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對峙

字數:3936   加入書籤

A+A-


    至此丁拱辰出任西軍軍工局總辦,軍情局派人前往福建接他的家人,此般事宜,按下不表。
    臘月廿八,蕭雲驤率重慶西王府軍政人員、西軍學堂等相關人員,前往朝天門碼頭對麵南山之上,新建成的西軍烈士陵園,為西軍烈士掃墓。
    自長沙突圍,西軍脫離太平軍自成一體,至今不過一年零三四個月,西軍烈士陵園內卻已豎起萬餘座烈士墓碑。
    此外,長沙之戰中留給翼王的數百烈士,以及在湖南運動戰期間,尚未實行火化政策時,埋於沿途的數百烈士屍骨,亦讓人痛心。
    創業維艱,總有人需付出犧牲。
    生者當時刻自省,所作所為是否對得起那萬千消逝的年輕生命。
    究竟是將他們當做黑夜中,引領眾人前行時燃燒的火炬;還是當做烹飪自家享用珍饈時,消耗的柴薪。
    這向來是個天大的問題!
    祭拜儀式結束,眾人散去,蕭雲驤心情沉重,獨自坐在李富貴墓碑前默默思索。
    待天色漸暗,他才下山,渡江至朝天門碼頭,遇見了賴文光。
    “賴兄,可有第三軍李秀成部的消息?”蕭雲驤詢問道。
    “他們已行動二三十天了,但戰況如何,目前尚無消息傳回。”賴文光答道。
    言罷,二人不約而同地望向北方群山,似欲看穿第三軍的戰況。
    然而,暮色籠罩下的北方群山中,雲霧繚繞、鳥雀歸巢,又能看到什麽呢?
    鹹豐三年,朝廷時任陝甘總督是易棠,陝西巡撫為吳振棫yu音同“玉”)。
    易棠,今年六十歲,湖南善化今長沙)人,道光年間進士出身,曆任江西、安徽、浙江等地官職,以清廉、務實、幹練聞名。
    道光三十年1850年)調任陝甘總督。
    上任伊始,他頂住壓力,詳查處理了甘肅總督、滿洲貴族琦善誣陷回民案,解救數百人,迫使朝廷調走琦善;
    同時殘酷鎮壓甘肅循化回民叛亂,屠殺叛軍千餘人;
    災後還組織災民疏浚河道、發放棉衣、恢複生產。
    簡而言之,就是一位剛正鐵腕、體察民苦且注重民生的傳統士大夫官員。
    吳振棫,今年六十一歲,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嘉慶十九年,年僅22歲便考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
    曆任貴州、雲南、河南等地官職,鹹豐二年任陝西巡撫。
    在雲南任巡撫時,他緩和漢回矛盾,禁止團練濫殺,穩定邊疆。
    到陝西後,主張懷柔政策,擅長以文治化解矛盾,與易棠配合默契,平定了陝西回民之亂。
    其人仁厚機敏,兼具政治家與學者特質,著有《養吉齋叢錄》《黔語》等,多關注民生疾苦。
    鹹豐三年初,太平軍偏師西軍如旋風般攻入重慶,隨後大肆擴張。
    彼時,吳振棫在西安,易棠在甘肅處理回亂。
    待他們收到消息,西軍已攻陷川北保寧府,先鋒翻過四川與陝西交界的米倉山,占據米倉山最高處的巴裕關以及北麓的米倉關。
    易棠匆忙下令漢中總兵黃金標率兵數千,沿險要處築關隘,遏製了西軍勢頭,並著吳振棫從西安趕往漢中主持大局。
    西軍後繼兵力不足,攻擊數次無果後,便加固米倉關和巴裕關防禦,雙方陷入對峙。
    其後數月,西軍在四川擊敗岑毓英,活捉裕瑞,占領成都並四處擴張,幾乎占據整個四川。
    七月,朝廷興三路大軍攻川東酉陽州,嚴令易棠、吳振棫從漢中興兵入川,配合作戰。
    但米倉道與荔枝道路途凶險,清軍多次攻擊無功而返。
    好在金牛道的陽平關、葭萌關、劍門關尚在朝廷掌控中。
    四川境內的葭萌關、劍門關在朝廷手中,朝廷即可經較寬敞的金牛道,源源不斷運送人員物資入川,威脅四川平原北部的江油、閬中等地。
    此乃朝廷奪回四川的重要橋頭堡。
    然而,西軍的米倉關距漢中城僅150裏,巴裕關更近,僅120裏,如兩把尖刀頂住漢中城胸口。
    若朝廷調漢中兵力至金牛道的葭萌關、劍門關,導致漢中兵力空虛,西軍不惜傷亡攻破當麵之敵,漢中城恐不保。
    一旦漢中失守,金牛道上的陽平關、葭萌關、劍門關後路被斷,遲早落入西軍之手。
    反之,若西軍敢從米倉關重兵強攻,謀奪漢中。
    清軍隻要在米倉山中堵住西軍,劍門關和葭萌關的清軍即可趁西軍川內兵力空虛,順勢攻擊川北,西軍亦會左支右絀。
    於是,雙方在這種誰都不敢先動手的古怪對峙中,按兵不動大半年,各自調兵遣將、積累軍需物資,等待時機。
    米倉山最高關隘巴裕關海拔約2100米,米倉關位於北麓,海拔稍低,兩關扼守米倉道兩條線路。
    每年11月中下旬起,米倉山開始下雪,隆冬積雪增厚,山頂積雪達一兩尺。
    此時米倉道幾乎人跡罕至,行軍艱難,山民獵戶也鮮少前往。
    積雪需來年開春二三月才融化,當地有“百丈崖起白毛風,三日必封米倉洞”之說。
    這段時間,西軍翻越米倉山支援米倉關極難,是清軍攻擊米倉關的絕佳時機。
    1853年11月下旬,蕭雲驤還帶著左宗棠在酉陽視察時,米倉山已開始下雪,封山之季來臨。
    漢中府衙內,陝西巡撫吳振棫在書房接待特殊客人——朝廷前四川總督兼滿八旗成都將軍裕瑞。
    此時的裕瑞,全無昔日大員氣勢,頭戴半舊棉帽,身著沾汙的羊皮襖、打補丁的臃腫棉褲和沾泥斑的棉鞋,頭發斑白,皮膚粗糙皸裂,臉色灰敗。
    五十五歲的他比六十一歲的吳振棫顯得蒼老許多。
    書房裏炭火正旺,裕瑞坐在火盆旁哆嗦著烤火。
    對麵坐著麵容清臒、眉目疏朗、蓄短須、身形修長、常著儒雅便服的吳振棫,正心情複雜地看著裕瑞。
    一位仆人推開房門,在火盆邊方桌上擺上兩杯熱茶和一盤幹果點心,便低頭退下,關上房門。
    房外,北風呼嘯,卷著昨晚掉落的樹葉在院子裏盤旋,風中夾雜著碎雪,飄飄灑灑地撲向地麵。
    漢中的冬天已正式來臨矣。
    “裕總督,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能回來就好,一切都會好的。”
    吳振棫將一杯茶遞給裕瑞,輕聲安慰。
    喜歡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請大家收藏:()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