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興學育才啟民智,改革科舉育英才
字數:2965 加入書籤
京城的一座宅院前,工匠們正忙碌地進行最後的裝修工作。朱雄英站在院中,滿意地看著即將竣工的建築。這裏將成為"明德書院",是他推動教育改革的第一步。
自從鬆江疫情、曆法改革和冶金技術革新之後,朱雄英越發感到知識與技術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然而,當前的教育體係卻難以培養出真正有用之才。科舉製度雖已沿用數百年,卻過分強調八股文章,考生們隻需背誦四書五經,按部就班地寫作,而非真正理解經文精髓和實際應用。
"國之根本在教育,若不改革教育體係,我大明又何來棟梁之才?"朱雄英心中暗想。
幾日後,朱雄英覲見祖父朱元璋,詳細闡述了自己的教育改革構想。
"祖父,大明立國已有數十載,疆域廣闊,百業待興,然而人才匱乏已成為製約發展的瓶頸。"朱雄英恭敬地說道,"孫兒認為,當務之急是改革教育體係,培養更多實用人才。"
朱元璋捋著胡須,示意他繼續。
"傳統教育過分強調四書五經,雖能培養忠誠之臣,卻難以滿足國家各領域發展的需要。孫兒建議創辦新式書院,在傳統經學基礎上,增加算術、天文、地理、醫學等實用學科。同時,改革科舉製度,增加策論比重,減少八股文的桎梏,使人才選拔更加科學合理。"
朱元璋聽完,眼前一亮:"雄英此言甚是。朕登基以來,一直苦於人才匱乏。你的這些建議,正是當下之急需。"
他轉向一旁的朱標:"太子,你怎麽看?"
朱標欣然道:"父皇,雄英的構想可謂遠見卓識。如此改革,必將為我大明培養出更多實用人才,夯實國家根基。兒臣全力支持。"
得到祖父和父親的首肯,朱雄英立即著手實施改革計劃。他首先在京城創辦了"明德書院",作為教育改革的試驗田。書院選址在城西一處環境幽靜的區域,建築布局既有傳統書院的莊重肅穆,又加入了更多實用功能區,如實驗室、圖書館、天文觀測台等。
為了確保教學質量,朱雄英親自參與設計教學內容。他打破了傳統四書五經的單一教學模式,將課程分為幾大類:經學類依然教授四書五經,但強調理解精髓而非死記硬背;實用類則包括算術、天文、地理、醫學、農學等;而武術、音律等則作為輔助課程,培養學生全麵發展。
更重要的是,朱雄英從民間選拔了一批學識淵博、教學有方的學者擔任教職,不拘一格用人才。其中不乏在各自領域有獨到見解的"異端人物",如主張"實學"的王守仁,倡導"格物致知"的胡居仁等。
"你們受聘於明德書院,不僅是一份榮耀,更是一份責任。"朱雄英對新聘教師說道,"你們肩負著培養國家棟梁的重任,望諸位不負所托,為我大明培養出真正有用之才。"
為了讓更多寒門子弟有機會接受教育,朱雄英設立了專門的助學基金,資助家境貧寒但資質優秀的學生。他親自撰寫招生簡章,明確規定:"不分貴賤,唯才是舉;不論出身,惟德為先。"
招生工作開始後,前來應試的學子絡繹不絕。經過嚴格篩選,第一批共錄取學生一百人,其中不乏來自寒門的貧困子弟。
開學典禮上,朱雄英親臨書院,勉勵學生們:"諸位能入明德書院學習,乃是機緣。望諸位不負時代重托,勤學苦練,將來為國為民,實現自身價值。"
明德書院的成立隻是第一步。朱雄英隨後向祖父提出了更大膽的改革計劃:在全國範圍內建立縣級學校,擴大教育覆蓋麵。
"我大明共有一千四百餘縣,若每縣建一學校,便可使各地優秀子弟都有學習機會,不必遠赴省城或京師。"朱雄英向朱元璋建議道,"這不僅能提高民眾識字率,更能為國家培養更多基層人才。"
朱元璋對孫兒的建議深以為然,立即下令戶部、工部配合實施。他特別強調:"此乃利國利民的千秋大計,各級官員務必重視,不得敷衍了事!"
與此同時,朱雄英還著手推動科舉製度改革。他向祖父建議:"科舉取士,原為選拔真才實學,但現行製度過分注重八股文,使學子們隻知死記硬背,不思實際應用。孫兒建議增加策論比重,考察考生對實際問題的見解和解決能力,使選才更加科學合理。"
朱元璋思慮再三,同意先在京城和南直隸地區試行新科舉製度,效果良好再推廣至全國。
這一係列教育改革措施逐漸顯現成效。明德書院的學生們在各類學科上展現出驚人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一些學生甚至在數學、天文等領域提出了獨到見解,發明了實用工具,引起了朝廷的高度關注。
朱元璋親自前往明德書院視察,聽取了學生們的研究成果匯報,龍顏大悅。他當眾表揚道:"雄英此舉,乃是開創我大明教育之先河。這些學子所學所用,正是國家所需。朕甚慰之!"
然而,這些改革也引起了一些守舊派儒生的不滿。他們認為太孫的做法有違儒家傳統,會導致學子輕視經學,危及道統傳承。
一日,禮部侍郎張信在朝堂上公開抨擊新教育體係:"太孫殿下創辦的明德書院雖然用意良善,但課程設置過於偏重實用學科,輕視經學傳統,恐有違聖人之道。科舉改革更是動搖了選官育才的根基,實為不妥!"
幾位持相同觀點的大臣也紛紛附和,朝堂上一時爭論不休。
朱雄英從父親處得知此事,並不氣惱。他對朱標說:"父親,變革必有阻力,這些守舊派的反對在所難免。隻要我們堅持正確方向,實事求是,終會贏得更多支持。"
朱標讚許地看著兒子:"雄英長大了,已經能如此豁達地看待政治爭議。為父甚感欣慰。"
喜歡大明:反骨皇孫,老朱天天破防!請大家收藏:()大明:反骨皇孫,老朱天天破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