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南塘峰]

字數:4568   加入書籤

A+A-


    一、峰巔醉影
    深秋的靈山蒸騰著淡金色的霧靄,三十六峰如散落的青玉,唯有南塘峰獨踞東南,峰頂平闊如砥,兩塊丈高的葫蘆狀圓石斜倚在苔蘚覆蓋的岩基上,石麵凹痕斑駁,恍若醉漢傾倒時濺落的酒漬。西側的南峰塘如碎銀嵌在山間,水麵倒映著峰巔的葫蘆石,漣漪蕩開時,仿佛能看見鐵拐李扶著葫蘆暢飲的身影。山腳下的南塘村飄著新麥酒的香氣,青石板路上,老嫗徐婆婆正坐在狀如紗錠的褐色岩石上浣衣,棒槌擊打聲驚起幾隻翠鳥,掠過如鏡的塘麵。
    “阿爹,峰頂的葫蘆石真的是仙翁的酒缸嗎?”八歲的虎娃趴在村口的老槐樹上,望著雲霧繚繞的南塘峰,鼻尖還沾著偷喝的米酒。
    正在修補漁網的李老漢抬頭,眼角的皺紋裏盛著三十年的霜色:“你爺爺的爺爺說,鐵拐仙翁當年醉臥峰頂,葫蘆滾落在地,就化成了那兩塊石頭……”他的聲音混著山風,飄向峰巔那片平坦的石坪,傳說中,那裏還留著仙翁醉酒時的臥痕。
    二、旱魃叩門
    三年前的芒種,南塘村的噩夢開始了。素有“靈山銀盆”之稱的南峰塘水位驟降,露出龜裂的塘底,倒映著蒼白的天空。第一株枯萎的稻苗出現在村東的梯田,葉片蜷曲如老人的手掌,接著整片農田迅速枯黃,連塘邊的柳樹都開始落葉。最先察覺異常的是徐婆婆,她在浣紗石上捶打衣物時,發現棒槌帶起的不再是清冽的水花,而是混著泥沙的濁流。
    “是旱魃過境。”老族長顫抖著捧起塘底的泥土,土塊在掌心碎成齏粉,“五十年前的縣誌記載,每逢丙戌年,北方旱魔便會南下,可這次……”他望向南塘峰,峰頂的葫蘆石在烈日下泛著白光,仿佛在警示某種異變。
    三日後,酷暑降臨。南峰塘的水徹底幹涸,塘底裂開尺寬的縫隙,噴出灼人的熱氣;田間的稻草人自燃成灰,連石磨上的玉米餅都烤成焦殼。李老漢抱著奄奄一息的虎娃跪在村口,望著西方天際翻滾的黃色雲團,忽然聽見山風送來一聲悠長的酒嗝——蒼涼,卻帶著說不出的醇厚。
    三、跛足仙蹤
    鐵拐李是在申時三刻降臨南塘峰的。當時他正拄著鐵拐,背著朱紅葫蘆,醉眼惺忪地跨過雲端,忽見下方大地龜裂如蛛網,百姓們在烈日下跪求。“好個醃臢旱鬼,竟敢在貧道的地界撒野!”他打了個酒嗝,鐵拐重重頓在峰頂,石坪上頓時出現半人深的杵印,兩塊葫蘆狀圓石應聲滾落在側,化作天然的酒缸。
    徐婆婆正在浣紗石上晾曬最後半塊濕布,忽見峰巔騰起紫霞,一位跛足老者扶著葫蘆而立,衣袂上繡著的酒仙紋在陽光下活了過來,竟有酒液順著衣紋流淌,滴入南峰塘中。“水!”她驚呼一聲,看見塘水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上漲,枯黃的蘆葦重新挺起腰杆。
    鐵拐李晃了晃葫蘆,酒香漫過整個南塘村:“老嫂子,叫鄉親們拿盆來接甘露,這葫蘆裏的酒啊,摻著天河的水呢。”他話音未落,朱紅葫蘆突然變大,壺嘴噴出三道銀練,分別注入南峰塘、村口老井和後山的竹渠。虎娃捧著陶碗接水,發現甘露入口甘冽,還帶著淡淡的桂花香,原本發燙的額頭瞬間清涼。
    當晚,鐵拐李醉臥峰頂石坪,葫蘆滾落在東側岩邊,化作兩塊相連的圓石,石麵天然形成泥封的紋路,仿佛隨時會溢出酒香。他的鐵拐斜倚在“酒缸”旁,竟在岩石上刻出“醉仙坪”三個大字,筆畫間還帶著未幹的酒漬。
    四、開壇講道
    七日後,旱情消退。南塘村的梯田重新注滿清水,枯萎的稻苗抽出新芽,連塘裏的錦鯉都比往日肥大三分。鐵拐李坐在浣紗石上,望著忙碌的村民,忽然笑道:“光靠貧道的葫蘆水可不成,得教你們些護田的小法術。”他隨手折下柳枝,在水麵畫出太極圖,“記住,每逢初一十五,用新麥酒祭塘,以柳枝劃水,便可風調雨順。”
    老族長帶著全村老少圍坐,見仙翁衣袂上的酒仙紋時而化作醉漢舞劍,時而變成葫蘆倒酒,紛紛叩頭謝恩。鐵拐李卻擺擺手:“別學那些虛禮,貧道最煩跪來跪去。”他忽然盯著虎娃手中的陶碗,“小娃娃,你碗底的酒漬像個‘雨’字,日後便做這南塘的司雨小吏如何?”虎娃懵懂點頭,隻覺掌心一熱,碗底竟真的浮現出淡金色的雨紋。
    從此,南塘峰下多了座“醉仙壇”,壇邊立著鐵拐李的石像,右腿微跛,左手抱葫蘆,右手比出“請酒”的手勢。每月初七,仙翁便會在峰頂顯靈,教村民們用葫蘆取水、以酒祭天的法術,南塘村漸漸成了靈山一帶的“酒仙之鄉”。
    五、暗龍奪光
    變故發生在次年霜降。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被烏雲籠罩,南峰塘的水一夜之間變得墨黑,倒映著扭曲的龍形陰影。鐵拐李正在峰頂與太白金星隔空對飲,忽見葫蘆劇烈震顫,酒液在石缸中沸騰:“不好,是東海暗龍!”他抄起鐵拐,隻見西方天際翻湧著漆黑的雲牆,雲中有赤瞳巨蟒盤旋,所過之處,星月無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暗龍原是東海龍宮的守墓妖物,因垂涎靈山的靈氣,趁鐵拐李法力虛弱時破開封印。它龐大的身軀遮蔽了整個南塘峰,蛇信子掃過峰頂,竟將“醉仙坪”的石紋灼出焦痕:“瘸子,交出靈山的水靈精,饒你全屍!”
    鐵拐李仰天大笑,酒氣化作火焰從口中噴出:“你這醃臢孽畜,也配跟貧道談條件?”他揮動鐵拐,峰頂的兩塊葫蘆石突然飛起,化作巨鼎扣向暗龍,朱紅葫蘆則迎風漲大,壺嘴對準龍首,噴出天河之水。
    六、七日鏖戰
    第一日,暗龍噴出“蝕光黑霧”,南塘村陷入永夜。鐵拐李以酒缸石為陣眼,布下“北鬥醉仙陣”,每塊石頭都化作酒壇,噴出熾烈的酒火,將黑霧燒成齏粉。
    第三日,暗龍潛入南峰塘,欲吸幹水靈精。鐵拐李跳進塘中,鐵拐化作巨杵攪動池水,竟在塘底現出“太極酒海”的紋路,將暗龍的黑血逼成晶瑩的酒露。
    第五日,暗龍召喚出十二隻“影魅”,形如醉酒的漢子,卻眼泛綠光。鐵拐李見狀大笑:“竟敢學貧道的醉仙步?”他踏起九宮步,衣袂上的酒仙紋紛紛離體,化作真正的醉仙與影魅搏鬥,每招都帶著陳年佳釀的香氣。
    到了第七日黎明,暗龍已是遍體鱗傷,龍鱗間滲著的不再是黑血,而是醇厚的米酒。它不甘心地撞向峰頂,卻被鐵拐李用葫蘆石卡住龍角:“孽畜,便留你在此地,用龍息滋養這方水土!”話音未落,他突然踉蹌跪地,原來為了維持陣法,他已燃燒了七百年的修為。
    七、醉化峰巒
    戰鬥結束後,村民們登上峰頂,隻見鐵拐李倚著葫蘆石而坐,氣息微弱。虎娃捧著新釀的米酒跪下:“仙翁,喝口酒吧……”鐵拐李卻搖頭,輕撫他的頭頂:“小娃娃,記住,酒是糧食的精魂,莫要浪費。”他望向南峰塘,水麵倒映著自己的身影,漸漸與山峰重合。
    “貧道累了,便在此處睡他個千秋萬載吧。”鐵拐李的聲音越來越輕,衣袂化作峰頂的雲霧,鐵拐插入石坪,變成指向東方的路標,朱紅葫蘆則分成兩半,化作峰側的兩塊圓石。村民們驚恐地看著,隻見南塘峰的形態悄然變化:峰頂變得平坦如砥,仿佛永遠留著仙翁的臥痕;東側的葫蘆石自帶酒香,連雨水滴落在上都會變成甘泉;西側的南峰塘則成了天然的酒壇,每逢月夜,水麵便會浮現出醉仙舞劍的倒影。
    徐婆婆摸著浣紗石上新增的酒漬紋路,忽然泣不成聲:“仙翁是用自己的仙骨化作了山峰,用醉魂守著咱們的南塘啊!”從此,峰頂的“醉仙坪”成了聖地,兩塊葫蘆石被稱為“天釀雙缸”,每逢雨天,石麵便會滲出清冽的酒露,據說喝了能百病不侵。
    八、酒魂永續
    百年後,南塘村已變成“醉仙鎮”,南塘峰下的酒肆林立,家家都會釀“仙翁醉”。虎娃的孫子王酒仙成為了新一任司雨吏,他常坐在浣紗石上,給孩子們講那個古老的故事:“當年仙翁化峰時,特意留了‘酒缸’石,說隻要咱們懂得敬畏糧食、珍惜水源,峰中的酒魂就不會散……”
    每逢重陽,醉仙鎮便會舉辦“祭峰大典”,村民們抬著新釀的米酒登上醉仙坪,將酒倒入天釀雙缸。這時,峰頂便會騰起七彩酒霧,化作鐵拐李的虛影,向百姓們揮手致意。更神奇的是,南峰塘的水從此有了靈性,能根據年景變換味道:豐收年清甜如蜜,災年則醇厚似酒,仿佛仙翁在用另一種方式告訴人們,生活的滋味,總要自己釀造。
    在南峰塘底的暗龍巢穴,被封印的暗龍雖然偶爾會發出低沉的咆哮,但每當這時,峰頂的葫蘆石就會噴出酒火,將龍息轉化為滋養土地的靈氣。鐵拐李的醉魂早已融入山峰,化作最獨特的守護——他教會人們用酒敬天、以醉悟真,讓這片土地不僅有豐收的喜悅,更有笑對磨難的豁達。
    當暮色降臨,南塘峰的輪廓在酒霧中若隱若現,宛如一位醉臥雲端的仙人,懷中抱著永不幹涸的酒葫蘆。山風掠過,帶來若有若無的酒香,那是百年前的仙翁留下的最後一壇酒,在歲月的長河中慢慢發酵,化作了世世代代南塘人心中,最溫暖的守護。
    這就是南塘峰的故事,它沒有驚天動地的犧牲,卻帶著醉仙特有的豁達與智慧。鐵拐李用酒缸石鎮住了暗龍,用醉魂滋養了土地,更教會人們:真正的守護,是讓生活充滿滋味,讓苦難釀成甘甜,就像他留下的葫蘆石,永遠盛著取之不盡的希望之酒,在每一個清晨與黃昏,倒映著靈山的雲光,流淌著人間的煙火。
    喜歡大話靈山請大家收藏:()大話靈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