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字數:4818 加入書籤
第338 章 三百三十八章
天氣 日頭正好
心情 有種改天換地的感覺
帶著壽昶去私訪,
一路西行到山南。
城內城外兩世界,
深聊詢問欲何求。
在這皇宮的高牆之內待得久了,隻覺得周身都被一種無形的沉悶所籠罩。每日麵對堆積如山的奏折,處理著朝堂上錯綜複雜的事務,雖然忙碌充實,但也難免心生疲憊。於是,我和各方打好招呼,決定來一次微服私訪。
這次與以往不同,隨行人員我隻帶了昶王戴壽昶,就連一個明麵的護衛都沒帶。當然,我心裏清楚,暗中保護我的保皇司成員肯定是有的,他們就像隱藏在暗處的影子,時刻守護著我的安全。
這次的路線是保皇司提前送來給我參考的,一路向西到山南。
選擇這條路線,一來能看看本土秋收的情況,感受一下百姓們辛勤勞作一年後的收獲喜悅;二來順道視察一下山南的軍務。雖說大理與吐蕃已經簽訂了和約,但我深知,軍務之事絕不能有絲毫放鬆。
山南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過重要了,無論是對我大理還是吐蕃而言,誰占領了山南,誰就在軍事上掌握了主動權。
出發那天,我和戴壽昶都身著便裝,看起來就像兩個普通的旅人。我們騎著馬,緩緩踏上了西行之路。
一路上,陽光明媚,微風拂麵,心情也格外舒暢。剛出城不久,便看到了大片大片的農田。金黃色的麥浪在微風中輕輕搖曳,農民們在田間忙碌著,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他們有的手持鐮刀,熟練地收割著麥子;有的則在一旁將收割好的麥子捆綁起來,動作麻利而有序。
孩子們也在田間嬉笑玩耍,時不時地幫著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看著這一片欣欣向榮的秋收景象,我心中滿是欣慰,臉上不自覺地露出了笑容。
“父皇,您看這豐收的場景,百姓們的日子過得真是越來越好啦。父皇自從掌管大理後,這大理國就是蒸蒸日上啊。”戴壽昶在一旁笑著說道,眼中也閃爍著喜悅的光芒。
我擺了擺手,謙虛的說道:“壽昶啊,這都是百姓們辛勤勞作的結果,也是我大理國繁榮昌盛的象征。看到他們如此幸福,朕也就放心了。”
就這樣,我們一路緩行,欣賞著沿途的美景,感受著民間的煙火氣息。
這一路我都在思考找一個合適的機會與自己這個一直沒怎麽關注的二兒子聊一聊。畢竟俞家財的叛亂是以他為引子,也就是那次叛亂後,本就不怎麽親密的父子關係,變得更加的生疏了。
所以,這一次帶他私訪有一個原因就是解開我們父子心間的這個疙瘩。
五日後,終於抵達了山南。我並沒有急著去找譚新宇,而是決定先去城外轉轉,尤其是吐蕃的邊境附近。
當我走出山南,站在城門口向外望去,眼前的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山南城這邊,一片太平富庶。街道上車水馬龍,店鋪林立,各種商品琳琅滿目。百姓們穿著整潔的衣服,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孩子們在街頭追逐打鬧,老人們則坐在街邊悠閑地聊天。城門外的農田裏,也是一派豐收的景象,農民們正忙著將收割好的糧食運往家中。
而看向吐蕃方向,卻是一片蕭條。田野裏雜草叢生,看上去荒廢了不少。路上行人稀少,且個個麵帶疲憊之色。遠處的村落裏,房屋破舊不堪,煙囪裏也很少有炊煙升起。偶爾能看到幾個牧民趕著瘦弱的牛羊,在貧瘠的草地上放牧。與山南城這邊的熱鬧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看到這樣的景象,我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小驕傲。我大理國在眾人的努力下,發展得越來越好,百姓安居樂業。而吐蕃那邊,不知是何原因,竟如此蕭條。
“陛下,看來我們大理國的發展確實遠超吐蕃啊。”戴壽昶在一旁輕聲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自豪。
我微微皺眉,神色變得凝重起來:“雖說是如此,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吐蕃如今雖顯蕭條,但他們實力猶存,我們還是要時刻警惕。而且,我們發展得好,更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不斷提升國力,讓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
我心裏清楚,如果隻是單純的比財貨的話,那吐蕃根本算不上一個對手,但是這也是吐蕃可怕的地方。一個如此貧弱的地方,軍隊卻出奇的悍勇。兩年前山南的守衛戰的慘烈就是最好的證明。
說完,我轉身望向山南城,心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讓這片土地永遠繁榮。
“進城吧,我們去找譚新宇。”我回頭看了看吐蕃的方向便大步的再一次走進了山南城。
譚新宇早就在山南總督府的大門口等候我了,走進譚新宇的總督府時,便察覺到這裏氣氛不同尋常,戒備格外森嚴,想必是得知我和戴壽昶來了,譚新宇做足了安保措施。
吃過晚飯後,我屏退了左右侍從,隻留下戴壽昶一人。屋內的氛圍有些沉悶壓抑,像是被一層無形的紗幕籠罩著,於是我提議和戴壽昶去總督府的後花園走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月光如水,灑在蜿蜒的石子路上,將我們的影子拉得長長的。
花園裏花香陣陣,微風拂過,枝葉沙沙作響,仿佛在低聲訴說著什麽。我們來到一處有石凳的地方坐下,四周靜謐祥和,隻有偶爾傳來的幾聲蟲鳴。
一開始,我隻是想讓戴壽昶放鬆放鬆,便隨意地說道:“壽昶,這一路走下來,你也看到了不少風土人情,說說你的感想吧。”我微笑著看向他,眼神裏帶著一絲期許。
戴壽昶立刻坐直了身子,臉上堆滿了笑容,語氣略帶誇張地說道:“父皇,這一路下來,兒臣可真是大開眼界。看到咱們大理國百姓安居樂業,秋收一片繁忙,到處都是繁榮昌盛的景象,這可全都是父皇您英明領導的結果啊!兒臣打心底裏佩服父皇,有您這樣的君主,是大理國百姓的福氣,也是兒臣的福氣。”說著,他還重重地點了點頭,眼神裏滿是崇敬。
我聽了,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淡淡的笑容,心中雖對他的馬屁有些受用,但也清楚這不過是場麵話。
不過,我也不想掃他的興,隻是輕輕擺了擺手,說道:“好了好了,別光說這些好聽的,說點實在的。”
我覺得是時候解開心中的疙瘩了,便清了清嗓子,以上次太子戴壽寧出征讓他押送糧草一事開頭:“壽昶啊,上次太子出征,讓你押送糧草,你當時心裏是怎麽想的?”我緊緊盯著他的眼睛,試圖從他的眼神裏捕捉到一絲真實的想法。
戴壽昶微微一愣,臉上閃過一絲緊張,但很快就恢複了鎮定。他眼神堅定地看著我,說道:“父皇,兒臣當時就想著一定要把糧草安全送到前線,不能耽誤了戰事。兒臣一直都渴望能為國家出力,為父皇分憂,押送糧草雖然沒有親自上陣殺敵那麽凶險,但是責任依舊重大,幸好兒臣不辱使命。”他一邊說,一邊比劃著,臉上洋溢著真誠的神情。
這家夥還是挺會來事的,我這剛開始起了個頭,他就給自己邀上功了。
說到這裏,他像是突然想起了什麽,主動提起了俞家財的叛亂:“父皇,說起為國家分憂,兒臣也得跟您坦白一件事。當初俞家財叛亂的時候,兒臣確實有過覬覦太子之位的想法。”
他低下頭,臉上露出一絲羞愧之色,聲音也低了下來,“但是叛亂失敗後,兒臣在家閉門思過,想了很多。兒臣意識到,自己的想法太幼稚,太自私了。不管有沒有太子之位,兒臣都願意為父皇、為國家肝腦塗地。至於太子之位,兒臣不爭。但如果太子一旦失德,做出有損國家和百姓的事情,兒臣也絕不會袖手旁觀,定會當仁不讓。”他抬起頭,眼神裏透著一股堅毅和決心。
我靜靜地聽著,心中五味雜陳。聽到他承認有過覬覦太子之位的想法時,我心中一緊,眉頭微微皺起,臉上的笑容也瞬間消失了。
但看到他一臉坦誠,又主動提及要為國家出力,我又感到一絲欣慰。
我微微歎了口氣,說道:“壽昶,你能坦誠地跟父皇說這些,父皇很欣慰。父皇也知道,你們這些皇子,難免會有自己的想法。但你要記住,無論什麽時候,國家和百姓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
戴壽昶重重地點了點頭,說道:“兒臣記住了,父皇教訓得是。兒臣以後定當以國家為重,為父皇分憂。”他的眼神裏滿是感激和堅定。
和戴壽昶的這番對話,讓我心中既有欣慰,又有擔憂。欣慰的是他能坦誠相待,擔憂的是他的野心。
作為帝王,我深知平衡皇子之間的關係、掌控朝堂局勢是多麽的重要,卻又是多麽的艱難。這帝王的煩惱,就像這夜晚的迷霧,看似平靜,實則暗藏玄機 。
好在戴壽昶現在在朝中沒有結黨,沒有結黨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沒有任職,但是戴壽寧似乎有意無意的在給他的弟弟製造機會。
戴壽寧看中兄弟情誼,戴壽昶也不掩飾自己的野心。看來這中間的尺度,隻能我來把控了。
喜歡從上山到上朝請大家收藏:()從上山到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