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重新整編

字數:3067   加入書籤

A+A-


    介紹完謝剛,杜斌彬又拉過一名三十多歲長得白淨斯文的人興奮說道:“這位是明笙醫生,這下我們三支隊可算有了第一個正兒八經的軍醫啦”。
    “你好,歡迎歡迎”,趙驥熱情的和明笙握了握手。
    對於明笙的加入,趙驥是有些意外的,像謝剛這樣礦工出身的苦人在看了白毛女以後選擇參加紅軍不奇怪,可明笙一看可知是個出身優渥、前途光明的讀書人,他怎麽也會看過白毛女以後感同身受呢?
    杜斌彬似乎看出了趙驥的疑惑,把他拉到一邊解釋說:“明醫生是四川重慶人,早年讀書時在學校受過同鄉闇公先生的思想洗禮,可惜闇公先生很快就遇害了,所以才沒有被發展成我們的同誌”。
    “他一直非常同情貧苦大眾,想要靠自己的醫術救國救民,這才選擇了參軍成為一名軍醫,可國軍的腐敗習氣令他極為不齒,現在親眼看到我軍的風貌後有此抉擇亦屬正常”。
    這下趙驥的野戰醫院計劃總算有個主心骨了,雖說隻有一個正經醫生,但好歹可以先把架子給搭起來,而且趙驥已經有了招募醫生的計劃了……南京城裏想必醫生不少。
    有了近五百名俘虜的加入,又添了皖浙贛根據地的千餘原十軍團百戰老兵的加入,部隊重新整編的工作就成了擺在趙驥麵前的當務之急。
    作為軍事主官,他很快就擬定好整編方案,然後動議召開軍政委班子會議進行討論審定。
    看過趙驥的方案後,杜斌彬首先困惑道:“怎麽?這次不擴編嗎?”
    有此一問實屬正常,因為從人數來看,新增的一千五百多號人足夠再編出一個步兵團來了,但趙驥的方案卻是維持原有的三個步兵團編製不變。
    趙驥早知道一定會有人對這點提出異議:“我們步兵團的營、連、排編製都很小,用國軍的話來說就是小團,就拿剛交過手的敵528團來比較吧,他一個團的人數隻比我們三個團加起來少小幾百人而已,兵力基本相當”。
    “我們的小團編製原先用來跟保安團和國軍雜牌對陣是足夠了,可用來跟像88師這樣的嫡係中央軍過招就有點吃力了,更別提後邊北上還會遭遇更為強大、編製更充實的倭寇了”。
    小編製部隊在戰場上最容易遇到的問題就是冗餘兵力少,一旦出現哪怕是少量的傷亡,就會使整個部隊的戰鬥力大打折扣。
    舉例來說,一個十人步兵班在戰鬥中分成三個作戰小組、每組三人,分別擔任突擊、跟進、掩護任務,隻要其中某個小組傷亡兩人,就會使整個班的分工鏈條出現斷裂,戰場容錯率實在太低。
    而一個十三人的步兵班分作三組執行同樣的任務,在同樣遭遇某個小組傷亡兩人的情況下就仍能繼續保持戰鬥力,且班長還能根據具體任務內容把冗餘兵力加強到特定的小組裏去最常見的就是突擊組),戰術靈活性也能得到更好的發揮。
    即將而來的抗戰是比反圍剿強度更大的戰場,敵人更為凶殘,傷亡也一定會更大,趙驥必須考慮擴充現有編製內的兵員人數。
    聽完趙驥的分析,廖春華和杜斌彬都表示了同意,廖春華還額外建議:“三團的新兵最多,這次整編最好多給他們補充一些老兵進去增強戰鬥力,這樣三個團就都能用來打硬仗了”。
    “除了步兵團,為了更好應對接下來的敵人,各直屬技術兵種也要進行加強,首先是炮兵營全部換裝新繳獲的步炮,不再保留原有的迫擊炮編製,淘汰下來的大口徑迫擊炮直接配置到各步兵團內”。
    係統分兩次一共獎勵了六門ig18型火炮,單論身管火炮的話,三支隊目前的炮兵配置已經跟88師持平了,正好都是一個營的配置。
    “至於那門老式北洋山炮嘛……就不再保留山炮排了,把炮鏡拆下來,炮身直接沉到河裏去”。
    “這怎麽行!”廖春華和杜斌彬兩個人一聽就急了,齊聲開口反對,“這門炮老是老了點,但不管怎樣也總是門炮呀,哪能說不要就不要!”
    趙驥無奈苦笑道:“不是我不心疼家當,實在是這門炮它太重了,而且又不能拆卸分解,一噸多重的大家夥,將來轉移的時候拖著走不快呀”。
    從贛粵邊區艱苦環境裏拚殺出來的廖春華雖然知道趙驥說得有道理,但終究還是肉疼舍不得:“還是封上油藏到山洞裏邊吧,我們總有打回來的一天,到時候拖出來還能用得上”。
    “好吧,隨你”,趙驥知道將來肯定有打回來的那一天,隻不過那時候的軍隊應該是瞧不上這門老夥計了,算了,由得廖春華去折騰吧,到時候拖出來捐給博物館也算是給老夥計尋個好的歸宿。
    “四門速射炮集中起來組建一個防空連,不過嘛,名稱雖然叫防空,我們主要還是要用來平射給步兵提供火力掩護”。
    對於當時嚴重缺乏火力的中國軍隊來說,速射炮這樣的利器肯定主要是要拿來支援步兵作戰的。
    “但是對空射擊的訓練也不能不開展,20毫米的小口徑炮雖然射高不高,但隻要我們有這四門炮在手,倭寇的飛機就會心存忌憚,至少不敢在我們的防區肆意低飛”。
    國軍的蘇羅通速射炮在抗戰期間是取得過戰績的,一共擊落擊傷了倭寇九架飛機,雖說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但隻要防區內有這個對空威脅存在,那就能使鬼子的飛機不敢過於放肆。
    “另外要新建一個工兵連,以後再遇到攻擊堅固工事的硬仗時,他們就能發揮大作用了”。
    當時的工兵其實更應該被稱作爆破兵才對,因為除了中央教導總隊以外,眼下的中國軍隊無論國共都沒有裝備的有75毫米以上口徑的大威力火炮,遇到大型堅固工事比如城牆、混凝土樓房之類的,唯一的攻堅手段就是爆破作業。
    要直到抗戰後期獲得美援以後,才會有部分國軍部隊開始裝備105毫米口徑的榴彈炮。
    喜歡從長征開始:十軍團的絕境血路請大家收藏:()從長征開始:十軍團的絕境血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