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字數:5533 加入書籤
天氣 太陽很大
心情 朝堂上這麽一下就對立起來了
上朝聽政問情況,
兩方劍拔又弩張。
對立來的太突然,
文海法晨來分析。
今日清晨,我闊別一月,再次穩穩坐上那象征著無上權力的龍椅 ,本想著隻是過來聽一聽群臣對楊景林案的看法。可目光剛一掃過殿下群臣,我便敏銳地察覺到了異樣。好家夥,朝堂上竟多了不少陌生麵孔,看來這段時日,太子戴壽寧動作頻頻,安插了不少他的人手。更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我一直極力阻攔、不讓參與朝政的二兒子昶王戴壽昶,竟也在太子的扶持下,在這朝堂之上站穩了腳跟。這兩個小子,還真是讓我有些刮目相看了。
我還沒來得及開口,殿下便有一位大臣匆匆出列。隻見他神色急切,幾步上前,高聲喊道:“陛下,臣有要事啟奏!”我微微頷首,示意他繼續。他趕忙清了清嗓子,大聲奏道:“臣彈劾太師楊易文管教不嚴!其子楊景林在占薑之地,假借天恩之名,肆意妄為,橫征暴斂,致使當地民怨沸騰,百姓苦不堪言!如今,百姓們已聯名上書,懇請陛下徹查此事,為他們主持公道啊!”說著,他從袖中掏出一份皺巴巴的聯名狀,高高舉起,仿佛那就是楊景林罪無可恕的鐵證。
這聲音還在朝堂上回蕩,就有人就按捺不住了。一個身形肥胖、滿臉橫肉的官員瞬間漲紅了臉,像是被點燃的炮仗,跳出來用手指著彈劾之人,扯著嗓子吼道:“你休要血口噴人!楊公子不過是在占薑強化治安,一心想讓百姓過上好日子,行事手段是強硬了些,可也輪不到你在這兒顛倒黑白!你如此汙蔑,背後定是有人指使,莫不是想借此打壓我楊家?”說罷,他還斜著眼睛,挑釁地瞟了瞟太子一黨,那火藥味十足。
這邊剛說完,一位年輕氣盛的官員“嗖”地一下出列,向前跨了幾步,滿臉義憤填膺,大聲駁斥道:“哼,說得比唱得還好聽!楊景林打著維護治安的幌子,強征民田,搜刮民脂民膏,搞得百姓流離失所。這也叫為百姓謀福祉?楊太師若真的忠君愛國,就該好好管束自己的兒子,而不是任由他在外胡作非為,敗壞朝廷的名聲!”他言辭激烈,字字句句如同一把把利刃,直直地刺向楊易文。
一位老臣,慢悠悠地撫著胡須,這個我認識,這是楊易文的親家,也是恩養在朝的一位老家夥。他不緊不慢地開口,可語氣裏卻藏著十足的鋒芒:“朝堂之上,講究的是證據。你僅憑幾張不知從哪兒弄來的聯名上書,就想給楊家定罪?簡直荒謬至極!我看你們這群人,就是想借機打壓楊家,好達到你們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一邊說著,一邊緩緩搖頭,臉上滿是不屑,仿佛對對方的指控嗤之以鼻。
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場麵愈發失控。這邊說楊易文及其子嗣在各地乃至軍中大肆培植親信,意圖謀反;那邊則憤怒地指責對方造謠生事,汙蔑楊易文一片赤誠的忠君之心,是在蓄意破壞朝堂的和諧穩定。一時間,朝堂上吵得是沸反盈天,爭吵聲、叫罵聲此起彼伏,亂成了一鍋粥。
我靠在龍椅上,眉頭緊緊皺起,心中暗自思忖:好嘛,我不過一個月沒上朝,這朝堂就變成了這副模樣,黨爭竟然如此激烈。一方明顯是以楊易文為首,另一方從他們的眼神和言行來看,十有八九是太子的人。原本我還覺得戴壽寧對楊景林的事兒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現在看來,事情遠比我想象的要複雜得多。楊易文要是真的結黨,雖說麻煩,但我也有辦法應對。可太子若是也參與結黨,那就真的讓人頭疼了,他可是未來的儲君啊,他到底想幹什麽?這兩人究竟是何時開始針鋒相對的?
我正想著,突然,一個不長眼的大臣扯著嗓子喊道:“太子殿下,臣有事啟奏!”這一嗓子喊出來,整個朝堂瞬間安靜了一瞬,隨後又泛起一陣細微的騷動。
我心裏“咯噔”一下,好家夥,這人居然直接把我給忽略了,還硬生生打斷了我的思緒。我下意識地看向劉文海、俞法晨等一眾重臣,隻見他們臉色陰沉,眼神裏滿是不滿,仿佛在說:這小子怎麽如此不懂規矩?太子的臉色瞬間變得漆黑如墨,陰沉得仿佛暴風雨即將來臨。再看楊易文,他表麵上依舊是那副波瀾不驚、沉穩淡定的模樣,可我心裏清楚,他此刻心裏肯定樂開了花,這可是看太子笑話的絕佳時機。而那個罪魁禍首,還一臉茫然地站在那兒,完全沒意識到自己犯了多大的錯。
戴壽寧反應倒也快,立刻橫跨一步出列,臉上堆滿了恰到好處的謙卑,恭敬地說道:“父皇,此人目無君上,按律當重罰。但念他是初犯,還望父皇開恩,略加責罰便好。”他說話時,腰微微彎著,可那眼底卻隱隱透著一絲自信,仿佛在向我展示他的掌控力。他的這一番表現,著實讓我感到意外。以往在我麵前,他就像一隻溫順聽話的小狗,可今天,卻搖身一變成了威風凜凜的老虎,膽子大了不少,竟然還敢替我做主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緊緊盯著他看了一會兒,隨後把目光轉向那個冒失的大臣,冷冷地問道:“你叫什麽名字?”那人像是被我的目光嚇到了,低著頭,身體微微顫抖,半晌都不敢吭聲。
我無奈地笑了笑,這笑容裏滿是嘲諷:“算了,不知道你的名字也好,省得我日後滅你滿門。”說這話時,我的眼神瞬間變得冰冷刺骨,如同一把鋒利的匕首,掃向台下群臣。這一下,眾人才如夢初醒,意識到這大理國真正的主人到底是誰。
群臣見狀,紛紛“撲通”一聲跪地,齊聲高呼:“陛下仁慈,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那聲音整齊響亮,在大殿中久久回蕩。
太子戴壽寧還沒來得及調整好表情,就與我的目光交匯了。刹那間,剛才那隻威風的大老虎又變回了戰戰兢兢的小狗,眼中的慌亂一閃而過。
我看著跪在腳下的兒子,心中五味雜陳,伸手將他緩緩扶起,壓低聲音說道:“朕給你的,才是你的。太子之位不好坐,凡事要注意分寸,平日裏多看看史書,學學古人的智慧。”我這話雖然聲音不大,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戴壽寧聽了,額頭的汗珠不停地滾落,我知道,我又成功勾起了他內心深處的恐懼。
我緩緩走下台階,臉上重新換上了溫和的神色,說道:“我這一個多月,將政事托付給太子和兩位丞相,你們都辛苦了。眾卿都平身吧。”
看著眾人誠惶誠恐地起身,我接著說道:“我今日來上朝,原本是有幾件大事要與眾愛卿商議,可如今看來,先得解決一件更為要緊的事。”
我目光如炬,掃視著台下的群臣,神色變得異常嚴肅,緩緩說道:“黨爭,乃是國之大患。朝堂之上,本應是眾人一心,為我大理國的江山社稷出謀劃策,可如今卻分成兩派,相互攻訐,爭得你死我活。你們可知道,黨爭一旦興起,朝堂便會烏煙瘴氣,政令難以推行。官員們不再把心思放在國事上,而是一門心思地想著如何打壓異己,擴充自己的勢力。長此以往,國家如何能夠繁榮昌盛?百姓又怎能安居樂業?”
我微微停頓了一下,目光犀利地看向那些參與黨爭的官員,“你們以為結黨營私就能為所欲為,就能掌控朝堂?誰要是敢肆意妄為,破壞朝堂的安穩,朕定不輕饒,絕不姑息!”
台下眾人紛紛低頭,不敢直視我的目光。我心裏明白,今天這番話,他們表麵上聽進去了,可日後能不能真的收斂,還得走著瞧。了解我的人都清楚,今天我在朝堂上沒有大發雷霆,可要是再有下次,那必定是雷霆手段,絕不手軟。
早朝的繁雜與喧囂,隨著臣子們魚貫而出的身影逐漸消弭,可我內心的困惑與憂慮,卻恰似濃重的陰霾,愈發難以驅散。太子與楊易文引發的朝堂紛爭,就像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攪得人心惶惶,更在我心底壓下了一塊沉甸甸的巨石。
要想撥開這重重迷霧,洞悉朝堂深處的暗流湧動,我明白,唯有與最為倚重、且深諳內情的肱股之臣,促膝長談、細細剖析。於是,我即刻傳召左丞相劉文海與右丞相俞法晨,前往禦書房議事。
二人剛踏入禦書房,便整齊劃一地俯身行禮,身姿恭謹,神色莊重。我抬手示意他們起身,目光如炬,在他們身上來回審視,試圖從他們的神情舉止中,率先捕捉到一絲隱秘的線索。
“今日朝堂上那番激烈景象,想必二位丞相都看得真切。”我緩緩開口,聲音低沉卻堅定,在靜謐的禦書房內清晰回蕩,“當下,我最為關心的便是太子究竟有無結黨營私之舉。若沒有,那朝堂上那些力挺太子的人,又是出於何種緣由?還有楊易文,他當真在暗中結黨嗎?”
劉文海聽聞,微微蹙起眉頭,眼中閃過一絲思索,旋即上前一步,拱手說道:“陛下,臣這段時日一直暗中留意觀察。就目前情形來看,太子是否蓄意培植親信,一時還難以定論。太子殿下平日裏一心撲在政務上,不辭辛勞,廣泛招攬賢能之士,或許本意隻是為了助力朝堂發展,穩固國之根基。但今日朝堂上那些公然擁護太子之人,多是學宮出身,臣並未發現他們與太子有過多的交往,反而發現他們與昶王戴壽昶往來頻繁,關係匪淺。”
聽聞此言,我心中猛地一震,著實沒想到昶王竟在幕後悄然布局,攪弄風雲。“昶王?他為何要這般行事?”我不禁追問道,語氣中難掩詫異與警覺。
俞法晨輕咳一聲,清了清嗓子,緊接著說道:“陛下,昶王雖此前被限製參與朝政,但他胸中野心從未平息。如今他暗中拉攏眾人擁護太子,其中緣由,臣以為有兩點。其一,他想借助太子儲君的身份與地位,壯大自身的勢力與影響力。畢竟太子乃未來國君,背後支持者越多,他昶王身為太子一黨,自然也能跟著聲名鵲起、權勢漸長;其二,他或許是想借此機會,攪亂朝堂原本的安穩局勢,在這混亂之中渾水摸魚,謀取更多私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我靠向椅背,手指不自覺地輕輕敲擊著扶手,陷入了沉思。片刻後,我再度開口:“那楊易文呢?他舉薦人才之事,二位丞相如何看待?”
劉文海麵露難色,猶豫了一瞬,才緩緩說道:“楊易文舉薦人才,從程序上看,一切合規合法,並無破綻。他所推舉之人,也都具備相應的才能與學識。然而,楊家門生故吏遍布朝堂,姻親關係更是錯綜複雜,盤根錯節。這些人在朝堂之上相互扶持、彼此呼應,隱隱間已形成一股龐大的勢力。就拿此次楊景林事件來說,那些為他極力辯護、開脫罪責的,大多都是與楊家有著千絲萬縷聯係之人。”
我微微點頭,心中已然明了,楊易文即便沒有蓄意結黨,可他在朝堂上的勢力,已然發展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那依二位丞相之見,此事該如何妥善處置?”我將目光投向他們,期待聽到切實可行的良策。
俞法晨拱手,神情篤定地說道:“陛下,對於太子,臣建議不妨再暗中觀察一段時間。畢竟太子是儲君,關乎國本,若無確鑿證據證明他結黨,貿然行動,不僅可能傷害父子親情,更會動搖國家根基。而對於昶王,可適當給予警告,讓他收斂行徑,切勿肆意妄為。至於楊易文,可對他舉薦之人進行嚴格考察,一旦發現有不稱職、德不配位者,立即嚴懲,以此向楊家及朝堂眾人彰顯陛下的威嚴,讓他們不敢輕易逾越規矩。”
我沉思良久,覺得俞法晨所言有理有據,切實可行。“嗯,就依法晨所言。但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切不可操之過急。朝堂的安穩與否,直接關係到我大理國的興衰榮辱,容不得半點疏忽。”
劉文海和俞法晨齊聲應道:“陛下聖明。”
喜歡從上山到上朝請大家收藏:()從上山到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