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你們咋才來呀!

字數:5065   加入書籤

A+A-


    唐辰沒客氣,反而十分嚴肅地抱拳拱手,作揖下拜,大聲道:
    “請殿下為大鄭江山社稷,出兵救出陛下,撥亂反正。”
    他這麽嚴肅的突然行禮,搞的福王有些懵圈。
    緊接著,便反應過來,三辭三讓,皇家子嗣必學的聖人禮儀。
    隻不過以前常用在祭祀上,而且他都是跟在太子哥哥身後,看著太子做的。
    如今突然換成他來做,倒真有些轉不過彎來。
    不過他也明白,這是唐辰為事後堵住那些文人的嘴,表演的一場戲。
    他,大鄭皇帝明良帝三子,常洵,賜奉福王爵位,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謹守朝廷法度,沒有父皇詔書絕不能私自調兵出府。
    上次為救人調兵出府,便引起朝臣不滿,若不是明良帝有意袒護,他現在還在禁足呢。
    福王想通這些後,順勢演了起來:
    “不行,不行,沒父皇詔書,本宮怎麽可以隨意派兵出府,不可以,不可以。”
    魏忠賢和吳三桂聽聞這話,瞬間傻眼,你不打算出兵,還集結這麽多人在這兒站樁,閑的沒事幹逗傻小子,鬧呢?
    不過兩位都是機靈之輩,轉瞬便明白,這是要演戲,這樣事後傳揚出去,福王是應了他們這些狗腿子的慫恿,又為了大鄭百姓安危顧慮,才不得不出兵平叛。
    於是魏忠賢和吳三桂對視一眼,爭先恐後跪地請求出兵,匡扶社稷。
    沒皮沒臉的魏太監還哭起來:
    “殿下仁慈,請殿下救救大鄭的百姓吧,大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盼您如盼天上的日月,沒有您的照拂,大鄭百姓將會永遠生活在黑暗裏,惶惶不可終日。”
    好家夥,這話一出,三百多人那能幹看著,也跟著跪下請命。
    一時間群情激昂,慷慨悲歌,大有福王不出山,大鄭明天就亡了似的。
    三辭三讓一番,福王胖臉激動的抖個不停,攥著唐辰的手腕久久不能鬆開。
    唐辰笑著附耳小聲道:“殿下差不多可以了,現在請您坐鎮兵馬司衙門,兵發九門,接管京城防務,以待時局再做進一步決斷。”
    福王激動的點頭如搗蒜,一時間竟忘了說話。
    魏忠賢吳三桂等人見福王光點頭,以為自己表現的不夠賣力,哭的更加大聲了。
    “殿下,大鄭沒你不行啊。”
    “殿下,您就是萬民的再生父母,京城百姓等著您解民倒懸呢。”
    “啊,偉大的福王殿下,您是永遠的太陽,請您帶領我們衝破黑暗吧。”
    最後連帶著石大亨和韓五這樣的糙漢子,也跟著哭起來。
    言辭懇切的大有福王不出山平叛,他們要行死諫的架勢。
    “說話,殿下說話,兵發九門,接管兵馬司衙門。”
    實在聽不下的唐辰,小聲鼓勵著,福王才激動地開了口,隻是初開口,聲音不免有些顫抖:
    “啊,對,說話,殿下,不是…”
    “殿下我說一句您說一句。”唐辰見福王實在過於激動,當即貼耳附聲道。
    福王隻是狂點頭。
    “宮城失火,皇上生死未卜。”
    唐辰說一句,他重複一句。
    “宮城失火,皇上生死未卜。”
    “身為人子,心憂皇上安危,袖手旁觀視為不孝。”
    福王重複完,又著重強調一遍最後兩個字。“不孝!”
    “太子與隆王爭執,驚擾京師百姓。”
    “擾亂大鄭江山社稷,坐視社稷動蕩,百姓困苦,視為不忠。”
    “不忠!”福王點頭表示認可。
    “今日爾等隨本王出府,旨在撥亂反正,接管京城防務,維護內城安危,彈壓聚眾滋事者。”
    說到這兒,福王激動的心顫抖的手漸漸好轉過來,說話變得流暢,並且他完全領會了唐辰的意思,當即鬆開他手腕,無師自通地向前跨出一步,握拳高舉:
    “皇上被困,百官庸才,以至釀成今日之禍,今日爾等隨孤出府撥亂反正,以安社稷。”
    “安社稷!”三百捉刀衛,震刀以和。
    同時做出魏忠賢改良後的舉手禮:
    “為了福王!”
    福王同樣以禮向,斜舉四十五度,“為了皇上!”
    “為了皇上!”
    三百人相合之聲,不亞於東華門外的隆隆炮聲。
    一下子將吳三桂等人驚呆了,他們從未見過這樣的行禮,但氣勢卻是將他們完全壓製下去。
    簡單做了一下分配,捉刀衛以十人,加南城守衛三人的十三人小隊,持福王手諭,迅速搶占內城九門,沒有福王命令禁止任何人開關城門。
    剩餘一個小隊和唐辰等人,跟隨福王直奔兵馬司衙門。
    分配妥當,迅速出發,福王的捉刀衛可步可騎,全為精銳,府門一開,霎時蹄聲如雷,滾滾而起。
    石大亨帶隊,吳三桂和魏忠賢簇擁下,福王帶著唐辰直撲兵馬司衙門。
    他們到的時候,卻意外見到,兵馬司衙門大門四下敞開,門口不見半個守衛。
    外麵炮聲隆隆,裏麵亂亂哄哄。
    情況不明下,吳三桂機敏地主動請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殿下卑職帶人先進去。”
    福王點頭同意!
    唐辰跟著也進了去。
    甫一進入,不光他傻眼,吳三桂也傻眼了。
    裏麵的胥吏見到他們,一聽是福王的人。
    如見親爹一般,大呼一句:
    “你們咋才來呀!”
    原因無它,親愛的兵馬司指揮使大人不見了,那位膽小怕事,遇事便躲的指揮使,聽到東華門傳來警訊後,借口尿遁,一去不複返。
    各處匪情湧入兵馬司衙門,可沒有指揮使大印,和兵符,他們根本處置不了任何軍情。
    太子派人催促平叛的旨意,已經來了三回,可依舊調動不了一兵一卒。
    總而言之,便是已經亂成一鍋粥。
    如此一來,東華門打的都快成熱粥了,卻遲遲不見兵馬司的人馬出動。
    京城各個坊間,立時便多了許多趁火打劫的宵小之輩。
    福王的到來,恰恰解決了胥吏們的無所適從,一個個聽到他到來,搶著出門跪迎,倒顯得吳三桂等人像外人了。
    事情順利的超乎想象,福王坐鎮兵馬司衙門大堂。
    癱瘓的兵馬司迅速運轉起來,唐辰借兵馬司衙門副指揮使印,以代天捉刀印信加太子諭旨的名義,三重命令取代指揮使印信和虎符。
    向五城兵馬校場,發出配合福王接管城門防務的命令的同時,也接到來自各方的情報信息。
    太子召集群臣,朝中重臣相繼趕赴金鑾殿,除了以監國太子名義,發來三道協助平叛的諭旨之外,消息幾近斷絕。
    大內情況如何誰也不知道,隻聽到炮聲不斷,有說英國公接手禁衛軍,正在指揮平叛的,有說皇上已經駕崩,太子登基稱帝的,還有的竟然傳福王也造反了。
    搞得坐在衙門大堂上的福王,氣惱地砸了那位跑路的兵馬司指揮使的官椅。
    各項命令發出後,失去控製的京城,迅速得到安定,五城兵馬有了主心骨,迅速做出回應,隻要福王一聲令下,他們可以隨時集結平叛。
    就在眾人鬆了一口氣,以為事情就這樣的時候,衙門口忽然來了一個不速之客。
    公鴨嗓子尚未進門,便嚷嚷道:
    “兵馬司沒人了嗎?
    新皇登基的聖旨到,沒人出來接旨嗎?”
    王振高舉著聖旨,徑直闖入衙門大堂,下巴仰的幾乎隻能看到他的大鼻孔。
    福王臉色頓時陰沉了下去。
    喜歡大奸臣當道請大家收藏:()大奸臣當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