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字數:5879   加入書籤

A+A-


    第349 章 三百四十九章
    天氣 陰沉沉的
    心情 哪壺不開提哪壺
    敬之回朝心歡喜,
    接風酒宴聊的歡。
    保皇司內看密信,
    水麵平靜出暗湧。
    今兒個,可是我心心念念的日子!高敬之終於回朝啦!身為保皇司指揮使,這些年,朝廷裏那些機密要務,幾乎都由他一手操辦。起初,我對他的信任,是源於對白鹿的信賴,可時間一長,保皇司曆經的那些或大或小的事兒,都讓我真切瞧見了他的忠心與才幹,這信任呐,也就像滾雪球似的,越來越深厚。就拿去蒲甘建立聯絡站,甚至深入天竺滲透的事兒來說,要不是對他放一百個心,我哪能放心讓他親自跑這一趟?
    一想到他馬上就能帶回天竺的消息,我這心裏就跟貓抓似的,連平日裏最愛的批折子,這會兒都沒了興致。手裏的筆在紙上胡亂劃拉,心思卻早就飄遠了,滿心琢磨著高敬之回來會講些啥新鮮事兒。
    正想得入神,俞家兵邁進禦書房,恭恭敬敬地躬身行禮,聲音透著幾分小心翼翼:“陛下,高指揮使已經入城,這會兒正在進宮的路上呢。”
    我一聽,立馬來了精神,手裏的筆 “啪嗒” 一聲就放下了,急不可耐地說:“高敬之進宮後,馬上帶他去瀚海觀景台,朕要第一個見他。你再叫上高峰,一塊兒陪朕去。” 俞家兵雙手抱拳,領了旨退下。瞧著他離去的背影,我就開始在腦袋裏盤算起了待會兒見麵要說的話。
    到了觀景台,我躺在躺椅上,今兒個太陽沒精打采的,天陰沉沉的,像扣了個大鍋蓋,感覺隨時都能來一場傾盆大雨。
    可這壞天氣壓根兒沒影響我的好心情,我眼睛死死盯著觀景台入口,就盼著高敬之趕緊出現,時不時還伸長脖子張望張望。
    “陛下,高指揮使來了。” 高峰的聲音一下把我從期待中拉回來,我麻溜地從躺椅上站起身,眼睛裏都閃著光。
    隻見高敬之在離我還有五步遠的地方,“噗通” 一聲跪下,高聲說道:“臣,保皇司指揮使高敬之,參見陛下!” 那聲音洪亮得很,透著十足的精氣神。
    我仔細一瞧,高敬之雖說臉上帶著些旅途的倦意,可紅光滿麵的,看來這趟蒲甘之行,雖說辛苦,他也沒虧待自己。
    我大笑著迎上去,臉上的笑容都快咧到耳根子了:“哈哈哈,敬之可算回來了!快過來坐,朕這些日子,天天都盼著你呐!” 一邊說著,一邊伸手虛扶了他一把。高敬之站起身,臉上掛著謙遜的笑,眼裏滿是對我的敬重。
    等他坐下,我迫不及待地開口:“敬之啊,這一路奔波,可把你累壞了。快跟朕講講,這趟去蒲甘,還有那天竺,到底是個啥樣兒?朕可是好奇得不行。” 我身子往前一探,眼睛直勾勾地盯著高敬之,就怕漏聽一個字。
    高敬之坐得板正,一臉認真:“陛下放心,臣這次去,總算是沒辜負您的信任。蒲甘那邊的聯絡站已經順順利利建起來了,眼下運轉也還算穩定。至於天竺……” 他稍微頓了頓,像是在梳理思路,“天竺那地方可大了,邦國多得數都數不過來,局勢亂成一鍋粥。那兒的宗教氛圍濃得不得了,婆羅門教、佛教這些大教派,在那兒紮了根,老百姓大多信得死心塌地,宗教對他們的生活、政治,影響可深了。”
    我微微皺起眉頭,心裏琢磨開了,這宗教的事兒,要是用好了,說不定能幫我朝和天竺搭上線、好合作;可要是處理不好,保不準就惹出一堆麻煩。想著,我開口問道:“那他們這些邦國之間,關係咋樣?有沒有能讓咱們利用的地方?”
    高敬之沉思了一會兒,回答道:“天竺的邦國,一會兒結盟,一會兒又打起來。像戒日王統治的戒日帝國,國力挺強,在那些邦國裏,說話挺有分量。不過,其他邦國也都有自己的小算盤,相互之間矛盾不少。依臣看,要是我朝和他們打交道,可以先和戒日帝國拉上關係,再慢慢分化、拉攏其他邦國。”
    我聽了,不住點頭,對高敬之的分析很是認可:“嗯,敬之考慮得真是周到。那你在天竺的時候,沒碰上啥危險吧?” 我微微眯起眼,眼神裏滿是關切,畢竟他是為朝廷辦事,要是出點意外,我可心疼壞了。
    高敬之臉上閃過一絲感動,說道:“多謝陛下關心,臣在天竺的時候,還真遇到點小麻煩。有當地勢力察覺到臣的身份,想跟蹤、監視我。不過,臣早有防備,在當地聯絡人的幫忙下,機靈地甩開了他們,沒暴露身份。”
    我拍了拍高敬之的肩膀,笑著說:“好樣的,不愧是朕的得力手下!你這一路風裏來雨裏去,可太辛苦了。過些日子,朕一定好好賞你!” 高敬之趕忙起身謝恩,臉上全是感動的神色。
    接著,我們又嘮了嘮天竺的風土人情、經濟貿易這些事兒。不知不覺,天越來越暗,豆大的雨點 “劈裏啪啦” 地落了下來。我看著高敬之,心裏滿是欣慰,有他這麽忠心又能幹的臣子,真是我朝的福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場雨,就像是專門為高敬之的歸來準備的,給我們的聊天添了幾分不一樣的味道。等雨小了些,高敬之才出宮。
    出宮前,高敬之還請我去一趟保皇司,說是有一些整理好的密信需要麵呈我,我自然是爽快的答應了。
    三天後,在高峰的陪同下,我前往保皇司。
    還未行至保皇司大門,遠遠便能望見高敬之率領一眾官吏,整整齊齊地候在那兒,宛如一道訓練有素的方陣。
    見我現身,高敬之滿臉熱忱,疾步迎上,恭恭敬敬地行了個大禮,聲音洪亮地說道:“陛下大駕光臨,保皇司頓時蓬蓽生輝!” 其身後的官吏們見狀,也整齊劃一地跪地行禮,那場麵,莊重而肅穆,讓我心裏滿是安穩與欣慰。
    我嘴角上揚,笑著擺了擺手,語氣親切:“都起來吧,不必多禮,朕就是想來看看你們,了解下近來的情況。” 高敬之直起身,臉上笑意盈盈,一邊引著我往裏走,一邊興致勃勃地和我聊起這幾日朝堂上的瑣事,從官員任免的小插曲,到政務處理的趣聞,言語間滿是對我的敬重與關切,讓這一路的行程輕鬆又愉快。
    一番熱絡的交談後,我們來到了保皇司最為機密的核心區域——天機閣。剛靠近,便能感受到一股神秘而莊重的氣息撲麵而來。隻見那厚重的石門緩緩開啟,發出沉悶的聲響,仿佛在訴說著多年來隱藏的秘密。高敬之率先踏入,隨後側身站定,神色變得異常凝重,目光堅定地說道:“陛下,這裏存放著保皇司成立五年來,一些此前未曾呈遞給您的密信。臣思量再三,覺得如今陛下有必要知曉這些內容了。” 說罷,他抬手示意我看向一旁堆滿密信的桌案。
    我微微一怔,心裏瞬間湧起一股疑惑,怎麽會有未曾呈給我的密信呢?帶著這份好奇與不解,我緩步走到桌前,隨手拿起一封密信展開閱讀。不讀則已,一讀之下,我的眉頭瞬間擰成了個 “川” 字,臉上滿是驚訝與凝重。
    信中記載的竟是俞天雲在未入仕之前所做的一些不太光彩之事,那些行徑若是傳揚出去,勢必會讓俞家聲譽受損,影響朝堂局勢。我輕咳一聲,試圖平複內心的波瀾,緊接著又拿起另一封密信。
    當看到這封信與俞天田相關時,我的臉色瞬間陰沉下來,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冷峻。我緩緩抬起頭,看向高敬之,隻見他一臉嚴肅,眉頭微蹙,眼神裏滿是憂慮。
    我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保持鎮定,語氣沉穩地問道:“敬之,這些密信,內容都屬實嗎?可千萬不能有半點差錯。”
    高敬之微微低下頭,神色恭敬卻又帶著幾分無奈,語氣篤定地回答:“陛下,這些密信皆是臣的手下曆經千辛萬苦收集而來,每一份都經過反複核實,絕無虛假,內容屬實無疑。這些都是俞家後輩犯下的事,小到強占民田,大到私藏兵甲,樁樁件件,觸目驚心。”
    聽到 “私藏兵甲” 四個字,我的心猛地一沉,猶如墜入冰窖,這可不是普通的過錯,私藏兵甲,這是意圖謀反的大罪啊,此事若處理不當,必將引發朝堂動蕩,危及社稷。
    我在天機閣內緩緩踱步,腳步沉重,每一步都仿佛踏在自己的心上。腦海中思緒如麻,各種念頭紛至遝來。我深知高敬之辦事向來謹慎,他絕不會拿這種關乎朝廷命脈的大事開玩笑,這些密信必然不是憑空捏造。可一想到俞法晨,我又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俞法晨對我的忠心,這麽多年來我是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他為朝廷殫精竭慮,海運貿易讓朝廷的財政逐步的扭虧為盈,朝堂之上,他總是一身正氣,為國家的發展出謀劃策,盡心盡力。實在難以想象,他的後輩竟會做出這般膽大妄為之事。我不禁回想起平日裏朝堂議事時,俞法晨慷慨陳詞、忠心耿耿的模樣,心中滿是糾結與不忍。
    我停下腳步,再次看向高敬之,他靜靜地佇立在一旁,神色恭順,眼神中透著忠誠與期待,等待著我的指示。
    我長歎一聲,開口說道:“敬之,你也清楚,俞法晨對朕忠心不二,這些事一旦處理不好,不但會寒了他的心,還可能讓朝堂上下人心惶惶,引發不必要的混亂。”
    高敬之微微點頭,眼中滿是理解與認同,說道:“陛下聖明,臣也深知俞大人對陛下的赤誠忠心。隻是這些事畢竟關乎國家安危,若放任不管,任由其發展,後果不堪設想,恐怕會釀成大禍,危及江山社稷。”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擔憂與忠誠,讓我明白他所言句句發自肺腑,皆是為了朝廷的長治久安著想。
    我沉思良久,緩緩問道:“那依你之見,我們該如何妥善處置此事呢?既不能打草驚蛇,又要徹查清楚。”
    高敬之思索片刻,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陛下,臣以為,我們不妨先暗中展開調查,不動聲色地收集更多有力證據,將事情的來龍去脈摸得一清二楚,再做定奪。若是貿然行動,打草驚蛇,讓心懷不軌之人有所防備,後續的調查便會困難重重,事情也會愈發棘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聽後,緩緩點了點頭,覺得他所言極是,考慮得十分周全。可一想到要對俞家動手,哪怕隻是暗中調查,我的心裏還是像被針紮了一般,隱隱作痛,畢竟俞家與我多年君臣,情誼深厚。
    我再次走到桌前,望著那堆積如山的密信,仿佛看到了俞家即將麵臨的驚濤駭浪,以及朝堂可能掀起的軒然大波。我深知,作為一國之君,我必須以朝廷的利益、天下百姓的福祉為重,可情感上卻難以割舍這份多年的君臣情誼。
    我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著高敬之,說道:“敬之,這件事情暫時不要聲張,一切照舊,切莫露出半點端倪。朕需要再好好斟酌一番,你先做好暗中調查的準備工作,務必謹慎行事,不可有絲毫差錯。”
    高敬之抱拳領命,聲音堅定有力:“臣遵旨,陛下放心,臣定會萬分謹慎,將此事查得水落石出,不負陛下重托。”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不移的決心,讓我相信他定能圓滿完成任務。
    離開保皇司的路上,我的心情依舊異常沉重。陽光依舊明媚燦爛,可我卻感覺不到一絲暖意,隻覺得周身被一層陰霾籠罩。俞家的事情猶如一塊巨石,沉甸甸地壓在我的心頭,讓我有些喘不過氣來。
    先是劉文海毫不避嫌的推舉洪誌遠入仕,現在又是高敬之拿出了積攢了幾年的密信。
    我知道接下來的日子,恐怕注定不會平靜了……
    喜歡從上山到上朝請大家收藏:()從上山到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