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 章 道植東海:信仰織網定根基

字數:4592   加入書籤

A+A-


    當玄龜神島迎來新主、蟹黃赴任海眼巨城、墨石島劃定直轄疆域。
    這一係列明麵上的人事與疆域安排塵埃落定時,龜太郎(獨孤信)深藏於幕後的更深層布局。
    正如同深海暗流般,在萬妖海域悄然湧動。
    龜太郎(獨孤信)要將自己的“道”,以信仰為根,深深植入這片東海海域的每一寸土地。
    此前,龜太郎“妖師”之名與“點化萬物”的事跡,雖已在部分族群中流傳,卻多是口耳相傳的零散傳說。
    如今借著龍褐執掌萬妖海域大義的便利,這一切都有了“官方背書”:
    黑龍族的巡海船隊在巡邏時,會向沿途島嶼的妖修講述妖師點化白龍族、助其開啟靈智的故事;
    海眼巨城的“萬妖閣”內,文書們將龜太郎的事跡編撰成小冊子,分發給各族信使;
    就連龍褐在整頓海域秩序時,也會有意無意提及“今日海域安定,皆賴妖師大人早年布道啟智之功”。
    這般自上而下的推動,讓“妖師龜太郎”的名號如同春風拂過海麵,迅速傳遍了萬妖海域的每一個角落。
    那些早已聽聞傳說、對“啟智”心懷向往的族群。
    從棲息在淺海珊瑚叢的貝類妖修,到盤踞在深海火山口的炎蝦部族,再到遊走於遠洋的鯨妖群落。
    紛紛效仿此前的白龍族,在族地最核心的位置開辟祭壇,為龜太郎立起雕像。
    雕像或由深海美玉雕琢,或由千年沉木打造,雖材質各異,卻都力求還原龜太郎的模樣:
    龜太郎生得龜首人身,輪廓線條帶著龜族特有的厚重感,卻不顯笨拙。
    頭頂的大背頭發型,烏黑油亮,發尾自然垂落,恰好與背後龜殼邊緣生長的灰綠色絨毛無縫銜接。
    那絨毛蓬鬆柔軟,順著背殼弧度自然下垂,宛如一件自帶的毛絨披風,隨動作輕晃時,還泛著淡淡的光澤。
    左手握著一根通體瑩潤的木杖,杖身纏繞著細如發絲的銀紋。
    右手則虛抬胸前,指尖捏著一道玄奧法訣,指縫間隱約有微光流轉。
    背後,一條尺許長的尾巴似動非動,尾端竟是蛇首模樣,鱗片細膩,蛇眼靈動,卻不嚇人,反倒添了幾分奇異的靈動。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龜太郎的眼神。
    溫潤如春日湖水,仿佛能包容萬物,可眼底深處卻藏著洞悉世情的深邃,仿佛能看穿人心底的每一絲念頭。
    周身更有一層淡淡的靈光縈繞,如同薄霧般籠罩全身,既不張揚,又難掩其不凡氣度。
    各族妖修每日清晨都會前往祭壇,獻上最珍貴的靈果、最純淨的海水,以最虔誠的姿態叩拜。
    口中念著“求妖師大人賜下啟智恩澤”,祈禱族群能早日擺脫蒙昧,踏上更高的修煉之路。
    麵對這股信仰熱潮,龜太郎始終秉持“來者不拒”的態度,甚至暗中通過龍褐,派遣了一批特殊的“工匠”。
    這些工匠皆是龜太郎早年點化、對“萬物驚”符文有著深刻理解的妖修,攜帶特製的刻刀與符文圖譜,前往各族指導雕像雕刻。
    他們不會幹涉雕像的整體形態,卻會在雕像基座、眼眸等關鍵位置,悄然刻下與龜太郎識海“萬物驚”符文同源的信仰錨點符文。
    這些符文肉眼難辨,卻如同無形的絲線,將每一座雕像與龜太郎的精神力緊密相連。
    先前,這些信仰錨點符文的布設,全靠龜太郎親力親為。
    唯有當生靈在雕像前虔誠膜拜、生出信仰之力的瞬間,龜太郎才能借這縷“信仰之因”為引,跨越山海阻隔,將符文印記隔空反向打入雕像之中。
    可隨著萬妖海域的信仰熱潮愈發洶湧,供奉他龜太郎的雕像遍布大小島嶼,信仰規模呈幾何級增長。
    若再由龜太郎一人逐個隔空打入符文,不僅耗費心神、效率極低。
    更重要的是,他龜太郎即將離開東海,根本無法長久維持這般操作。
    如此一來,培養一批專屬的“執行者”便成了當務之急。
    這些執行者,必須是對他龜太郎妖師,懷有絕對忠誠與狂熱信仰的妖修。
    既能深刻理解“萬物驚”妖師之道的核心,又能精準刻繪符文。
    待他們學成之後,便作為“萬物驚”妖師之道的執事,親赴各個族群的祭壇現場。
    將符文穩穩刻入雕像關鍵之處,讓信仰錨點的布設,徹底擺脫對他龜太郎本人的依賴。
    當第一縷晨光灑在淺海蚌族的雕像上,當深海炎蝦部族的祭壇升起第一縷炊煙,當遠洋鯨妖對著雕像發出低沉的禱言。
    那些蘊含著敬畏與渴求的信仰之力,便會順著符文形成的通道,跨越山海阻隔。
    如同涓涓細流匯聚成海,源源不斷地湧入龜太郎的識海之中。
    與此前零散的信仰之力不同。
    如今這些信仰力量。
    更加精純。
    因有“官方背書”,妖修們的信仰少了疑慮,多了篤定;
    更加龐大。
    從幾族零星供奉,變成了數百族群共同叩拜。
    識海中的“萬物驚”符文沐浴在信仰之力中,光芒愈發璀璨,符文邊緣甚至隱隱浮現出新的紋路,仿佛在緩慢進化。
    龜太郎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與這片海域的聯係愈發緊密,仿佛隻要心念一動,便能感知到千裏之外某座祭壇的禱言。
    此時的龜太郎心中清楚,自己雖因最終目標所限,即將離開萬妖海域,但他的“道”與影響力,卻已不再是空中樓閣。
    那些遍布海域的雕像與祭壇,如同大樹的根係,深深紮進了萬妖海域的土壤;
    那些源源不斷的信仰之力,如同滋養根係的甘泉,讓這棵“信仰之樹”愈發茁壯。
    假以時日,待這些根係蔓延至海域的每一個角落,這股力量必將成長為參天巨木,再也無法撼動。
    而這龐大的妖族信仰,絕非僅僅是龜太郎個人的助力。
    龜太郎(獨孤信)早已將其納入更長遠的規劃:
    獨孤皇朝,萬妖海域的妖族信仰,將成為皇朝氣運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同堅固的基石,支撐起整個皇朝的存續與繁榮。
    此刻,所有的安排都已有條不紊地落位:
    玄龜神島有了岩甲與龜凹坐鎮,既報了前任島主的恩情,又將這股古老勢力納入掌控;
    墨石島劃定直轄疆域,龜岩、龜石二位長老鎮守,確保通往逸雲大陸的傳送陣萬無一失;
    蟹黃等舊部得到妥善安置,既全了當年因果,又多了一批忠誠的“口碑宣傳員”;
    遍布海域的信仰網絡更是不斷擴大、鞏固,為長遠布局埋下了關鍵伏筆。
    東海萬妖海域,在龍褐的鐵腕掌控與龜太郎的暗中推動下,正逐步擺脫此前的混亂與紛爭。
    走向一個以黑龍族為核心、以“妖師信仰”為精神紐帶的新秩序。
    巡邏的船隊不再肆意劫掠,各族的紛爭有了黑龍族仲裁,連深海中的老怪們也收斂了戾氣。
    這片海域,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走向安定與繁榮。
    站在海眼巨城最高的觀海台上,龜太郎(獨孤信)望著遠方平靜的海麵,感受著識海中源源不斷湧入的信仰之力,心中最後一絲牽掛也終於放下。
    龜太郎緩緩閉上雙眼,再睜開時,眼中隻剩下堅定。
    所有鋪墊都已完成,如今,龜太郎終於可以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在那個最後、也是最初的目標上:
    尋找並打通前往天元大陸的通道,去完成那場跨越時空的約定,去開啟屬於獨孤信的全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