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字數:5109 加入書籤
第337 章 三百三十七章
天氣 秋高氣爽
心情 還是很欣慰的
秋收大典很熱鬧,
與民同樂普天慶。
其平回朝送大禮,
封他一個吳哥侯。
今天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秋收大典,這可是大理國極為重要的節日,象征著一年辛勤勞作的收獲,承載著百姓們對來年的美好期許。
以往幾年,不是忙著南征北戰,就是在籌備戰事的途中,秋收大典都隻能由太子戴壽寧代我參加。今年也算是太平無事,我心裏滿是期待,早早地就起了床,準備好好參與這難得的盛典。
天還沒大亮,我就已經穿戴整齊。看著銅鏡中身著華麗禮服的自己,心中感慨萬千。這件禮服繡滿了象征豐收的金色麥穗和祥瑞圖案,每一針每一線都凝聚著皇家對百姓的祝福。
我輕輕整理了一下衣領,深吸一口氣,滿懷著對豐收的感恩與對未來的憧憬,邁出了寢宮。
走出宮殿,隻見我的儀仗已經整齊排列。侍衛們身著鮮亮的鎧甲,手持長戟,威風凜凜。
旗幟在微風中獵獵作響,上麵的金龍仿佛要騰空而起。眾官員和皇子們早已在一旁等候,他們穿著莊重的朝服,神色恭敬。
我微微點頭示意,儀仗便浩浩蕩蕩地開出皇宮。一路上,百姓們紛紛駐足,向我行禮,眼中滿是敬畏與喜悅。我微笑著向他們揮手,心中滿是欣慰,這太平盛世,來之不易。
在吉時之前,我們來到了大理王都城外的祭天壇。祭天壇由潔白的大理石砌成,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顯得格外神聖莊重。今年李達文特意提高了秋收大典的規格,連德高望重的老太師楊易文都被請了出來。楊易文雖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鑠,他的出現為大典增添了幾分莊重的氛圍。
大典開始,先是淨手焚香。我在侍從的引領下,來到祭台前,將手緩緩放入清澈的水中洗淨,心中默默祈禱。
隨後,侍從遞上一炷香,我輕輕點燃,香煙嫋嫋升騰,帶著我對天地神靈的敬意和對百姓的祝福飄向天空。
接著是敬獻五穀。幾位身著盛裝的少女,手捧著裝滿稻穀、小麥、玉米等五穀的竹籃,輕盈地走上祭台。她們將竹籃整齊地擺放在祭台上,這些金黃飽滿的穀物,是百姓們一年辛勤勞作的成果,也是大自然的饋贈。我看著這些五穀,心中滿是感恩,感謝上天賜予的豐收,感謝百姓們的辛勤付出。
然後是誦讀祭文。楊易文邁著沉穩的步伐走上祭台,展開手中的祭文,聲音洪亮地誦讀起來:“皇天在上,後土在下,今我大理國,曆經風雨,迎來豐收。此皆百姓勤勞,上天庇佑之功。願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百姓安康……”他的聲音在祭天壇上空回蕩,一字一句都飽含著對國家和百姓的深深祝福。我靜靜地聆聽著,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美好期待。
最後是眾人行禮。我帶領著眾官員和皇子們,麵向祭台,莊重地行三跪九叩之禮。百姓們也紛紛在台下跪地行禮,一時間,祭天壇前一片莊嚴肅穆。在眾人的祈禱聲中,秋收大典順利結束。
夜晚,忙碌了一天的我,換上一身便裝,在侍衛高峰的陪同下走出皇宮。我想感受一下日趨熱鬧的大理夜晚,和百姓們一同慶祝這豐收的喜悅。
一走出皇宮,熱鬧的氣息便撲麵而來。大理王都內,慶祝的百姓人山人海,歡聲笑語回蕩在大街小巷。
街道兩旁掛滿了紅燈籠,燈光搖曳,將整個城市裝點得格外溫馨。小販們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各種特色小吃的香味彌漫在空氣中,讓人垂涎欲滴。孩子們在人群中嬉笑玩耍,大人們則圍坐在一起,分享著豐收的喜悅。
官府還特意從南宋購買了大量的煙花。隨著一聲巨響,第一束煙花衝上夜空,瞬間綻放出五彩斑斕的光芒。那光芒照亮了整個天空,也照亮了百姓們的笑臉。
緊接著,一束又一束的煙花接連升空,有的像盛開的花朵,花瓣層層疊疊;有的像流星劃過夜空,拖著長長的尾巴;有的像金色的瀑布,從天空傾瀉而下。煙花的光芒映在人們的臉上,每個人的眼中都閃爍著幸福的光芒。
我站在人群中,看著這絢麗的煙花和熱鬧的景象,心中滿是喜悅。
這就是我所期望的大理,一個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的國家。一時之間我都有一些恍惚,似乎自己心裏的那個太平盛世就在眼前了。
翌日清晨,我早早起身,心情格外舒暢。一想到今日是各個地方官員回朝述職的日子,心中便充滿了期待。
這些來自大理各地的官員,他們帶來的不僅僅是工作匯報,更是各地民生百態、發展狀況的真實寫照,關乎著大理國未來的走向。
走進朝堂,陽光透過琉璃瓦的縫隙灑在金磚上,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將整個朝堂映照得金碧輝煌。眾官員早已整齊排列,神色莊重。在左丞相劉文海的主持下,述職大會正式開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大理本土四府四郡八鎮、新增的廣南郡、安南郡、高棉郡、占薑郡、蒲甘郡的大臣們依次出列。每個人都精神抖擻,聲音洪亮地匯報著當地的情況。
吳其平第一個走了出來,他昂首挺胸,麵容雖然清瘦了不少,但是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
他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陛下,今年是高棉郡改土歸流後的第二年,在陛下的英明領導下,高棉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高棉已經完全恢複了生產,不僅做到了糧食自給自足,還向中央多繳納了五十萬擔糧食。”他一邊說,一邊從袖中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奏折,雙手恭敬地呈上。
聽到這個消息,我先是一愣,隨即心中湧起一陣驚喜,臉上不自覺地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我激動地站起身來,眼中滿是讚許地看著吳其平,說道:“吳愛卿,你可真是給朕送上了一份大禮啊!這可是了不起的成就,高棉郡能有今日的繁榮,你功不可沒。”吳其平聽後,立刻跪地謝恩,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神情。
我接著說道:“朕一直都相信你有能力治理好高棉郡,如今看來,果然沒有看錯人。這五十萬擔糧食,不僅僅是數字,更是高棉郡百姓的辛勤付出和你卓越領導的政明。你讓高棉郡從一個需要中央運糧扶持的地區,變成了能為國家做出貢獻的地方,朕很欣慰。”
吳其平激動得聲音都有些顫抖:“陛下如此信任臣,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重托。這一切都是陛下的英明決策和百姓們的共同努力,臣隻是做了分內之事。”
我微笑著點了點頭,說道:“吳愛卿不必謙虛,你的功績朕都看在眼裏。為了表彰你的貢獻,朕今日要給你封侯。”
吳其平立馬跪下聽封,“封吳其平為吳哥侯,望你日後繼續為大理國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我滿臉笑意的說道。
吳其平聽後,再次叩頭,叩謝皇恩,聲音洪亮地說道:“謝陛下隆恩,臣定當肝腦塗地,報效陛下,報效國家。”
看著吳其平滿心歡喜地回到隊列中,我心中也滿是成就感。這份榮耀,不僅是對他個人的肯定,更是對所有為高棉郡發展付出努力之人的認可。
朝臣中也開始議論起來,之前封爵都是戰事結束之後的大肆封賞。這次吳其平因治理高棉有功而獲得爵位,這讓那些上不了戰場的文臣們興奮不已,大家都知道有這一次就會有第二次。文官們眼中對爵位的渴望一個個都呼之欲出。
接下來,其他地方官員也依次進行述職。他們匯報的內容總的來說都是好消息,各地的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治安穩定等方麵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聽到這些,我心中的喜悅之情愈發濃烈,臉上始終掛著滿意的笑容。看著朝堂上這些為國家盡心盡力的臣子,我深感欣慰,也為大理國的強大而自豪。
隨著述職的進行,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大理國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每一位官員的辛勤付出和百姓們的支持。
如今國力越發強大,我心中難免有些放鬆,同時也更加堅定了繼續為國家和百姓謀福祉的決心。
大朝會結束後,我在瀚海的觀景台召見了吳其平。
“其平啊,這裏沒有外人。你就不要太過拘禮了。你我師徒也該說一說私房話了。”我雙手扶後,看向遠處的蒼山說道。
吳其平依舊恭敬的行完禮後說道:“學生承蒙老師不棄,必當忠君護國。”
我轉身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你這在高棉一待就是三年,想過回王都嗎?”
吳其平表情誠懇的回應:“老師,高棉如今是穩定下來了。但是要讓其完全成為大理國的一個郡,還需要一番功夫。學生以為,讓高棉在經濟上依賴我們大理國才能讓高棉郡能真正的長治久安。”
“看來你已經有思路了?”我看向這位徒弟,臉上沒有了絲毫的表情,恢複了一個帝王該有的樣子。
吳其平也察覺到了我表情的變化:“陛下,臣已與劉丞相商議過了,劉丞相說可行。”
我沉思了片刻後說道:“原本我想讓法晨專司海運之事,空出右丞相的位子就由你來頂替。現在看來還不是時候啊。好吧,那就隻能在辛苦你幾年了。”
吳其平聽後似乎有些後悔了,但是很快的就把這一絲後悔給掩藏了起來。
“今晚留下來陪朕喝一杯吧。”我表情也輕鬆了起來。
“臣領旨”吳其平笑著回應。
喜歡從上山到上朝請大家收藏:()從上山到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