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字數:3707   加入書籤

A+A-


    第298章 二百九十八章
    天氣 微風徐徐 心情 有一些糾結
    禦書房內小朝會,
    眾卿爭論入大朝。
    其平上書論利弊,
    眾人再定如何行。
    今日我沒有上朝,不是身體有什麽不適,而是單純的不想上朝。
    我溜溜達達的來到了白鹿的寢宮,宮女們見我來了紛紛行禮,白鹿也是一愣,沒想到我會在這個時候來她宮裏,她剛想行禮就被我給扶住了。
    “你這肚子是越來越大了,行禮就免了吧。”我關心的看著這位德妃。
    “陛下怎麽現在這個時辰來後宮?難道是想荒廢國事嗎?”白鹿有些責怪的說道。
    隻是白鹿的責怪在我看來就是撒嬌。
    “國事荒廢不了,就是有些煩悶,想找你來聊聊天。”我微笑著看著白鹿。
    “聊聊天?”白鹿臉上露出了疑惑的表情,“陛下但凡有煩心事不都是佛堂找曲珍公主嗎?今日怎麽就想到我了?陛下這是有事嗎?”
    見我沒有回應白鹿繼續說道“前日,高敬之回朝後,族人中陸續有人來拜見。說是高敬之建議陛下改土歸流,陛下莫不是因為這事來的吧。”
    我尷尬的笑了笑,表示白鹿你猜對了。
    白鹿也沒有說話了,轉而沉思了起來。沒有多久她還是開口了“改土歸流是加強皇權的必要手段,大理國一直不強就是因為各族自治不能形成合力。陛下禦極以來各族雖然臣服了,但是依舊還是有後患。為國家計,為百姓計,白鹿願支持陛下改土歸流。”
    我沒想到白鹿的支持會這麽幹脆,剛準備開口感謝幾句,白鹿又說道“烏達應該也會同意。在大理國內有白蠻族和烏蠻族兩族的支持,不會出太大的問題。至於百夷族和羅羅蠻還有金齒蠻、銀齒蠻隻要動作迅速,問題應該也不會太大。臣妾有孕在身,這是陛下還要多與烏達商議啊。”
    從白鹿的寢宮離開,我心裏也有了一些底氣了。回到禦書房後立馬召劉文海、俞法晨、戴壽寧、高敬之、林墨、李達文前來議事。
    不多時,眾人陸續到來,魚貫進入禦書房。屋內氣氛凝重,燭火搖曳,映照著眾人嚴肅的麵龐。眾人向我行禮後,我抬手示意他們平身,隨即直奔主題:“昨日朝堂之上,改土歸流一事爭論不休,朕想聽聽你們的肺腑之言,不必有所顧忌。”
    左丞相劉文海率先開口,他神色憂慮,語氣沉穩:“陛下,改土歸流雖有諸多益處,可一旦實施,必定觸動部族的根本利益。他們在當地根基深厚,倘若聯合起來反抗,以我朝目前的兵力和財力,恐怕難以應對。邊疆一亂,民心不穩,後果不堪設想。”
    右丞相俞法晨微微頷首,補充道:“文海所言極是。而且,驟然派遣官員前往陌生之地治理,能否適應風土人情、能否有效施政,都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依臣之見,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我的兩位丞相都反對了實施改土歸流,這讓我本就不多的一些底氣變得更加的微不足道了。
    保皇司指揮使高敬之卻不認同,他向前一步,身姿挺拔,目光堅定:“陛下,二位丞相所言固然有理,但部族割據之弊,已嚴重阻礙國家發展。他們把控地方經濟,私設關卡,百姓深受其苦,國家賦稅也大幅減少。若不趁此時機改革,日後部族勢力愈發壯大,更難收拾。”
    兵部尚書林墨沉思片刻後說:“高大人所言不無道理。從軍事角度看,改土歸流有助於統一軍事指揮,增強邊疆防禦力量。但正如丞相們擔憂的,叛亂風險不可忽視。不過,若能提前做好軍事部署,在關鍵地區屯兵,即便部族反抗,也能迅速應對。”
    禮部尚書李達文接著說:“陛下,改土歸流不僅是政治和軍事問題,更是文化融合的契機。通過派遣官員推行統一的文化和教育,能增進邊疆與內地的認同感,長遠來看,對國家的穩定和繁榮意義重大。”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論得麵紅耳赤。太子戴壽寧一直靜靜聆聽,此時他緩緩開口:“兒臣認為,諸位大臣的觀點都有可取之處。改土歸流是大勢所趨,但操之過急易生禍端。或許可以先在大理嚐試實施,觀察效果,積累經驗,再逐步推廣。如此既能降低風險,也能讓朝廷和百姓看到改革的成效。這樣再去高棉、安南、占薑等地實施阻力應該就會小很多。”
    許久,我輕輕歎了口氣,說道:“今日諸位所言,讓朕受益匪淺。改土歸流關係重大,朕還需再斟酌一番。此事暫且擱置,待朕深思熟慮後,再做定奪。”眾人見皇帝如此表態,便不再多言,行禮後紛紛退下。
    禦書房內,我獨自坐在案前,望著堆積如山的奏折,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改土歸流的爭論雖暫時告一段落,但他心中的壓力卻絲毫未減。
    “陛下,高棉轉運使吳其平飛鴿傳書。”隨侍太監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拿過來。”我說道。
    隨侍太監雙手遞上吳其平的信件,我拆開後便快速的看了起來。
    看完後我愣了一會,然後又仔細的看了一遍。
    吳其平蒼勁有力的字跡又一次映入眼簾。信中,吳其平言辭懇切地論述改土歸流勢在必行。
    他寫道:“陛下,邊疆部族長期擁兵自重,自行其是,表麵上對朝廷稱臣納貢,實則在轄地內肆意妄為。他們把控地方稅收,致使國庫虧空,朝廷難以調配資源發展民生、鞏固邊防。且部族內部傳承混亂,為爭權奪利,時常引發內亂,百姓苦不堪言,流離失所。長此以往,邊疆將成為國中之國,朝廷威嚴蕩然無存,國家根基也將被動搖。”
    吳其平在信中還分析了當下的形勢,認為此刻正是推行改土歸流的絕佳時機。周邊鄰國近期自顧不暇,無力幹涉大理國內政;國內經過多年休養生息,百姓渴望安穩,對部族的橫征暴斂多有不滿,若此時推行改革,百姓必定擁護。
    而且,朝廷如今兵強馬壯,有足夠的實力應對可能出現的叛亂。“遲早要做,不如現在就做。當下不行動,日後部族勢力進一步坐大,改革難度將呈幾何倍數增長,彼時再想改變,恐為時已晚。”信的結尾,吳其平如此寫道。
    我讀完密信,陷入了沉思。吳其平的觀點與朝堂上支持改土歸流的大臣不謀而合,但之前反對者提出的問題也確實存在。貿然行動,一旦引發大規模叛亂,邊疆戰火重燃,百姓又將生靈塗炭。但如果一直拖延,部族的問題也不會自行解決,反而會愈演愈烈。
    我輕輕敲擊著桌麵,內心進行著激烈的鬥爭。我深知,這一決策將影響大理國的未來走向,是繼續維持現狀,還是勇敢邁出改革的步伐,我必須盡快做出決定 。
    “趁著我現在還幹得動,那就幹。”我用力一拍禦案。
    下定決心後,那剩下的就是如何來做這件事了。
    喜歡從上山到上朝請大家收藏:()從上山到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