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別後不知君遠近
字數:2726 加入書籤
“好呀,高醫生。你要給我們講唐詩還是宋詞呀?”
軒逸笑問。
“剛剛詩雅妹妹講了宋詞,我也講一首宋詞吧。歐陽修的木蘭花。”
高醫生溫和地回應。
許如蘭睜大著兩隻眼睛,看著親愛的丈夫高醫生。他真的能講得好嗎?她還是有點疑問的。
“老公,你盡力講就好了,隻要講了就行。”
“你這是對我沒有信心啊。”
高醫生些許失落。
“不是啦,就是希望你不要有壓力哦。”
“放心吧,老婆,這首詞我還是非常有把握的。”
言罷,高醫生緩緩開口。
眾人全都側耳傾聽。
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淒涼多少悶。
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故攲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
這首詞的意思是說,分別後不知你的行程遠近,滿目淒涼心中愁悶難消。 你越走越遠漸漸斷了書信,江水浩蕩魚沉何處尋你蹤跡? 夜深風竹敲擊出秋的韻律,千萬片竹葉聲聲都是離恨。 我斜倚孤枕想在夢中見你,可惜夢未做成燈芯已燃盡。
全詞以“恨”為核心,通過四層遞進展現思婦的絕望。“別後不知君遠近”直抒離別後的迷茫與孤獨,滿目淒涼皆是愁悶的具象化。
“漸行漸遠漸無書”連用三個“漸”字,將思婦的追尋從近處推向遠方,最終“水闊魚沉”象征徹底失去聯係,呼應李商隱“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的孤寂。
“夜深風竹敲秋韻”以景襯情,竹葉聲在思婦耳中化作離恨之音,與王維“雨打芭蕉葉帶愁”異曲同工,但更添“萬葉千聲”的密集壓迫感。
“夢又不成燈又燼”雙關燈芯燃盡與希望破滅,呼應柳永“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著,卻更顯絕望。
藝術特色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風竹秋聲:竹葉聲象征離恨,化用李清照“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聽覺意象,但更強調“萬葉千聲”的密集與壓迫。
燈燼就是燈芯燃盡象征希望破滅,暗合李商隱“何當共剪西窗燭”的溫情對比,反襯思婦的孤寂。
“多少悶”“何處問”等句淺白直率,如話家常,卻將哀怨刻畫得入木三分,體現歐陽修“以俗為雅”的詞風革新。
上闋從“不知君遠近”到“無書可問”,下闋從“夜深風竹”到“夢不成燈燼”,情感層層疊加,終至絕望。
不同於溫庭筠“小山重疊金明滅”的濃豔,歐陽修此詞不刻畫思婦外貌,而聚焦內心情感,與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的直抒胸臆一脈相承。
用散文手法敘事,如“漸行漸遠漸無書”,將敘事、抒情、議論融為一體,為蘇軾“自是一家”的詞風革新奠定基礎。
語言通俗、情感真摯,與柳永“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的市民化傾向呼應,但更顯含蓄蘊藉。
詞中思婦的“無書可問”“夢不成燈燼”,暗喻宋代女性在禮教束縛下的失語與絕望。正如朱熹所言“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女性被剝奪追求幸福的權利,隻能在孤獨中等待命運的裁決。歐陽修雖未直接批判,卻以藝術手法揭示了這一時代悲劇。
《木蘭花》以口語化的語言、層層遞進的情感、情景交融的意象,將思婦的離恨寫得淒絕動人。
它不僅是歐陽修詞風革新的代表作,更是一麵鏡子,映照出宋代女性的集體困境與詞人對人性的深刻洞察。正如王國維所言“詞以境界為最上”,此詞以小見大,以哀寫樂,堪稱宋詞中的經典之作。
高醫生言罷,許如蘭激動地站起來,伸手抱住了高連遲。
“老公,你怎麽這麽厲害啊,你竟然連宋詞都講的這麽好。看來以後我要把你當老師嘍,從今天開始我也要熟讀宋詞300首。”
“好啊,和各位大小姐,大少爺們在一起就是不一樣,我們得多學點知識才行,否則的話都沒法溝通了。嗬嗬嗬。”
許如蘭點點頭,“是啊,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多學點文化知識。我決定了,我一定要將唐詩宋詞背得滾瓜爛熟的。下一次再有這樣同遊的機會,我一定第1個發言。”
詩雅看著堂姐,堂姐現在和高醫生的感情竟然變得這麽好了,當初姐姐還要和高醫生離婚呢,看來時間真是慷慨呀,又悄悄愈合了一切的傷痕!
婚姻是需要好好經營的,不能輕言放棄。這是承諾,也是責任!
喜歡1小時相親,我閃婚豪門請大家收藏:()1小時相親,我閃婚豪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