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科舉改革,人才輩出
字數:3043 加入書籤
考試內容與傳統科舉大相徑庭,包括農業技術、水利工程、天文曆法、醫藥衛生、機械製造等實用學科。評判標準也不再是八股文的格式和辭藻華麗程度,而是切實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思維。
結果令人驚喜。一批有真才實學卻因出身寒微而無法通過科舉的人才脫穎而出。其中,一位名叫宋應星的年輕人因其在農業技術和機械製造方麵的獨到見解,被朱雄英親自召見。
"聽說你發明了一種新型水車,可大大提高灌溉效率?"朱雄英好奇地問道。
宋應星恭敬地回答:"回陛下,此水車確有些創新之處。臣參考了西域水車原理,又結合我國傳統水利技術,使其提水量增加三成,且所需人力減少一半。"
朱雄英眼前一亮:"好!這正是我大明所需要的實用技術。朕命你入匠造學堂,專攻水利機械研發。今後各地水利建設,你要多加參與。"
宋應星感激涕零:"臣定當竭盡所能,為國效力!"
類似的場景在朱雄英的朝廷上不斷上演。他對待各類人才各有不同策略。對忠心耿耿的老臣,如劉基、李善長等人,他以禮相待,充分尊重他們的經驗和建議;對年輕有為的新銳官員,如宋應星等人,他不拘一格,大膽提拔,給予充分施展才華的平台。
更令人驚訝的是,朱雄英對待那些有才華但個性桀驁的人才,竟然不計前嫌,禮賢下士。譬如大名鼎鼎的文學家解縉,因言語犀利,曾得罪不少權貴,長期被排擠在朝廷之外。朱雄英登基後,特意征召他入朝,任命為翰林院學士,參與國家政務。
"解先生文采斐然,見識獨到,正是國家所需之才。先生若有良策,可直言不諱,無需顧忌。"朱雄英如此對解縉說道。
解縉被皇帝的胸襟所感動,當即表示:"臣願為陛下效犬馬之勞,為大明獻上一份綿薄之力!"
朱雄英的不拘一格用人之道很快在朝廷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大批有才能的人被選拔到合適的崗位,各項改革也因為有了合適的人才而順利推進,成效顯著。
特別是匠造學堂,在新任工部尚書李孟忠和眾多實學人才的共同努力下,研發出了多項實用技術。其中,改良版的水車已在江南地區推廣使用,大大提高了農田灌溉效率;新型紡織機讓紡織業產量提升近五成;而最引人矚目的,是匠造學堂成功鑄造出了精度更高的青銅火炮,射程比之前增加了近一倍。
朱雄英親自前往匠造學堂視察,觀看了新式火炮的試射。當巨大的炮彈準確命中遠處的目標時,他滿意地點點頭:"好!有了這種火器,我大明邊防將更加穩固!"
李孟忠恭敬地匯報:"陛下,這還隻是開始。匠造學堂正在研製更先進的火器和軍事裝備。臣相信,在陛下的領導下,我大明的軍事科技一定能傲視天下!"
朱雄英欣慰地點點頭,心中卻思緒萬千。他知道,大明的崛起之路才剛剛開始。要真正實現富國強兵的目標,還需要更多的改革和更多的人才。而且,朱棣的問題也需要長久之計。祖父臨終前的囑托言猶在耳:"特別是朱棣,此人雄才大略,野心不小。你既不可放縱其僭越,又不可過度壓製。"
明仁宗元年春,京城內外一片繁忙景象。無數身著長袍的讀書人從全國各地湧入,準備參加這次特殊的科舉考試。與往屆不同,此次科舉除了傳統的經學文章外,還增加了農學、算學、機械設計等實用科目的考核,這在大明曆史上尚屬首次。
"聽說了嗎?這次科舉考農桑之法、水利之術,甚至還有機械設計呢!"一位年輕考生興奮地對同伴說道。
"是啊,我特意研習了《齊民要術》和《農政全書》,就為了這次考試。"另一位書生回應道,眼中滿是期待。
考場外,人頭攢動。比起往年,此次科舉的參考人數幾乎翻了一倍,創下曆史新高。許多平日專注實學而不擅八股文的讀書人,也紛紛前來趕考,希望能借此機會步入仕途,施展才華。
朱雄英站在皇宮高處,遠眺著考場方向,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這次科舉改革是他登基後推行的第一項重大教育變革,目的就是選拔出真正有實才實學的人才,為大明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陛下,科場已設置完畢,明日便可開考。"禮部尚書恭敬地匯報道。
朱雄英點點頭:"此次考試意義非凡,各環節務必嚴密,不容有失。"
"陛下放心,臣已多次檢查,確保萬無一失。隻是..."禮部尚書欲言又止。
"隻是什麽?但說無妨。"朱雄英鼓勵道。
"隻是有些大臣擔憂,此舉是否有違祖製?科舉取士向來以經學為重,如今突然增加這麽多實用科目,恐怕會引起爭議。"
朱雄英微微一笑:"朕理解他們的顧慮。但大明要強盛,既需通曉經典的儒臣,也需精通實學的能臣。祖父在世時常說,治國如同鑄劍,需要各種金屬的調和。這次改革不是廢除傳統,而是豐富和完善。"
禮部尚書恍然大悟,深深一躬:"陛下高見,臣受教了。"
第二天清晨,科舉正式開始。考生們魚貫進入考場,開始了為期三天的初試。他們需先完成傳統的四書五經考題,再回答實用學科的問題,最後還要提交一份設計方案,可以是農具改良、水利工程或機械設計等。
考試結束後,閱卷工作隨即展開。朱雄英打破慣例,親自參與閱卷,尤其關注實用科目的答卷。
"這份答卷很有見地!"朱雄英拿著一份關於水利係統設計的答卷,讚歎道,"作者不僅通曉水利原理,還考慮到了地形、氣候、成本等多方麵因素,設計出的係統既實用又經濟。"
閱卷官看了看考生信息:"此人名叫王守仁,浙江紹興人,年僅二十出頭。"
喜歡大明:反骨皇孫,老朱天天破防!請大家收藏:()大明:反骨皇孫,老朱天天破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