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飛蝗

字數:4407   加入書籤

A+A-


    三個村長斜著眼看著他,“你們村想要什麽?”
    “不多要,今年一成的糧食!”
    話音沒落,東灣村的鎬把子衝著他腦袋就砸下去了。
    “什麽年景你要一成糧食?!”
    “誒~~~,說不攏可以再說嘛,上來就打人?!”
    付寧站在人群後麵聽著,對山窩棚村長的這種做法不敢苟同。
    都什麽時候了還漫天要價,等著人家坐地還錢?
    莊稼都快旱死了,還還價?還你一鋤頭還差不多!
    趙青山站在兩方中間,一麵穩住下遊的兩個村,一麵跟那個不開眼的村長說:“你失心瘋了?!這樣的年景要一成糧食?你怎麽不讓我們這些人一脖子吊死啊?!”
    “反正我們這水不能白放!”
    這就有點兒耍無賴了,可是下遊這三個村長也沒辦法,水從人家跟前過,總不能把這一村人都滅了吧?
    更何況,十裏八鄉沾親帶故,拐著彎兒都能攀上親戚呢。
    就是去鎮上找了鄉紳來說和,也是各退一步的事兒,還得給說和人出好處,不如他們這麽私了了。
    三個村長商量了一會兒,趙青山說:“糧食肯定沒有,要是今年莊稼保住了,等到過年的時候,我們三個村出黃豆,給你們村每家做一斤豆腐。”
    山窩棚村不大,也就二十多戶人家,就算做三十斤豆腐也用不了多少黃豆。
    “那不行!太少了!”村長沒說話,村裏人先不幹了。
    “那你們要多少?”
    “一百斤豆腐!”
    一百斤?
    趙青山把三虎叫過來,這是專業的。
    “三虎,做一百斤豆腐得用多少豆子?”
    趙三虎把衣襟扯下來一條兒,胡亂在腦袋上一裹,聽村長問他,想都不用想,張嘴就答。
    “那得看水壓得多少,老點兒、嫩點兒差不少呢!”
    “就是你趕集賣的那種老豆腐呢?”
    “一斤豆子出三斤吧。”
    那一百斤豆腐有三十斤黃豆就差不離兒了,一個村出十斤也還行。
    三個村長一通氣兒,行,答應了!
    誰知道人家又蹬鼻子上臉了,一指站在最後邊的付寧說:“我還沒說完呢!那個先生也得拿點兒好處出來!”
    焦點立馬落在付寧身上了。
    他伸手指了指自己,“憑什麽我得單出一份兒啊?”
    “您名聲大啊!也不多,您得多給我們二十斤的種子!”
    “種子不行!現在這事兒歸衙門裏管了,我沒地方給你劃拉多餘的種子去,不過你們要是放水的話,我送你們一句話。”
    一句話就把我們打發了?
    山窩棚村的人剛想說話,趙三爺說了一句,“貴人貴語值千金!”
    一句話把他們的嘴堵上了。
    “行,我們信您!水,我們村放了!您那句話是什麽?說出來我們大家都聽聽!”
    付寧看了看在場的四個村子的人,在旁邊找了塊兒大石頭爬上去,把聲音放開了說。
    “今年的收成不能等,差不多就收吧!收到自己家裏才算是落下的,大旱之後必有飛蝗!咱們這條溝不知道能進來多少,但是得準備著!”
    他這話說完,現場靜悄悄的一片,過了一會兒,“轟”的一下就炸開了。
    這條溝裏蝗災也鬧過,那哢嚓哢嚓的聲音讓人想起來頭皮都發麻。
    大旱之後必有飛蝗!
    這句話給所有人的心上狠狠敲了一下子,趙家莊、東灣、西灣三個村子過來的人也不走了。
    既然說定了價碼,那現在就放水!一刻也等不了了!
    人多好辦事,不到一個小時,山窩棚村挖開的河道就都堵上了。
    雙方約定三天之後山窩棚村可以掘開一個口子,但是隻能掘開一個,而且澆一天地就得堵起來。
    下邊的三個村隔幾天就會上來看看,要是他們村沒有遵守規定,那一百斤豆腐就沒了。
    本來該是高興的事兒,但是付寧那句話弄得大家都高興不起來了。
    雨還是不下,就算山窩棚村不再截留河水,那水也是越來越小。
    等到了八月初,玉米棒子上那不怎麽緊密的籽粒總算是鼓溜兒起來了。
    可是種地的人反倒焦慮起來了,到底收不收?什麽時候收?
    天天都有人跑到山神廟來看付寧收不收,好像他就是那個發令槍,隻要他掰下一個老棒子來,別人就都得跟上。
    付寧也在算著日子,夏蝗應該是六月份爆發,而秋蝗則是在八月上旬達到高峰。
    不能再等了!
    他伸手把玉米棒子的外皮扒開條縫兒,用指甲掐了掐那棒子豆兒,已經硬實了,收吧!
    “小福!把騾子趕上來,收玉米!”
    隨著他這一聲喊,圍在山神廟附近的人飛也似的跑走了,呼朋喚友開始收莊稼。
    付先生收玉米了!
    這個消息長了翅膀一樣傳到了附近的幾個村子。
    他說大旱之後有蝗災,還真有人拿著這句話去問鎮上讀過書的人。
    八股文章可不考這個,但是隨著問的人多了,消息也就散布開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付寧把玉米收完的第三天,他正在院子裏帶著小福他們曬玉米,耳邊隱隱聽見了些響動。
    仔細聽聽,像是昆蟲的翅膀摩擦的聲音。
    “小福、苗誠、苗義,快把玉米收到屋裏去!”
    四個人抱的抱、抬的抬,手忙腳亂的收拾糧食,剛收了多一半,從趙家莊的方向就有朵“雲”飄過來了。
    半個手指長的飛蝗不躲不避的往他們身上撞,砸得人睜不開眼。
    “小福,往東屋收!苗誠,去把北屋的門窗關緊了,別讓蟲子飛進去!”
    他們這裏忙活著,整個兒趙家莊都在忙活著!
    有些人家實在是舍不得早早把莊稼收了,覺得多長一天就能多收一捧,所以地裏還有多一半的玉米沒收。
    現在都瘋了一樣往地裏跑,也不顧漫天的蟲子往腦袋上撞,往身上爬,搶在蝗蟲把棒子啃完之前多掰幾個下來。
    如果我們開一個俯視的視角,再把地圖縮小一點就會看到,飛到這個山溝裏的蝗蟲不過是一波蟲潮的邊角。
    要是把時間往前拉一拉,還能看到這波秋蝗之前還有一波夏蝗。
    幹旱燥熱的環境極有利於蝗蟲的孵化,從內蒙古的草場到中原地區已經幹涸的河道、湖澱,源源不斷的蟲子從卵裏爬了出來。
    它們啃食所有能啃得動的東西,很快就從蝗蝻長出了翅膀,一旦成為飛蝗,就很難控製了。
    喜歡清末小旗兵請大家收藏:()清末小旗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