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字數:4189   加入書籤

A+A-


    第 344章 三百四十四章
    天氣 清風徐徐
    心情 隨機應變吧
    誇讚多羅治理功,
    多羅提議鎖邊關。
    有錢不賺是為何?
    民風要正國方強。
    今兒一大早,晨光熹微,我就離開了學宮,徑直朝著多羅刀的總督府走去。這多羅刀啊,昨晚得知我到賓州的消息後,就趕緊加強了學宮的安保。他倒也貼心,為了不打擾我的興致,沒派人來接,而是一大早就候在總督府門口,恭恭敬敬地等著我,這份心思,我瞧在眼裏,暖在心裏。
    遠遠地,就瞧見了多羅刀的身影。嘿,他沒穿百夷族的傳統服飾,反而是一身大理官服,整整齊齊的。我快步走上前,還沒等他行那跪拜之禮,就趕忙伸手,一把將他攙扶起來,臉上掛著親切的笑容,說道:“都是親家了,雖說咱們還是君臣,但朕賜你和烏達一樣,麵君可不拜。”我這話說得真誠,眼神裏透著和善。
    多羅刀聽了,先是一愣,隨即臉上滿是感激之色,躬身行禮謝恩,他的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爍著感動的光芒,我猜他心裏肯定暖乎乎的,覺得這是莫大的殊榮。
    進了總督府,來到書房。一踏進去,我就饒有興致地打量起來。
    這哪像個百夷族首領的書房啊,分明就是漢人大戶人家書房的布置。四周的書架上擺滿了各類書籍,經史子集,應有盡有,散發著淡淡的墨香。
    牆上掛著幾幅字畫,筆鋒剛勁有力,意境深遠,都是些漢地名家的真跡。書桌上擺放著筆墨紙硯,精致的硯台裏還殘留著些許墨汁,似乎主人剛剛還在揮毫潑墨。一旁的博古架上,陳列著各種古玩玉器,件件都透著文雅之氣。看著這些,我心裏不禁感慨,多羅刀這漢化的程度可真不淺呐,他能主動接納漢文化,融入大理,這對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可是大好事。
    我走到靠窗的椅子旁,坐了下來,陽光透過窗戶,灑在身上,暖烘烘的。
    我笑著向多羅刀招招手,示意他也坐過來,然後笑著說道:“大理國四個總督,要說政績嘛,第一肯定是高棉總督吳其平,但是要說這辦事穩當,還得是你啊。”我一邊說,一邊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臉上滿是認可。
    多羅刀聽到我的誇讚,臉上微微泛紅,嘴角洋溢著謙遜的笑容,笑著拱手道:“全仰仗陛下神威。這次陛下同意我百夷族全族東遷,著實是對百夷族天大的恩賜。”他說這話的時候,眼神裏充滿了敬意和感恩,身子微微前傾,一副畢恭畢敬的樣子,我能感受到他是打心底裏感激我。
    我擺了擺手,神色溫和地說道:“還是在秀山郡時,你百夷族就是在為國戍邊,現在依舊如此,朕也要好好的感謝你們才是。”我看著他,眼神裏滿是真誠,這些話都是我的肺腑之言,百夷族為大理的穩定和發展確實出了不少力。
    多羅刀一聽,立馬站起身來,“撲通”一聲就跪下了,激動地說道:“陛下抬愛,我百夷族願世代效忠。”他的聲音有些顫抖,臉上寫滿了忠誠和堅定。
    他一直都是這樣,自從臣服之後,禮數從來都不打折扣,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透著對我的敬重和對大理的忠誠。
    我趕忙再次扶起他,說道:“起來起來,以後別動不動就下跪,咱們就像一家人一樣,隨意些。”
    我一邊說著,一邊扶著他的胳膊,把他拉到椅子上坐下。我心裏想著,多羅刀如此忠誠表現希望不是假的,隻要多羅刀不反,我也會好好的對待百夷族的族人。當然我更加希望多羅刀的漢化是他發自內心的改變,這樣我大理國的內部也會更加的安定。
    接下來,我們又聊了些廣南郡的治理情況,民生、教育、治安,事無巨細。
    多羅刀思路清晰,對各項事務都了如指掌,匯報得頭頭是道,我聽著,不住地點頭,心裏對他的能力又多了幾分肯定。
    隻是多羅刀突然的表情變化,讓我知道他似乎有事要說,但又不願說。
    我眼尖,瞧見多羅刀臉上閃過一絲猶豫,欲言又止的模樣。
    我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個溫和的笑容,開口說道:“我們君臣之間,有什麽事兒盡管講,別藏著掖著。”我一邊說,一邊端起茶杯,輕抿了一口,眼神裏滿是信任。
    多羅刀聽我這麽說,臉上的神情卻愈發凝重起來,他微微皺了皺眉頭,深吸一口氣,像是下了很大決心,緩緩說道:“臣建議陛下封鎖邊境,不讓南宋人從廣南郡入境大理。”
    這話一出口,我不禁放下茶杯,疑惑地看著他。心裏直犯嘀咕,怎麽突然提出這麽個建議?難道這看似普通的南宋學子遊學潮,背後還藏著我不知道的事兒?
    我臉上的笑容漸漸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臉的思索,窗外的鳥鳴聲此刻也仿佛變得格外清晰,似乎也在替我詢問緣由。
    多羅刀見我麵露疑惑,微微欠身,神色認真,開始詳細闡述他的理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挺直了腰板,目光堅定地看著我,說道:“陛下有所不知,那些南宋學子在鄉村可沒少惹事。他們到處大放厥詞,宣講一些和我大理國理念相悖的東西。在村子裏,對著樸實的百姓們,高談闊論南宋的治國之道,還對咱們大理的政策指指點點。老百姓們本就心思單純,聽了這些言論,心裏頭開始犯起了嘀咕,民心變得不穩。就拿前幾日我收到的消息來說,有個村子裏,因為幾個南宋學子的一番話,村民們對咱們新推行的農田賦稅政策產生了誤解,差點鬧起事來。”他說著,臉上露出擔憂的神色,眉頭擰成了一個“川”字,仿佛那些混亂的場景就在眼前。
    頓了頓,多羅刀接著說道:“這第二嘛,便是南宋學子帶來的奢靡之風。陛下您想想,這些能出來遊學的,大多家境優渥。他們來到咱們大理,吃穿用度那叫一個講究。身上穿著華麗的綢緞衣裳,佩著名貴的玉佩,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地方也得是最好的。他們這種奢靡的生活方式,被咱們大理的百姓看在眼裏。一些年輕人,尤其是涉世未深的,開始羨慕起來,紛紛效仿。長此以往,這民風民氣可就被帶壞了。民風不正,國家又如何能昌盛呢?咱們大理向來崇尚質樸勤勞,這奢靡之風一旦盛行,後果不堪設想啊。”說到這兒,他無奈地搖了搖頭,眼神裏滿是憂慮。
    他稍作停頓,喝了口水,平複了一下情緒,繼續道:“還有第三點,也是最讓臣擔憂的。部分學子入境遊學,看似是為了增長見識、交流學問,實則是另有所圖。他們是來攀附劉家和俞家的。陛下您也知道,劉家和俞家在咱們大理那是權勢滔天。這些南宋學子,有的帶著家族的使命,想通過和劉家、俞家攀上關係,為自己家族謀取利益;有的則是想借此機會,在大理謀得一官半職。他們打著遊學的幌子,實則心懷不軌,在朝堂上攪弄風雲,這對咱們大理的穩定可是個不小的威脅。”他越說越激動,雙手不自覺地握緊了拳頭,臉上滿是憤慨。
    我靜靜地聽著多羅刀的一番論述,心裏掀起了波瀾。表麵上,我依舊神色平靜,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思考著他所說的每一句話。窗外的陽光似乎也沒那麽溫暖了,一陣微風吹過,帶著一絲涼意。我在心裏權衡著利弊,封鎖邊境,確實能解決多羅刀所說的這些問題,但這也意味著關閉了一扇與南宋交流的大門,可能會引發其他連鎖反應。
    思索良久,我抬起頭,看著多羅刀,臉上重新露出微笑,說道:“你的擔憂朕都明白了,這事兒事關重大,容朕再想想。你先多多留意這些情況,有任何風吹草動,立馬向朕匯報。”
    多羅刀聽了,恭敬地應了一聲“是”,神色間雖然還有些憂慮,但也對我的安排表示理解。
    這場談話結束了,可我的思緒卻還停留在多羅刀提出的問題上。
    多羅刀的反應的三件事,前兩件我是知道的,但是這最後一件讓我有了一些擔憂。左丞相劉文海和右丞相俞法晨都是我的肱骨之臣,我不擔心他們會做出背叛我的事,但是他們的孩子的確也都長大了。
    再加上那個叫做洪誌遠的學子提出俞家一門掌控大理國經濟命脈的論述,這一切是巧合還是有人故意為之?
    喜歡從上山到上朝請大家收藏:()從上山到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