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藩王來朝,禮賢下士
字數:3168 加入書籤
一位老農顫顫巍巍地走上前來,遞上一封狀紙:"皇上,小民有冤情要告!"
朱雄英接過狀紙,認真閱讀,然後點點頭:"此事朕已知曉,會命大理寺徹查,給你一個公道。"
一連接待了數十位百姓,朱雄英耐心傾聽每一個訴求,或當場拍板,或記錄下來交由相關部門處理。這一幕傳遍京城,百姓們無不感動,紛紛讚譽新皇愛民如子。
當日傍晚,朱雄英召集內閣大臣,匯報了百姓反映的問題:"朕今日接到不少民間訴求,多涉及地方官員貪汙、欺壓百姓、司法不公等問題。這些都是我大明治理中亟需解決的痛點。"
他拿出一份名單:"這些人的冤情,需要大理寺立即重審。特別是這位叫張仁的讀書人,因著文批評地方官員而獲罪,明顯是言論之罪,應當平反。"
大理寺卿立即領命:"臣遵旨,定當徹查到底,還天下一個公道!"
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京城迎來了一場盛大的聚會。各地藩王陸續抵達,前來祝賀新皇登基。皇城內外,車水馬龍,彩旗飄揚,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
朱雄英站在奉天殿前,望著遠處魚貫而入的藩王車隊,心中思緒萬千。這是他登基後第一次正式接見諸位藩王,意義非同尋常。作為開國皇帝的嫡孫,他深知藩王製度既是大明江山的穩定器,也是潛在的不安因素。特別是燕王朱棣,一直是祖父最為擔心的人物。
"陛下,諸位藩王已在午門外等候。"太監總管小心翼翼地稟報。
朱雄英微微點頭:"宣他們進來吧。"
片刻後,十餘位藩王身著華服,魚貫而入。其中最為醒目的是燕王朱棣,他身材魁梧,步伐穩健,威嚴中透著幾分英武之氣。
藩王們依次跪地叩首:"臣等參見陛下,祝陛下萬壽無疆,大明江山永固!"
朱雄英麵帶微笑,緩緩起身:"諸位叔父請起。遠道而來,舟車勞頓,辛苦了。"
隨後,朱雄英親自扶起年齡最長的周王,表示對長輩的尊重,又特別向朱棣點頭致意:"燕王為守衛北疆,勞苦功高,朕甚是感念。"
朱棣恭敬地低頭:"臣不敢居功,守衛疆土,乃臣分內之事。"
當晚,朱雄英在太和殿設宴款待諸位藩王。殿內燈火通明,樂聲悠揚,氣氛融洽而不失莊重。朱雄英身著便服,主動與各位藩王交談,詢問各地情況,表現得平易近人卻不失帝王威嚴。
席間,朱雄英特意舉杯向朱棣致敬:"燕王多年鎮守北方,為大明立下汗馬功勞。來,朕敬燕王一杯。"說著,他竟然起身為朱棣斟酒,這一舉動令在場所有人都為之震驚。
朱棣連忙起身,雙手接過酒杯:"陛下折煞臣了,臣怎敢讓陛下親自斟酒?"
朱雄英笑道:"叔父為國征戰沙場,受過的箭傷刀傷比朕見過的奏章還多。這一杯酒,是朕代表朝廷,也代表先帝,感謝叔父多年來的付出。"
朱棣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隨即恭敬地一飲而盡:"臣定當繼續效忠朝廷,守衛疆土!"
宴會過後,朱雄英單獨召見了朱棣。禦書房內,隻有皇帝與燕王二人。
"叔父,今日單獨召見你,是有幾件事想與你商議。"朱雄英直視朱棣的眼睛,語氣誠懇。
朱棣躬身道:"陛下請講,臣洗耳恭聽。"
朱雄英從案幾上取出一份地圖:"北方蒙古部落近來又有異動,為防不測,朕準備增派十萬兵力到北疆,並調撥五萬兩白銀用於加強邊防工事。叔父熟悉北疆情況,可有什麽建議?"
朱棣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認真分析起來:"北疆防線確實有幾處薄弱環節,若能增兵加固,確可大大提升防禦能力。臣建議在這幾處要道增建烽火台,配備新式火器..."
朱雄英認真聆聽,不時點頭:"叔父果然熟悉軍事,這些建議很有價值。朕會命兵部立即落實。"
談完軍事,朱雄英話鋒一轉:"叔父鎮守北疆多年,辛苦了。朕知道叔父有滿腹經綸,不僅精通軍事,對民生、農桑也頗有見解。朕希望叔父能在治理燕地時,多施仁政,與朝廷共同為百姓謀福祉。"
這番話看似平常,卻暗含深意:既是對朱棣能力的肯定,也是希望他將精力放在治理燕地上,不要有其他心思。
朱棣似乎聽出了弦外之音,沉默片刻後回答:"臣明白陛下的期望。燕地百姓安康,是臣最大的心願。"
臨別時,朱雄英贈予朱棣一套珍貴的西域寶劍和先帝的親筆墨寶,表達了對他的特殊禮遇。朱棣感激不已,連連叩謝。
目送朱棣離去,朱雄英眼中閃過一絲深思。他知道,朱棣野心勃勃,此次恭順有加,不過是表麵現象。但通過這次會麵,他既展示了對藩王的尊重和關愛,又委婉地表達了朝廷的立場和期望。這是一場微妙的政治博弈,朱雄英知道自己贏得了第一回合。
各位藩王離京後,朱雄英立即著手組織新一輪的人才選拔工作。他深知"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的道理,要讓大明真正強盛起來,關鍵在於廣攬人才,各盡其能。
"朕欲設立特殊考試,廣選天下賢才。"朱雄英在朝會上宣布,"此次考試不拘泥於四書五經,而是重點考察實學知識和實際才能。無論出身高低,隻要有真才實學,都可為國所用。"
這一決定立即在朝中引起熱議。禮部尚書顧慮道:"陛下,科舉製度乃祖宗成法,若輕易更改,恐有不妥。"
朱雄英不急不躁地解釋:"朕並非廢除科舉,而是增設實學考試,與科舉並行。國家要強盛,既需通曉經史的儒臣,也需精通實學的能人。"
在朱雄英的堅持下,特殊考試很快舉行。全國各地的技藝能人、農桑專家、工匠巧匠紛紛趕赴京城,參加這場前所未有的考試。
喜歡大明:反骨皇孫,老朱天天破防!請大家收藏:()大明:反骨皇孫,老朱天天破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