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字數:5779 加入書籤
天氣 豔陽高照
心情 很好,自己的徒弟還是好,年年送驚喜
家兵負責查皇室,
敬之負責查朝臣。
其平回朝送大禮,
高棉一郡出祥瑞。
在巍峨的皇宮深處,禦書房宛如權力的中樞心髒,靜謐之中卻暗藏著洶湧的暗流。
今日我身著明黃龍袍,端坐在那象征著無上皇權的龍椅之上,可滿心卻被朝堂上悄然滋生的黨爭陰霾所籠罩。
最近這些日子,種種蛛絲馬跡無不顯示,朝堂已然出現黨爭的跡象。盡管尚未有確鑿鐵證,但我敏銳的嗅覺告訴我,拉幫結派的惡劣風氣恐怕早已在這看似平靜的朝堂之下暗自紮根。
禦書房內,光線透過雕花窗欞灑在地上,形成斑駁的光影。案上的燭火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映照著四周牆壁上懸掛的先祖畫像,他們的目光仿佛也在注視著這朝堂的風雲變幻。我凝視著那跳躍的燭苗,眉頭不自覺地微微皺起,眼神中滿是深深的憂慮與沉思。黨爭之害,猶如毒瘤,一旦放任不管,必將如燎原之火,吞噬這來之不易的江山社稷,絕不能讓它肆意發展。
不多時,一陣整齊而又恭敬的腳步聲由遠及近。我知道,是高敬之、俞家兵和高峰來了。
三人依次邁入禦書房,動作整齊劃一地跪地,聲音洪亮而莊重:“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那聲音在空曠的禦書房內回蕩,彰顯著皇權的威嚴。
我微微抬手,語氣沉穩地說道:“平身吧。”目光緩緩在他們三人身上掃過,試圖從他們的神情中探尋出一絲對當下局勢的洞察。
高敬之,作為保皇司的統領,他行事向來沉穩,心思縝密得如同細密的蛛網,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過他的眼睛。此刻,他身姿筆挺地站在那裏,麵容冷峻嚴肅,深邃的目光中透露出沉思之色,仿佛在腦海中飛速地梳理著關於黨爭的種種線索。
俞家兵,自朕起勢之初,便作為俞三妹的嫁妝進入我的府邸。多年來,他曆經風雨,始終忠心耿耿,辦事幹練且恪守本分,是我最為信任的親信大臣。此刻,他恭敬地站在一旁,神色間滿是忠誠與堅定,眼神中透露出一種隨時準備為我赴湯蹈火的決然,仿佛隻要我一聲令下,他便會毫不猶豫地衝鋒陷陣。
高峰,禦林軍的副統領,身材魁梧壯碩,為人正直豪爽,武藝高強更是名震朝堂,更是我朝的打虎英雄。他常年負責保衛皇宮的安危,此刻,身軀如蒼鬆般挺立,雙手緊握在身前,眼神中閃爍著堅毅的光芒,透露出對職責的高度堅守和對皇權的絕對忠誠。
待他們站定,我深吸一口氣,緩緩開口,聲音低沉卻充滿力量,在禦書房內清晰地響起:“朝堂已有結黨之勢,此乃朕絕不容許之事。今日起,保皇司必須分出一部分人手和權力,全力調查朝中是否存在黨派之爭。”我的語氣斬釘截鐵,沒有絲毫猶豫,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仿佛在向整個朝堂宣告我對鏟除黨爭的堅定決心。
高敬之聽聞此言,微微低下頭,陷入了短暫卻深沉的沉思。他的眉頭緊緊皺起,臉上露出凝重至極的神情,仿佛在權衡著這件事的利弊與風險。
片刻之後,他抬起頭,目光直視著我,眼中帶著一絲難以察覺的憂慮,恭敬而謹慎地說道:“陛下,依臣之見,此事恐怕極有可能涉及皇族。保皇司雖身負重任,但在調查皇族時,難免會有所顧忌啊。”他說話時,語氣極為委婉,每一個字都像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才說出口,生怕稍有不慎便觸碰到了敏感的神經。
高敬之心中暗自思量,皇族成員身份尊貴無比,在這深宮內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網。保皇司雖然職責重大,肩負著維護皇權、監察朝堂的重任,但若是真的調查到皇族頭上,稍有差池,便可能引發軒然大波,不僅會讓調查陷入僵局,甚至還可能危及自身乃至整個保皇司的命運。
但他也十分清楚,此事關乎江山社稷的穩固,身為保皇司統領,在這關鍵時刻又怎能退縮半步。他的內心十分糾結,一方麵是對我矢誌不渝的忠誠,一心要為我排憂解難,鏟除朝堂隱患;另一方麵則是對調查皇族可能帶來嚴重後果的深深擔憂,這種矛盾的心情讓他倍感壓力。
我聽了高敬之的話,緩緩起身,在禦書房中緩緩踱步。每一步都走得沉穩而緩慢,鞋底與地麵摩擦發出輕微的聲響,仿佛在叩問著這複雜的局勢。我深知高敬之所說絕非危言聳聽,皇族之事確實極為棘手,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皇室內部的劇烈動蕩,甚至危及整個王朝的根基。
就在這時,俞家兵突然向前邁出一步,雙手抱拳,躬身請命,聲音堅定有力,猶如洪鍾般在禦書房中回蕩:“皇族之事,臣願擔此重任,定當不負陛下所托!”此刻,他的臉上寫滿了決然之色,眼神中透露出無比的自信與忠誠,仿佛在向我宣誓他絕不辜負這份信任的決心。
俞家兵心中明白,調查皇族一事風險巨大,稍有不慎便可能萬劫不複。但多年來對我的忠誠讓他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他在我身邊多年,不僅熟知我的抱負與憂慮,更是對我的那些成年子女十分了解。於公於私,他都覺得自己是最合適的人選。他暗自下定決心,哪怕前方荊棘密布,困難重重,就算是拚了這條性命,也要將此事徹查到底,給我一個滿意的交代,還朝堂一片清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聽到俞家兵的請命,心中暗自欣喜,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欣慰之色。俞家兵毛遂自薦正合我意,放眼朝堂,也隻有他是最為合適的人選。我停下腳步,轉身望向俞家兵,眼中滿是讚賞與信任,鄭重地說道:“好,俞家兵,此事就全權交給你了。朕相信你定不會讓朕失望,務必將真相查個水落石出。”
隨後,我又將目光轉向高峰,神色凝重地說道:“高峰,禦林軍的事情你要多費心操勞。如今局勢微妙複雜,皇宮的安危至關重要,不容有絲毫閃失。”高峰立刻挺直身軀,猶如一棵挺拔的蒼鬆,大聲應道:“臣遵旨!陛下放心,禦林軍定會堅守職責,以性命扞衛皇宮安全,絕不讓任何宵小之徒有機可乘!”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決心,仿佛在向我展示他對職責的忠誠與擔當,那股子豪邁之氣溢於言表。
高峰心中清楚,在這敏感而關鍵的時期,禦林軍的責任變得更加重大。皇宮是皇權的核心所在,是整個王朝的心髒,一旦皇宮有失,後果將不堪設想。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加強皇宮的守衛,日夜巡查,嚴密防範,絕不能讓任何威脅到我和皇宮安全的事情發生。他深知自己肩負的使命重大,每一個禦林軍士兵都是我最後的防線,他必須要確保萬無一失,以報答我對他的信任。
安排妥當後,三人再次跪地行禮,齊聲說道:“臣,接旨。”他們的聲音整齊而洪亮,充滿了力量,仿佛在向我和這朝堂宣告他們的忠誠與決心。我望著他們,心中微微放鬆了一些。有他們三人各司其職,我相信黨爭之事定能查個水落石出,朝堂的陰霾也必將被驅散。
待他們退下後,我重新坐回龍椅之上,目光望向禦書房的窗外。
但是總會有好消息的。左丞相劉文海穩步走進禦書房。他身著朝服,步伐間盡顯沉穩與幹練,雙手高高捧著一份折奏,微微欠身,神色恭敬,輕聲稟報道:“陛下,吳其平的折奏到了。”
我聞言,手中的朱筆一頓,緩緩放下,接過折奏展開。目光在字裏行間掃過,原本緊鎖的眉頭竟漸漸舒展開來。奏折上,吳其平對高棉郡治理的詳細匯報,滿紙皆是斐然政績,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此刻就像春日暖陽,驅散了陛下心頭的陰霾。
我看完後,手指輕輕敲著奏折,沉吟道:“瞧這日期,其平應該快回朝了吧?”
劉文海微微頷首,眼中透著睿智與洞察,掐指算了算,恭敬回道:“回陛下的話,依臣推算,明後兩日便該到王都了。陛下,臣還聽聞,其平大人此次回朝,特意為陛下備了一份大禮,說是天降祥瑞呢!臣這心裏啊,好奇得緊,實在想不出會是怎樣的稀罕物。”
我微微點頭,臉上浮起一抹欣慰之色,感慨道:“自從其平擔任高棉郡總督,第一年高棉便能糧食自給自足,第二年更是能反哺中央,今年又逢祥瑞,朕心甚慰啊。”
劉文海連忙附和,神色間滿是對我的尊崇。
我話鋒一轉,神色凝重起來:“烏瑞鑫還在王都協助林墨整軍經武,眼瞅著這事就要收尾了。依丞相之見,是繼續讓烏瑞鑫去蒲甘,還是另選他人?”
劉文海幾乎不假思索,或者說這個問題他已在心底反複思量過無數次。他上前一步,挺直了腰杆,條理清晰地說道:“陛下,蒲甘如今局勢特殊,仍以軍事管製為主。要說最合適的人選,非譚新宇將軍莫屬。譚將軍軍事才能卓越,在軍中威望極高,若他前往蒲甘,定能將當地事務處理得妥妥當當。隻是,調走譚將軍,山南重地便少了一員可靠的大將。山南地勢險要,關乎國家西部安危,實不容有失。依臣愚見,倒不如讓烏瑞鑫再去曆練曆練。烏瑞鑫年輕有為,在整軍經武中表現亮眼,若能回蒲甘做出一番成績,那自然再好不過;即便不成,屆時再換人也不遲。”
我聽後,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算是認可了劉文海的提議。
兩日後,大理國朝堂之上,氣氛莊嚴肅穆。大臣們身著華服,按照品級整齊排列,宛如一片官服的海洋。
吳其平大步邁入大殿,雖一路風塵仆仆,卻難掩意氣風發之態。他身著官服,衣角還殘留著些許旅途的塵土,可手中捧著的那個精致木盒,卻被他護得嚴嚴實實,仿佛捧著的是整個天下。
吳其平走到朝堂中央,雙膝跪地,聲音洪亮,響徹整個大殿:“臣,吳其平參見陛下,願陛下龍體康健,大理國祚綿長!”
我端坐龍椅之上,麵帶微笑,眼中滿是慈愛與期許,看向自己這個得意門生,溫和說道:“其平啊,快快起身。聽聞你此番回朝,還特意為朕備了份大禮?”
吳其平站起身,臉上掛著自信從容的微笑,雙手緩緩打開木盒。刹那間,一塊奇異的石頭映入眾人眼簾。這塊石頭表麵粗糙,灰撲撲的,乍一看,與山間隨處可見的普通石頭並無二致。
我微微皺眉,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不禁問道:“這……莫不是塊普通石頭?”
大臣們頓時交頭接耳起來,低聲的議論聲如同潮水般在朝堂上蔓延,大家對這份所謂的“大禮”充滿了不解與好奇。
吳其平神色淡定,不慌不忙,拱手說道:“請陛下細看。”
我微微前傾身子,目光如炬,緊緊盯著木盒裏的石頭。隻見石頭上的紋路錯綜複雜,隱隱約約竟勾勒出一個“戴”字。陛下心中猛地一震,麵上卻依舊不動聲色。
吳其平見狀,不再賣關子,高聲說道:“陛下,此乃天降隕石!數月前,高棉郡突現異象,夜空之中一道亮光劃過,緊接著一聲巨響,這塊石頭便落在了郡郊。臣得知後,立刻派人前去查看,竟發現石頭上的紋路形似‘戴’字。陛下乃戴氏皇族,此乃上天庇佑陛下的鐵證啊!”
此言一出,朝堂瞬間炸開了鍋。有的大臣麵露驚色,嘴巴張得老大;有的則麵露欣喜,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
我聽後,先是一怔,隨即仰頭大笑:“哈哈哈哈,好好好!這份禮,朕收下了。其平,你治理高棉郡政績卓著,又獻上如此祥瑞,實乃大功一件!”
吳其平再次跪地謝恩。陛下接著神色一正,掃視群臣,高聲說道:“眾愛卿,此乃上天對我大理國的眷顧。我等更應勤勉政事,不負上天恩澤!”眾大臣紛紛跪地,高呼萬歲,聲音震耳欲聾,在大殿內久久回蕩。
喜歡從上山到上朝請大家收藏:()從上山到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