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青藏公路
字數:2737 加入書籤
唐古拉山口,狂風卷著雪粒子,抽在人臉上跟刀子似的。築路工人們裹著厚厚的羊皮襖,嘴唇凍得發紫,手裏的鐵鎬卻一刻不停,狠狠地鑿在凍土上,火星子四濺。
工頭老馬腰間別著生鏽的開山斧,那是他父親修川藏線時留下的老物件,此刻斧柄被攥得幾乎滲出水來。
“再加把勁!今天必須打通這段!”老馬扯著嗓子吼,聲音被風吹得斷斷續續,“打通這條路,拉薩就能喝上內地的茶!咱們的兵也能坐著卡車上去!”
“馬哥,這鬼地方連鳥都不拉屎,咱們圖啥啊?”一個年輕工人搓著凍僵的手,哈出的白氣瞬間結成了冰碴子。他叫阿強,袖口還留著修補的針腳,那是出發前母親連夜縫的。
老馬一鎬頭砸下去,震得虎口發麻:“圖啥?三年前,我帶著三個兄弟從這兒過,遇到暴風雪。阿貴凍得說胡話,最後攥著半塊硬饅頭……”他突然哽住,彎腰撿起凍土塊狠狠砸向山崖,“圖的是往後咱們的娃娃不用再爬雪山送信!圖的是洋鬼子再也不敢在西藏撒野!”
話音未落,遠處突然傳來“轟隆”一聲巨響,凍土被炸藥炸開,碎石飛濺。爆破組的王二麻子從硝煙裏鑽出來,滿臉黑灰,懷裏還死死護著導火索。“馬哥!啞炮處理完了!”他抹了把臉,露出兩顆金牙,“不過雷管剩得不多了,再這樣下去……”
老馬皺起眉頭,剛要說話,藏族向導次仁牽著犛牛隊趕了過來。次仁的皮靴上結著冰棱,卻笑得露出一口白牙:“馬工頭!鄉親們把家裏的青稞酒、酥油茶都送來了!還說……”他突然壓低聲音,“還說山那邊有幾個鷹國人鬼鬼祟祟,像是在測繪地圖。”
“狗日的!”老馬把鐵鎬往地上一插,震得積雪簌簌掉落,“通知警衛排,帶好捷克式機槍!王二麻子,你帶兩個人,把剩下的炸藥埋在埡口!告訴兄弟們,修路是打仗,守路也是打仗!”
寒風愈發凜冽,工人們分成兩撥:一撥繼續鑿路,另一撥端著步槍警戒。年輕的測繪員小林摘下凍得發紅的耳朵,在圖紙上標下新的坐標:“馬哥,按這進度,塌方區的涵洞還得三天才能修好。”
“等不了!”老馬抓起一把雪塞進嘴裏解渴,“把推土機開過來,用鋼板搭臨時通道!上次西伯利亞鐵路對付毛子,王大隊長就是這麽幹的!”他轉頭看向藏族老工匠洛桑,“洛桑大叔,您帶著鄉親們用石塊加固路基,咱們雙管齊下!”
就在這時,遠處傳來急促的馬蹄聲。藏族少年多吉騎著快馬衝進工地,韁繩上還掛著冰淩。“馬工頭!”多吉翻身下馬,喘著粗氣,“後山的冰湖裂開了!冰排順著河往下衝,馬上就要堵住咱們剛修好的路基!”
老馬臉色驟變,抓起開山斧就往河邊跑:“所有人帶工具!王二麻子,把炸藥帶上!咱們炸碎冰排!”
零下四十度的寒風中,工人們扛著鐵鍬、撬棍衝向河岸。冰湖開裂的轟鳴如同悶雷,巨大的冰排裹挾著寒氣順流而下,眼看就要撞向路基。老馬站在最前麵,嘶吼道:“聽我指揮!炸藥埋在冰排連接處!次仁,帶鄉親們用繩索攔住小塊冰!”
王二麻子渾身凍得發紫,卻仍咬牙將炸藥塞進冰縫:“馬哥,引線不夠長!”老馬一把扯下腰間的綁腿布,迅速接長引線:“我數到三就點火!阿強,你帶人把推土機開到上遊,用鏟鬥撞碎冰麵!”
“一!二!三!點!”
炸藥爆炸的火光映亮了雪山,冰排轟然炸裂。但更大的危機接踵而至——一塊巨型冰排借著慣性直衝人群!阿強駕駛的推土機怒吼著迎上去,鏟鬥狠狠撞上冰麵,卻被巨大的衝擊力掀翻。千鈞一發之際,老馬縱身一躍,用開山斧劈開冰層,帶著眾人翻滾到安全地帶。
“阿強!”老馬撲向側翻的推土機,隻見阿強滿臉是血,卻仍死死攥著操縱杆:“馬哥……冰排……擋住了……”當晚,工地上燃起的篝火比往日更亮,眾人圍坐在阿強身邊,聽他虛弱地說:“等路通了……我想帶阿媽去拉薩看電燈……”
入夜,工地燃起篝火,工人們圍著鐵桶煮青稞麵。阿強捧著滾燙的碗,突然問:“馬哥,聽說大帥要在拉薩建發電廠?”
“沒錯!”老馬往火裏添了塊牛糞,火苗映得他臉上溝壑更深,“等路通了,咱們還要架電線、修水渠。到時候,布達拉宮的酥油燈和上海的電燈,都能在一個時辰裏亮起來!”
次仁突然指著夜空:“看!流星!”眾人抬頭,隻見一道光劃破雪幕。王二麻子笑著說:“這哪是流星,準是咱們的信號彈!”笑聲中,老馬默默摘下帽子——那是他用犧牲兄弟的綁腿布縫的,此刻正隨風獵獵作響。
半個月後,第一輛滿載物資的卡車緩緩駛入布達拉宮廣場。藏族同胞們捧著哈達圍了上來,白發蒼蒼的老阿媽顫巍巍地摸著車頭的紅星標誌,突然用生硬的漢語說:“華國軍……菩薩兵……”
活佛雙手合十,望著綿延的公路喃喃道:“這是天路啊……”王莽站在車旁,拍了拍滿是塵土的引擎蓋,咧嘴一笑:“天路?不,這是咱們華國人一鎬一鎬鑿出來的路!”他掏出懷表看了眼,表蓋內側貼著工程隊的合影,其中有三張麵孔永遠定格在唐古拉的風雪裏。
“傳令下去!”王莽提高音量,“把剩下的炸藥全埋在鷹國人測繪的地方!再給每個藏族兄弟發套新棉衣——告訴他們,這條路上,每一塊石頭都姓華!”
夕陽西下,卡車的轟鳴聲與藏族民歌交織在一起。老馬撫摸著開山斧,對著雪山輕聲說:“阿貴,阿強,你看,咱們的路,通了。”遠處,幾隻藏羚羊躍過新修的涵洞,宛如這片雪域高原嶄新的生命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