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字數:3485   加入書籤

A+A-


    天氣 第一場春雨 心情 春雨雖好,但事不是好事
    山南兩麵被敵圍,
    高棉襲擾我糧道。
    法晨盤算錢與糧,
    禦駕親征逼吳哥。
    前幾天我還在擔心山南會不會有什麽情況,蒲甘這次會有什麽動作的時候,今日的大朝就傳來了一個壞消息。
    “陛下!”兵部尚書林墨神色匆匆,手中緊握著一卷文書,快步出列,聲音中帶著難以掩飾的焦急,“吐蕃發兵八萬,蒲甘出兵三萬,分南北兩路,氣勢洶洶,正夾攻我山南之地!”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一片嘩然。群臣們交頭接耳,臉上露出震驚與擔憂之色。我坐在龍椅之上,眉頭瞬間緊皺,心中湧起一股怒火。雖然這個結果早在意料之中,但是真確定了心裏還是有些惱火的。
    林墨並未停歇,繼續稟報道:“山南將軍譚新宇飛鴿傳書,敵軍來勢凶猛,眼下山南局勢岌岌可危。譚將軍尤為擔心糧道安全,敵軍極有可能截斷我軍糧道,一旦糧道被斷,山南守軍將陷入絕境。因此,譚將軍請求陛下速速派兵支援!”
    我微微眯起眼睛,目光如鷹隼般銳利,掃視著殿內群臣。“諸位愛卿,可有何良策?”我沉聲問道。
    我的腦子裏已經開始盤算應該怎麽來應對了。
    此時,左丞相劉文海出列,拱手說道:“陛下,山南乃我朝邊境要地,一旦有失,後果不堪設想。當務之急,應先確保糧道安全,可派一支精銳,日夜兼程,護送糧草前往山南,同時沿途布防,防止敵軍偷襲糧道。至於派兵支援,需從長計議,挑選合適將領,方能穩操勝券。”
    一旁的保皇司高敬之也開口道:“左丞相所言極是。但選派將領一事,需謹慎考量。臣以為,將領不僅要熟知兵法,更要了解山南地形,如此方能因地製宜,製定出有效的戰略。”
    我微微點頭,但是並不算是認可了他們的建議。
    首先,一旦麵對的兩國甚至是三國的聯軍,那我手頭上能派出去的將領就極其的有限了,這人不僅要久經戰陣,而且要有大局觀。
    其次,這次派出去的援軍可以說就是山南戰場的後方的主帥,既要保護糧道,也要牽製蒲甘的那三萬人,更要隨時和譚新宇配合。
    這樣的人選隻有兵部尚書林墨。
    “陛下,南境還有高棉的十三萬軍隊在虎視眈眈。”右丞相俞法晨出列,提醒著所有人不要忘了還有一個隨時準備趁火打劫的高棉。
    “兵部尚書林墨領兵四萬,駐紮山南以南的,保護山南糧道安全。太子戴壽寧選定將領兵三萬前往南境以防萬一。”我做出了最終的決定。
    大朝散後,我找來了戴壽寧、劉文海、俞法晨還有高敬之。
    高敬之應該是看出了我想重兵南壓高棉的意圖,所以他率先開口了“陛下,現在南境不是住戰場不宜過分激進啊。
    我端坐於主位,目光沉穩地掃視著下方的幾位重臣與太子。
    劉文海率先開口,他微微躬身,神情恭敬:“陛下,依臣之見,當下山南之地受吐蕃與蒲甘夾攻,局勢危急,實乃我朝主戰場所在。至於高棉的十三萬兵馬,雖不可小覷,但南境之地地勢複雜,易守難攻。隻需派一員得力將領,率領適量兵馬前去周旋,牽製住高棉軍隊,使其無法全力進犯,便可解南境之危。”
    俞法晨微微頷首,補充道:“劉丞相所言極是。我朝若能集中兵力應對山南之敵,待解了山南之困,再揮師南下,高棉亦不足為懼。且如今我朝兵力有限,分兵兩處恐難以兼顧,此乃穩妥之策。”
    太子戴壽寧也麵露憂色,進言:“父皇,兒臣亦讚同兩位丞相之觀點。目下山南戰事吃緊,若不及時支援,恐有失陷之危。南境隻需做好防禦,不必與高棉過多糾纏,以免分散兵力。”
    保皇司高敬之則沉默片刻後說道:“陛下,諸位所言皆有道理。但高棉此番興兵,其野心昭然若揭,若不加以重挫,日後必成大患。隻是在當前局勢下,確實需謹慎權衡兵力部署。”
    高敬之的話似乎有了一些鬆動。
    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等待著我的決斷。
    我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緩緩說道:“卿等所言,皆有可取之處。但朕以為,就算今日不全力應對高棉,他日朕若再次南下高棉,麵對的依舊會是他們的重兵壓境。高棉狼子野心,若不趁此機會予以痛擊,讓其知曉我朝之威嚴,日後邊境將永無寧日。”
    我站起身來,在室內踱步,繼續說道:“山南之戰固然重要,有譚新宇和林墨在也不用太過憂心。但南境之敵亦不可輕視。朕決定,禦駕親征,南攻高棉。朕要讓高棉知道,我朝疆土,不容侵犯。”
    眾人皆是一驚,劉文海急忙上前勸阻:“陛下,禦駕親征乃大事,風險極大。戰場瞬息萬變,陛下萬金之軀,怎能輕易涉險?還望陛下三思。”
    俞法晨也隨之進言:“是啊,陛下。我朝不乏能征善戰之將,可派他們前去迎敵,陛下坐鎮朝中,運籌帷幄,亦可決勝千裏。”
    俞法晨這話說的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我朝真正能堪重任的武將還真不多。
    太子戴壽寧更是滿臉焦急:“父皇,兒臣願代您出征,還請父皇保重龍體,留在朝中主持大局。”
    高敬之雖未多言,但眼神中也流露出擔憂之色。
    我擺了擺手,神色堅定:“朕心意已決。朕並非不知其中風險,但朕身為一國之君,若在國家危難之時退縮不前,又怎能讓將士們奮勇殺敵,怎能讓百姓們安心?況且,朕禦駕親征,可鼓舞士氣,讓我朝將士們知道,朕與他們同在。”
    我看向眾人,目光中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左丞相劉文海,你留守朝中,輔佐太子處理政務,確保後方穩定。右丞相俞法晨,負責籌備軍需物資,保障前線供給。太子戴壽寧,協助左丞相,學習理政之法,若朝中有事,可便宜行事。保皇司高敬之,率領保皇司精銳,隨朕出征,護朕周全。再調李達文、秦統隨軍。”
    眾人見我主意已定,雖仍有擔憂,但也隻能領命:“臣等遵旨!”
    眾人退下後已經是深夜了。禦書房外,夜色深沉,繁星點點。我站在窗前,望著那片深邃的夜空,心中已有了定策。此去高棉,定要讓那侵犯我朝邊境之人,付出慘痛的代價。
    當然,我覺得要是可以我這一次一定要兵臨吳哥城。
    喜歡從上山到上朝請大家收藏:()從上山到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