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刺節真邪

字數:8406   加入書籤

A+A-


    相聲《靈樞刺節真邪之振埃與發蒙》
    角色:
    1. 逗哏:小嶽
    2. 捧哏:老孫
    第一部分:振埃
    小嶽:走上台,拱手)各位觀眾朋友們,大家好啊!今天我跟老孫給大家說段相聲。
    老孫:笑著回應)哎,是我們倆。
    小嶽:在說之前呢,我先考考您,您對中醫了解多少啊?
    老孫:自信地)嘿,我雖說不是中醫專家,但也略知一二。怎麽了?
    小嶽:那我問問您,您聽說過《黃帝內經》裏的刺節真邪嗎?
    老孫:撓撓頭)這……還真不太熟,您給講講?
    小嶽:得意地)那我可就給您講講,這裏麵啊提到了刺法的五節,頭一個就是“振埃”。
    老孫:好奇地)“振埃”?這名字挺奇怪,啥意思啊?
    小嶽:模仿古人語氣)岐伯說了,“振埃者,陽氣大逆,上滿於胸中,憤瞋肩息,大氣逆上,喘喝坐伏,病惡埃煙,飼不得息,請言振埃,尚疾於振埃。”
    老孫:瞪大眼)您等等,您這說的是文言文啊,我聽不懂,您給翻譯翻譯。
    小嶽:笑著解釋)就是說啊,這個病是陽氣嚴重上逆,充滿在胸中,讓人胸部煩悶,呼吸的時候肩膀直聳動,氣往上衝,喘粗氣,坐著都費勁,還特別討厭灰塵煙霧,連喘氣都困難。這時候用“振埃”的刺法,那效果比抖落灰塵還快呢!
    老孫:驚訝)喲,這麽神奇?那這“振埃”刺法紮哪兒啊?
    小嶽:一本正經)取之天容。要是咳嗽上氣、胸痛的,就取廉泉。
    老孫:疑惑)就這麽簡單?
    小嶽:擺擺手)那可還有講究呢,取天容的時候,不能超過一裏的時間此處“一裏”可理解為古代計時概念,約為較短時間,若觀眾難理解可簡單解釋) ,取廉泉呢,看到血的顏色變化了就停止。
    老孫:感歎)這中醫針灸可真有門道啊!
    第二部分:發蒙
    小嶽:接著說)說完“振埃”,再說說這刺節裏的“發蒙”。
    老孫:來了興致)這“發蒙”又是什麽意思?
    小嶽:模仿古人)“夫發蒙者,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夫子乃言刺府輸,去府病,何輸使然,願聞其故。”
    老孫:連忙阻止)打住打住,您別拽文了,直接說白話文吧。
    小嶽:笑著說)就是有人耳朵聽不見,眼睛看不見,用“發蒙”這種刺法,針刺六腑的腧穴,能去除六腑的病。
    老孫:好奇)那具體刺哪個穴位啊?
    小嶽:神秘兮兮)刺此者,必於日中,刺其聽宮。
    老孫:追問)刺聽宮就能管用?這有什麽說法?
    小嶽:解釋道)刺的時候啊,得在中午,針刺聽宮這個穴位,要是刺中了,聲音就能傳到耳朵裏。
    老孫:懷疑)就這麽簡單?
    小嶽:認真地)還有呢,刺的時候,要用手緊緊按住兩個鼻孔,然後快速發聲,那效果跟針的作用相互呼應。這就叫“弗見為之,而無目視,見而取之,神明相得者也。”
    老孫: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這中醫的學問太深奧了,聽您這麽一說,還真挺有意思。
    小嶽:得意地)那可不,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那都是寶貝。今天跟您聊了這“振埃”和“發蒙”,您是不是對中醫針灸有新認識了?
    老孫:笑著說)那是,長見識了。以後您多給我講講。
    小嶽:拱手)好嘞,各位觀眾,今天這段相聲就到這兒,咱們下次再聊!
    兩人鞠躬下台)
    相聲《靈樞刺節真邪之去爪與徹衣》
    角色:
    1. 逗哏:小嶽
    2. 捧哏:老孫
    第一部分:去爪
    小嶽:上台鞠躬)各位觀眾朋友們,又見麵啦!上次給大家講了《黃帝內經》刺節真邪裏的“振埃”和“發蒙”,今天接著講。
    老孫:跟上來)對,接著給大夥漲漲知識。
    小嶽:神秘兮兮)今天要說的是“去爪”,您聽這名字,能猜到是幹啥的不?
    老孫:搖頭)猜不著,您快說說。
    小嶽:模仿古人語氣)“黃帝曰:刺節言去爪,夫子乃言刺關節肢絡,願卒聞之。歧伯曰:腰脊者,身之大關節也;肢脛者,人之管以趨翔也;莖垂者,身中之機,陰精之候,津液之道也。”
    老孫:皺著眉)您瞧,又開始了,這一串兒說的啥呀?
    小嶽:笑著解釋)就是說啊,腰和脊背,是身體的大關節;四肢和小腿,是人們用來走路奔跑的;而男性的生殖器,是身體的關鍵部位,是陰精的外候,也是津液排泄的通道。
    老孫:尷尬地)您說這……跟刺法有啥關係啊?
    小嶽:接著說)要是飲食不節製,喜怒無常,津液就會往內溢,流到睾丸,導致血道不通,睾丸一天天腫大,連彎腰、走路都不方便。
    老孫:驚訝)喲,這病可夠難受的。那“去爪”刺法咋治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小嶽:一本正經)此病滎然有水,不上不下,鈹石所取,形不可匿,常不得蔽,故命曰去爪。就是說這種病有積水,要用鈹石類似手術刀的器具)來治療,因為這病的症狀明顯,藏都藏不住,所以叫“去爪”。
    老孫:感歎)這名字取得還挺形象。
    第二部分:徹衣
    小嶽:喝口水,接著說)說完“去爪”,再講講“徹衣”。
    老孫:好奇地)這“徹衣”,難道是讓人脫衣服?
    小嶽:笑著打岔)您這理解可太直白了。模仿古人)“黃帝曰:刺節言撤衣,夫子乃言盡刺諸陽之奇輸,未有常處也,願卒聞之。歧伯曰:是陽氣有餘,而陰氣不足,陰氣不足則內熱,陽氣有餘則外熱,內熱相搏,熱於懷炭,外畏綿帛近,不可近身,又不可近席。”
    老孫:趕緊攔住)您可別念了,我頭疼,直接說大白話吧。
    小嶽:笑著說)就是說啊,這人陽氣太盛,陰氣不足,就會裏裏外外都熱,熱得像懷裏抱著炭火,特別怕靠近棉被、衣服,連床席都不能靠近。
    老孫:驚訝)這麽熱啊,那咋治呢?
    小嶽:認真地)歧伯說了,取之於其天府大杼三痏,又刺中膂,以去其熱,補足手太陰,以去其汗,熱去汗稀,疾於徹衣。就是針刺天府、大杼等穴位,還要補足手太陰經,這樣熱退了,汗也少了,比脫掉衣服還快呢。
    老孫:豎起大拇指)這中醫的刺法真是奇妙,能解決這麽多怪病。
    小嶽:拱手)老祖宗的智慧,那是無窮無盡。今天給您講了“去爪”和“徹衣”,您要是有興趣,下次再接著聊。
    老孫:笑著回應)好嘞,期待下次。
    兩人鞠躬下台)
    相聲《靈樞刺節真邪之解惑與五邪刺法》
    角色:
    1. 逗哏:小嶽
    2. 捧哏:老孫
    第一部分:解惑
    小嶽:上台,滿臉笑容)親愛的觀眾朋友們,我們又來啦!
    老孫:跟上台)沒錯,今天繼續給大夥講《黃帝內經》刺節真邪裏的知識。
    小嶽:神秘地)今天講講這“解惑”,您說這人咋就會迷惑呢?
    老孫:疑惑)這迷惑的原因可多了,您說的是哪種?
    小嶽:模仿古人語氣)“黃帝曰:刺節言解惑,夫子乃言盡知調陰陽,補瀉有餘不足,相傾移也,惑何以解之?歧伯曰:大風在身,血脈偏虛,虛者不足,實者有餘,輕重不得,傾側宛伏,不知東西,不知南北,乍上乍下,乍反乍覆,顛倒無常,甚於迷惑。”
    老孫:連忙擺手)打住打住,您這一大串文言文,我都暈了。
    小嶽:笑著解釋)就是說啊,人要是受了大風侵襲,血脈就會出現虛實不平衡的情況,身體忽輕忽重,站不穩,躺不下,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上上下下、翻來覆去,比迷惑還嚴重。
    老孫:驚訝)喲,這病可夠折騰人的,那咋“解惑”呢?
    小嶽:一本正經)歧伯說了,瀉其有餘,補其不足,陰陽平複,用針若此,疾於解惑。就是把多餘的邪氣瀉掉,補足不足的正氣,讓陰陽平衡,用這種針法,比解開疑惑還快。
    老孫:感歎)這中醫的針法,還能治這種怪病,真厲害。
    第二部分:五邪刺法
    小嶽:接著說)除了“解惑”,這刺節真邪裏還提到了五邪刺法。
    老孫:好奇地)哪五邪啊?
    小嶽:認真地)病有持癰者,有容大者,有狹小者,有熱者,有寒者,是謂五邪。就是說有癰腫的病、邪氣亢盛的病、正氣虛弱的病、熱性病、寒性病,這五種邪氣。
    老孫:追問)那針對這五邪,咋刺呢?
    小嶽:興致勃勃)凡刺癰邪,無迎隴,易俗移性。不得膿,脆道更行,去其鄉,不安處所乃散亡,諸陰陽過癰者,取之其輸瀉之。這刺癰腫啊,不能迎著邪氣正盛的時候刺,要改變病人的性情此處“易俗移性”可理解為引導病人調整心態配合治療 ,簡單解釋給觀眾)。要是沒出膿,就換個方法,讓邪氣散去。
    老孫:點頭)嗯,有道理,那其他的呢?
    小嶽:繼續說)凡刺大邪,日以小,泄奪其有餘,乃益虛。剽其通,針其邪,肌肉親視之,毋有反其真,刺諸陽分肉間。刺大邪,就是邪氣亢盛的病,要逐漸削弱邪氣,在陽經的分肉之間針刺。
    老孫:認真聽著)那小邪呢?
    小嶽:笑著說)凡刺小邪,日以大,補其不足,乃無害。就是刺正氣虛弱的病,要補正氣,讓身體強壯起來。
    老孫:追問)熱邪和寒邪呢?
    小嶽:耐心解釋)刺熱邪,越而蒼,出遊不歸,乃無病。為開通,辟門戶,使邪得出,病乃已。就是要讓熱邪發散出去。刺寒邪,日以溫,徐往徐來,致其神。門戶已閉,氣不分,虛實得調,其氣存也。就是用溫和的手法,讓寒邪散去,讓正氣留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老孫:豎起大拇指)您這一講,我對中醫刺法又多了不少了解。
    小嶽:拱手)老祖宗留下的寶貝,咱們得好好了解。今天就講到這兒,下次再給大家帶來更多有趣的知識。
    兩人鞠躬下台)
    相聲《靈樞刺節真邪之解論與真氣正氣邪氣》
    角色:
    1. 逗哏:小嶽
    2. 捧哏:老孫
    第一部分:解論
    小嶽:上台,滿臉笑容)各位觀眾朋友們,好久不見啦!
    老孫:跟上台)是啊,今天又來給大夥分享《黃帝內經》刺節真邪的知識。
    小嶽:神秘兮兮)今天先講講“解論”,您聽這名字,能猜到是啥意思不?
    老孫:搖頭)猜不著,您快說說。
    小嶽:模仿古人語氣)“請言解論,與天地相應,與四時相副,人參天地,故可為解。”
    老孫:無奈地)您還是說白話文吧,這文言文我實在聽不懂。
    小嶽:笑著解釋)就是說啊,針刺治病的道理要和天地自然相應,和四季變化相符,人是天地的一部分,所以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就好比善行水者,不能往冰,善穿地者,不能鑿凍,善用針者,亦不能取四厥 。
    老孫:疑惑)這又是什麽意思?
    小嶽:耐心地)就是說善於治水的人,在冰天雪地的時候也沒辦法讓水流動;善於挖地的人,在土地凍結的時候也很難開鑿;善於用針的人,遇到血脈凝結、四肢厥冷的病,也不能馬上治愈。
    老孫:點頭)嗯,有點道理,那咋辦呢?
    小嶽:接著說)故行水者,必待天溫,冰釋凍解,而水可行,地可穿也。治厥者,必先熨調和其經,掌與腋,肘與腳,項與脊以調之,火氣已通,血脈乃行。就是治水要等天氣暖和,冰化了才行;治病呢,遇到四肢厥冷的,要先用熱敷,讓經絡調和,血脈通暢。
    老孫:感歎)這中醫治病還得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啊。
    第二部分:真氣正氣邪氣
    小嶽:喝口水,接著說)說完“解論”,再講講真氣、正氣和邪氣。
    老孫:好奇地)這三種氣又有啥區別呢?
    小嶽:認真地)“真氣者,所受於天,與榖氣並而充身也。正氣者,正風也,從一方來,非實風,又非虛風也。邪氣者,虛風之賊傷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
    老孫:迷糊地)您說得太複雜了,簡單點說。
    小嶽:笑著說)真氣就是人從上天獲得的,和食物的精華結合,充滿身體的氣。正氣就是正常的風,對人沒壞處。邪氣就是有害的虛風,傷人很深,不容易自己散去。
    老孫:追問)那邪氣傷人會咋樣呢?
    小嶽:興致勃勃)虛邪之中人也,灑淅動形,起毫毛而發腠理。其入深,內搏於骨,則為骨痹;搏於筋,則為筋攣;搏於脈中,則為血閉,不通則為癰。就是邪氣傷人,一開始讓人怕冷,起雞皮疙瘩,要是深入身體,傷到骨頭就會得骨痹,傷到筋就會筋攣,傷到血脈就會血脈不通,形成癰腫。
    老孫:驚訝)這邪氣可太可怕了。
    小嶽:點頭)所以咱們得注意保養身體,別讓邪氣入侵。今天給您講了“解論”和真氣、正氣、邪氣,您是不是對中醫又多了些認識?
    老孫:笑著說)那是,收獲可大了。期待您下次再講。
    兩人鞠躬下台)
    喜歡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請大家收藏:()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