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字數:4314   加入書籤

A+A-


    第336 章 三百三十六章
    天氣 白天熱晚上涼
    心情 如此便好
    學宮整頓已完成,
    文海邀我去看看。
    黃源介紹三學子,
    反正看著都還行。
    最近這幾天,我完全被俞法晨那充滿野心與創造力的海運規劃給點燃了熱情,滿腦子都是大理未來在海上貿易領域大展宏圖的景象,興奮得有些過頭了。
    然而,這股興奮勁兒還沒過去,就碰上了一件讓我不得不冷靜下來思考的事兒。
    保皇司指揮使高敬之已經上路去蒲甘了,他這一走,身邊一下子就沒有了能辦秘密事情的得力人手。
    為什麽突然會有這樣的擔憂呢?起因是昨日李達文呈上來的奏疏。奏疏裏提及,有部分南宋學子對南宋朝廷的現狀深感不滿,似乎都有來我大理的想法。廣南郡與瀘州府也紛紛上書,說近來大批南宋學子以遊學為名進入我大理境內,而且絲毫沒有離開的意思。
    這事兒聽起來就透著古怪,不得不讓人警惕。這些學子究竟是單純的遊學,還是另有目的?他們背後是否有南宋朝廷的授意?這一係列的疑問在我腦海裏打轉,所以,我迫切地想派人去好好調查一番。
    正發愁的時候,突然想到在打擊俞家財之時,我設立了龍鱗。高敬之出任保皇司指揮使後,龍鱗便由俞家兵掌管。俞家兵跟隨我多年,忠誠可靠,辦事也十分得力,想到這兒,我心中一喜,便立刻召來了俞家兵。
    俞家兵腳步匆匆地走進禦書房,還沒來得及行禮,我就快步上前,一把扶住了他,臉上帶著親切的笑容,說道:“你我主仆也這麽多年了。沒人的時候就隨意一些吧。”俞家兵聽我這麽說,眼中閃過一絲感動,隨後拱手謝恩,他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欣慰的笑意,似乎對我這份信任感到十分溫暖。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繼續說道:“高敬之去蒲甘了,保皇司的事務現在有誰負責啊?”我看著他,眼神中帶著詢問和期待。俞家兵沒有絲毫猶豫,立刻回答道:“臣自從接手龍鱗以來,就與高指揮使商量好了。高指揮使一旦不在王都,保皇司臣便統一指揮,以便保皇司能高效運行。”他說這話的時候,胸脯挺得高高的,眼神中透著自信和堅定,仿佛在向我表明他完全有能力挑起這份重擔。
    我滿意地點了點頭,心中對他的安排十分認可,接著說道:“現在有件事要交由你去辦。”說著,我便把李達文奏折中提及的事一五一十地說給了俞家兵聽。
    俞家兵聽得很認真,眉頭微微皺起,眼神專注,聽完後,他雙手抱拳,聲音洪亮地說道:“臣遵旨,一定替陛下把這事辦好咯。”他的臉上寫滿了決心,仿佛已經在腦海中勾勒出了調查的計劃。我看著他,心中的擔憂減輕了許多,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退下。
    等到俞家兵走後,我也站起身來,走出了禦書房。這幾日為了各種事務忙得焦頭爛額,身心俱疲,聽說禦花園最近新培育的菊花十分好看,正好趁著今天有空去放鬆放鬆,看看新鮮。
    一走進禦花園,清新的花香便撲鼻而來,讓人心曠神怡。抬眼望去,便能看到那一片新培育的菊花。這些菊花形態各異,有的花瓣細長,如絲如縷,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是仙女的發絲;有的花瓣層層疊疊,簇擁在一起,形成一個飽滿的花球,像一個個精致的繡球;還有的菊花花瓣呈卷曲狀,像一個個小巧的鳥巢,裏麵似乎藏著什麽秘密一般。
    它們的顏色更是五彩斑斕,紅的像火,嬌豔欲滴,在陽光下閃耀著熱烈的光芒;黃的像金,燦爛奪目,仿佛是太陽灑下的光輝;白的像雪,純潔無瑕,宛如冬日裏的初雪,散發著清冷的氣質;粉的像霞,溫柔婉約,如同少女羞澀的臉頰。這些菊花在綠葉的襯托下,顯得更加嬌豔動人,每一朵都像是一件精心雕琢的藝術品。
    我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看得入神,仿佛忘記了所有的煩惱。就在這時,隨侍太監急匆匆地跑來,尖著嗓子說道:“陛下,左丞相劉文海求見。”我微微皺了皺眉頭,心中有些不悅,這美好的時光又被打斷了,但還是揮了揮手示意帶過來。
    沒有多久,劉文海便來了。他一見到我,便拱手行禮,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說道:“陛下好興致啊。”我轉頭看向他,也笑著回應道:“丞相何事啊?”劉文海笑著說:“臣奉陛下旨意整頓學宮,現整頓完成,請陛下前往學宮,參與今年的考核評審。”
    我聽後,思索了片刻,學宮之事關乎國家未來人才的培養,十分重要,便點了點頭同意了。雖然心中對這美景還有些留戀,但還是跟著劉文海離開了禦花園,向著學宮走去,心中又開始盤算著學宮考核的事情 。
    我與劉文海並肩前往學宮,一路上陽光正好,微風拂麵,倒也愜意。可一踏入學宮,那濃厚的學術氛圍便撲麵而來,瞬間讓我收起了輕鬆的心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學宮內,今年的考核已經如火如荼地開始了。眾人見我到來,在學宮祭酒黃源的帶領下,整齊劃一地躬身行禮,那場麵,莊重而肅穆。我微微頷首,示意大家免禮,然後穩步走上主位坐下,抬手示意考核繼續。
    今日考核的策論主題是“治大國若烹小鮮”。這主題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深刻的治國理政哲學,我滿懷期待地想聽聽這些年輕學子們的見解。
    第一位學子站起身來,他身姿挺拔,眼神中透著自信。他朗聲道:“陛下,諸位大人。學生以為,治大國若烹小鮮,在於一個‘穩’字。治國如同烹飪小魚,需小心翼翼,不可操之過急。政策的推行應循序漸進,就像小火慢燉,慢慢入味,方能讓國家穩步發展。如今我大理國,疆土不斷擴大,更應穩紮穩打,在民生、經濟、文化等方麵均衡發展,不可顧此失彼。”他說得條理清晰,可我聽著,總覺得少了些新意,不過還是微微點頭,以示鼓勵。
    接著,第二位學子發言。他稍顯緊張,聲音微微發顫,但言語間滿是熱忱:“學生認為,‘治大國若烹小鮮’,關鍵在於把握火候。火候太過,魚則焦糊;火候不足,魚則生澀。國家治理亦是如此,法律的嚴苛與寬鬆,政策的力度與節奏,都需精準把握。比如在稅收方麵,過重則民不堪負,過輕則國庫空虛,需根據國情,找到那個恰到好處的平衡點。”他的觀點中規中矩,倒也挑不出什麽毛病。
    在學子們論述的過程中,祭酒黃源今日顯得特別的沉穩,他微微前傾著身子,眼睛緊緊盯著發言的學子,時不時地見縫插針給我介紹這些學子的出身。從他的介紹裏我能知道,黃源對黃科達、陽江泉、洪匠三位學子青睞有加。
    終於輪到黃科達發言,他不緊不慢地站起身,先是向我和在場眾人行了一禮,然後緩緩說道:“陛下,學生以為,治大國若烹小鮮,除了穩和把握火候,更重要的是用心。烹飪小魚,需用心挑選食材,精心調味,細心掌控火候。治國亦需如此,關心百姓疾苦,傾聽民眾聲音,用心製定政策。就拿我大理國的民生來說,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需求,在發展農業時,應根據各地的土壤、氣候等條件,因地製宜,用心規劃,才能真正讓百姓受益。”他的論述有一定深度,我微微挑眉,對他多了幾分關注。
    陽江泉緊接著站起來,他的聲音洪亮,充滿激情:“陛下,學生覺得,治大國若烹小鮮,還需懂得創新。烹飪小魚,若總是按部就班,難免口味單一。國家治理也一樣,不能因循守舊。如今時代變遷,我大理國應積極學習他國之長,在教育、軍事等方麵大膽創新,才能在列國中脫穎而出。比如在教育上,可引入新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國家培養更多棟梁之材。”他的觀點讓我眼前一亮,心中暗自點頭。
    洪匠最後發言,他神色淡定,語氣沉穩:“學生認為,治大國若烹小鮮,在於協調各方。烹飪時,各種調料需相互配合,才能調出美味。國家治理中,各個部門、各個階層也需相互協作。就像我大理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注重與文化、軍事等方麵的協調,不能顧此失彼。隻有各方協同發展,國家才能長治久安。”他的論述麵麵俱到,展現出了一定的大局觀。
    我聽著這三個名字,努力在腦海中搜索對他們論述的印象,可這場考核給我的感覺就是不溫不火,沒有特別的亮點,雖有個別觀點可圈可點,但整體上還是差了些火候。
    我微微皺眉,心中有些失望,本期望能聽到一些石破天驚的見解,看來還得再等等,期待未來這些學子能給我帶來更多的驚喜 。
    唯一讓我滿意的就是這一批學子中寒門學子的人數多了很多,雖說他們表現都不亮眼,但下放去各州郡出任吏員問題也是不大的。
    喜歡從上山到上朝請大家收藏:()從上山到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