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東北出海口
字數:2891 加入書籤
取得中路突破的第八軍隨即各分出一個師,朝著兩翼的南偽軍第七、第八師團陣地發起側擊。
第七、第八師團光是應付正麵牽製的誌願軍第九軍就已經萬分艱難,現在側麵又遭到攻擊,這種情況下別說是他們了,就算是換成美軍也不一定能支撐得下來。
沒有絲毫意外的,南偽軍第七、第八師團也在失敗的連鎖反應中迎來了崩潰的結局。
戰鬥是早上六點打響的,下午兩點左右就已經進入到了清剿打殘的階段,無力抵抗又無路可逃的數萬南偽潰兵紛紛高舉著雙手大喊投降,李承晚手頭最後一股尚未遭受過殲滅性打擊的老部隊就此灰飛煙滅,也就此失去了攪局挑事的最後籌碼。
收到消息的趙驥和克拉克不約而同地輕哧了一聲,然後用兩種不同的語言給李承晚下了同樣的評語:“不自量力”。
後邊的談判很快就變得順利起來,交戰雙方最後商定以現有的實際控製線為界實現停火,相比於原時空軌跡,誌願軍這次直接把停火線推到了比三七線還要靠南的位置,隻給李承晚留下了半島最南端的少半個國土,首都也由漢城變成了釜山。
半島北方也跟曆史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於親蘇派高層之前遭遇“美軍空襲”幾乎全滅,所以以李相朝為代表的現領導層提出了一項動議,鑒於倭據時期有大量朝鮮人流亡中國,也有很多中國人為躲避戰禍進入朝鮮,所以國籍辨別十分困難,幹脆大夥兒自己選擇自己究竟是中國人還是朝鮮人吧。
我國剛建國時是承認雙重國籍的,比如解放軍軍歌的作曲者鄭律成就是出生於南方光州的朝鮮族,他後來選擇了中國國籍到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工作,北軍裏也有一萬多人選擇了中國國籍跟隨誌願軍一起回國。
而眼下,李相朝、武亭、方虎山、金光俠、金雄等朝鮮族高層都選擇了保留中國國籍,在他們的帶頭示範下,北方的軍民也大多都願意選擇加入中國國籍。
這可就難辦了,因為要是選擇中國國籍就要回中國的話,那整個半島北方可基本上就要“千山鳥飛盡,萬徑人蹤滅”了。
於是順理成章的,在北方廣大軍民的呼聲下,李相朝等人主動向中央提出了成立“朝鮮民族自治區”的請求。
美國人對此雖然口頭譴責,但實際上無所謂,更不值得為了這件事撕毀剛達成的停火協議,算是默認現狀。
蘇聯那邊,鋼鐵慈父可是被氣得夠嗆,不過他才剛剛親眼見證了美國人是如何艱難從半島泥潭中脫身的,自然不會傻到自己又一頭紮進來,何況他現在也沒有幹涉的資本,畢竟相比原時空軌跡,我們這回可是連武器裝備都沒有找他伸手。
中央本來倒是對這件事有猶豫,但趙驥第一時間就專門去信闡述了自己的意見:第一,人不求人一般高,不用擔心蘇聯方麵翻臉,他們不敢,而且自己聽說鋼鐵慈父的身體不太好,大概率是沒剩幾天日子了。
第二,現在北方軍民要求入籍的呼聲不是一般高,簡直是火一樣的熱情,如果不同意的話,豈不成了逆民意而行,尤其是那些在國內娶妻生子安了家的同誌又該怎麽辦。
第三,半島上的出海口,尤其是羅津港,無論是軍事方麵上還是經濟建設方麵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在蘇聯不肯歸還海參崴的情況下,如果錯失羅津港將對未來的東北地區造成遺害世代的不利影響。
最終,中央經過考慮後,指示要求在半島北方公開舉行一次投票,讓當地老百姓自行決定到底跟誰走,並邀請蘇聯及東歐國家派代表到現場監督投票。
鋼鐵慈父見狀也不好再公開反對,因為他自己之前在外蒙古就是這麽幹的,你總不能隻準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吧。
拿外蒙那片不毛之地換東北出海口,值了。
在協助完成投票後,中央隨即從國內派出其他部隊接防,替換參戰部隊回國休整。
“叮,恭喜宿主取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相關獎勵會直接發送到武漢大學,請注意查收”。
沒過多久,剛回到北京家中的趙驥就聽到了一個消息,武漢大學再次收到了之前那個神秘人寄來的技術資料——e264遠程轟炸機。
二戰時期,出於為閃電戰部隊提供即時火力支援的戰術考量,德國人長期癡迷於俯衝轟炸這種戰鬥方式,所以對長航程轟炸機的研製一直不太上心。
直到後頭在英吉利海峽空戰吃了虧,以及再後頭挨了美國空軍狂轟濫炸以後,他們才開始著手研製重型轟炸機,並在戰爭末期終於搞出了世界首款四引擎的噴氣式遠程轟炸機,也就是e264。
與此同時,中央也找到趙驥談話,希望他能出任總參謀長的職務曆史上首任總參謀長是山西籍貫),負責主持全軍的戰備工作。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趙驥在談話時委婉拒絕了這項任命,並表示自己這個人閑不住,相比於坐辦公室,更希望到華東地區去擔任一線指揮任務。
在解決了朝鮮問題以後,對岸就成了我國眼下最要緊的戰備方向,亟需重將坐鎮,按理說以趙驥今時今日的軍內地位,去華東出任軍區級司令未免有點委屈,但在另外幾名合適人選身體都不太好的情況下,趙驥的主動請纓倒是正好既解了中央的燃眉之急,又免去了還需要給他做思想工作說明苦衷的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