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字數:5463   加入書籤

A+A-


    天氣 晴天 太陽正好 心情 難得心情很愉悅
    佛教大興政局穩,
    吐蕃遣使來示好。
    來人盡是一僧侶,
    佛堂一見天機顯。
    今日我趁著有些閑暇一大早就隻帶了高峰出宮微服私訪去了。
    晨曦初露,城內鍾聲悠揚,悠悠揚揚地從天龍寺的金頂傳出,喚醒了沉睡的百姓。大街小巷,青石板路被歲月打磨得光滑,早起的人們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集市上,熱鬧非凡,攤位鱗次櫛比,擺滿了琳琅滿目的貨物,有精美的木雕、色彩斑斕的紮染布、新鮮的蔬果,還有來自各地的香料與茶葉。商販們熱情地吆喝著,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處處洋溢著生活的煙火氣。
    走出王都來到鄉間,農民們在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水牛拉著犁鏵,翻起層層泥土。
    遠處的洱海,波光粼粼,漁民們撐著小船,撒下漁網,收獲著滿滿的希望。湖畔的村莊裏,白牆青瓦錯落有致,孩童們在街巷中嬉笑玩耍,老人們坐在門口,悠閑地曬著太陽,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自從我決定用傳播佛教來促進各族和諧共處後,寺廟遍布大理國的每一寸土地,香火鼎盛。善男信女們虔誠地跪在佛像前,雙手合十,祈求平安幸福。
    僧人們身披袈裟,在經堂裏誦經祈福,聲音低沉而莊重,仿佛在訴說著佛法的慈悲與智慧。佛教的教義深入人心,人們以慈悲為懷,相互關愛,鄰裏之間互幫互助,社會秩序井。
    這一次的微服私訪讓我堅定了自己定下的治國方針,我也相信在我的治理下這樣國泰民安的祥和景象會一直延續下去,大理國將會是真正的人間樂土。
    而就在我回宮的路上,我遇到了吐蕃使團正在王都城外休息,看樣子是準備在天黑前進城了。
    我這才想起來,前幾日劉文海上奏說吐蕃這次會派遣使者來我王都,隻是沒有說明來意。
    我出於好奇便與高峰驅馬入城,登上城牆,在城牆上好好的看看這吐蕃來的使團。
    陽光暖暖地灑在城牆上,吐蕃使團的營地就在王都外的一片開闊草地上,白色的帳篷整齊排列,好似雪山下的羊群。
    營地四周,犛牛悠閑地踱步,它們身形健碩,毛發濃密,偶爾甩動尾巴,驅趕著蚊蠅。帳篷上,彩色的經幡隨風飄動,發出簌簌聲響,為這片異域營帳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營地中央,有個寬敞的帳篷,裏麵擺放著精美的藏毯和矮桌。使團首領正坐在主位上,他身著華麗的藏袍,領口和袖口繡著繁複的花紋,腰間掛著一把鑲嵌寶石的佩刀,神色沉穩。
    身旁,幾名吐蕃官員正圍坐在一起,低聲商討著與大理國的外交事宜,他們時而皺眉,時而點頭,手中的羊皮卷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藏文。
    帳篷外,吐蕃武士們身姿挺拔,身著厚重的鎧甲,手持長槍,目光警惕地注視著四周。他們的臉上帶著高原特有的黝黑,眼神中透著堅毅與果敢。
    營地的角落,幾個夥夫正忙碌著,巨大的銅鍋裏煮著酥油茶,熱氣騰騰,茶香四溢。不遠處,還有幾匹矯健的藏馬,它們毛色光亮,馬蹄刨地,發出陣陣嘶鳴,似乎隨時準備踏上征程。
    在營地與王都的交界處,大理國的士兵和吐蕃武士相互對視,雖語言不通,但都保持著禮貌與尊重。偶爾有大理百姓好奇地張望,孩子們眼中滿是新奇,大人們則交頭接耳,談論著這些來自遠方的神秘客人。
    “陛下,臣以前也接觸過吐蕃的使團。臣感覺這次吐蕃的使團有些不一樣。您看那位坐在主位的首領,似乎很關心他身後的帳篷啊,帳篷裏還有人?”高峰一邊說,一邊指著城外的吐蕃使團。
    我看著原本還在與使團對接的人已經開始回城了,便看向高峰說道“那你去問問唄。”
    高峰領命,幾步便消失在我的視野中。
    我也看著吐蕃使團的主帳,我也隱隱的感覺主帳裏有很重要的東西,這個東西似乎還能牽動我的心神。
    沒有多久高峰便回到了我的身側。
    “陛下,劉丞相派去接洽的官員與吐蕃使者聊的很順利,使團明日才會進城。隻是有一點很奇怪,吐蕃使者聽說陛下為淑妃在宮內修建了一座佛堂,使者想在佛堂與陛下相見。”高峰說完後便默默的站在我身旁繼續警戒著。
    我拍了拍城牆的垛口,心想難道這個使者是曲珍的親戚嗎?
    翌日早朝後,我應約來到了淑妃曲珍公主的佛堂。
    佛堂內,檀香嫋嫋,一尊尊佛像莊嚴肅穆,慈悲的目光俯瞰著塵世。明黃色的帷幔輕輕飄動,帶來絲絲若有若無的香氣。
    我身著龍袍,立於佛像前,神色平和,卻又透著一股的威嚴。淑妃身著華服,安靜地站在我身旁,眉眼間滿是溫婉。
    “是大喇嘛。”曲珍公主有些興奮的說道。
    我看著門口隻有一個老者慢慢的向佛堂走來,卻不見那位吐蕃的使者。
    那位曲珍公主稱之為大喇嘛的老者身披紅色袈裟,手持佛珠,緩緩走進佛堂。他麵容祥和,歲月在他臉上留下了深深的皺紋,卻也沉澱出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氣質。走進佛堂後,他雙手合十,微微彎腰,行了一個莊重的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大喇嘛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了。”我聲音低沉而溫和,帶著幾分敬意。雖然不知道怎麽稱呼對方,但是曲珍公主叫他大喇嘛,我跟著叫應該也不會錯。
    大喇嘛直起身,微笑著說道:“能來到這佛緣深厚之地,與陛下和娘娘相見,是貧僧的榮幸。”
    曲珍公主微微欠身,輕聲說道:“大喇嘛佛法高深,今日再見,真是曲珍的福氣。”
    大喇嘛微笑著看向曲珍回應道“公主本就是有福之人,幾年不見看來公主一切順遂啊。”
    曲珍公主微微點頭,表示她嫁來大理的確一切順遂。
    我微微頷首,接著說道:“我朝百姓多信奉佛教,大喇嘛此次前來,不知是為我朝佛法的弘揚給予一些指點?還是另有其事?”
    大喇嘛目光平靜,緩緩說道:“佛法無邊,貴在人心。陛下若能以慈悲為懷,廣施善政,百姓自然能在佛法的潤澤下,安居樂業。貧僧願在此期間與大理國的高僧交流佛法,共同弘揚佛法的智慧。”
    我聽後,滿意地點點頭:“大喇嘛所言極是。我朝也有許多珍貴的佛教典籍,希望大喇嘛能與我朝的高僧們一同研讀,相互學習。”
    說完後我就隻有一個疑問了,吐蕃派一個高僧來難道隻是為了交流佛法嗎?
    淑妃也在一旁說道:“佛堂內的法事,向來莊重,還望大喇嘛能參與其中,為我朝祈福。”
    大喇嘛雙手合十,說道:“這是貧僧分內之事。願佛祖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隨後,我、淑妃與大喇嘛就佛法的教義、修行的方法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談。
    佛堂內,時而傳來我沉穩的聲音,時而傳來大喇嘛平和的講解,淑妃則在一旁靜靜聆聽,偶爾也會提出一些問題。整個佛堂,沉浸在一片祥和寧靜的氛圍中,仿佛時間都放慢了腳步。
    “佛法談完了,貧僧也要辦另外一件事了。”大喇嘛說完便看向了我。
    終於要聊正事了,我和你聊了大半天,終於要進入正題了。
    “大喇嘛還有何事?”我微笑的回應道。
    “昆侖山下,陛下也算的上是浴火重生了。公主的龍骨匕首,是否還在陛下身上啊?能否讓貧僧一觀啊。”大喇嘛依舊微笑著。
    而我突然有了一種他似乎很了解我的感覺。
    我從胸前取出放在衣服夾層中的龍骨匕首,雙手遞與大喇嘛“公主所贈,寡人一直貼身佩戴。所以在山南一戰中,寡人才僥幸生還。”
    大喇嘛接過龍骨匕首,輕輕的撫摸著匕首,突然一陣風吹滅了幾盞長明燈,也關上了佛堂的大門。
    不知道是不是光線變暗的原因,我看到龍骨匕首上泛起了一層金黃色的光芒。
    “哈哈哈哈,好,好,好啊。”大喇嘛大笑著連說了三個好。
    我看了曲珍一眼,然後兩人都用疑惑的眼神看向大喇嘛。
    大喇嘛會意一笑,拂袖拍散了龍骨匕首上的光芒。而那些光芒慢慢的飄向半空組成了兩行梵語。
    啪的一聲,高峰推開了門,空中的梵語瞬間消失。高峰躬身行禮後說道“陛下,臣領人來給陛下添燈油了。”
    話音一落,幾個侍女便魚貫而入。把吹滅的燈又重新點了起來。
    高峰退出佛堂後,大喇嘛笑著起身“陛下,一切都是天意。貧僧若是與陛下還有緣未盡,十五年後貧僧還會再來。”
    說完,大喇嘛放下龍骨匕首便離開了佛堂。佛堂裏隻剩下我和曲珍公主兩人了,從剛才大喇嘛的話裏我隻聽出了我最少還能活十五年,但是我更好奇那兩句梵文的意思。
    “愛妃可知那兩句梵文的意思啊?”我看向曲珍公主問道。
    曲珍公主拿去龍骨匕首遞還給了我“大喇嘛說十五年後還會來,那就說明還有兩句要在十五年後給陛下。”
    “那今天的這兩句是?”我有些迫不及待了的想知道答案了。
    “真龍無奈困西南,龍非龍。”曲珍替我拍了拍身上的灰塵,然後挽起了我的胳膊。
    我與曲珍雙雙走出佛堂,我是春光滿麵,因為我知道我還能活十五年。至於那句:真龍無奈困西南,龍非龍。我才不去管那麽多呢。
    對於這些東西,我一直隻相信好聽的,不好聽的我一概認為不準。
    喜歡從上山到上朝請大家收藏:()從上山到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