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上膈
字數:2027 加入書籤
小嶽:(上台)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啊!我是小嶽,今天給大夥講點特別有學問的。
老孫:跟著上台)大家好,我是老孫。小嶽,今天準備講啥?別賣關子了。
小嶽:老孫,今天咱講講《黃帝內經》裏的《上膈》,這可是老祖宗留下來的醫學智慧,跟咱身體息息相關。
老孫:謔,這名字聽著就高深,你可得講明白。
小嶽:您放心!先聽原文,黃帝問岐伯:“黃帝曰:氣為上膈者,食飲入而還出,餘已知之矣。蟲為下膈。下膈者,食晬時乃出,餘未得其意,願卒聞之。”
老孫:瞪大眼,急忙打斷)停!你這說得比我喘氣還快,啥意思啊?
小嶽:笑嘻嘻)就是黃帝說,因為氣機鬱結在上,吃了東西就吐出來的上膈證,我已經懂了。但因為蟲積在下形成的下膈證,吃了東西要過一晝夜才吐出來,我不太明白,想讓岐伯詳細講講。
老孫:哦,原來是這意思,那岐伯咋回答的?
小嶽:岐伯就說了:“岐伯曰:喜怒不適,食飲不節,寒溫不時,則寒汁流於腸中,流於腸中則蟲寒,蟲寒則積聚,守於下管,則腸胃充郭,衛氣不營,邪氣居之。人食則蟲上食,蟲上食則下管虛,下管虛則邪氣勝之,積聚以留,留則癰成,癰成則下管約,其癰在管內者,即而痛深,其癰在外者,則癰外而痛,浮癰上皮熱。”
老孫:皺著眉)你這又跟炒豆子似的,我一個字都沒聽進去,你慢點講。
小嶽:耐心解釋)這是說啊,人要是情緒控製不好,一會兒高興一會兒生氣,飲食也沒個節製,該吃的時候不吃,不該吃的時候瞎吃,再加上不能適應天氣冷熱變化。就會讓脾胃運化失常,寒濕流到腸道裏。腸道裏的寄生蟲一遇冷,就紮堆聚集在下脘這個地方。這時候腸胃就會擴張,衛氣沒辦法正常保護身體,邪氣就趁機跑進去了。人一吃東西,寄生蟲聞到味就往上跑找吃的,這下脘就空虛了,邪氣就越來越多,長時間積累就形成了癰腫。這癰腫要是在下脘裏邊,一碰就疼得厲害;要是在下脘外麵,疼痛就比較輕,而且長癰腫的地方皮膚還會發熱。
老孫:好家夥,這裏麵彎彎繞繞真不少,那黃帝接著又問啥了?
小嶽:黃帝問:“黃帝曰:刺之奈何?” 就是問這病怎麽用針刺治療呢?
老孫:對呀,怎麽治療呢?
小嶽:岐伯就回答:“岐伯曰:微按其癰,視氣所行,先淺刺其傍,稍內益深,逐而刺之,毋過三行,察其沉浮,以為深淺。已刺必熨,令熱入中,日使熱內,邪氣益衰,大癰乃潰。伍以參禁,以除其內,恬憺無為,乃能行氣,後以鹹苦,化穀乃下矣。”
老孫:無奈地擺擺手)你這節奏,我真是跟不上,你再好好解釋解釋。
小嶽:笑著說)這是說治療的時候,先用手輕輕按按癰腫的地方,看看病氣往哪走,估摸估摸癰腫大小和病情發展。然後先在癰腫旁邊淺刺,再慢慢往深了刺,圍著癰腫紮針,但別超過三次。進針多深,得看癰腫在身體裏的深淺。紮完針後,一定要用熨法,拿熱的東西敷一敷,讓熱氣進到身體裏。每天都這麽弄,邪氣就越來越弱,大的癰腫就會慢慢潰爛。同時呢,還要注意一些禁忌,像不能吃啥、不能幹啥,得配合著來,把身體裏的邪氣除掉。病人自己也要保持心情平靜,別瞎操心,這樣正氣才能順暢運行。最後再吃點帶鹹味、苦味的藥或者食物,幫助消化,食物就能正常往下走,病也就好了。
老孫:哎呀,聽你這麽一講,這《上膈》裏的學問可真深,老祖宗太有智慧了。
小嶽:那可不,咱老祖宗留下的經典,隨便一篇都夠咱們研究好久的。希望大夥聽完,對中醫、對《黃帝內經》能多一份了解和興趣。
老孫 咱們明兒接著聊!
喜歡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請大家收藏:()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