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胡超神醫]
字數:8877 加入書籤
第八章 胡超神醫
戊申年孟夏,擁筆峰的晨霧還未完全散去,青石板山徑上已響起細碎的腳步聲。胡超背著半舊的竹簍,腰間別著新磨的鐵錘與鑿子,靴底沾滿濕潤的青苔。晨風吹過,鬆針的清香裏混著若有若無的藥草氣息,引領著他向西南側的隱岩洞走去。
山徑旁的蕨葉足有蒲扇大小,翡翠般的葉片上,露珠正順著脈絡滾動。它們時而聚成晶瑩的珍珠,在晨光中折射出七彩光暈;時而又因葉片的顫動跌落,在腐葉堆裏濺起細小的水痕。胡超忍不住伸手接住一顆即將墜落的露珠,清涼的觸感從指尖傳來,仿佛大地在通過這樣的方式與他輕聲交談。
行至山腰處,他忽然聽見山下傳來伯父胡昭的呼喊。抬眼望去,那位年逾六旬的醫者正站在溪澗旁的巨石上,手中握著半塊紫芝,石臼裏的藥汁正泛著淡淡的熒光。白色的袍袖被山風鼓起,宛如一隻振翅欲飛的白鶴,袖口處繡著的七葉蓮紋在晨露中若隱若現。
"超兒,采藥時可要小心!"胡昭的聲音混著溪水的潺潺聲傳來,"那隱岩洞的西側岩壁,七葉蓮生長在青蚨藤旁,切記不可傷了藤蔓根基。"
"伯父放心!"胡超抬手應和,指尖無意識地撫過腰間的鑿子——那是昨日傍晚伯父親手交給他的,柄端還刻著小小的八卦圖,"日落前必能采得三株歸。"
說罷,他轉身繼續前行,竹簍裏的陶瓶相互碰撞,發出細碎的聲響。山徑愈發陡峭,兩側的岩壁上漸漸出現零星的晶石,在晨光中泛著幽藍的微光,如同散落的星辰嵌入山體。
一:岩洞奇遇
隱岩洞的入口藏在兩株合抱粗的古鬆之後,洞口爬滿了紫藤,藤蔓間點綴著尚未凋謝的淡紫色花朵。胡超撥開藤蔓,一股帶著涼意的濕氣撲麵而來,夾雜著些許泥土與礦物的氣息。洞深約二十丈,越往裏走,石壁上的晶石愈發密集,幽藍的光芒交織成網,將整個岩洞映照得如同深海龍宮。
他點燃鬆明火折子,橙紅色的火光與幽藍的晶石光芒相互映襯,在洞壁上投下搖曳的影子。那些影子時而化作展翅的雄鷹,時而又變成蜿蜒的遊龍,仿佛有生命般在石壁上舞動。蝙蝠的叫聲從洞頂傳來,緊接著一群灰黑色的身影掠過火光,翅膀帶起的風撲滅了幾處火苗,讓岩洞瞬間陷入短暫的黑暗。
"誰在打擾我的清淨?"
蒼老的聲音從岩洞深處傳來,聲線中帶著幾分威嚴,卻又隱含著溫潤的氣息。胡超心中一驚,手本能地握住腰間的鐵錘,待火光重新亮起,才發現前方十丈處的石台上,坐著一位銀須及膝的老者。老者身著月白色道袍,腰間係著青色絲絛,絛帶上掛著一枚刻有"壽"字的玉牌,麵前的青銅丹爐正冒著嫋嫋青煙,煙霧在幽藍的光線下竟呈現出七彩流轉的光澤,如同一條靈動的綢緞在空氣中舞動。
"晚輩胡超,乃靈山弟子,前來采集七葉蓮,不慎驚擾前輩,還望恕罪。"胡超單膝跪地,目光落在石台上的丹爐——爐中丹藥的香氣正緩緩溢出,那氣味不同於尋常藥草的苦澀,反而帶著一絲清甜,如同春日裏綻放的百花,又似母親懷中的溫暖,讓人心頭一暖。
老者聞言,渾濁的眼中閃過一絲訝異:"胡昭那小子的侄兒?算起來,倒是有三十年未見了。"他抬手一揮,丹爐的煙霧突然凝聚,在石台上化作一株三寸高的七葉蓮,每片葉子上都流轉著淡淡的銀光,"既來之,則安之。此蓮生於太陰之地,需以三更初的月光澆灌,子時一刻方得采摘。"
胡超站起身,目光落在那株七葉蓮上。它的根莖紮根在煙霧凝聚的"土壤"中,葉片輕輕顫動,仿佛在與岩洞中的靈氣共鳴。老者身旁的石桌上,還擺著幾本泛黃的經卷,最上麵的一本封麵繡著"靈樞"二字,邊角處有些許磨損,卻保存得極為工整。
"前輩可是..."胡超突然想起伯父曾提起的傳說,靈山深處隱居著一位百年前的神醫,人稱"青蚨子",善用靈氣煉藥,"可是青蚨子前輩?伯父常說,若得遇前輩,當以師禮相待。"
老者輕笑,銀須隨著笑聲輕輕顫動:"虛名而已。你既隨胡昭學了十年醫道,可知道為何七葉蓮需在子時采摘?"
胡超思索片刻,答道:"子時乃陰陽交匯之際,太陰之氣最盛,此時采摘,能最大保留藥材的靈氣。"
"不錯。"老者頷首,"但更重要的是,采藥需懷敬畏之心。天地萬物皆有靈,一株七葉蓮的長成,需得百年雨露滋養,十年陽光沐浴。若以貪婪之心強取,其效十不存一;唯有心懷仁善,方能得天地饋贈。"
說話間,岩洞頂端突然有月光灑落——原來洞頂有一處碗口大的圓孔,正對著天際的銀盤。七葉蓮在月光下輕輕舒展,葉片上的銀光愈發明亮,仿佛每一片葉子都化作了小小的月亮。胡超見狀,連忙取出竹簍中的陶瓶,接了些岩縫中滲出的清泉,小心翼翼地澆在蓮根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二:岐黃傳承
月光如水,鋪滿整個岩洞。青蚨子不知何時走到胡超身後,手中捧著一卷泛黃的經卷,封麵上"靈樞素問"四個篆字在月光下若隱若現。
"此乃岐黃之術的根基,當年我隨扁鵲先生學習時,他親手抄錄贈予我的。"老者的聲音突然變得低沉,仿佛陷入了回憶,"如今世道紛亂,醫者多流於表麵,隻知按方抓藥,卻忘了醫道的根本在於"心"。"
胡超接過經卷,指尖觸到紙麵的刹那,竟感到一股溫熱的氣流順著指尖流入體內。展開經卷,泛黃的紙頁上,墨跡竟在月光下緩緩流動,如同活物一般。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篆文,此刻在他眼中變得清晰明了,仿佛每一個字都在講述著人體經絡的奧秘。
"集中精神,用心感受。"青蚨子輕聲說道,"醫道與天道相通,醫者若能修得仁心,便能與天地靈氣共鳴。你看這經卷上的文字,並非死物,而是前人對生命的感悟。"
胡超閉上眼睛,任由經卷上的文字在腦海中浮現。忽然,他感到一股暖流從丹田升起,沿著任脈緩緩上行,經過膻中穴,直達印堂。睜開眼時,竟發現自己能"看"見岩洞中流動的靈氣——它們如同透明的絲線,纏繞在七葉蓮周圍,又順著石縫滲入地下。
"前輩,這是..."胡超驚訝地抬頭。
"這便是靈氣入體。"青蚨子微笑道,"醫者仁心,方能通神。所謂通神,並非能呼風喚雨,而是能感知萬物之靈,知曉病者之痛。當年扁鵲見蔡桓公,望而知其病在腠理、在血脈、在腸胃,靠的便是這"通神"之術。"
說著,老者走到丹爐旁,用玉匙舀出一勺藥汁,遞給胡超:"嚐嚐。"
藥汁呈淡金色,表麵浮著細小的光點。胡超接過玉盞,輕輕抿了一口,隻覺一股熱流順著喉嚨而下,瞬間傳遍全身,疲憊感一掃而空,甚至能聽見自己心跳的聲音變得沉穩有力。
"此乃用七葉蓮與赤芝熬製的"還魂湯",可續人三日陽壽。"青蚨子說道,"但切記,藥能救命,卻不能救心。若患者心存執念,縱有神藥,亦難回天。"
夜深了,月光漸漸西移,洞頂的圓孔即將偏離月亮的軌跡。胡超抓緊時間研讀經卷,青蚨子則閉目坐在石台上,周身環繞著淡淡的光暈,仿佛與岩洞的靈氣融為一體。當月光即將消失的那一刻,七葉蓮突然發出一聲輕響,葉片上的銀光凝聚成一顆露珠,滴落在胡超的手背上。
"時辰到了。"青蚨子睜開眼,"采摘吧,記住,輕握蓮莖,默念"天地賜靈,救人疾苦"。"
胡超按照老者的教導,雙手合十,輕聲念誦。當他的指尖觸到七葉蓮的莖幹時,整株蓮花突然發出柔和的光芒,如同被月光點燃的燈籠。輕輕一掰,蓮莖斷處竟沒有一絲汁液流出,反而有淡淡的銀光滲入他的掌心。
三:太子奇疾
三日後,當第一縷春雷在雲層中醞釀時,胡昭匆匆來到隱岩洞。他的白衣上沾滿了泥點,發間還別著幾片枯葉,眼中帶著前所未有的凝重。
"超兒,晉王殿下的詔書到了。"胡昭將手中的黃絹遞給胡超,封麵上的蟠龍紋在晨光中泛著金光,"太子身患怪病,太醫院無人能治,晉王宣你即刻入宮。"
胡超接過詔書,心中湧起莫名的預感。竹簍中的七葉蓮此刻正輕輕顫動,葉片上的銀光時明時暗,仿佛在警示著什麽。他望向伯父,隻見胡昭的眉頭緊鎖,眼中閃過一絲憂慮。
"伯父,太子的病..."胡超問道。
"據說是從西域傳來的怪病。"胡昭歎息道,"渾身生紫斑,高熱不退,昏迷不醒。太醫用了各種寒涼之藥,卻讓病情愈發嚴重。"
洛陽城的宮闕在暮色中顯得格外壯麗,朱紅色的宮牆綿延數裏,琉璃瓦在夕陽下泛著金光。胡超背著竹簍,跟著引路的太監穿過層層宮門,空氣中漸漸彌漫起苦澀的藥味——那是多種藥材混雜在一起的味道,帶著幾分焦糊,顯然是煎藥時火候不當所致。
太醫院的偏殿裏,太子躺在雕花玉榻上,麵色蒼白如紙,雙頰卻泛著不正常的潮紅,脖頸至胸口處布滿紫黑色的斑塊,如同被毒蛇啃噬過一般。他的呼吸急促而微弱,每一次吸氣都伴隨著喉嚨裏的痰鳴聲,小小的身子在錦被下顯得格外單薄。
晉王身著明黃色龍袍,正坐在榻旁的紫檀椅上,眉頭緊鎖,眼中布滿血絲。見胡超進來,他立刻站起身,聲音中帶著一絲急切:"先生便是靈山神醫?快救救我的皇兒!"
胡超行禮後,走到榻前,輕輕握住太子的小手。孩子的肌膚滾燙如烙鐵,脈息細數而紊亂,如同斷了線的琴弦。他解開太子的衣襟,隻見紫斑已蔓延至腹部,每一塊斑痕周圍都泛著青色,顯然是毒氣內侵所致。
"殿下,太子所患,乃寒毒入血之症。"胡超說道,"西域之地,晝夜溫差極大,若在暑熱之時貪涼飲冷,寒毒便會趁機侵入經絡,加之太醫用了寒涼之藥,更傷脾胃陽氣,導致寒毒內陷,氣血瘀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晉王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怒意:"那些庸醫!竟連寒溫都分不清..."
"當務之急,是驅寒解毒,溫通氣血。"胡超打開竹簍,取出從隱岩洞帶回的七葉蓮,"此乃靈山七葉蓮,得太陰之氣而生,可化解寒毒,疏通經絡。"
說罷,他讓太監取來溫酒,將七葉蓮放入酒中浸泡。片刻後,花瓣漸漸舒展,酒液竟變成了淡藍色,還冒著絲絲白氣。胡超用棉巾蘸取酒液,輕輕擦拭太子身上的紫斑,隨著棉巾的移動,紫斑竟開始逐漸淡化,露出下麵蒼白的肌膚。
"先生真乃神醫!"一旁的皇後忍不住驚呼。
胡超卻不敢大意,他取出銀針,在燈火上炙烤後,分別刺入太子的合穀、血海、足三裏等穴位。銀針剛一入穴,太子原本緊皺的眉頭便舒展開來,呼吸也變得平穩許多。
四:仙術回春
子時三刻,胡超守在太子榻前,手中捧著從靈山帶來的藥爐。爐中燃燒著特製的艾絨,香氣中混著七葉蓮的清香,彌漫在整個殿內。太子的體溫已經降了下來,紫斑也消退了大半,隻剩下胸口處還有淡淡的痕跡。
"先生,皇兒何時能醒?"晉王低聲問道,眼中滿是期盼。
胡超看了看窗外的月亮,答道:"月至中天之時,陽氣最盛,寒毒當退。"
話音剛落,太子突然發出一聲輕哼,睫毛微微顫動,緩緩睜開了眼睛。那雙眼睛清澈如泉水,哪裏還有半分病容?
"父皇...母後..."太子的聲音雖然虛弱,卻清晰可聞。
皇後頓時喜極而泣,緊緊抱住太子:"我的兒,你可嚇死母後了!"
晉王也是眼眶發紅,伸手輕輕撫摸太子的額頭:"多虧了胡先生,你要記住這位恩公。"
滿殿的太醫見狀,紛紛跪倒在地,口中高呼"神醫"。胡超卻隻是淡淡一笑,收拾起藥具:"殿下洪福齊天,非晚輩之功。"
晉王站起身,走到胡超麵前,鄭重地說道:"先生救了太子,便是救了朕的江山。先生有何所求,盡管開口,朕定當滿足。"
胡超望著殿外的宮燈,想起隱岩洞中青蚨子的教導,想起靈山腳下百姓的疾苦,心中已有了主意。他單膝跪地,說道:"晚輩乃靈山一介閑人,所求無他,唯願殿下日後以民生為重,輕徭薄賦,廣施仁政,讓天下百姓皆能免受病痛之苦。"
晉王聞言,先是一怔,隨即哈哈大笑:"先生心懷天下,真乃仙人也!朕準了!此外,朕再賜黃金千兩,良田百頃,封先生為"胡公真人",掌管太醫院,如何?"
胡超搖搖頭:"黃金良田,於晚輩無用。若殿下真想賞賜,便將黃金用於在靈山腳下修建藥廬,讓更多百姓能得到救治。至於太醫院,自有能者居之,晚輩隻願回到靈山,繼續鑽研醫道。"
殿內一片寂靜,唯有燭火在風中搖曳。太子突然掙脫母親的懷抱,走到胡超麵前,鄭重地行了一禮:"先生大恩,本宮銘記於心。他日登基,定當謹記先生教誨,做一個仁愛的君主。"
胡超連忙扶起太子,看著孩子眼中的真誠,心中倍感欣慰。他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不僅僅是救一個太子,更是在帝王心中種下一顆仁愛的種子。
五:騰空歸隱
三個月後,靈山腳下,一座嶄新的藥廬矗立在蒼鬆翠柏之間。青瓦白牆,飛簷鬥拱,門楣上掛著一塊木匾,上書"胡公藥廬"四個鎏金大字——那是晉王親自題寫的。藥廬前的廣場上,每日都有百姓排隊求診,胡超和伯父胡昭親自坐堂,免費為窮苦百姓治病。
這日傍晚,胡超正在後院晾曬藥材,忽然聽見天空中傳來鶴唳。抬頭望去,隻見一隻白鶴從雲端飛來,羽翼在夕陽下泛著金光,正是伯父豢養的那隻"雲舟"。
"超兒,隨我去擁筆峰。"胡昭的聲音從鶴背上傳來,"有人想見你。"
胡超躍上鶴背,雲舟長鳴一聲,振翅飛向山頂。擁筆峰之巔,雲霧繚繞,如同仙境。青蚨子正站在一塊突出的巨石上,望著遠處的雲海,衣袂在風中翻飛。
"前輩..."胡超連忙行禮。
青蚨子轉身,眼中帶著笑意:"你在藥廬做的事,我都知道了。很好,沒有辜負這身醫術。"
胡超正要說話,忽然看見雲海中浮現出一座金色的宮殿,殿角掛著的風鈴發出清脆的響聲。一隻朱雀從宮殿中飛出,渾身燃燒著金色的火焰,徑直飛向藥廬的方向。
"天庭有令,"青蚨子說道,"念你懸壺濟世,功德圓滿,封你為"胡公真人",掌管天醫院,即日赴瑤池上任。"
胡超愣住了,他望著腳下的靈山,望著藥廬上升起的嫋嫋炊煙,心中泛起一陣不舍。這裏有他熟悉的一草一木,有他親手救治的百姓,有他與伯父相處的點點滴滴。
"前輩,我..."胡超猶豫了,"我不想離開靈山,不想離開藥廬。"
青蚨子輕輕搖頭:"傻孩子,天庭的任命,不是讓你離開,而是讓你將醫道發揚光大。天上人間,醫者的責任都是救死扶傷。再說了,靈山的藥廬,自有你伯父和弟子們照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胡昭走到胡超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超兒,還記得我教你的第一句醫訓嗎?"
"醫者,仁心也。"胡超喃喃道。
"不錯。"胡昭笑道,"仁心所至,無論天上人間,都是一樣的。去吧,別讓天庭的使者久等了。"
這時,朱雀已經飛到近前,一聲清鳴,整個山峰都為之震動。胡超望著朱雀眼中的金光,忽然想起在隱岩洞的那個夜晚,青蚨子說過的話:"真正的靈藥,不在岩洞,而在心中。"
他終於釋然,轉身向兩位長輩跪下,行了三拜九叩之大禮。起身時,眼中已無不舍,隻有堅定。
"伯父,前輩,胡超去了。"
話音未落,朱雀突然發出一聲長吟,展開雙翅,將胡超籠罩在金色的光芒中。他隻覺身體越來越輕,低頭望去,藥廬前的百姓們正紛紛跪地,望著天空中的異象。七葉蓮在藥廬的藥田裏輕輕搖曳,每一片葉子都泛著金光,仿佛在為他送行。
六:仙緣歸處
三千年後,上饒靈山依然流傳著胡公真人的傳說。有人說,在月明星稀的夜晚,能看見一位身著白衣的仙人,騎著朱雀,在擁筆峰的上空盤旋;有人說,藥廬的古井中,至今還能聞到七葉蓮的清香,飲之可治百病;還有人說,每當山民遭遇重疾,隻要在胡公藥廬前誠心祈禱,便能夢見一位銀須老者,手持《靈樞素問》,為他們指點藥方。
而在天庭的天醫院裏,胡公真人每日都在研讀醫書,煉製仙藥。他的案頭,永遠擺放著一盆七葉蓮——那是從靈山帶來的,無論春夏秋冬,始終盛開如初。每當有仙人問起他的來曆,他總是望向人間的方向,微笑著說:
"我的根,在靈山;我的心,在人間。"
晨霧再次籠罩擁筆峰,藥廬的木門"吱呀"打開,一位身著青衫的少年背著竹簍走出,靴底沾滿濕潤的青苔。他抬頭望向山頂,仿佛看見雲霧中有人影晃動,手中的鐵錘與鑿子輕輕相碰,發出清脆的響聲——那是新的傳承。
喜歡大話靈山請大家收藏:()大話靈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