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檢測風波

字數:4632   加入書籤

A+A-


    周國宏馬上組織人手,製定垃圾處理方案:
    首先,在旅遊區設立垃圾分類箱,引導遊客正確投放垃圾。
    其次,組建環衛隊,每天定時清理垃圾。
    最後,利用沼氣池技術,把有機垃圾轉化為能源,實現資源循環利用。
    這些措施很快就實施了。
    但隨著遊客越來越多,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停車位不夠!
    每到周末,村口的空地上總是擠滿了汽車,嚴重影響村民的正常出行。
    “得趕緊解決這個問題!”
    周國宏說。
    立即選擇村西頭的一塊荒地,規劃成停車場。
    村民們自發參與建設,很快就建好了一個能容納50輛車的停車場。
    但誰來管理?收費多少?
    經過討論,決定由旅遊合作社負責管理,收取適當的停車費用,用於維護和管理。
    旅遊業漸漸步入正軌,給村裏帶來了不少收入。
    但周國宏知道:不能隻靠旅遊,還得發展其他產業。
    “老陳,你說咱們村除了旅遊,還能做什麽?”
    一天,周國宏又向老陳請教。
    老陳想了想:“我看可以搞點特色農業。現在城裏人都喜歡健康食品,咱們村環境好,可以發展無公害蔬菜水果。”
    “這主意不錯!”
    周國宏眼睛一亮,“咱們可以把農業和旅遊結合起來,走‘農旅一體化’的路子。”
    立即著手準備方案。
    很快,一個“綠色農業園”的計劃就出爐了:
    在村裏選擇幾塊優質農田,專門種植無公害蔬菜水果。
    農業園不但生產農產品,還對遊客開放,開展采摘體驗活動。
    所有產品都統一包裝,打上村裏的品牌,提高附加值。
    這個方案得到了大多數村民的支持。
    但問題又來了:無公害種植需要技術,村裏人行嗎?
    正發愁時,周國宏想起一個人:原來縣農業局的老技術員李師傅,退休後一直在研究有機種植。
    立即請李師傅來村裏指導。李師傅不但教授了無公害種植技術,還幫忙設計了輪作方案,保證土地可持續利用。
    在李師傅的指導下,“綠色農業園”很快就建起來了。第一批無公害蔬菜長勢喜人,比普通種植的蔬菜更加翠綠飽滿。
    遊客們看到這些綠油油的蔬菜,都爭相采摘和購買。
    很多人還主動預訂,要求定期送貨上門。
    “這下好了!咱們村不但有了旅遊業,還有了特色農業!”
    村民們都很高興。
    但事情遠沒這麽簡單。
    就在大家歡欣鼓舞之際,一個意想不到的問題出現了:
    有人舉報村裏的“無公害蔬菜”是假的!說裏麵照樣使用化肥和農藥!
    “這是誰在背後搞鬼?”
    大家都氣壞了。
    周國宏讓人調查,很快就找到了源頭:原來是鄰村的一個競爭對手,看村裏發展得好,就使出這種卑鄙手段!
    “這幫人……”
    老陳氣得直跺腳。
    但周國宏卻很冷靜:“他們越是這樣,越說明咱們走對了路。”
    立即邀請農業部門和第三方檢測機構來村裏取樣檢測。
    結果證明:村裏的蔬菜完全符合無公害標準,甚至超過了有機蔬菜的某些指標!
    “好啊!”
    周國宏笑了,“這下咱們的蔬菜名聲更大了!”
    果然,這次“檢測風波”不但沒有影響村裏的聲譽,反而讓更多人知道了這個以綠色著稱的村莊。
    訂單越來越多,甚至有超市主動上門洽談合作,要長期收購村裏的綠色農產品。
    但問題又來了:產量跟不上需求了!
    “這可怎麽辦?”
    大家都發愁。
    周國宏想了想:“要不咱們擴大規模?”
    “擴大規模簡單,但技術怎麽保證?現在這幾塊地都是李師傅親自指導的,再擴大就顧不過來了。”
    周國宏笑笑:“那就培養自己的技術員!”
    立即從村裏選拔了幾個年輕人,專門去縣農校學習有機種植技術。
    回來後,他們將成為村裏的技術骨幹,負責指導生產。
    同時,為了保證質量,成立了專門的質檢小組,負責產品檢測和認證。
    很快,村裏的無公害農產品就有了自己的品牌和認證標誌,在市場上越來越受歡迎。
    眼看著村裏的產業越來越興旺,村民們的收入也越來越高。
    但周國宏知道:鄉村振興不隻是經濟發展,還有很多方麵需要提升。
    “接下來咱們該抓什麽?”
    他問老陳。
    “我看應該抓教育。”
    老陳說,“村裏的孩子都要到鎮上讀書,太不方便了。要是能把學校辦好,那才是真正的長遠之計。”
    周國宏點點頭:“說得對!咱們得好好規劃一下村裏的教育事業。”
    立即召集村幹部開會,商量學校建設的事。
    有人說要重建小學,這樣孩子們不用走遠路。
    有人說要引進好老師,提高教學質量。
    還有人建議開設職業培訓班,提高村民的技能水平。
    立即著手準備方案。很快,一個“鄉村教育振興計劃”就出爐了:
    首先,改造村小學,提升硬件設施,吸引好老師。
    其次,開設成人技能培訓班,提高村民的職業技能。
    最後,利用互聯網技術,引進優質教育資源,讓村裏的孩子也能接受到城裏的教育。
    這個方案得到了村民的一致支持。但問題又來了:誰來做這些事?錢從哪來?
    “這樣吧,”
    周國宏提議,“咱們可以用旅遊和農業的部分收益,專門用於教育發展。同時,也可以申請上級的專項資金。”
    大家都同意這個方案。
    立即著手實施:首先是改造小學校舍,添置教學設備,改善教學環境。
    然後是聯係縣教育局,爭取派幾名優秀教師來村裏支教。
    最後是籌備成人技能培訓班,聘請專業老師,教授實用技能。
    這些措施很快就顯現出成效:村小學的環境大為改善,教學質量也有了明顯提升。
    孩子們不再向往鎮上的學校,家長們也更願意把孩子留在村裏上學。
    成人培訓班也辦得紅紅火火:從種植技術到廚藝培訓,從電腦知識到手工製作,各種課程應有盡有。村民們利用農閑時間,紛紛來學習新技能。
    喜歡重生80:我帶著狼崽子尋獵大山請大家收藏:()重生80:我帶著狼崽子尋獵大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