶽:若有所思)嗯,有點道理。那黃帝接著又問啥了?
    老孫:繼續模仿黃帝)黃帝曰:“順之奈何?”
    小嶽:搶答)這我知道,是不是問怎麽順應啊?
    老孫:豎起大拇指)嘿,你還真聰明。黃帝就是問怎麽順應。
    小嶽:得意地笑)那岐伯咋說?
    老孫:模仿岐伯)岐伯曰:“入國問俗,入家問諱,上堂問禮,臨病人問所便。”
    小嶽:撓撓頭)這前三個我懂,進一個國家問風俗,進別人家裏問忌諱,上廳堂問禮節,這臨病人問所便又是啥意思?
    老孫:解釋道)就是麵對病人,要詢問病人覺得怎樣才舒適。比如說病人喜歡喝熱水還是涼水,喜歡躺著還是坐著之類的。
    小嶽:點點頭)哦,明白了。這了解病人喜好對治病很重要嗎?
    老孫:肯定地說)那當然重要了。通過了解病人的喜好,能更好地判斷病情,然後對症下藥。
    小嶽:好奇地問)那黃帝有沒有接著問怎麽判斷病情啊?
    老孫:笑著說)你還真猜對了。黃帝曰:“便病人奈何?”就是問怎樣使病人感到舒適,通過什麽來判斷病情。
    小嶽:迫不及待地問)岐伯怎麽回答的?
    老孫:模仿岐伯,邊說邊比劃)岐伯曰:“夫中熱消癉則便寒,寒中之屬則便熱,胃中熱則消穀,令人懸心,善饑,臍以上皮熱,腸中熱則出黃如糜,臍以皮寒,胃中寒則腹脹,腸中寒則腸鳴,飧泄,胃中寒,腸中熱則脹而且泄,胃中熱,腸中寒則疾饑小腹痛脹。”
    小嶽:驚訝地張大嘴巴)這也太多了,我記不住啊。你再給我講講。
    老孫:耐心地解釋)如果是體內有熱而患消癉病的,就適宜用寒涼的治療方法;屬於寒邪在體內的病症,就適宜用溫熱的治療方法。胃中有熱,食物消化快,人會心慌、容易饑餓,肚臍以上皮膚發熱;腸中有熱,大便像糜粥一樣色黃,肚臍以下皮膚發涼。胃中有寒,會腹脹;腸中有寒,會腸鳴、泄瀉。胃寒腸熱,會腹脹且泄瀉;胃熱腸寒,會很快感到饑餓,小腹部疼痛脹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小嶽:感歎道)這中醫可真複雜,不過太有意思了。那黃帝還有問題嗎?
    老孫:笑著說)當然有了。黃帝曰:“胃欲寒飲,腸欲熱飲,兩者相逆,便之奈何,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驕恣從欲,輕人而無能禁之,禁之則逆其誌,順之則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
    小嶽:皺著眉頭)這問題可有點長,啥意思啊?
    老孫:解釋道)黃帝是說,胃喜歡喝冷飲,腸喜歡喝熱飲,兩者相互矛盾,怎樣才能使病人舒適呢?還有那些王公貴族,驕縱任性,放縱欲望,輕視別人,又沒有辦法禁止他們的不良行為,禁止他們就會違背他們的意願,順從他們就會加重他們的病情,怎樣才能使他們舒適呢?治療時應先從哪裏著手呢?
    小嶽:撓撓頭)這還真是個難題,那岐伯怎麽解決的?
    老孫:模仿岐伯,自信地說)岐伯曰:“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雖有無道之人,惡有不聽者乎。”
    小嶽:思考片刻)是不是說,人都怕死,把疾病危害告訴他們,把治療好處講給他們,引導他們做有利病情的事,開導他們,解除痛苦,就算不講道理的人也會聽?
    老孫:高興地拍了下小嶽的肩膀)對嘍,你這悟性還挺高。就是這個意思。
    趣說《靈樞·師傳》下)
    角色
    1. 逗哏:小嶽,幽默風趣,對中醫知識充滿好奇,喜歡刨根問底。
    2. 捧哏:老孫,知識淵博,對《黃帝內經》頗有研究,耐心解答小嶽的問題。
    正文
    小嶽:滿臉笑容,接上回的話題)上回咱說到岐伯告訴黃帝怎麽開導病人,那黃帝接著又問啥了?
    老孫:清了清嗓子)黃帝曰:“治之奈何?”
    小嶽:搶答)這我知道,肯定是問具體怎麽治療。
    老孫:笑著點頭)對嘍,你這反應還挺快。那你猜猜岐伯怎麽回答的?
    小嶽:撓撓頭,想了想)這我可猜不著,你快告訴我吧。
    老孫:模仿岐伯的語氣,一本正經地說)岐伯曰:“春夏先治其標,後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後治其標。”
    小嶽:疑惑地看著老孫)這標和本是啥意思啊?怎麽春夏和秋冬還不一樣呢?
    老孫:耐心地解釋)這標呢,就是疾病的外在表現;本呢,就是疾病的根本原因。春夏的時候,陽氣往外發散,人體的正氣也在體表,所以先治療外在的症狀,後治療內在的病因;秋冬的時候,陽氣往裏收斂,人體的正氣也在體內,所以先治療內在的病因,後治療外在的症狀。
    小嶽: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啊。這中醫還講究順應季節治病,真是太神奇了。那黃帝還有別的問題嗎?
    老孫:笑著說)有啊。黃帝曰:“便其相逆者,奈何?”
    小嶽:皺著眉頭)這又是什麽意思啊?
    老孫:解釋道)就是說對於那種性情與病情相矛盾的情況,應當如何措置才合適呢?比如說病人不喜歡吃藥,但又必須吃藥才能治好病,這種情況該怎麽辦。
    小嶽:好奇地問)那岐伯怎麽說?
    老孫:模仿岐伯)岐伯曰:“便此者,食飲衣服亦欲適寒溫,寒無淒淒,暑無汗出,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乃不致邪僻也。”
    小嶽:無奈地擺擺手)這說的太複雜了,我又聽不懂了。
    老孫:笑著說)簡單來說,就是要讓病人調整飲食起居,順應天氣變化。天冷的時候,別凍著;天熱的時候,別熱得出汗。飲食也別太涼或太熱,要適中。這樣人的正氣就能固守,邪氣就不會侵害人體。
    小嶽:點點頭)嗯,這確實有道理。生活中很多人就是不注意這些,才容易生病。那黃帝還問了什麽?
    老孫:繼續模仿黃帝的語氣)黃帝曰:“《本藏》以身形肢節?肉,候五髒六腑之大小焉。今夫王公大人、臨朝即位之君而問焉,誰可捫循之而後答乎?”
    小嶽:瞪大了眼睛)這又是啥意思啊?怎麽越說越繞了。
    老孫:解釋道)黃帝是說,在《本藏》篇中提到,根據人的形體和四肢、關節及隆起的肌肉,可以測知五髒六腑的大小。但是如果那些王公貴族、在位的統治者想知道自己的身體情況,誰又敢撫摸他們的身體進行檢查,然後再答複他們呢?
    小嶽:笑著說)這確實是個問題,那些王公貴族肯定不讓隨便摸。那岐伯怎麽回答?
    老孫:模仿岐伯)岐伯曰:“身形肢節者,髒腑之蓋也,非麵部之閱也。”
    小嶽:撓撓頭)這我又不明白了,這和麵部有啥關係?
    老孫:耐心解釋)岐伯是說形體、四肢、關節是覆蓋在五髒六腑的外圍組織,和內髒有一定的關係,這與直接觀察麵部情況的方法不同。對於那些王公貴族,可以采用望麵部的方法來推斷他們的身體狀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小嶽:好奇地問)通過麵部怎麽推斷啊?
    老孫:接著說)黃帝也問了這個問題。黃帝曰:“五髒之氣閱於麵者,餘已知之矣,以肢節知而閱之,奈何?”就是說通過診察麵部色澤來推測五髒精氣的方法,他已經知道了,問怎麽通過肢體關節來了解。
    小嶽:迫不及待地問)那岐伯怎麽說?
    老孫:模仿岐伯,邊說邊比劃)岐伯曰:“五髒六腑者,肺為之蓋,巨肩,陷咽候見其外。”就是說在五髒六腑中,肺的位置最高,是五髒六腑的華蓋,可以通過肩部的上下動態,咽部的升陷情況,來測知肺的虛實。
    小嶽:恍然大悟)哦,原來還能這樣。那其他髒腑呢?
    老孫:繼續說)岐伯曰:“五髒六腑心為之主,缺盆為之道,?骨有餘,以候骬。”心是五髒六腑的主宰,缺盆是血脈運行的主要通路,觀察缺盆兩旁肩端骨距離的遠近,再配合觀察胸骨劍突的長短,就可以測知心髒的大小堅脆等情況。
    小嶽:驚訝地說)這中醫的學問可真大,還有嗎?
    老孫:笑著說)當然有。岐伯曰:“肝者主為將,使之候外,欲知堅固,視目小大。”肝為將軍之官,開竅於目,通過觀察眼睛的大小,可以判斷肝髒的堅固情況。
    小嶽:點點頭)這個好理解,眼睛和肝有關係。那脾呢?
    老孫:回答道)岐伯曰:“脾者主為衛,使之迎糧,視唇舌好惡,以知吉凶。”脾運化和輸布水穀精微,具有充養人體而衛外的能力。通過觀察唇舌口味的情況,可以推斷脾病預後的好壞。
    小嶽:好奇地問)那腎呢?
    老孫:模仿岐伯)岐伯曰:“腎者主為外,使之遠聽,視耳好惡,以知其性。”腎髒的功能表現在外的就是人的聽覺,根據耳朵聽力的強弱,就可以判斷腎髒的虛實。
    小嶽:感歎道)這通過身體的各個部位就能了解五髒六腑的情況,中醫真是太了不起了。那六腑呢,怎麽觀察?
    老孫:接著說)黃帝也問了這個問題。黃帝曰:“善。願聞六腑之候。”岐伯曰:“六腑者,胃為之海,廣骸、大頸、張胸,五穀乃容。鼻隧以長,以候大腸。唇厚、人中長,以候小腸。目下果大,其膽乃橫。鼻孔在外,膀胱漏泄。鼻柱中央起,三焦乃約,此所以候六腑者也。上下三等,髒安且良矣。 ”
    小嶽:驚訝地張大嘴巴)這也太複雜了,你再給我講講。
    老孫:耐心地解釋)胃是水穀之海,如果頰部肌肉豐滿、頸部粗壯、胸部寬闊,胃容納水穀的量就多。鼻道深長,可以推測大腸的功能正常。口唇厚,人中溝長,可推測小腸的功能正常。下眼瞼大,膽氣就強。鼻孔向外掀,則膀胱不能夠正常的存儲尿液而致小便漏泄。鼻梁中央高起的,則三焦固密功能正常。總之,麵部的上、中、下三部相等,則內髒功能正常而安定。
    小嶽:豎起大拇指)今天可真是長見識了,沒想到《靈樞·師傳》裏有這麽多學問。以後我得好好研究研究中醫。
    老孫:笑著說)對,中醫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喜歡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請大家收藏:()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