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高城峰]

字數:5038   加入書籤

A+A-


    一、群峰拱衛:雲霧深處的神秘印記
    四月的靈山被晨霧織成青灰色的錦緞,海拔1368米的高城峰如同一柄倒置的玉如意,斜插在層巒疊嶂之間。岩壁上赭紅色的紋理蜿蜒如血脈,在雲霧翻湧時若隱若現,恰似仙人揮毫留下的墨跡。山腳下的靈泉村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每當月圓之夜,峰頂會浮現出模糊的人形光影,衣袂飄飄如在雲端漫步。
    "阿公,高城峰為什麽叫這個名字呀?"十歲的秀秀攥著爺爺的袖口,望著遠處被霞光染紅的峰頂。老人布滿皺紋的手輕輕指向山巒:"這得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了。那時候咱們靈山連年遭災,田裏的稻子剛抽穗就被旱死,山匪又常常下山搶掠,百姓們連個安穩覺都睡不了......"
    縣誌記載,宋淳化年間的靈山地區確有"三年兩旱,蝗災頻發"的記錄,而高城峰的古稱"高澄峰"首次出現在明萬曆年間的《廣信府誌》中。當地老者口耳相傳的故事裏,這座山峰的名字變遷總伴隨著神秘色彩——據說是仙人留下的"高城"二字,既暗含"高踞雲端,護城安民"之意,又與仙人的法號息息相關。
    當暮色染透群峰,高城峰北側的懸崖便會顯現出天然形成的石紋:輪廓分明的衣褶、微微揚起的袖擺,遠遠望去竟像一位俯瞰人間的守護者。過往樵夫曾在峰頂發現半埋土中的殘破玉笏,雖經歲月侵蝕,仍可辨"護民"二字篆刻其上,這些零星的物證,讓高城峰的傳說更添幾分真實感。
    二、星墜之夜:紫霞仙子的傳音密信
    元豐七年的霜降前夜,天穹突現異象:紫微星旁忽現一顆赤色流星,拖曳著丈許長的光尾墜入靈山深處。正在峰頂采集藥草的老獵戶王老漢,親眼看見流星化作一位身裹青衫的男子,足下祥雲未散,手中托著一方刻滿星紋的玉匣。
    "吾乃高城,奉昊天上帝之命,來此護佑眾生。"男子聲音如清泉擊石,雖輕柔卻讓人心生安定。他望向山腳下零星的燈火,眉間掠過一絲痛色——那些在寒風中搖曳的光點,正如瀕死的燭火般忽明忽暗。
    高城仙人的降臨並非偶然。據《列仙全傳》補遺記載,當時天庭早有預兆:司掌人間疾苦的祿存星連續三月黯淡無光,紫微垣內出現"地母失位"的星象。掌管三界災劫的玄武大帝夜觀星象後,向玉帝進言:"江南東道有地脈失衡之象,需遣善掌水土之道的上仙鎮守。"
    初到人間的高城並未急於顯露神通。他化名"陳先生",在靈泉村東頭搭起竹籬茅舍,每日背著藥簍穿行於山林之間。村人很快發現,這位新來的外鄉人不但能準確辨認各種草藥,更能用銀針治愈多年頑疾。直到那年冬至,百年不遇的寒潮來襲,溪水結冰三尺,牲畜凍斃無數,高城才第一次顯露非凡法力——他站在村口老槐樹下,掌心騰起瑩瑩綠光,竟讓方圓十裏的草木在寒冬中抽出新芽。
    "仙人顯靈了!"百姓們跪在雪地裏叩拜,卻見高城急忙扶起眾人:"我隻是略懂些天地之道,真正要感謝的,是你們自己的堅韌。"他望向遠處的高城峰,眼中閃過微光:那是他選定的棲息之地,峰頂的天然石穴正適合作為溝通天地靈氣的樞紐。
    三、甘霖普降:旱魃肆虐後的生機逆轉
    元佑二年,江南大旱持續七月,靈山地區河床龜裂,連百年古鬆都開始掉葉。高城仙人每日清晨登上峰頂,麵對東方持笏而拜,玉匣中的星紋在陽光下明滅不定。村人發現,每當他施法時,峰頂便會浮現出若隱若現的水龍吟虛影,那是他在向天河星官祈雨。
    旱魃的肆虐遠比想象中頑固。據《災異誌》記載,此次幹旱乃下界濁氣凝聚而成的旱魔作祟,其根源在於人間怨氣淤積。高城仙人在查閱山精野怪的典籍後,決定采用"引天河水潤地脈"之法——此法需以自身法力為引,在峰頂搭建星象祭壇,連通天上銀河與地下靈泉。
    祭壇落成那日,高城峰被七彩霞光籠罩,二十八宿星圖在雲層中依次顯現。仙人踏星而行,每一步都在雲氣中留下金色足印,當他念動"水靈敕令"時,玉匣突然爆發出刺目光芒,一道水桶粗的銀流從天而降,直入峰頂深潭。刹那間,幹涸的河床開始滲水,枯萎的禾苗挺起了腰杆,就連枯死的老槐樹都冒出了新芽。
    但此法損耗極大,祈雨成功後,高城仙人麵色蒼白如紙,唇角滲出絲絲血跡。他卻笑著安慰圍上來的百姓:"無妨,天地自有循環,我不過是借了些天河的水,待地脈恢複,自會償還。"此後三月,他每日在潭邊打坐,以自身靈氣溫養被旱魔侵蝕的土地,潭水漸漸變得清澈甘甜,飲過的人畜皆百病不侵。
    旱魔的敗亡充滿戲劇性。當最後一股濁氣試圖逃離時,高城仙人隨手摘下腰間玉墜,化作萬千柳葉鏢追至三清界邊緣。這場戰鬥雖未在人間顯形,卻在仙界留下記錄:《仙戰錄》載"高城以柳葉化兵,破旱魃於鬥牛之分,其法如春風拂柳,看似輕柔卻無堅不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四、天威降臨:南天門下的嫉妒之雲
    高城仙人的聲望日隆,靈山百姓自發在峰下修建"護民祠",每月初一都會登山祭拜。消息傳到天庭,卻引發了不同反響。掌管人間香火的金靈聖母首先發難:"下界凡民竟敢僭越,為區區地仙立祠,成何體統?"她的話得到了不少神仙的附和——畢竟,一個新晉仙人的香火竟超過了許多老牌星宿,這在等級森嚴的天庭堪稱"越軌"。
    真正的危機始於紫微宮的一次朝會。當玉帝提及"靈山百姓安居樂業"時,左班丞相太白金星忽然出列:"陛下,高城仙長雖有功績,卻擅自改變地脈走向,已觸怒五方五帝。今西方白帝已遣使來告,稱江南金氣受損,恐引發連鎖災劫。"此言一出,殿中嘩然,原本支持高城的仙人也紛紛沉默。
    天庭的敕令在中秋夜降臨。十二名金甲天兵踏月而來,為首的天猷元帥手持"謫仙令",聲如滾雷:"高城聽令!爾擅自幹預人間劫數,觸犯天條第三十七款,著即卸去法身,回天庭聽候發落!"峰頂的茅屋內,高城正為百姓推算來年農時,聞言卻隻是一笑:"我早知會有此劫,隻是這靈山百姓......"
    他望向山下閃爍的燈火,眼中滿是不舍。自下凡來,他已將自己的靈脈與靈山地脈相連,若強行離開,剛恢複的地脈必將再次崩亂。"能否容我三日時間,安排善後之事?"高城抱拳懇請,卻遭天猷元帥冷笑拒絕:"莫非你想借機逃脫?天兵聽令,即刻拿人!"
    五、山河為證:石破天驚的守護之戰
    第一場交鋒在峰頂展開。天猷元帥揮劍劈出五道雷火,卻見高城輕揮衣袖,將攻擊引向一旁的巨石,炸出的火星竟在石麵燒出"護民"二字。"你這是抗旨!"天兵們怒吼著合圍,高城卻不慌不忙,足尖輕點便躍上懸崖,指尖劃過岩壁,赭紅色紋理突然活了過來,化作無數藤蔓纏住天兵的腿腳。
    這場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夜,堪稱"仙凡鬥法的奇觀"。據後世山民傳說,當夜高城峰忽明忽暗,忽而被金光籠罩,忽而騰起青色煙靄,兵器相擊之聲如萬馬奔騰,驚得鳥獸皆不敢出聲。仙人施展"移山倒海"之術,竟將相鄰的天梯峰雲霧引來,化作迷陣困住天兵;又以"五雷正法"在峰頂布下結界,任雷火轟擊卻巋然不動。
    天猷元帥見久攻不下,祭出殺手鐧"天罡三十六陣",頓時天昏地暗,無數利刃從四麵八方襲來。高城深知不能再拖延,他咬破指尖,血珠滴在玉匣上,刹那間星圖浮現,整個靈山的山川突然發出共鳴——那些被他救治過的草木、河流、甚至岩石,都在輸送著微弱卻堅定的力量。
    "天地萬物,皆有靈識。"高城的聲音回蕩在群峰之間,"我守護的不是天庭的威嚴,而是這方土地的生機。"話音未落,峰頂的石像突然發出微光,那是他與靈山地脈融合的印記。最終一擊時,他張開雙臂迎向最強的雷火,衣袍破碎卻巋然不倒,宛如一座新的山峰矗立在雲端。
    六、化身永恒:石像懷中的千年光陰
    當第一縷陽光照亮峰頂時,戰鬥已然結束。十二名天兵東倒西歪地躺在地上,天猷元帥的佩劍斷成兩截,而高城仙人已化作一尊石像,麵朝靈泉村方向盤坐,右手虛抬似在施法,左掌攤開托著那方玉匣。石像表麵泛著溫潤的光澤,細看之下,竟能發現石紋中流動著細小的光帶,如同血脈般生生不息。
    百姓們在清晨登山時,看到的便是這樣的景象。年逾八旬的老族長顫抖著跪下:"仙人用自己的法身鎮住了地脈啊!"他指著石像腳下的深潭,原本清澈的水麵此刻倒映著星圖,每一顆星星都對應著靈山的某處村落——那是高城在最後時刻,將自己的靈識融入了整個山脈。
    歲月在石像前流淌,護民祠漸漸變成了香火旺盛的道觀,玉匣中的星圖被拓印在石碑上,成為靈山百姓春耕秋收的指引。不知何時起,石像懷中的玉匣裏開始生長出一種奇花:花瓣呈七色,每逢幹旱便會自動凝結露珠,百姓們稱之為"仙人淚"。
    現代的登山者總會在石像前駐足。有人發現,石像的麵容會隨著光線變化而細微改變,有時像在微笑,有時又似在沉思。2019年,地質學家在峰頂檢測到異常的地磁場,儀器顯示此處的岩層中含有罕見的"靈玉"成分,能持續釋放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這或許就是傳說中"仙人神力"的科學解釋。
    七、雲深之處:傳說與現實的永恒共振
    站在2025年的高城峰頂,秀秀已是鬢角微白的教師。她指著遠處的石像,向學生們講述那個古老的傳說:"高城仙人並沒有離開,他化作了靈山的一部分,用另一種方式守護著我們。"山風掠過,石像袖間的銅鈴忽然輕響,仿佛在回應她的話語。
    近年的文物普查中,護民祠遺址出土了一塊宋代石碑,碑文清晰記載了"高城仙長降雨救民,化像護山"的事跡,與民間傳說高度吻合。更令人稱奇的是,每當靈山遭遇強台風或山體滑坡,高城峰周邊的村落總會神奇地避開災害,仿佛真有一雙無形的手在撥雲驅霧。
    暮色中,有人看見一位青衫男子的身影在石像旁閃過,待走近卻隻剩山霧繚繞。這樣的"目擊事件"每隔數年就會出現,成為高城峰最動人的注腳——傳說從未遠去,它早已融入靈山的每一塊岩石、每一片樹葉,成為這片土地的精神圖騰。
    當最後一縷陽光消失,峰頂的石像在夜色中漸漸與星空融為一體。或許,真正的守護從不需要驚天動地的奇跡,而是像高城仙人那樣,將自己的初心化作永恒的星光,默默照亮每一個平凡的日子。
    喜歡大話靈山請大家收藏:()大話靈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