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五味

字數:2548   加入書籤

A+A-


    小嶽 大家好!我是小嶽。旁邊這位是我的好搭檔老孫。
    老孫 大家好。
    小嶽:嘿,老孫呐,今天咱聊點高深的,《黃帝內經》裏的“五味”,您看怎麽樣?
    老孫:喲,好呀!這可有點難度,你給我講講唄。
    小嶽:得嘞!聽好了,這黃帝就問啦:“願聞穀氣有五味,其入五髒,分別奈何?”
    老孫:這啥意思啊?你可別拽文,說點我能聽懂的。
    小嶽:就是黃帝問啊,說五穀有酸、苦、甘、辛、鹹五種味道,進了咱身體,是怎麽分別跑到五髒裏去的呢 ?
    老孫:哦,原來是這意思。那有人回答嗎?
    小嶽:有啊,伯高就說了:“胃者,五髒六腑之海也,水穀皆入於胃,五髒六腑,皆稟氣於胃。五味各走其所喜,穀味酸,先走肝,穀味苦,先走心,穀味甘,先走脾,穀味辛,先走肺,穀味鹹,先走腎。穀氣津液已行,營衛大通,乃化糟粕,以次傳下。”
    老孫:好家夥,一大串,你快解釋解釋。
    小嶽:這就是說啊,胃就像是五髒六腑的大倉庫,吃進去的東西都先到胃裏,然後五髒六腑都從胃這兒吸收營養。五味呢,各有各喜歡去的地方,酸味的食物先跑到肝裏,苦味的先去心,甘味的先找脾,辛味的先奔肺,鹹味的先入腎。等食物的精華變成津液,在身體裏運行起來,營衛之氣也通暢了,剩下的就變成糟粕,按順序排出去啦。
    老孫:原來吃的東西還有這麽多門道呢。那黃帝還問啥了?
    小嶽:黃帝又問啦:“營衛之行奈何?”
    老孫:又聽不懂了,這問的啥呀?
    小嶽:就是問營氣和衛氣是怎麽在身體裏運行的。
    老孫:那答案呢?
    小嶽:伯高就回答說:“穀始入於胃,其精微者,先出於胃之兩焦,以溉五髒,別出兩行,營衛之道。其大氣之搏而不行者,積於胸中,命曰氣海,出於肺,循咽喉,故呼則出,吸則入。天地之精,其大數常出三入一,故穀穀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
    老孫:越聽越迷糊,你快給我講講。
    小嶽:簡單說,食物進了胃,那些有營養的精微物質,先從胃跑到上焦和下焦,去滋養五髒。然後分成兩路,一路是營氣,一路是衛氣,這就是它們運行的路數。還有一部分氣聚在胸中,叫氣海,從肺出來,通過咽喉,呼氣就出去,吸氣就進來。人得靠食物和空氣維持生命,半天不吃東西,氣就開始弱,一天不吃,氣就更少啦。
    老孫:還真是這麽回事。那關於食物的五味,還有啥說法嗎?
    小嶽:有啊,黃帝接著問:“穀之五味,可得聞乎?”就是問能不能詳細講講食物的五味。
    老孫:那快說說,都有啥?
    小嶽:伯高就說啦:“請盡言之。五穀:杭米甘,麻酸,大豆鹹,麥苦,黃黍辛。五果:棗甘,李酸,栗鹹,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豬鹹,羊苦,雞辛。五菜:葵甘,韭酸,藿鹹,薤苦,蔥辛。五色:黃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鹹,赤色宜苦,白色宜辛。凡此五者,各有所宜。” 這就是說五穀、五果、五畜、五菜裏的五味,還有顏色和五味的搭配,各有各的合適之處。
    老孫:這麽多講究呢。那對生病的人吃東西有啥說法沒?
    小嶽:當然有啦,“五宜:所言五色者,脾病者,宜食杭米飯,牛肉棗葵;心病者,宜食麥羊肉杏薤;腎病者,宜食大豆黃卷豬肉粟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黃黍雞肉桃蔥。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鹹,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 就是說生病了,吃啥食物有講究,還有不能吃的也得注意。
    老孫 還有什麽要注意的?
    小嶽 這裏怎麽能少的了五禁呢!肝病禁辛,心病禁鹹,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就是說生病時,吃啥食物有講究,哪些不能吃也得記好,比如肝不好就別吃辛辣的,心髒不好別吃太鹹的,以此類推。都是要注意的。
    老孫:哎呀,這“五味”的學問可真大,以前還真沒注意。
    小嶽:那可不,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咱得好好琢磨琢磨,以後吃東西說不定都能更講究呢!話雖這麽說。看我旁邊這位,嘿!一定是胡吃海喝,不以“五味”為指導!呦嘿,看這體形。
    老孫 去你的吧!
    鞠躬下台
    喜歡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請大家收藏:()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