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字數:3468   加入書籤

A+A-


    天氣 春亂花開 心情 來的有些早,沒有做好準備
    高棉駐兵在邊境,
    有悖常理要謹慎。
    五路斥候齊回報,
    原來戰場在山南。
    這幾日,我都忙著看望我懷孕的愛妃們。早朝也有幾天沒去了,我對劉文海和俞法晨那是相當的放心,何況太子戴壽寧也越來越成熟了。
    這天我正在高氏的寢宮陪高氏聊天,對於高氏的這個孩子我還是比較上心的,因為高氏原本就育有一子,就是段氏後裔、我的養子戴封。
    如果高氏再給我生一個皇子,那我就可以對我這個養子就更加的有把控了。
    寢宮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大太監在門外大聲稟告道“陛下,太子、兩位丞相和保皇司指揮使高敬之、兵部尚書林默求見。”
    我先是一驚,我的股肱之臣這算是都到齊了啊,是有什麽大事嗎?還是我就幾天沒上朝,他們就來興師問罪了啊?
    “讓他們在禦書房等著。”我有些不耐煩的說道。
    心裏想的卻是,八成他們是組團來興師問罪的。
    來到禦書房,眾人紛紛下跪行禮,我還沒開口。林墨就說話了“陛下,邊關急報。高棉舉兵十三萬犯欲我南部邊境,邊境幾座兵城的守將都發來求援信。”
    “陛下,保皇司密報,這次高棉舉兵是策劃已久,事先保皇司沒有發現任何的跡象。”高敬之也在一旁補充。
    “都別跪著了,起來吧。”我聽後便走到了地圖前看了起來。
    保皇司在高棉經營也有兩三年了,沒有察覺出一絲的動向,看來真是蓄謀已久啊。
    高棉這樣來挑釁我大理國,怎麽想也想不出原因。就算高棉能湊出十三萬人馬,真正久經沙場的也就那麽不足五萬人。弄這麽大的架勢難道不怕我反攻進它高棉的腹地嗎?
    我帶著這個疑惑轉身看向眾人,聲音平和的說道“各位都是我大理國的柱石,盡可直言。”
    “陛下,臣以為高棉舉兵一定會引發一係列的連鎖反應,我們還需提防蒲甘和吐蕃。”劉文海也開口說話了。
    “臣以為可速戰速決,我們遲早要和高棉有一場大戰,趁著現在它們自己送上門來了,就盡可能的殺傷他們的有生力量。”林墨雙手抱拳說道。
    “速戰似乎很難,從兵部的軍報來看。這次高棉的軍隊連兵城也沒有攻打的跡象,更像是想引誘我兵城的駐軍出城來獵殺。而且交戰之地沒有特別合適的地形來打一場殲滅戰。”戴壽寧提出了反對意見。
    現在的戴壽寧在朝臣中的威信也是日益增長,這剛反對完林墨,林墨稍微思考了一下後也就沒有再說什麽,像是同意了太子戴壽寧的觀點。
    我要來了兵部的軍報和高敬之送來的保皇司整理的情報,我分析出來的結果和戴壽寧的觀點是一致的,這讓我對這個兒子又多了幾分的信心。
    “劉丞相說的沒錯,我們還要看一看蒲甘和吐蕃的反應。如果這三家,分三路來打我大理,我們可不好受啊。”我走到劉文海身旁,看了看他的表情。
    看來我說的情況應該也是他最擔心會發生的事情。
    “兵部先調派五萬人南下以防不測;保皇司迅速派出密探,探查蒲甘、和吐蕃軍隊的動向,同時高棉內部的情況也要探查,對占薑、南安兩郡的監控也要加強;兩位丞相和太子做好兵分三路抵抗來犯之地的方略。朕會在禦書房等著你們的消息。”我神情淡定且堅毅的說道。
    “遵旨。”眾人也躬身領命,隨後退出了禦書房。
    燭火在風的輕拂下搖曳不定,將昏黃的光影投在攤開的輿圖之上。我身著一襲玄色龍袍,眉頭微蹙,目光如炬地審視著輿圖,身旁案幾上,五路斥候加急送回的消息已經摞成了一小遝。
    最上方的一封,字跡潦草卻透著急切,是來自西南方向的斥候所報。上麵詳細描述了高棉國邊境的動向,軍隊調動頻繁,營帳林立,鼓聲時不時響徹邊境,看似是要發動一場大規模的進攻。我微微眯起眼睛,手指輕輕摩挲著輿圖上高棉國與我朝接壤的區域。
    第二封消息來自東南,斥候言辭謹慎,說高棉國雖有調兵之舉,但糧草的調配卻並不充足,而且所集結的兵力似乎也不足以支撐一場持久的大戰。
    我心中一動,手指順著輿圖上的路線滑動,喃喃自語道:“糧草不足,兵力有限,這其中必有蹊蹺。”
    第三封消息是關於吐蕃的,斥候提到吐蕃在暗中集結精銳部隊,動作隱秘卻又頻繁。
    我目光一凜,吐蕃向來野心勃勃,其動向不得不防。
    緊接著,第四封消息也證實了吐蕃的異動,在靠近山南的邊境,吐蕃的哨卡明顯增多,巡邏的頻次也大大增加。
    最後一封消息來自山南當地的斥候,他詳細描述了山南的防禦情況,以及周邊的地勢地形。山南地勢險要,乃是我朝西南的重要屏障,一旦失守,後果不堪設想。
    我將五封消息一一看過,又對照著輿圖反複思量。高棉國雖有進攻的架勢,但種種跡象表明,其糧草、兵力的準備都不充分,更像是在虛張聲勢,吸引我朝的注意力。
    而吐蕃那邊,精銳部隊的集結,哨卡的增多,以及對山南的覬覦,都透露出一股危險的氣息。
    “高棉國不過是一路佯攻,吐蕃才是真正的威脅,其主攻方向必然是山南。”我猛地一拍桌案,心中已然有了判斷。山南的戰略地位至關重要,吐蕃一旦得手,便可長驅直入,對我朝的西部邊境造成巨大的威脅。
    我立刻招來保皇司指揮使高敬之和兵部尚書林墨,當然還有在宮中的太子戴壽寧,將自己的判斷告知於他們。
    三人聽後都同意我的判斷,我隨即下令讓山南將軍譚新宇加強山南的防禦力量,兵部隨時做好增派援兵的準備,同時密切監視高棉國和吐蕃的動向。
    三人各自領命退下後,我心頭還有一陣疑雲沒有散去。吐蕃、蒲甘、高棉三國算得上是以吐蕃為首的盟國了,雖說蒲甘和高棉一直紛爭不斷,但是在吐蕃的強壓下兩國也都把我大理視作不可緩和關係的敵國。
    吐蕃和高棉的消息都有了,隻是這蒲甘還沒有消息。這蒲甘可也是一個悍勇的民族啊。
    喜歡從上山到上朝請大家收藏:()從上山到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