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抱樸伏龍]
字數:4796 加入書籤
第二十四章:抱樸伏龍
東晉太元三年,大寒節氣。葛洪站在葛仙峰巔的丹爐旁,九節竹化作三尺青竹,懸在丹鼎上方,正將新采的雪頂靈芝掃入爐中。爐身的古篆在晨光中泛著微光,那是祖父葛玄當年以星砂刻下的《太初經》片段,此刻與漫天飄灑的雪粒共鳴,每顆雪晶都映出丹鼎內的火焰——赤、青、白、黑、黃五色火焰交相輝映,正是葛洪新煉的"五氣朝元丹"。
"仙翁,鄱陽湖的漁船又少了三艘。"山民老鍾背著藥簍趕來,簍中裝著染著血漬的漁網,"漁老大說,前夜看見湖底有藍光,像龍鱗在翻湧。"
葛洪的眉峰微蹙,指尖輕點丹鼎,五色火焰突然收縮,在鼎口形成鄱陽湖的倒影。他看見湖底的定海珠正在震動,原本清澈的湖水已泛起幽藍,無數細小的龍鱗虛影在水中遊弋——這是龍脈異動的征兆。
"去通知百姓,三日內不要靠近湖邊。"葛洪解下腕間的玄色手鐲,這是太上老君所賜的"玄牝鐲",鐲身刻著陰陽魚紋,此刻正發出微燙的熱度,"我要去看看,當年封印的孽龍,是不是醒了。"
老鍾望著葛洪的背影,見他青衫上的丹紋在雪光中若隱若現,竟與葛仙峰的岩脈走向完全一致。山風掠過丹坪,將爐中飄出的藥香送入雲端,藥香中混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龍腥氣,仿佛預告著即將到來的風暴。
一、龍脈失控
一)晨霧中的異動
卯時初刻,葛洪站在"望湖亭"上,望著鄱陽湖麵上空的鉛雲。湖水原本清澈如鏡,此刻卻泛著鐵青色,湖心處的定海珠光芒微弱,像被蒙上了一層血紗。忽然,湖底傳來悶雷般的震動,水麵裂開,露出半截覆滿藤壺的龍角,角尖掛著的水珠竟呈血色。
"果然是你。"葛洪輕撫玄牝鐲,鐲上的陰陽魚突然轉動,"當年葛玄仙翁以定海珠鎮你,如今為何破封而出?"
孽龍的咆哮震碎晨霧,它龐大的身軀破水而出,龍鱗呈幽藍近黑,每片鱗甲上都刻著古老的水紋咒印,正是當年被黃帝斬下的應龍殘魂所化。它吞下定海珠,龍須上滴下的湖水瞬間腐蝕石欄,發出"滋滋"的聲響。
"葛洪!"孽龍的聲音如沉水的古鍾,"當年你們葛家以定海珠困我五百年,如今我吸收了鄱陽湖的地脈靈氣,定要讓這靈山成為我的龍宮!"
二)地裂山崩
龍尾橫掃而過,葛仙峰的岩壁發出不堪重負的呻吟。裂縫從峰頂延伸至丹坪,古鬆根係裸露在外,鬆脂順著裂縫滴落,在石麵上凝成血淚般的琥珀。葛洪眼睜睜看著自己搭建的丹爐傾斜,九節竹從鼎上跌落,摔在裂縫邊緣,竹節間滲出的青光與地脈靈氣共鳴,竟在石麵上拚出"護脈"二字。
"仙翁小心!"老鍾的呼喊被山石崩塌的巨響淹沒。葛洪被氣浪掀飛,落在"太初鼎"旁,見鼎中五色火焰即將熄滅,而孽龍正對著峰頂的定海珠舊址噴出毒霧。
"龍脈若斷,整個江南水係皆會倒灌。"葛洪擦去嘴角的血跡,望向山下正在逃亡的百姓,他們的衣袂被毒霧染成灰黑,如同無數個移動的亡靈,"看來今日,唯有入龍腹,方能止此浩劫。"
三)逆鱗而入
葛洪掐訣,玄牝鐲發出強光,化作一道細小的門戶,正好卡在孽龍的逆鱗之間。他足尖輕點,如遊魚般滑入龍腹,眼前頓時陷入一片黑暗,唯有孽龍的五髒之處,泛著妖異的紅光——心、肝、脾、肺、腎,竟被它煉化成五座丹爐,定海珠正在心爐中被火焚燒,發出痛苦的鳴響。
"好個自毀經脈的做法。"葛洪皺眉,看見心爐中的定海珠已出現裂紋,"你吞珠煉脈,卻不知定海珠乃天地靈物,豈容你這等邪祟煉化?"
孽龍的咆哮在龍腹中回蕩,心爐的火焰突然暴漲,將葛洪逼至肝爐旁。他這才發現,肝爐中竟囚禁著當年被他超度的怨靈,他們的身影在火中扭曲,發出無聲的呼救。
二、抱樸化龍
一)五髒煉爐
葛洪展開《抱樸子》新篇,書頁在龍腹中自動翻至"五氣篇",上麵記載著人體五髒與天地五行的對應之法。他望向心爐火)、肝爐木)、脾爐土)、肺爐金)、腎爐水),突然明白孽龍是想通過五髒煉爐,將自己的身軀轉化為新的龍脈。
"可惜你本末倒置,"葛洪抬手,九節竹突然從體外飛入龍腹,化作五根竹杖,分別抵住五座爐鼎,"龍脈者,需順天地之氣,而非強奪造化。"
玄牝鐲發出共鳴,鐲中的陰陽魚分裂成五行之象,金、木、水、火、土五種能量注入竹杖,竟在爐鼎中形成微型的靈山三十六峰,每座峰都對應著龍腹內的髒器。
二)神石現世
當竹杖抵住腎爐水)時,爐中突然噴出黑水,那是鄱陽湖底千年的沉屙。葛洪取出丹鼎中煉了三年的"五氣朝元丹",將其投入黑水,丹藥化作五顆神石,赤、青、白、黑、黃五色流轉,正是對應五行的"補脈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以我之丹,補你之脈。"葛洪將神石分別嵌入五髒爐鼎,神石與爐鼎發出震耳欲聾的共鳴,竟在龍腹中形成新的地脈循環。他看見定海珠的裂紋正在愈合,而孽龍的龍鱗也從幽藍轉為青玉色,那是靈氣歸正的征兆。
三)以身合脈
就在此時,龍腹突然劇烈震動——孽龍意識到自己被破了法,正用盡全力撞擊湖底的地脈節點。葛洪看見神石雖然穩定了五髒爐鼎,卻無法修補龍腹上的裂口,那是當年黃帝斬龍時留下的舊傷,如今被定海珠的力量撕開,正在不斷擴大。
"看來,唯有如此了。"葛洪望向自己的雙手,掌心的丹紋與神石的光芒交相輝映,"當年祖父以息壤造丹爐,今日我便以肉身補龍脈。"
他解開青衫,露出胸前的丹道紋身,那是自出生便有的,此刻正發出太陽般的光芒。肉身化作流光,與五顆神石融合,形成巨大的五色神石,正好堵住龍腹的裂口。孽龍發出最後的悲鳴,身體墜入湖底,化作一座新的島嶼,正是後來的"靈應島"。
三、天人感應
一)裂峰重生
葛仙峰的裂縫在神石填入的瞬間愈合,新生成的岩脈泛著五色光澤,每道石紋都像流動的藥液,治愈著山體的創傷。丹坪的丹爐雖然傾斜,卻奇跡般地保存下來,爐中未完成的丹藥吸收了神石的餘韻,化作細小的光點,飄向山下的百姓。
"快看!峰頂上的裂縫沒了!"老鍾指著葛仙峰,見峰頂的岩脈呈現出青龍盤繞的圖案,正是葛洪肉身與神石的結合體,"仙翁他...他成了峰的一部分!"
百姓們跪在丹坪前,看見石縫中滲出的泉水變成五色,每喝一口,身上的毒霧殘留便消失無蹤。有人取來陶罐接水,發現水麵上竟浮現出葛洪煉丹的幻影,他的青衫衣袂,已與峰岩的紋路完全融合。
二)抱樸酒興
三日後,靈山降下罕見的"五色雪"。雪花大如鵝毛,落地不化,反而融入泥土,催生出大片的靈香草。百姓們采集瑞雪,與靈山鬆針、七葉蓮一同釀成"抱樸酒",酒香中帶著藥草的清苦,卻又有回甘,飲者皆覺百病全消,就連垂危的老牛,飲後也能踏雪而行。
老鍾將第一壇酒敬在丹爐前,忽聞雲端傳來青牛的低鳴。太上老君的青牛踏雲而來,牛背馱著一卷竹簡,正是葛洪新著的《抱樸龍脈論》,上麵記載著此次補脈的心得:"龍脈者,天地之氣血也。醫龍脈如醫人,需順其性,補其虛,而非強其骨。"
三)丹心永照
雪幕中,葛洪的青衫幻影浮現,他伸手輕拂丹爐,爐中突然升起一道青煙,化作他當年在太醫院治病的場景:太子服下他煉的丹藥,紫斑消退;信州城百姓喝了鬆針湯,赤疫退散;鄱陽湖畔的漁民,在他的指引下避開了孽龍。
"仙翁!"虎娃們舉著雪球奔跑,卻發現雪球在接近丹坪時自動融化,化作環繞丹爐的靈霧,"您真的變成石頭了嗎?"
幻影微笑,指尖輕點虎娃額頭:"石頭也好,青煙也罷,隻要你們記得,靈山的龍脈,是由無數人的心血凝成,便夠了。"話音未落,青牛的鈴聲響起,幻影與竹簡一同融入雪幕,隻留下丹爐上的"抱樸"二字,在雪光中愈發清晰。
四、丹氣長流
太元四年,靈應島上長出了一種新的植物,莖幹如竹,葉片似蓮,當地人稱之為"抱樸草",據說能治百病,尤其對水濕之症有奇效。葛仙峰的岩脈間,常常能看到五色光暈流轉,那是葛洪的丹氣與地脈共鳴,守護著一方水土。
百年後,一位風水先生路過靈山,見葛仙峰的岩脈走勢竟與人體經絡完全一致,峰頂的五色神石,正是"中脘穴"的位置。他突然頓悟,寫下《靈山龍脈考》:"昔葛仙翁化神石補龍脈,非僅鎮孽龍,乃以丹道之理,通天地人之脈。故靈山之靈,在其能容,在其能化,在其能以人心之善,補天地之缺。"
晨霧又起,丹坪的古鬆在風中沙沙作響,仿佛在訴說著葛洪的故事。而遠處的鄱陽湖上,靈應島的輪廓在霧中若隱若現,島上的抱樸草正在晨露中舒展,那是葛洪留給人間的最後一味藥——讓每個靠近靈山的人都明白,真正的丹道,從來不是追求長生,而是像他那樣,將自己化作補天的神石,永遠守護著眾生的安康。
喜歡大話靈山請大家收藏:()大話靈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