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天
字數:5252 加入書籤
第3811天2021年12月17日,星期五)——眼熟的午飯
今天媽媽又要早上班,所以她又早起了,起床以後叫了個早餐外賣,準備跟我和爸爸一起吃。
媽媽點的是油條、小籠包和豆腐腦,這也是她常點的早餐,她自己愛吃,我和爸爸吃得也很習慣。
媽媽吃完早飯就上班去了,臨走時讓我和爸爸把她點的早餐分著吃了,我答應了。
可是中午的時候爸爸給媽媽發了一張照片,照片裏是兩根油條、六個小籠包和一碗豆腐腦,爸爸發消息問媽媽:“這是我的午飯,你看‘眼熟’嗎?”
媽媽一看可不是眼熟嘛,這不就是早上她點的早餐外賣嗎,怎麽剩了這麽多,都夠爸爸再吃一頓午飯的了!
爸爸說,早上我不想吃媽媽點的那些早餐,但是媽媽說了讓我吃,而我又一向很聽媽媽的話,所以就拒絕了爸爸讓我吃“多菲角”的建議。
但是我隻吃了兩個小籠包就說“飽了”,然後就餓著肚子上學去了,剩下一大堆早餐也就變成了爸爸的午飯。
我很聽媽媽的話,這讓媽媽很感動,但是媽媽沒想到怎麽我變得這麽“挑食”了?
之前幾個周日早上回來媽媽點的早餐都是生煎包和鴨血粉絲湯,我特別愛吃,難道生煎包換成小籠包、鴨血粉絲湯換成豆腐腦,我就“難以下咽”了?
不過我倒是確實有“吃慣什麽就吃到底”的特點,比如之前曾經連續一個月早餐吃小餛飩,之前還有過連續一個月晚飯吃羊肉汆麵。
這回每周日早上吃生煎包和鴨血粉絲湯也已經“堅持”快倆月了,所以今天我不想吃小籠包和豆腐腦可能的確是真的“不習慣”。
其實我應該不算是個“挑食的小孩兒”,我就是因為“吃嘛嘛香”所以才吃到現在這麽“結實”。
每回出去吃飯我總能“從頭吃到尾”,哪個菜都覺得好吃,怎麽吃都吃不夠。
說實話爸爸媽媽還巴不得我“挑點兒食”呢,那樣也能少吃點兒,我要是看什麽都沒胃口,吃什麽都吃不了兩口,估計就會很快瘦下去吧!
不過也許並沒什麽用,就比如今天,我早上在家是沒怎麽吃早餐,可是中午學校吃飯不限量啊。
要是再跟別的小孩兒比著吃,估計得把早上“欠的”給“補回來”呢!
總之對於一個“吃貨”來說,要想瘦下去可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就算有點兒“挑食”也沒用。
第3812天2021年12月18日,星期六)——多年的夢想
最近姥姥開始學電子琴了,媽媽非常支持她。
一方麵當然是希望她能培養一個“高級”的愛好使娛樂生活更加豐富,另一方麵其實也是為了實現自己一個“多年的夢想”。
之前看小視頻,老年人參加了“老年大學”學習書法、樂器之類的課程,卻“偷懶兒”沒有好好練習。
結果他們受到了兒女的“批評”,說他們“不好好學習”、“不上進”。
好多網友覺得好笑,因為這跟兒女小時候被父母批評“不上進”不是正好反過來了嘛!
媽媽看了就覺得很“過癮”,雖然她上學的時候一直成績優秀,但也沒少因為學習的事兒挨姥姥數落。
如果有一天也能“反戈一擊”那才痛快呢,這簡直就是媽媽“多年的夢想”。
恰好姥姥忽然決定要學電子琴,媽媽一聽就非常開心,表現得特別支持,又勸姥姥報班,又要給姥姥買好琴,畢竟這可是一個“實現願望”的絕佳機會。
其實姥姥想學琴,很可能是受了身邊學樂器的人越來越多的影響。
爸爸一直吹薩克斯、拉小提琴、彈吉他,我吹長笛也好幾年了,最近馬晶晶姨又總發誠誠弟弟彈鋼琴的視頻,姥姥肯定“眼饞了”。
再加上有樂器老師在小區大群裏發教電子琴課的廣告,於是姥姥馬上就“開始行動”了。
在媽媽的“攛掇”下,姥姥上網買了好琴,又積極地找老師報了班,打印了練琴的教材和譜子,這就“熱火朝天”地學起來了。
這下好了,媽媽也終於有機會利用“學習問題”來“批評”姥姥了。
就比如今天,姥姥打牌,媽媽批評姥姥“玩兒心大”。
姥姥看電視,媽媽催著姥姥“趕緊練琴去”。
姥姥喂貓,媽媽故作沉痛地感慨“玩物喪誌”,反正小時候挨的說總算是都“報複回去”了!
實際上姥姥練琴挺努力的,有時候自己在屋裏關上門一練就是三四個小時,老師留的作業總能積極完成,現在都已經練會好幾首歌了。
我覺得姥姥學個琴挺好的,能開心、解悶兒,總比打牌、玩手機強,而且聽爸爸說學樂器可以“有效預防老年癡呆”。
要是媽媽平時再督促督促姥姥,沒準兒姥姥還真能“學有所成”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第3813天2021年12月19日,星期日)——牛人在身邊
今天是星期天,這個周末作業又不多,爸爸就希望我能多練一會兒長笛。
在練琴這方麵爸爸一向是十分自律的,雖然他既不考級,又沒有比賽任務,但是仍然堅持每天練習。
尤其到了周末,更是薩克斯、小提琴、吉他“輪番上陣”,一天下來加一塊兒少說得練上四五個小時。
但是我對練琴卻並沒有多大熱情。
一方麵我對於樂器的癡迷程度遠不如爸爸那麽強烈,另一方麵這學期學校管樂團也沒有任何的比賽任務或者演出活動,所以我自然也就提不起興趣。
眼看快該期末考試了,我需要多花時間複習複習,所以爸爸也就不再“強求”我練琴了。
可是過了一會兒爸爸刷朋友圈的時候發現管樂團長笛聲部的陳老師發了一組照片,是她帶學生參加比賽獲獎的情形。
裏麵有幾個小選手像是我長笛班的隊友呢,於是趕緊叫我來看。
我一看果然,其中有三個女生都是樂團長笛班的,每周都跟我一起排練呢。
陳老師說是今年八月的比賽,那應該就是她們暑假裏去外地集訓比賽那次了,得的是“貴州國際音樂節”的一項二等獎,還是個“國際大獎”呢,真厲害!
我知道那幾個隊友除了每周的排練課以外,還一直跟著陳老師上“小課”練琴,是很辛苦的,但人家能得“大獎”,也算是非常值得了。
我知道好多學樂器的小孩兒都可“牛”了,但沒想到自己身邊就有這麽多“牛人”,真是佩服!
看起來爸爸對人家參加比賽得獎十分羨慕,用他的話說就是“也算沒白學一場”。
但我除了對“牛人”的佩服和替她們高興以外,好像倒不是很羨慕,感覺就是在音樂這方麵並沒有太多追求。
爸爸想了想,也罷,“人各有誌”,沒追求就沒追求。
我學學長笛,就當是隻為了深入地了解一下樂理和樂器,能陶冶一下情操也就足夠了!
第3814天2021年12月20日,星期一)——香餑餑
晚上六點多我從奶奶家吃完飯回來,爸爸在臥室練琴。
七點多我在寫作業,爸爸卻走出來準備吃晚飯。
爸爸的晚飯很簡單,一個菜窩頭、一個燒餅、四塊鬆肉、一個鹹鴨蛋,他自己一個人吃飯的話就會比較“湊合”。
晚飯簡單,味道卻不錯,爸爸把它們一起放在電餅鐺裏加熱,越熱越香。
肉香味、油香味、燒餅上芝麻的香味,滿屋彌漫,再加上爸爸吃得有滋有味,可真是把我饞得夠嗆。
爸爸也是的,每回都趁我寫作業的時候吃晚飯,就在旁邊餐桌上,簡直太讓我“分心”了!
終於我又忍不住了,一如既往地邁著小碎步“顛兒”過來,一如既往地懇求爸爸“要嚐嚐”,也一如既往地又加了一頓餐。
沒辦法,誰讓爸爸總是把簡單的晚飯做得那麽香呢!
我剛“劫掠”了一番心滿意足地離開,這時候媽媽又下班回來了,一進屋就喊餓,說是“忙得中午都沒顧上吃飯”。
結果她進屋正好看見餐桌上我剛吃剩的“美味”,連手都顧不上洗,馬上“指揮”爸爸把半個燒餅喂進她嘴裏。
才嚼了兩口,又指著鹹鴨蛋黃和鬆肉向爸爸示意,媽媽這一大口足足吃進去半個燒餅、一個鴨蛋黃、一整塊鬆肉。
媽媽一直讓爸爸喂著吃光了盤子裏所有的食物才心有不甘地進屋去換衣服,爸爸做好的晚飯全被我和媽媽給吃了,隻好又去重新熱燒餅吃。
說來也怪,平時我和媽媽總嫌爸爸做飯“難吃”,可每到晚上這個時候爸爸隨手做的飯卻又成了“香餑餑”,誰都搶著吃,真讓爸爸哭笑不得。
不過話說回來,要不是我的“吃貨本色”和媽媽的“饑腸轆轆”,爸爸的“手藝”哪兒會有受到如此“青睞”的機會呢?
所以說爸爸還是“暗自慶幸”去吧!
喜歡東東日記:光陰十二載請大家收藏:()東東日記:光陰十二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