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努力改變自己
字數:6724 加入書籤
“軒逸,聽我老公說,他小時候讀書非常勤奮的,和古代皇子讀書差不多,非常辛苦的,不知道你怎麽樣呀,你以前上學的時候也是很努力的學習的嗎?”
軒逸點點頭。
要知道他以前可是學霸呀。和阿庭一樣優秀。
“嫂子,我可是妥妥的學霸。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哈哈哈。反正就是個萬人迷啦。你要是和我是同學呀,你肯定也會迷上我的。哈哈哈。”
軒逸突然無比傲嬌起來。
“哦,實在沒想到啊,像你們這些有錢人家的公子哥,竟然這麽努力的學習,真的是超出了我的想象。我以前以為富人家的孩子們一定都是特別任性的,根本就不愛學習。每天瞎混的,肯定都是學渣。”
“唉!嫂子,你說的其實也沒錯,我們這個圈子裏的人呀,有很多都是學渣的,真的很混蛋,但是我和阿庭還有晏臣是例外。”
多麽幸運呀。詩雅遇見了他們。
“軒逸。我再問你最後一個問題吧,問完了之後我們就該回家了,要不然一會我老公得著急了。還有夢夢也會找你的。”
“哦,好吧,這麽快呀,隻問一個就要回家啦。其實,我還挺舍不得的。”
“嗬嗬嗬,軒逸,你又要開始胡說了。”
“才不會呢,嫂子你問吧。”
“那你快告訴我了凡四訓這本書有什麽用途呢?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什麽呀?”
詩雅言罷,軒逸從容回答。
《了凡四訓》,四百年前的“人生逆襲指南”,為何至今仍被奉為經典呢?
“雲穀禪師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詩書所稱,的為明訓。我教典中說: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
雲穀禪師說:“命運是由自己創造的,福報也是由自己求得的。這是《詩經》《尚書》中明確記載的道理。我們佛教經典裏也說:一個人想要富貴就能得到富貴,想要兒女就能得到兒女,想要長壽就能得到長壽。”
命運並非天定,而是由個人行為和選擇決定。與其抱怨命運不公,不如通過行善積德、努力進取來改變現狀。
“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來,被他算定,不曾轉動一毫,豈非是凡夫?”
“隻有凡夫俗子才會受製於命數;極為善良的人,命數固然約束不了他的命運;極為惡毒的人,命數也拘束不了他的命運。你二十年來被孔先生算定,卻絲毫都不曾轉動過,難道不是平庸的凡夫嗎?”
善行和惡行能改變命運軌跡;通過自我反省和修正行為,可以突破命運的限製。
“汝不見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
“你沒聽過六祖慧能大師說,每個人的福田,全在自己的內心。隻要從心裏去求福,就沒有感應不到的。從自己內心去尋求的話,不僅可以成就道德仁義,就連身外的功名富貴也一樣可以獲得。內在的修養與外在的福祿雙雙皆能得到,這種求法才是有益於獲得,才能稱得上是圓滿的。”
善行源於內心,內心的修養能帶來外在的福報;行善不是為了功利,而是為了提升自我,但善行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回報。
“即命當榮顯,常作落寞想;即時當順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窶想;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學問頗優,常作淺陋想。”
“即使命中注定應該榮華富貴,也要常常設想自己落魄時的情景;即使當前事事順利,也要常常設想自己遭遇逆境時的情景;即使眼前豐衣足食,也要常常設想自己貧困時的情景;即使別人都尊敬愛戴自己,也要常常設想自己被人輕視時的情景;即使家族聲望顯赫,也要常常設想自己地位卑微時的情景;即使自己學問淵博,也要常常設想自己淺薄無知時的情景。”
謙虛能讓人保持清醒,避免驕傲自滿;
無論取得多大成就,都要保持謙遜,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易經》開章第一義,便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汝信得及否?”
“《易經》開頭就將核心思想揭示出來,‘經常行善的家庭,不僅自家有福報,還能福蔭子孫’,你相信這個道理嗎?”
善行能帶來長久的福報,不僅惠及自身,還能惠及子孫。行善是一種長期投資,能帶來家庭和社會的和諧與繁榮。
《了凡四訓》通過立命、改過、積善、謙德四個篇章,揭示了命運的真諦和改變命運的方法。這些經典原文不僅具有深刻的哲學意義,還為現代人提供了寶貴的人生指導。通過閱讀和理解這些原文,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從而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在“躺平”與“內卷”交織的今天,一本400年前的家訓卻悄然登上暢銷榜。它不是成功學雞湯,也不是玄學算命手冊,而是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用一生驗證的“人生算法”。《了凡四訓》僅一萬餘字,卻讓曾國藩改名、稻盛和夫頓悟,更被中紀委列為“中國傳統家規”必讀書目。它究竟藏著怎樣的秘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它是顛覆認知的“立命之學”:命運不是天定的,而是可寫的代碼。
袁了凡年輕時遇到算命先生孔先生,對方連他哪年考第幾名、哪年壽終正寢都算得清清楚楚。了凡起初不信,結果連續15年,每次考試名次都和孔先生算的一模一樣。他徹底絕望,認為“人生已被寫死”,直到在棲霞山遇到雲穀禪師。
“極善之人,數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你20年沒改過命,不是因為算命準,而是因為你把自己活成了“命運的提線木偶”!
有人總說“我命苦”,卻從不改變熬夜、暴食、抱怨的習慣; 有人總說“行業沒機會”,卻從不學習新技能、拓展人脈;
了凡用行動證明:命運不是gps定位,而是可改寫的代碼。
現代人一邊刷手機一邊抱怨“沒機會”,與了凡挑燈夜讀、行善積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傳統觀念認為“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了凡四訓》卻說“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就像遊戲開掛,了凡找到了“命運代碼”的漏洞。
雲穀禪師給了凡三個改過心法:
羞恥心: 就像你打遊戲總輸,卻從不複盤,能贏才怪。
曾國藩年輕時脾氣暴躁,天天罵同事,後來在日記裏寫“今日又辱人,可恥”,最終變成“半個聖人”。
敬畏心: 就像開車闖紅燈,遲早要出事故;某公司高管總抱怨下屬笨,後來每天記錄“今日誇人次數”,團隊效率翻倍。
勇猛心: 就像減肥,今天說“明天開始”,永遠瘦不下來;現代人總說“等我有空就改”,卻永遠沒空。
那具體該怎麽做呢?
從事上改:比如愛發脾氣,就隨身帶小鏡子,發火前先照照自己;
從理上改:想想“發火能解決問題嗎?隻會讓事情更糟”;
從心上改:就像電腦中毒,殺毒軟件治標,重裝係統才治本。
現代人對著鏡子罵自己“廢物”,與曾國藩寫日記反省自己對比一下。
有人認為“改過太痛苦,不如躺平”;
但了凡說:“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不改過,就像帶著病毒運行電腦,遲早崩潰。
了凡把善行分成10類,現代人可簡化成3級:
基礎級:
隨手撿垃圾保護環境); 給老人讓座尊重長者);點讚正能量內容傳播善意)。
進階級:
幫同事改方案成人之美);資助貧困學生教育扶貧);舉報非法排汙守護正義)。
終極級: 創建公益組織係統化行善);研發環保技術解決根源問題);培養接班人傳承善念)。
關鍵原則: 真善:不是為了拍照發朋友圈,而是真心想幫人;智慧善:比如看到乞丐,先判斷是否真需要幫助,再決定給不給錢;長遠善:就像種樹,今天澆水,明天可能沒結果,但十年後必有陰涼。
現代人一邊刷短視頻一邊說“我沒時間行善”,與了凡建橋修路對比一下。
了凡說:“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善行像存款,利息可能遲到,但不會缺席。
比如,這幾天的高考。a考生:總說“我肯定中”,結果落榜。b考生:總說“我肯定不中”,結果也落榜; c考生:總說“中不中都無所謂”,結果中了;d考生:總說“中是運氣,不中是命”,結果中了;e考生:總說“中是祖宗保佑,不中是我不夠努力”,結果中了狀元。
謙虛不是裝弱,而是承認自己有不足; 就像遊戲裏,總炫耀裝備的人,往往技術最菜;反而那些默默練習的人,最後能一招製敵。
職場:別總說“我方案最完美”,多聽聽同事意見;
家庭:別總說“我永遠對”,多聽聽孩子想法;
創業:別總說“我模式無敵”,多聽聽用戶反饋。
現代人開會總打斷別人說話,與e考生中狀元對比一下。
有人認為“謙虛會讓人看不起”;
但了凡說:“每見寒士將達,必有一段謙光可掬。”真正的高手,都像水一樣,不爭卻無人能爭。
了凡用“功過格”記錄每天善惡,就像現代人的okr;每月定3個小目標:比如讀1本書、幫5個人、存10工資;完成就打勾,沒完成就分析原因。
遇到挫折時,默念“我命由我不由天”;就像打遊戲,這局輸了,下一局重開; 而不是摔手機、罵隊友、刪遊戲。
時間:每天1小時學新技能,3年成專家;金錢:每月10做慈善,積累福報;人脈:每周認識1個新朋友,拓展圈子。
現代人一邊熬夜刷劇一邊說“我沒時間改變”,與了凡中進士對比一下。
行為心理學證明:21天可養成習慣; 複利效應證明:每天1的進步,365天後是37倍;《了凡四訓》不是玄學,而是可操作的工程學。
有人隻信“立命之學”,卻不做“改過、積善、謙德”; 就像隻買遊戲攻略,卻從不打遊戲;天天說“我要改命”,卻從不行動。
有人用“善有善報”綁架別人。比如逼人捐款,說“不捐就是沒善心”;真正的善,是尊重別人的選擇權。
“嫂子,聽明白了嗎?”
軒逸有些醉醺醺的。
“明白了。軒逸,你是不是喝醉了?”
軒逸搖搖頭,“才沒呢。和嫂子一起吃飯,我怎麽能把自己喝醉了呢?喝醉了就什麽都不知道了。還有我剛剛講的這麽好,你怎麽沒有誇獎我呀?”
軒逸不高興了。
“哦,你講的非常棒,我們回去吧。”
詩雅建議道。
“行呀,嫂子,這裏還有好多沒吃完的菜,你要不要打包?”
“可以呀,帶回去吧。這樣晚上我就不用做飯了。”
“可是,嫂子,帶回去的剩菜剩飯,阿庭真的會吃嗎?還有現在你是特殊時期,你一個孕婦也不能吃這些剩菜剩飯呀,要不還是算了吧,別打包了。
“別呀,這些菜都是特別精致的菜,浪費了多可惜呀,浪費什麽也不能浪費糧食。”
詩雅喊來服務員,“打包,這些這些全都打包。”
喜歡1小時相親,我閃婚豪門請大家收藏:()1小時相親,我閃婚豪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