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三項殊榮
字數:4730 加入書籤
劉辯微微一怔,道:“董愛卿,有何事要奏?”
董昭恭施一禮,言道:“陛下,今天下紛亂,盜賊蜂起,幸得大將軍東征西討,除賊平亂,可謂有大功於社稷。大將軍屢立大功,當以褒賞,以順民意。臣請陛下恩賞大將軍,以彰其功。”
劉辯聽罷,道:“大將軍勞苦功高,朕自知也,隻是如今大將軍已極人臣之位,又受封侯爵尊位,享千戶食邑。朕實不知,該當如何封賞。”
董昭道:“昔年,高祖皇帝為表彰賢相蕭何之功,曾賜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讚拜不名’三項殊榮。今大將軍於社稷傾頹之際,親著甲胄,周旋征伐,數次鏟除奸逆,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如此大功,豈不比蕭相乎?臣敢請陛下,賜大將軍‘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讚拜不名’之榮。如此,方可上承天意,下順民心!”
董昭言辭懇切,擲地有聲。言罷,躬身一禮。
一言既出,滿殿群臣,皆噤若寒蟬。
太尉楊彪微微皺眉,抬頭望向張塵,卻見張塵麵色如水,毫無波瀾。
他很清楚,董昭的提議,意味著什麽。
一旦天子允準,那張塵在朝中的地位,便是如日中天,甚至可以威脅到皇權的威嚴!
司徒王允也是微微一怔,心中暗自思索。
今日這一出,莫不是張塵所授意?難道,張塵竟有如此野心?
董昭是鄴城令,乃是張塵一手提拔,是他的心腹之臣。
今日之事,若說不是張塵授意,恐怕無人會信。
不過,事到如今,他們又能如何呢?
張塵手握三十萬雄兵,虎踞冀州,誰能與之抗衡?他要做些什麽,又有誰敢反對?
不過,隻要他心向漢室,即便權力大些,又能怎樣?
王允在心中權衡著。
良久,群臣之中站出一人,道:“陛下,董大人所言極是。臣以為,非如此不能彰顯大將軍之功,非如此不能彰顯陛下封賞功臣之明。”
眾人視之,此人乃太尉楊彪之子,楊修是也,現居議郎。
楊彪一見,不禁眉頭皺得更緊了。
這件事,他心裏實是不願的。隻是,他也有些忌憚張塵如今的勢力,於是便打算不發一言,明哲保身。
沒想到,自己的兒子竟然率先出來站隊,也不看看朝臣之中的風向再說。
這小子,還是年輕氣盛啊!
“臣附議。”
“臣附議。”
……
楊修話音方落,立時便有眾多朝臣站了出來,紛紛附議。
一時間,附議之人幾乎占了滿殿群臣的九成之數。
不對!
楊彪猛然一驚。
這小子,並非年輕氣盛,而是早有打算!
他既然表了態,在外人看來,自然也就是楊彪的意思。
三公之一的楊彪都讚同了,還有誰會反對?
這樣一來,自己再想一言不發也無意義了。
想到這,楊彪轉過身,瞪了兒子一眼。
楊修連忙低下了頭去。
楊彪心中暗想,那日張塵過府,修兒便說,若要楊家長盛不衰,必得仰賴張塵。
看來,他已經下定決心,要投靠張塵了。
也罷,修兒向有遠見,為了楊家,就助你這回吧。
楊彪心下想著,轉身向劉辯躬身一禮道:“陛下,臣附議。”
此話一出,在場幾位老臣不由大驚。
“楊太尉,可要三思而行!”群臣中又站出一人,道:“陛下,臣以為,大將軍功勞雖大,然人臣之禮不可廢。陛下賜予財帛、官爵、食邑皆可,但萬不可因此而亂人臣之禮!”
眾人視之,乃車騎將軍董承也。
“董將軍此言差矣。”董昭言道,“昔年,蕭相受此殊榮,未聞其廢人臣之禮。董將軍此言,莫不是說大將軍若得此封,便會有不臣之心嗎?”
“這……”董承一時語塞,“本將軍並無此意,隻是……”
“將軍既無此意,何必阻攔呢?”董昭道,“滿朝文武,盡皆附議,這便是人心所向,還望陛下順應眾臣之意,切勿寒了臣子之心啊!”
董承還欲再說什麽,卻聽劉辯道:“卿等不必爭論,有功之臣,朕豈會吝惜封賞?傳朕旨意,大將軍張塵數次臨戰討賊,安定四方,有大功於社稷,朕念高祖皇帝之舊例,賜爾‘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讚拜不名’之權,總攬軍政大事,以彰爾之功績!”
張塵聞言,急忙拜道:“陛下,臣何德何能,怎敢受此殊榮?”
“大將軍切勿推辭,你對漢室之忠,朕豈有不知?”劉辯道,“有愛卿輔理朝政,朕方能安心。”
張塵聽罷,便也不再推辭,當即跪拜叩首,道:“陛下天恩浩蕩,臣必肝腦塗地,以報陛下厚恩!”
“陛下聖明!恭賀大將軍!”
“陛下聖明!恭賀大將軍!”
……
群臣異口同聲地拜道。
張塵看著龍案上,端坐的劉辯,二人四目相對,流露出不一樣的神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辯的眼神中,有惶恐、有猶疑,也有一絲的希冀。
而張塵的眼神中,卻隻有無邊的深邃。
這一刻,張塵的內心亦是心潮湧動。
籌謀多時,終於真正掌控了朝堂,奉天子,令不臣,執天下牛耳!
從此,自己做的一切都將師出有名,與自己作對之人,都是亂臣賊子,奸邪叛逆!
他也該放開手腳,逐鹿天下了!
散朝之後,出了大殿,群臣連忙圍攏上來,恭賀張塵榮封三項殊榮,言語之中,欲要依附之人甚眾。
王允、蔡邕等幾位老臣也一一前來道賀。
反之,董承、伏完、王子服等幾人則麵露不悅之色,但礙於張塵如今之勢,也不敢當場發作,隻是匆匆離去。
張塵一一謝過道賀之人,最終卻將目光落在了眾人身後的一個年輕人身上。
正是楊修。
剛才正是他站出來,第一個附議,才有了眾臣紛紛響應。
張塵早已看出,楊修的依附之意。
當日,他在楊府與楊修一麵之緣,還拿掉了他身上的【恃才放曠】詞條,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將他收為己用。
楊修的才學智謀,張塵還是很欣賞的。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得楊修,便等於得了楊氏。
楊氏一族,同袁氏一樣,也是“四世三公”的鼎盛士族,隻是門生故吏,不像袁氏那麽多罷了。
但其聲望,以及在朝中的影響力,並不弱於袁氏。
想到此處,張塵走上去,喚了一聲。
“德祖。”
“下官參見大將軍。”
楊修見是張塵,不禁惶恐,連忙躬身一禮。
“德祖不必多禮,適才朝會,若非你率先站出來,附和董昭所請,我也不會這麽容易得到這些殊榮。”張塵道,“但我有個疑問,你我不過一麵之緣,你為何要出言幫我?”
楊修道:“下官並非幫大將軍,而是幫自己,幫父親,也幫楊家。”
喜歡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請大家收藏:()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