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天下勢變

字數:4100   加入書籤

A+A-


    楊修今年不過十五六歲,初入朝堂,臉上稚氣未脫,但看向張塵的目光卻是無比堅定。
    “哦?德祖此話,未免有些言過。”張塵道,“令尊大人乃當朝太尉,兩朝元老,位列三公,地位尊崇無比。而我,不過一介後輩,憑借些許微功嶄露頭角,在朝中根基尚且不穩。如何說幫我,就是幫你楊家?”
    “大將軍過謙了。”楊修道,“自黃巾之亂以來,漢室江山風雨飄搖,董卓之後,更是諸侯並起,競逐天下。如此之局勢,憑家父這一班老臣是無力改變的。唯有大將軍這般雄才偉略之主,方能攬天下賢士,聚四方豪傑,掃蕩寰宇,剿除奸逆,使天下複歸一統!楊某不才,願以此微末之才,獻於大將軍,以期共圖大業!”
    “好!德祖,我等你這句話很久了。”張塵大喜道,“你既有此意,我現征辟你為大將軍掾。從此,你可自由出入大將軍府,為我辦差。你在朝廷的議郎官職也依然有效,你方才弱冠,年歲尚輕,待過幾年,我便保舉你出任要職。”
    “屬下謝大將軍賞識之恩!”楊修聞言大喜,連忙躬身一禮。
    眾臣各自散去,張塵也返回大將軍府。
    一路上,張塵都在暗自思忖。
    楊修已然歸附,不管楊彪願不願意,楊家都已經和大將軍府綁在了一起。
    至少,在外人看來是這樣。
    而且,有楊修在自己身邊,楊彪也不可能公然反對自己。
    以張塵對曆史上的楊彪的了解,他並非如董承、王子服那樣的激進之人,而是懂得明哲保身。因此,他很大可能是會保持沉默,而這,在外人看來,恰恰一種默許。
    倒是董承、王子服這些人,需得小心提防。
    曆史上,他們是“衣帶詔”事件的核心成員,雖然最終被曹操所殺,但也策劃了周密的行刺事件,使曹操差點死於刺客之手。
    這一世,他們保不齊還會做出這種事來,萬一自己一不留神,在陰溝裏翻了船,那可就成了“壯誌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了。
    但他們都是朝中元老,眼下還抓不到把柄,張塵也不能貿然下手,否則,必落人口實。
    不過,劉辯並非劉協,劉協在最開始的時候,還有反抗之心,所以才締造了“衣帶詔”事件,而劉辯生性怯懦,未必會行此事。再者,宮中早有他的眼線,如若劉辯真的生了異心,他也定會第一時間知曉。
    這一世,你們不與我為敵便罷,如若與我為敵,我也定然不會心慈手軟!
    該用刀時,就要用刀!
    少時,車馬停至大將軍府,張塵下馬入府,來至前廳,卻發現沮授和郭嘉早已在此等候。
    “主公。”二人一見張塵,忙笑臉相迎,上前拜道:“恭喜主公得償所願,順利掌控朝堂,可喜可賀,可喜可賀啊!”
    張塵笑道:“公與,奉孝,我們之間就不必如此客套了。你二人在此等候,不是為了說這些恭維之語的吧?”
    沮授道:“啟稟主公,屬下隨軍期間,奉孝代為接納各地呈遞的情報。這兩日,屬下整理這些消息,發覺天下大勢已變,有幾樁事還需報與主公知曉。”
    “快講!”張塵眉頭一皺,一臉鄭重。
    看來,他前往平原和青州的這段期間,各地諸侯皆有所動。不過,郭嘉未曾稟報,想來,事情還沒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沮授道:“首先是幽州,烏桓再度作亂,丘力居聯合烏延、蘇仆延部,起兵十五萬,進犯北平、遼西一帶。”
    張塵沉思片刻,道:“公孫瓚窮兵黷武,一直以來都對烏桓下手狠辣,毫不留情,故而烏桓人對其恨之入骨,屢屢犯邊。不過,公孫瓚對付烏桓確實有一套,那白馬義從可謂是烏桓克星,想必這一次,烏桓人也難討得了好去。”
    “主公所言極是。”郭嘉說道,“公孫瓚與烏桓大軍對峙柳城,雙方鏖戰月餘,互有勝負,戰事膠著。但數日前,忽有一支兩萬餘人的兵馬,自港口登岸,前往投奔公孫瓚,立時令其如虎添翼。最終,公孫瓚大破柳城,擊潰烏桓聯軍,斬首兩萬,俘敵四萬,盡被斬殺!”
    張塵聽罷,不由一陣驚詫。
    那兩萬人,應該就是逃奔幽州的司馬俱,隻是沒想到,他竟然成了左右公孫瓚與烏桓之間戰局的人!
    不得不說,這個公孫瓚,對付烏桓還真是狠辣!四萬俘虜,說殺就殺了,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如此斬盡殺絕,烏桓不反待何?
    他若稍有懷柔之心,烏桓豈能這般抵抗?
    “劉虞呢?他對此無動於衷嗎?”張塵問道,他知道,曆史上,劉虞就是因為在對待烏桓的態度上,與公孫瓚不合,最終招致公孫瓚的忌恨。
    沮授輕歎道:“劉大人對此自是十分反對,他幾次勸諫,可公孫瓚充耳不聞,還說他婦人之仁。”
    張塵聽罷,微微皺眉。
    看來,二人嫌隙已生,恐怕要不了多久,公孫瓚便要對劉虞下手了。
    劉虞是個老好人,這樣的人,是絕對無法和公孫瓚這樣的嗜殺之人對抗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必須保下劉虞,隻有保下劉虞,再加上他之前平定幽州之亂時打下的威名和人心,才能讓幽州平穩過渡,同時也能讓烏桓歸心。
    “傳令幽州的細作,嚴密監視二人的一舉一動,尤其是公孫瓚,稍有異動,立即回報!”
    “諾。”
    “其他地方可有什麽異動嗎?”
    “第二是涼州。”沮授道,“先前,主公保舉馬騰為涼州牧,為的是讓他與董卓二虎相爭,以便進一步弱化董卓的勢力。可惜,這馬騰不堪大用,一個月前,董卓派李傕、郭汜領兵十萬西進,以呂布為先鋒,收複西涼舊地。馬騰連戰皆敗,如今,天水、安定、南安、武威四郡,都已歸屬董卓,馬騰率殘部退守西平。”
    這馬騰,敗的竟然如此之快?!
    張塵聽罷,不禁麵色一變,眉頭緊皺。
    當初保舉馬騰為涼州牧,原本是打算靠他牽製董卓。因為董卓經此一敗後,必不敢再染指中原,而是揮師西進,奪回自己的地盤,而後割據西涼,以圖再起。
    隻要馬騰守住西涼,董卓便無暇東顧。一旦雙方展開持久戰,那麽久而久之,必然實力削弱。
    隻是張塵沒有料到,馬騰竟如此不濟,不到一月便連丟四郡。照這樣下去,馬騰早晚必被董卓所滅!
    不過想想,這也在情理之中。
    董卓雖敗於諸侯聯軍之手,可麾下還有兵馬十餘萬,實力並未瓦解。
    再者,呂布驍勇,天下無敵,當日張塵以“車輪戰”才勉強勝他,僅憑馬騰一鎮諸侯,如何能夠抵敵?
    何況,如今馬超、馬岱還未長成,馬騰麾下能拿得出手的戰將,就隻有龐德一人。
    曆史上,龐德雖能與關羽力拚,但終究是不及的,更不用說對上呂布了。
    此事倒是有些棘手,不能看著馬騰被董卓攻滅。
    董卓一旦重掌西涼,實力必然大增,到時,他無論是東進掠取中原,或是南下攻取漢中、巴蜀,都大有可為。
    喜歡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請大家收藏:()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