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革新軍備強國防,邊疆暗湧戰雲聚

字數:3070   加入書籤

A+A-


    西北邊疆,晨曦微露。朱雄英立於高坡之上,眺望著遠處連綿起伏的草原。這片看似寧靜的土地,卻是大明與北方遊牧民族的角力之地。
    自從治水功成名就後,朱雄英並未貪戀京城的安逸。應祖父之命,他開始了對北方邊疆的巡視。祖父要他了解邊防實況,體察軍情民生,為日後治國積累經驗。
    "殿下,前方三十裏處就是我軍前哨。再往北,便是蒙古人的活動區域了。"護衛將領指著遠方說道。
    正說話間,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由遠及近。一名斥候匆忙趕來,跳下馬來,單膝跪地:"報!五裏外有一村莊遭蒙古騎兵襲擾,燒殺搶掠,情況緊急!"
    朱雄英聞言臉色一沉:"帶路!"
    片刻後,朱雄英與護衛趕到了那個小村。眼前的景象讓他心痛不已:幾間草屋已成灰燼,村民們或傷或亡,幸存者臉上寫滿了恐懼和絕望。
    "這已是半月內第三次遭襲了。"村長哽咽著說,"蒙古人來去如風,我們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官兵趕到時,他們早已揚長而去。"
    朱雄英撫慰了村民,了解了詳情。這些年來,雖然大明已將蒙古主力擊退至漠北,但仍有不少小股部落在邊境遊蕩,時常南下騷擾。他們騎術精湛,行動迅捷,常常是打了就跑,我軍重甲步兵難以追擊。
    回到駐地,朱雄英召集了邊防將領議事。
    "蒙古人有何優勢?"朱雄英問道。
    "回太孫,蒙古人輕裝上陣,行動如風,擅長弓箭遠射。我軍雖戰力強大,卻因盔甲沉重,難以追擊。"一位老將答道。
    朱雄英思索片刻:"古人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軍若要製敵,需補己之短,攻敵之長。"
    當晚,朱雄英徹夜難眠。他在帳中來回踱步,思考著如何改進軍備以應對蒙古騎兵的威脅。他審視著大明軍隊的裝備:雖然強大,但在機動性和遠程火力上確實有所欠缺。
    "我軍火器雖有,但裝填緩慢,精準度不足;盔甲堅固,卻過於沉重,影響行軍速度;弓箭威力不及蒙古人的強弓。"朱雄英暗自思索,"若能在這幾方麵有所突破,必能扭轉局勢。"
    一個月後,朱雄英完成了邊防巡視,帶著滿腹心事回到京城。他立即求見祖父,詳細匯報了邊疆的見聞和自己的思考。
    "祖父,邊疆百姓深受蒙古騎兵騷擾之苦。我軍雖勇,但在應對這種遊擊式襲擾時略顯不足。"朱雄英恭敬地說道,"孫兒以為,我軍需要革新裝備,提升機動性和火力,方能有效製敵。"
    朱元璋聽罷,須髯微動:"說說你的想法。"
    朱雄英展開了一卷圖紙:"孫兒有三點改進設想:一是改良火銃,提高其射程和精準度;二是研製更輕便的盔甲,增強騎兵機動性;三是發明一種可快速連射的弩機,彌補弓箭裝填慢的缺點。"
    朱元璋仔細審視著圖紙,不時點頭。他對孫兒的軍事才能早有了解,此次的建議更是切中要害。
    "好!朕準了!"朱元璋拍案而起,"朕準你設立"軍器研究院",集結能工巧匠,專攻新式武器研發。所需人力物力,戶部、工部全力配合!"
    得到祖父支持,朱雄英立即行動起來。他從全國各地招募了精通冶金、火藥、機械的工匠,建立了一個專門的研究團隊。為了激發創新,他打破了等級製度,鼓勵工匠們自由交流想法,對有突破的人才給予重賞。
    研究院設在京城郊外一處僻靜之地,朱雄英親自擔任院長,幾乎每日都會到場指導和參與研發工作。
    最先取得突破的是火銃改良。傳統火銃雖有威力,但裝填慢、精準度低、易受潮。朱雄英帶領團隊研究出一種改良型火銃:采用螺旋狀內膛設計,增加彈丸旋轉,提高射程和精準度;改進火門結構,減少受潮幾率;簡化裝填步驟,提高射速。
    盔甲改良同樣進展順利。傳統鐵甲雖堅固但過重。朱雄英從江南水利工程中獲得啟發:那裏的工匠用特殊工藝處理的竹木,既輕便又堅韌。他結合金屬甲片與處理過的硬木,研製出一種複合盔甲,重量僅為傳統鐵甲的一半,卻能有效抵禦箭矢和刀砍。
    最具創新性的是一種改良型連弩。朱雄英研讀了諸葛連弩的古籍記載,又融入了自己對機械的理解,設計出一種可在短時間內發射多支箭矢的連弩,大大提升了單兵的遠程火力。
    三個月後,第一批樣品終於完成。朱雄英在京郊的演武場進行了實地測試。測試結果令人振奮:改良型火銃射程增加近一倍,命中率顯著提高;新型複合盔甲在保證防護力的同時,極大提升了士兵的機動性;連弩的射速是普通弓箭的三倍,對騎兵的威懾力極強。
    這些新式武器很快進入了小規模試用階段。朱元璋派了一支配備新武器的精銳小隊前往北方邊境,實地檢驗其效果。
    機會很快到來。一天傍晚,一支約兩百人的蒙古騎兵襲擊了邊境一個村莊。我軍五十名配備新式武器的士兵聞訊趕到,與敵遭遇。
    麵對數倍於己的敵人,我軍將士絲毫不懼。他們身著輕便盔甲,行動靈活;手持改良火銃和連弩,遠程火力強大。一輪齊射後,數十名蒙古騎兵應聲落馬。蒙古人發現我軍裝備有異,且威力巨大,不敢貿然近身,隻能在遠處遊弋,尋找機會。然而,我軍的改良火銃射程超出了蒙古弓箭,蒙古人始終無法有效還擊,最終隻得狼狽撤退。
    這次小規模衝突的勝利證明了新式武器的價值。邊關將士歡欣鼓舞,紛紛請求裝備這些新武器。消息傳回京城,朱元璋龍顏大悅,立即下令擴大生產,並親臨校場觀看新武器演示。
    演示現場,朱雄英親自上陣,展示了新式武器的使用方法和威力。他一手持改良火銃,輕鬆擊中百步外的靶心;身著新型複合盔甲,自如行動如常人;手持連弩,短短數息間射出十餘支箭矢,箭箭命中。
    喜歡大明:反骨皇孫,老朱天天破防!請大家收藏:()大明:反骨皇孫,老朱天天破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