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白石峰]
字數:4092 加入書籤
一、玄霜初降:白石粼粼映天闕
宋淳熙十二年的立冬,靈山北麓的白石村飄著摻著冰屑的雨。陳老漢蹲在村口的老槐樹下,望著石磨上結的薄冰,磨盤邊緣的齒痕裏凍著去年的麥麩,像被歲月啃噬的傷口。三畝薄田覆著凍殼,麥苗蜷縮在凍土下,如繈褓中凍僵的嬰兒。村東頭的井台結著冰棱,井繩上的冰碴子掉在陶罐裏,發出細碎的響。
“天殺的,這是第三年霜降不化了!”李獵戶砸吧著凍僵的手指,獵刀上的獸血剛凝結就被凍成紫黑色。忽有清光自天而降,如碎玉落盤,落在村西的白石峰巔。百姓們抬頭,見一位身著月白道袍的仙人踏雲而立,道袍上繡著流動的冰川紋,腰間懸著柄三尺長的玉尺,尺身刻滿二十四節氣——正是天庭派來鎮護八荒的白石仙人。
“吾乃玉虛宮司霜仙官,奉命解此寒厄。”仙人開口,聲音如冰泉擊石,“爾等看這峰——”他揮袖掃過白石峰,峰頂的花崗岩竟泛出琉璃光澤,萬千石片如白鴿振翅,“此乃‘玄霜石’,吸太陰精華,蘊天地冰魄。”
說罷,仙人以玉尺輕點凍土,霜花竟逆著時令融化,滲入土中時發出“滋滋”輕響,如種子破冰的私語。陳老漢捧起泥土,發現凍土中混著細小的冰晶,在陽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暈,正是仙人以自身寒氣凝結的“破冰晶”。
二、茅廬初築:玉尺劃界定陰陽
白石仙人在峰頂的玄霜石旁搭建茅屋,梁柱用的是靈山特有的“冰紋木”,紋理如凍結的溪流,與峰體的白石渾然一體。他用玉尺在石壁刻下《禦寒經》,字跡隨寒暑變幻:冬日顯“融冰訣”,夏天現“儲雪圖”,每個字旁都配有月相圖示。茅簷下懸著十二串冰棱,對應十二月建,每串冰棱都凝著不同形態的雪花,正午時分會折射出彩虹,映在山下的麥田裏。
“寒魃為虐,非獨缺暖,更因‘陰陽逆亂’。”仙人向圍坐的百姓展示掌心的月輪,“吾等需先分陰陽,再調寒暑。”他帶著青壯漢子踏遍山巒,用玉尺測出地下寒脈,在白石峰與白石村之間開鑿“通陽渠”,渠壁刻滿融雪符文,渠水冬季不凍,夏季清涼,流經之處,連磐石都泛著暖意。
最奇的是“玄霜泉”。仙人以玉尺叩擊玄霜石,石麵的冰紋裂開,竟在峰頂形成冰湖,湖水呈淡藍色,倒映著永不熄滅的霜華。他舀水灑向凍雲,水滴升空化作暖霧,卻隻落在靈山境內,如被無形的手托住。“此乃‘白石霧’,融寒不融天。”仙人笑道,衣袂上的冰川紋隨霧勢舒展,仿佛在雲端漫步。
三、玄霜化雨:玉尺揮處寒冰融
慶元元年,江南遭遇罕見倒春寒,連靈山的玄霜泉都結了三層冰。白石仙人站在峰頂,望著天邊如鉛塊般的凍雲,玉尺的霜華已弱如遊絲——那是他耗損自身仙力維持的結果。“地脈已通,唯缺陽和。”他轉身對跪滿山路的百姓,“請諸位以火祈暖,以願為陽。”
萬名百姓點燃鬆明火把,在山徑擺成巨大的太陽形狀。仙人盤坐玄霜石,以玉尺刺掌,鮮血滴在尺身,霜華驟漲三丈,竟將凍雲燒出窟窿。“太陰借暖!”他掐動法訣,南方的暖雲被玉尺吸引,如候鳥遷徙而來,卻在靈山邊界化作細雨,沙沙落在通陽渠中。
這場雨下了三日三夜,白石村的井水暖了,玄霜泉的冰層融化,連枯死的梅樹都綻放出冰晶般的花朵。但仙人的玉尺卻暗了三分,衣袂上的冰川紋褪去銀輝,露出底下淡青的底色——那是仙力耗損的征兆。
四、天威乍臨:金詔如冰鎖雲巔
嘉泰三年,玉帝的金詔隨寒潮降至白石峰。糾察靈官領著雪部天將,腳踏寒霜雲,腰間的“鎖魂鏈”泛著冷電:“白石仙私改寒署,紊亂天規,著即解往玉虛宮問罪。”
仙人正在田間教百姓辨識“抗寒麥”,手中的玉尺突然劇烈震顫。他望向山腳下驚慌的百姓,忽然笑了,那笑容比玄霜泉的冰更清冽:“吾本一粒霜華,墜地為尺,豈可逆百姓之生?”說罷,將玉尺插入玄霜石,石麵頓時亮起月圖,峰頂的茅屋化作冰晶,將百姓護在其中。
首場交鋒在“通陽渠”展開。天將的寒霜刀劈向渠壁,刻滿符文的石頭竟如活物般凝結,將刀光凍成冰棱。仙人踏劍而起,玉尺的殘光在掌心聚成“陽”字,引動玄霜石的地脈之力,渠水突然沸騰,化作白色水龍,將寒霜雲衝散。
五、峰戰天軍:玄霜為甲石為刃
三日後,天庭祭出“焚霜爐”,要將白石峰凍成萬年冰窟。仙人站在玄霜石旁,看著爐中飛出的寒霜如隕石墜落,忽然解下腰間的玉尺,將殘霜潑向石麵:“玄霜石,借我三分冰魄!”
石麵應聲裂開,露出內部跳動的“太陰核”,竟與玉尺的霜華同色。仙人以身為引,冰魄與玉尺交融,在峰頂結成“護霜盾”,盾麵浮現出百姓耕作、孩童戲雪的光影,每道光影都如鋼鐵長城。寒霜撞擊盾麵,竟發出冰裂般的哀鳴,化作肥料滲入土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爾等可知,陰陽相濟方為道?”仙人的道袍已被寒霜灼穿,露出胸前閃爍的月紋,“吾寧碎此尺,不碎百姓之望!”他將玉尺插入玄霜石,自身化作流光融入石中,峰頂突然升起白色光柱,如巨手托住焚霜爐,連爐中寒霜都被染成透明。
六、玄霜永固:石像長凝護山阿
決戰在冬至子夜。玉帝親自催動“天樞冰劍”,要斬斷白石峰的地脈。仙人在石中睜開月眸,看見山腳下百姓舉著暖燈向峰頂爬行,每盞燈都是顆跳動的民心。他忽然明白,自己早已不是孤軍——玄霜石吸收的萬民願力,正是最強大的法器。
“以霜為劍,以願為甲!”他一聲清嘯,玄霜石爆發出月亮般的光芒,玉尺的碎片化作千萬盞霜燈,懸浮在百姓頭頂。天樞劍斬落的瞬間,所有霜燈同時亮起,形成“萬霜護峰陣”,劍氣竟被震回天庭,在南天門留下冰棱般的印記。
最終,仙人耗盡最後一絲仙力,化作一尊石像,雙手捧著玉尺,端坐在玄霜石上。石像的衣袂依然覆著薄霜,仿佛下一刻就會繼續講解農時;玉尺嵌在石像胸前,尺身雖裂,卻有幽藍的霜華在石縫中流淌,那是他與玄霜石共生的精魂。
七、千年霜華:玉尺餘威震八荒
開禧年間,百姓在石像前建“白石觀”,觀中供奉的不是神像,而是那柄嵌在石中的玉尺。每逢寒冬,觀主便率百姓繞峰誦經,玉尺就會亮起,峰頂的玄霜泉湧出暖水,順著通陽渠流向各村,水質甘冽且無冰寒之氣。
明代弘治年間,靈山遭遇百年不遇的雪災,積雪厚達三尺,卻在接近白石峰時,被霜燈的光影融成溪流。有農夫發現,溪流中漂著細小的玉尺碎片,竟能治愈凍裂的傷口,從此視白石仙為“寒災克星”。
現代的白石峰,玄霜石被玻璃罩保護,卻依然能感應人間冷暖。2008年,南方雪災肆虐,峰頂的石像眼中竟流出冰晶淚水,淚水匯入玄霜泉,泉水突然升溫,解了十萬畝茶園之凍。地質學家檢測發現,泉水含有特殊礦物質,能激活植物抗寒基因,堪稱“天然防凍劑”。
八、霜心永續:玉骨冰魂照千秋
如今,白石峰的石階上刻滿曆代百姓的祈願,有的用朱砂寫著“寒暑調和”,有的用卵石擺成玉尺形狀。登頂的遊客常發現,石像胸前的玉尺在子夜會發出微光,映著玄霜石的紋路,竟能在雲霧中形成仙人講經的幻影。
最動人的是“霜燈節”。每年冬至,百姓提著自製的冰燈登上峰頂,繞石像三匝,燈光與石像胸前的霜華相映,整座山峰如綴滿星辰。有位老人曾在燈節看見,石像的手指輕輕顫動,仿佛要接住孩童遞來的麥穗。
暮色中的白石峰,石像與玄霜石渾然一體,玉尺的微光透過雲層,像顆永不熄滅的寒星,在天地間閃爍。山風掠過,傳來細碎的誦經聲,那是千年不散的民願,是白石仙人用一生踐行的誓言:“尺在,霜在;霜在,百姓在。”
當最後一縷陽光消失,石像胸前的霜華突然大盛,映得整座山峰如琉璃世界。遊客們知道,那不是普通的光芒,而是一位仙人用永恒的守望,在天地間築起的、抵禦嚴寒的精神豐碑。正如峰頂石碑所刻:“霜雪無常,民心有常;白石一立,寒暑自彰。”這柄玉尺,終將在歲月長河中,繼續守護每一個在寒冬中堅守的靈魂。
喜歡大話靈山請大家收藏:()大話靈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