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孽龍窺江]

字數:5447   加入書籤

A+A-


    第一章:孽龍窺江
    一、靈山晨鍾
    戊申年孟夏,天未破曉的靈山籠罩在青灰色霧靄裏。懸崖邊的老槐樹下,一塊人形巨石突然發出細碎的裂紋聲,石皮剝落處露出肌理溫潤的玉質身軀。石仙陳九娘活動著指節,銅鈴般的脆響驚飛了枝頭夜鴉——這是她第三百六十次以人形現世,掌心紋路裏還嵌著去年霜降時救下的山民血漬。
    腰間鬆明火把自動燃起,火苗舔舐著粗麻布衣,卻半點沒灼焦衣角。九娘摸了摸懷中燙金法旨,老君的囑托在耳畔回蕩:"鄱陽湖底鎖龍井鬆動,那孽龍蟄伏百年,怕是要借地勢破開封印。"指腹撫過法旨邊緣的雲雷紋,她望向東南方——黃沙嶺方向傳來若有若無的水腥氣,比三日前更重了三分。
    沿著羊腸小道下行,草鞋碾過帶露的蕨類植物,葉片上的水珠竟懸而不落,在晨光裏凝成細小的水晶球。九娘忽然駐足,指尖劃過岩壁上蜿蜒的水痕——那是江水倒灌的痕跡,鹽粒結晶在石縫裏形成龍鱗狀紋路,與三個月前在樵夫腳底發現的一模一樣。
    "又用了控水術。"她低聲自語,斧頭從肩上滑落,卻在落地前被一道金光托住。這柄尋常樵斧是山民王老漢所贈,斧柄刻著二十八宿圖,銅環則是九娘用自己的石髓所鑄,遇水即鳴,此刻正發出蜂鳴般的震顫。
    二、鯉妖戲影
    岩洞入口的藤蔓突然劇烈晃動,腥甜的水汽撲麵而來。九娘垂眸遮住眼底精光,故意讓火把歪向一側,昏黃油光裏,一道赤紅色身影從洞頂倒掛而下。
    "喲,是石丫頭來了!"鯉魚小妖甩著尾鰭,鱗片上的金粉簌簌而落,"我家龍王昨夜夢見金精石現世,特遣小的來瞧瞧——"話未說完,它突然盯著九娘腰間的銅環,瞳孔驟縮成豎線,"你、你不是砍柴的!"
    九娘假裝驚慌後退,斧頭"當啷"落地:"小哥說笑了,小女子每日卯時上山,您看這柴捆..."話音未落,柴枝間突然竄出三道桃木符,分別刻著"離震兌"三卦,在小妖周圍布下火水土三行陣。鯉魚妖這才驚覺腳下早有朱砂繪就的五行圖,尾鰭剛觸到"坎"位,便被凍成冰雕。
    "你怎會仙法?"它凍得牙齒打顫,卻仍惡狠狠地瞪著九娘,"我在江邊見過你!上個月暴雨衝垮石橋,是你用石頭堵住決口..."
    九娘撿起斧頭,銅環輕敲冰麵:"修行了三百年,總該學些本事。"火光映著她淡金色的眼瞳,那是石仙特有的標誌,"說吧,孽龍精打算何時鑿開山體?龍牙鋸藏在哪裏?"
    小妖突然發出尖笑,冰雕表麵浮現出水紋咒印:"你以為困住我就能阻止龍王?看見洞頂的鍾乳石了嗎?那是百年前被斬的水龍脈,每到子時就會滲出鄱陽湖水..."它的鱗片開始融化冰層,尾鰭掃過之處,五行陣竟出現裂痕,"我勸你乖乖交出金精石,否則..."
    話音戛然而止。九娘的桃木劍不知何時抵住它的咽喉——那根本不是凡鐵,而是她從指骨中凝練出的石劍,寒氣順著鱗片滲入妖丹。小妖渾身僵住,眼睜睜看著九娘從它耳後摘下一枚魚鱗狀玉簡,上麵密密麻麻刻著水位線和開鑿路線。
    "原來藏在這兒。"九娘指尖拂過玉簡,石壁上突然浮現出立體的山體模型,某處標注著"鎖龍井眼"的位置正插著雪亮的鋸齒,"難怪這兩個月江水逆流,原來是想借龍牙鋸切斷地脈,讓鄱陽湖倒灌進贛江..."
    三、龍窟驚變
    玉簡落地的瞬間,岩洞深處傳來地動山搖的轟鳴。九娘感覺掌心發燙,法旨上的"鎮"字金光大作,照亮了前方逐漸浮現的龐然大物——那是條渾身覆蓋靛藍鱗片的孽龍,龍角足有兩人高,尖端凝結著冰晶,龍須上纏繞的水紋圖騰正不斷吸收洞頂的水汽,化作實質的水龍在半空遊走。
    "人類螻蟻..."孽龍開口時,洞壁上的鍾乳石紛紛斷裂,墜入下方深潭濺起巨浪,"三百年前老君用金精石封了我的逆鱗,如今金精石現世,這鄱陽湖底的龍宮,該換主人了!"它猛然甩尾,深潭之水化作萬千水箭射來,九娘急忙甩出法旨,金光形成屏障,卻在接觸水箭時發出刺耳的滋滋聲。
    "好個石仙,竟能煉化凡人體魄。"孽龍的瞳孔映著九娘腰間的銅環,突然發出震耳欲聾的咆哮,"把金精石交出來!當年老君用它混入我的逆鱗,害得我被困湖底百年,如今..."
    九娘恍然大悟。三個月前在江邊撿到的金色礦石,原來就是金精石!那日她見礦石自動吸附水露,便收在袖中,此刻正貼著後腰發燙。她突然福至心靈,將礦石扣在掌心,法旨金光與礦石共鳴,在洞頂凝出巨大的"鎮"字,配合二十八宿方位,竟形成一座星軌牢籠。
    "雕蟲小技!"孽龍甩動龍須,水紋圖騰化作九條水龍撲向星軌,每撞擊一次,星芒便暗淡一分。九娘趁機衝向岩壁,龍牙鋸果然插在玉簡標注的位置,鋸齒上還沾著帶有龍血的黏液。她握住鋸齒的瞬間,腦海中閃過無數畫麵:被洪水淹沒的村莊、在泥水中掙紮的孩童、還有老君臨別時的歎息——"那孽龍本是鄱陽湖守界仙,因私改水脈被囚,如今執念太深,已入魔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原來你什麽都知道..."孽龍的聲音突然低沉,水龍攻勢減緩,"三百年前,我為了讓幹旱的江西百姓有水灌溉,引鄱湖水倒灌,卻被老君說成"霍亂地脈"...你看這岩洞深處,藏著多少百姓祈雨的玉簡?他們如今叫你"石仙老爺",可曾記得當年跪在湖邊求我的模樣?"
    九娘握著龍牙鋸的手頓住。洞壁上密密麻麻的刻痕,確實是凡人的祈雨文,最新的一篇還留著新鮮的朱砂印:"願以三牲祭龍君,求賜甘霖救禾苗。"她突然想起三天前,山民李嬸抱著奄奄一息的孫子來求水,是她用石髓凝成露水救了孩子,那時李嬸哭著說:"若龍君肯顯靈,我們定重修龍王廟..."
    "你以為強行改道就能救百姓?"九娘握緊龍牙鋸,鋸齒與銅環相觸,發出清越的劍鳴,"地脈如血脈,亂引湖水隻會讓贛江失衡,去年的大澇、今年的大旱,不正是你五次改道留下的禍根?"她將金精石按在鋸齒上,金光順著鋸齒滲入岩壁,"老君封你,不是罰你,是怕你再錯下去,永墮魔道!"
    四、水脈之爭
    孽龍突然發出悲愴的龍吟,水紋圖騰劇烈震蕩,洞頂的鍾乳石接連崩塌。九娘感覺腳下的地脈在抽搐,知道再拖延下去,整個黃沙嶺都會被湖水浸透。她將法旨拍在龍牙鋸上,金光化作鎖鏈纏住孽龍雙角,同時念動《鎮水真言》,每吐出一個字,掌心的金精石就亮一分。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隨著咒語,洞頂星軌與地麵五行陣共鳴,形成太極圖將孽龍困在中央。九娘趁機將龍牙鋸插入鎖龍井眼,鋸齒剛觸及地脈,整個岩洞突然亮如白晝——她看見地脈深處,金色的鎖鏈正與藍色的龍氣糾纏,那是三百年前老君留下的封印,如今已被孽龍的怨氣腐蝕得千瘡百孔。
    "小泥人,你當真要與我同歸於盡?"孽龍的聲音裏竟帶了三分淒涼,"你以為自己是仙?不過是塊得了靈氣的石頭,連人形都維持不了多久...看你掌心的裂紋,再用仙法,就要魂飛魄散了吧?"
    九娘這才注意到,右手已出現石紋般的裂痕,金精石的光芒正順著裂紋滲入體內。她想起老君的警告:"金精石乃地脈之心,凡人觸碰尚可,石仙若用,需以石髓相抵。"但此刻山腳下傳來隱隱的雞鳴,還有百姓晨起勞作的聲音——她不能讓這些聲音,永遠消失在洪水之中。
    "就算魂散,也要護這方水土。"九娘將整顆金精石按進鎖龍井眼,法旨化作流光融入地脈,二十八宿銅環從斧柄脫落,懸浮在空中組成星陣,"孽龍,你可還記得自己曾是司掌雨水的仙神?百姓供龍王廟,不是怕你,是敬你能澤被蒼生..."
    話音未落,鎖龍井眼突然噴出金色泉流,順著地脈流向四方。孽龍發出痛苦的咆哮,身上的靛藍鱗片逐漸褪去,露出底下斑駁的舊傷——那是百年前與天兵交戰留下的痕跡。泉流經過之處,水紋圖騰紛紛碎裂,化作細雨灑在岩洞每一寸土地。
    "原來...金精石裏,還留著老君的一絲慈悲..."孽龍的身形開始縮小,最終化作一條丈許長的青鱗龍,龍角上的冰晶融化,露出溫潤的玉色,"三百年了,我總以為百姓忘了我,原來他們隻是...不會求龍..."
    九娘看著地上的青鱗龍,突然想起初見老君時,他摸著她的石身說:"天地萬物,皆有平衡,強行為之,便是災禍。"她撿起碎裂的銅環,指尖拂過龍角:"百姓求的從來不是翻雲覆雨的威權,而是風調雨順的安穩。你若願改,這鄱陽湖的水,自會容你..."
    青鱗龍突然昂首,朝著洞外噴出一道清泉,泉水掠過九娘掌心的裂痕,竟讓石紋慢慢愈合:"小泥人,你比老君會說話。"它甩動尾巴,湖水退去,露出洞壁上被衝刷幹淨的祈雨文,"也罷,我去鎖龍井再修百年,待能悟透"平衡"二字,再來見這些百姓..."
    話音未落,它化作一道青光鑽入鎖龍井,地脈傳來綿長的震動,像是一聲歎息,又像是一聲承諾。九娘癱坐在地,看著掌心重新凝結的石髓,忽然聽見洞外傳來喧鬧聲——李嬸領著幾個山民,正舉著火把往岩洞走來。
    五、靈山晨光
    "石仙老爺!"李嬸的兒子虎娃第一個衝進岩洞,手裏捧著個瓦罐,"娘說您受傷了,讓我送山泉水來..."孩子突然看見地上的龍牙鋸,眼睛瞪得滾圓,"這、這是龍王爺的兵器嗎?"
    九娘笑著接過瓦罐,泉水觸到唇瓣的瞬間,化作點點金光融入體內:"是龍君借給咱們的。"她望向洞外,晨霧已散,陽光穿過雲層,在黃沙嶺頂鍍上金邊,山腳下的稻田裏,幹涸的裂縫正滲出清泉,濕潤的泥土氣息撲麵而來。
    山民們陸續進來,看見洞壁上的星陣和殘留的金光,紛紛跪下磕頭。九娘急忙扶起李嬸:"快別這樣,龍君隻是暫時離開,以後咱們隻要好好種地,不違農時,雨水自會周全。"她摸著虎娃的頭,忽然看見岩角處有株枯萎的艾草正在萌發新芽,葉片上還沾著龍泉水珠。
    午後,九娘坐在老槐樹下,看著山民們在岩洞外立起一塊無字碑——他們說要紀念"龍君與石仙共護山水"的日子。銅環已經重新鑄好,係在斧柄上叮當作響,金精石則嵌進了她的胸口,化作一枚淡金色的胎記。
    遠處傳來牧童的短笛聲,夾雜著牛羊的低鳴。九娘望著東南方的鄱陽湖,水麵波光粼粼,再無半點水腥氣。她知道,這場與孽龍的交鋒,不過是天地大劫中的小小漣漪,但掌心殘留的石紋提醒著她:所謂護佑,從來不是對抗,而是學會傾聽土地的呼吸,尊重萬物的平衡。
    暮色漸起時,老槐樹突然傳來沙沙聲,一片槐葉飄落在她膝頭,上麵用露水寫著一行小字:"小泥人,鎖龍井的青苔味道不錯,改日送你兩筐——龍某"。九娘忍不住笑出聲,指尖輕點槐葉,露水化作小龍形狀騰空而去,驚起歸巢的倦鳥。
    山腳下,不知誰唱起了新的民謠:"靈山有石仙,護水又護田,龍君歸井底,清泉潤千年..."歌聲乘著晚風,飄向漸暗的天際,與初升的星子一同,在這片土地上編織著新的傳說。
    喜歡大話靈山請大家收藏:()大話靈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