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華表峰]
字數:4239 加入書籤
一、柱立蒼穹:擎天玉柱接天罡
混沌初開之際,盤古開天斧劈落的碎屑中,有一截“不周殘柱”墜入江南。千萬年鬥轉星移,柱身吸日月精華,納山川靈氣,竟在靈山北麓凝成一峰:圓如磨盤,直插雲霄,上下粗細相若,壁如刀削,陽光折射處可見縱橫條紋,恰似天地初開時的星圖刻痕。峰頂生有三株“鐵骨鬆”,根紮石縫,枝如青銅虯龍,針葉經千年風雪磨礪,竟能劃破雲翳,故山民稱其“華表峰”——取“以表天地,鎮護八荒”之意。
西周末年,天河星官“少微子”在天庭觀星,見鬥牛之間有赤氣上衝,俯瞰人間,正見信州大地龜裂,百姓抬著枯骨祭天。他本是不周殘柱所化的玉精,素與水精同源,見此景長歎:“吾掌星辰,卻不能潤蒼生,枉為天官!”遂解下象征星職的“璿璣玉佩”,化作青光墜入靈山,足尖輕點華表峰巔,竟將殘柱遺韻喚醒,峰體隱隱發出鍾磬之鳴。
“好個渾然天柱!”少微子撫柱而笑,袖中飛出三粒鬆籽,植入峰間石縫,瞬間長成鐵骨鬆,針葉間竟流轉著銀河碎屑。他取腰間玉壺,倒出半盞天河水,繞峰三匝,但見峰壁浮現出“水潤木生,木固土存”八字,正是治水護土的先天道紋。
二、鬆根結廬:星官降世護桑麻
少微子在峰腰尋得天然石穴,以星砂為磚,月華作瓦,建成“璿璣廬”。門前鐵骨鬆的根須竟自發編織成門,鬆針隨星象變化開合——北鬥指東則開,鬥柄指北則闔。每日子時,他必登峰觀星,雙掌按在柱身星圖上,體內玉精與峰體殘柱共鳴,漸至“人柱合一”之境。
周幽王三年,江南大旱,連靈山的千年銀杏都枯死過半。少微子踏星而來,見山民們在幹涸的河床前跪求,便取下璿璣玉佩,插入峰腳石縫:“此峰乃天地水脈之樞,爾等可沿柱身水紋開鑿。”百姓們依言而上,果然見青灰色水紋處有水珠滲出,順紋而下,竟在峰底匯成暗河。
“鬆針承露,石縫引泉,莫教點滴付塵埃。”少微子教村民們用鐵骨鬆針編織“承露網”,掛在峰間石縫下,清晨收取霧露;又在柱身刻下“節水十二訣”,從灌溉到飲用,皆按星象時辰規劃。他見孩童們捧著陶罐接水,便將璿璣玉佩的碎光融入水中,從此峰泉自帶星芒,飲之百病不侵。
三、旱魃臨世:星砂鬥氣化甘霖
春秋時期,旱魃乘“赤鬆子之亂”降臨靈山,化作赤焰巨鳥,雙翅扇動處,連華表峰的鐵骨鬆都卷起針葉。少微子登上峰頂,見巨鳥口中噴出的熱浪已將柱身星圖烤得模糊,忙掐“北鬥控水訣”,以自身玉精為引,溝通峰底暗河。
“天柱不倒,水脈不絕!”他大喝一聲,鐵骨鬆突然發出龍吟,針葉間飛出萬千冰晶,與赤焰相撞發出巨響。旱魃怒極,振翅撲向村落,少微子竟以身為餌,引巨鳥撞向華表峰——但見柱身星圖大放光明,赤焰觸之即滅,反被吸入峰體,化作滋養土地的“赤星砂”。
此戰過後,少微子發現柱身已出現裂紋,忙取天河石填補,卻在深夜咳出血星——他耗盡三成玉精,連璿璣玉佩都出現了裂痕。村正帶著百姓們登上峰來,捧著新收的“星砂稻”用峰泉灌溉所生,米粒自帶星點),跪在石穴前:“仙長為我們,連天上的星星都碎了。”少微子卻笑了:“星星碎在人間,才是真正的光明。”
四、天網垂落:金戈鐵馬叩天柱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年,少微子正在峰巔修補星圖,忽見西北方向雲開九重,二十八宿天兵踏劍而來,為首者手持玉帝金旨:“天河星官少微子,私改水脈,動搖天道,著即卸去仙籍,永鎮北溟!”
山民們聞訊而至,將華表峰圍得水泄不通。年逾九旬的老村正拄著鐵骨鬆枝製成的拐杖,顫聲說道:“仙長護了我們五十年,若要拿他,就先劈了這承露網!”說著,將裝著峰泉的陶罐舉過頭頂,罐中星芒竟與華表峰的柱身遙相呼應。
少微子輕撫老村正的肩膀:“莫怕,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漏的是人間真情。”他轉身對天兵拱手:“容我與百姓作別,自會隨你們回天。”卻在轉身時,以“星砂傳音”告知最聰慧的弟子星魂:“子時三刻,取我埋在鬆根下的‘不周殘片’,嵌入柱身裂痕。”
五、柱戰九霄:星鬥周天護黎元
紫微天網降下時,少微子正在柱身刻最後的節水訣。天兵們祭起“二十八宿劍”,直取峰腰石穴,卻見鐵骨鬆突然化作三條青銅巨龍,龍身纏繞柱身,針葉化劍,竟與天兵戰作一團。“爾等可知,此峰乃盤古遺澤?”少微子踏劍立於峰頂,璿璣玉佩碎光飛散,竟在柱身結成“周天星鬥陣”。
主陣的“角木蛟”天將怒吼:“叛逆星官,竟敢以凡界殘柱抗天!”揮劍斬向柱身。少微子不躲不閃,任由劍痕劃過胸口,鮮血滴在柱身星圖上,竟將裂紋修補如初——他以仙血為引,與華表峰簽訂“柱仙契約”,從此峰存人存,峰毀人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天網震動,天河之水突然倒灌,卻被柱身星圖盡數吸收,反化作甘霖灑向人間。少微子趁機捏出“開天訣”,峰頂鐵骨鬆竟拔地而起,化作擎天巨筆,在天網上畫出“護民”二字,字跡金光閃閃,竟將紫微垣星圖灼出窟窿。
六、化石成碑:玉精凝柱護八荒
當第十七道星雷劈落時,少微子的青衫已破破爛爛,璿璣玉佩碎成齏粉。他望著山腳下跪求的百姓,忽然笑了:“原來我修的不是星辰之道,是人間煙火之道。”說罷,將殘片嵌入柱身,雙掌按在“不周殘柱”的核心處,仙體開始如星砂般潰散。
“仙長!”星魂哭喊著撲過來,隻見少微子的身影漸漸融入華表峰,最終化作一尊倚柱而坐的石像,左手握半片璿璣玉佩,右手輕撫鐵骨鬆,衣袂間還沾著未幹的仙血。石像落成的瞬間,柱身星圖突然大放光明,三條青銅巨龍虛影繞峰三匝,沒入石像的眉心間——那是他留給人間的最後護佑。
天兵們見柱仙契約已成,知道再難動搖華表峰,隻得悻悻回天。臨行前,角木蛟望著石像歎道:“癡兒,你可知這一化,便是與柱同壽,再無飛升之日?”卻不知,石像的掌心已化作新的泉眼,四季流出的清泉裏,隱隱可見星砂閃爍,那是少微子用仙魂凝成的“護水符”。
七、星砂長明:萬載風煙刻道紋
漢代元封年間,華表峰下的村落遭遇蝗災,百姓們抱著石像的腿哭泣,忽見泉水中浮出無數星砂,落入田間後,蝗蟲竟紛紛退避;唐代天寶年間,茶聖陸羽路過靈山,飲了石像掌心的泉水,竟在泉邊悟得“水品七十二”,其中“華表星泉”列為上品;宋代辛棄疾任江西提點刑獄時,見石像衣袂間有星砂飄落,題詩壁上:“柱立中天鎮八荒,星砂化雨潤千倉。”
明清時期,山民們在峰腳修建“星官祠”,每逢幹旱,便繞峰行走,以鬆針承接石像掌心的泉水,灑向田間;近代文革時,有人欲炸毀華表峰開采石材,炸藥卻在柱身星圖前莫名失效,施工隊夜夢仙人持劍怒斥,次日便全體撤離。當地老人說,那是少微子在護佑他親手刻下的節水訣。
八、雲柱擎天:星雨長垂照古今
秋分,靈山景區的懸空索道上,導遊小張正指著遠處的圓柱形巨峰:“那就是華表峰,海拔1345米,岩體屬於火山角礫岩,形成於一億年前的造山運動……不過咱們當地人更願意叫它‘星官峰’,因為傳說中……”
遊客們舉著望遠鏡,隻見峰頂的鐵骨鬆在風中搖曳,樹影投在石像上,竟似仙人在揮袖灑星。忽然,山風大作,竟將雲霧吹成星鬥形狀,繞峰三匝後,化作細雨飄落。有遊客驚呼:“快看!石像的眼睛在發光!”
小張笑著解釋:“那是陽光穿過鬆針,在柱身星圖上的反光。不過老一輩人說,每當人間有旱情,石像掌心的泉水就會變熱,提醒大家節水。”說話間,一位環保誌願者正在記錄峰間的水文數據,他的筆記本上,赫然畫著少微子當年刻下的“節水十二訣”。
暮色中的華表峰漸漸化作剪影,石像的輪廓與柱身渾然一體,仿佛從來就是天地的一部分。山風掠過鐵骨鬆,鬆針相擊之聲,竟隱隱透出《節水經》的吟誦韻律——那是千年前,少微子坐在石穴前,教給山民們的第一首護水歌謠。
當最後一縷陽光消失,石像掌心的清泉仍在滴落,在峰底的承露池中敲出清脆的節拍。遊客們不知道,每一滴泉水裏,都藏著一個關於守護與犧牲的故事,藏著一位星官放棄長生,隻為讓人間的溪流永遠清澈,讓土地永遠肥沃,讓孩子們的笑聲永遠伴著鬆濤飄揚。華表峰默默矗立,如同一根永不傾倒的天地之柱,而少微子的傳說,就像他指尖的星砂,在每個旱季來臨前,都會在百姓的記憶裏重新閃爍。
喜歡大話靈山請大家收藏:()大話靈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