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戲說端陽

字數:7997   加入書籤

A+A-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
    隨著老林小院兒最後一隻舒雁被趙宗實手刃,時間也不知不覺的來到了五月。
    “冰雪早無蹤,丹若正當紅。上課。”
    頭戴碧璽絲絛儒巾帽,一身玄青錦緞雲紋儒服,手拿一把羅漢竹紙扇的荀司律嘴角微勾,眼睛眯了眯對眾人說道。
    “夫子好。”
    同樣換了一身春裝儒生服的高正儀等六人向荀司律躬身道。
    “坐吧。”
    “謝夫子。”
    對眾人擺了擺手,荀司律來到座位坐下,帶著調侃的語氣對第一排的趙宗實說道,“六哥兒啊,昨天最後一隻舒雁也遭了你的毒手了,短期之內可沒糟鵝吃咯。”
    “夫子莫要再取笑學生了。”
    臉上閃過一絲尷尬,趙宗實對荀司律拱了拱道。
    狹促的荀司律放過了趙宗實,對著眾人說道“嗬嗬好,言歸正傳,一晃你們都來莊子一個月了,過幾日就是一年一度的端陽了。正好你們也都在,今年為師就帶你們過一個咱們讀書人的端陽。”
    “夫子,咱們讀書人的端陽是什麽樣子?“
    古靈精怪的高正儀舉著胖乎的小手問道。
    “既然郡主問了,那為師今日就和你們說說端陽。”
    把手中折扇放到了桌子上,荀司律輕捋胡須,開始他的講述。
    “ “端”有“初始”之意,是仲夏的開端,盛夏的起始,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於是便有了“端午”之稱,從這一天
    開始溫度逐漸升高,所以也叫“端陽。”
    最早形成於漢代。東漢應劭《風俗通義》中就有農曆五月五日人們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記載。”
    說到此處,荀司律略頓了頓,把目光投向了荀不言,“說到端午,言哥兒你可知道它的來曆?”
    “稟夫子,學生隻知道戰國時期的屈原在這一天聽聞楚國滅亡,心灰意冷之下投了汨羅江,後人就把這一天定為了端陽來紀念他。”
    荀不言淡定從容講出了自己的見解,眼中滿是自信的光芒。
    “嗯,回答尚可,坐下吧。其他人也可以說說自己的見解。”
    不鹹不淡的說了一句,荀司律又看向了其他人。
    “夫子這個我也知道。”
    這些日子吃的,越發胖乎乎的李秀容舉起了手,期待的看向荀司律。
    “嗬嗬,那小縣君也說說看吧。”
    看著李秀容清澈見底的眼睛,荀司律溫和的說道。
    “是夫子。每年這個時候會有好多的好吃的,有艾花,小銀鼓,彩色小團扇、各種各樣的“香糖果子”,還有又甜又糯的白團和五水團子。”
    掰著自己胖乎白嫩的手指,李秀容一個一個數著,眼神亮晶晶的。
    “嗯,真不錯,小縣君請坐吧。”
    笑著誇了句李秀容,讓她坐下,荀司律心裏想的卻是,“真是個小饞貓啊。”
    李秀容得了夫子誇讚,笑嘻嘻的坐下了。一旁的高正儀也再次舉起了小手,“夫子,這個我也知道。”
    “那郡主就接著說說吧。”
    嘴角微勾看著眼前的學生,荀司律頷首道。
    “是,夫子。這一天的早上大家會穿上好看的新衣服,全家人開開心心的出去遊玩,他們把這個叫做“走百病”。在午時之前回到家中,取井水或泉水,加入艾草、柳枝、葵花、蒲葉等材料煮沸後用來洗澡,寓意洗去一年的晦氣。”
    看著侃侃而談的高正儀,荀司律頗感意外,今天高正儀居然一句美食都沒提,難得呀。
    “已經有三個人回答過了,剩下的三人為師可要挨個提問了。”
    喝了口雨前龍井,荀司律的眸光在沒回答問題趙宗實三人裏來回遊弋。
    “六哥兒,你來說說吧。”
    最後還是把目光鎖定了趙宗實,荀司律含笑說道。
    深施一禮之後,趙宗實態度恭敬的說道“是夫子,端陽這天,人們不光在身上佩戴上五色絲線編織成的百索,還喜歡用數種顏色的絲線編成絲條,縫成圓圓的鐲子的模樣,給孩子們戴在手腕、腳腕上,寓意新的一年平安順遂。”
    “六哥兒也坐吧。不過說起百索和五彩線,為師曾聽聞在遼國的東京和南京一帶,在端陽當天,家中長輩會特意贈送一種食物給小孩子。”
    拿起桌上的折扇轉了幾下,荀司律故意賣起了關子。
    “夫子,到底送的是什麽呀,您就別賣關子了。”
    荀不言的眼中滿是寫滿了好奇。
    “你確定要知道?”
    看向自己兒子,荀司律一臉壞笑。
    “夫子您就說說吧,我們都好奇。”
    以荀不言為首的幾個小的都一臉期待的看向荀司律。
    “咳咳,那為師說了啊。”
    充分滿足了自己惡趣味,荀司律就不再吊著眾人,“那就是五毒餅,他們也有叫五毒餑餑的。”
    得到的答案令眾人驚詫萬分,眼中滿是疑惑和震驚,而荀不言臉色蒼白,嘴唇顫抖的說道,“不當人子,不當人子啊,原以為毒臘八粥就已經夠喪盡天良了,不成想這幫蠻夷更是喪心病狂,居然對家中稚子也如此歹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哈哈哈,看來你們和為師當初的反應一樣。”
    看著一眾學生的表情,荀司律哈哈大笑。
    “當初從北邊難民嘴裏聽說這件事的時候,為師也是義憤填膺,氣的破口大罵。後來在人家解釋過後才明白,五毒餅不是由五種毒物做成的食物,而是把餅子做成五種毒物的模樣,用來給孩子以毒攻毒,祈求平安。”
    頂著一眾學生不解,質疑的目光,荀司律耐心的講完了這件事。
    “奧奧,原來如此,果真是學海無涯,我等受教了。”
    率先反應過來的趙宗實再次在夫子麵前賣了個乖,看的身後的高正儀直撇嘴,旋即眼珠一轉,轉身就對荀不言耳語了幾句。
    “放心…明白…”“交給我吧…”
    二人不知嘀咕了些什麽,對視了一眼,一臉壞笑的分開了。與此同時,前排的趙宗實突然打了個激靈。
    “咳咳,好了,我們繼續。”
    輕咳兩聲,荀司律繼續講課。
    “說到端午的習俗,前唐與本朝一脈相承,大致也都是一樣的。但既然說到前唐,就不得不提到射粉團,鬥百草和鑄新鏡。咱們先說這射粉團,這是一種起源於唐代宮廷的遊戲。每年一到端陽節,宮人們就提前將黃米角黍或玉米團子切成小塊,都放在了盤中,手拿小弓並瞄準它射箭,隻有射中粉團的人才可以享用盤中美食。”
    折扇輕輕敲擊桌麵,荀司律用那低沉的聲音緩緩道來,而就在眾人聚精會神之際,一道聲音打破了寧靜。
    “幸好大表兄沒生在前唐,不然以大表兄那‘十箭九脫靶,一箭奔老馬’的箭法,端陽當天肯定會餓肚子。”
    “荀不言,你閉嘴。”
    “哥,誰是老馬?”
    趙宗實和高正儀的聲音同時響起,荀司律也投來了警告的眼神,而作為始作俑者的荀不言隻得乖乖坐好,用很小的聲音說道,“老馬就是報靶的人。”
    “哈哈哈~”
    “肅靜,我們繼續講課。”
    掃了一眼肩膀一抽一抽高正儀,荀司律板起了臉。
    “說完了射粉團,接下來我們說說鬥百草。就像白居易所寫的那樣,“撫塵覆鬥草,盡日樂嘻嘻”。鬥百草就是一種花草間較量的遊戲。人們會去找一些韌性足的花草,打好結後再互相拉扯,在這期間,誰的花草先斷誰就輸了。”
    複又掃了一眼笑嘻嘻的荀不言,荀司律接著說道,“另外還有一種“文鬥”。何謂“文鬥”,就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各自拿好自己的草,由一人報出自己的草名,其他人用自己草名對答,一旦被問住,就算輸了。”
    “那如果我去參加“文鬥”,肯定不會輸。”
    了解了鬥草“文鬥”規則的高正儀突然自信滿滿的說道。
    “這是為何?”
    “回夫子,因為我身邊的人幾乎全部都是以草藥來命名的。”
    “……”
    十分無語的看了一眼高正儀,荀司律接著講課了“鑄新鏡呢,顧名思義,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將作監下轄的製鏡工人都會在在揚州的長江中心的船上鑄造銅鏡,用來專門進貢給皇帝,被稱為‘天子鏡’。此外,在前唐的端陽節,人們還要飲菖蒲酒,懸掛艾草,以用於驅蟲去邪。”
    荀司律輕抿茶水,緩了緩嗓子道,“說完了前唐,我們再說本朝。除了我們之前講過的幾條,還有飲雄黃酒,掛艾草,食角黍,還會作端午帖子詞,親朋之間互相邀請,共進宴席。”
    “我們先說飲雄黃酒,它是每年端陽節的重要的習俗之一。雄黃酒呢,可以用來驅趕蟲豸化解五毒。而用飲用雄黃酒,則是可以祛毒解癢。除了這些還有人知道有什麽別的習俗嗎?”
    重點關注了一眼調皮的高正儀和荀不言,隨即荀司律又把眸光掃向了謝佳妤和範觀音二人。
    在課堂上自來是謹始慮終的謝佳妤破天荒的主動舉起了手,在荀不言鼓勵的眼神中,從容不迫的說道,“夫子我知道。家中如有未到飲酒年紀的稚子,他們長輩會仔細的給他們在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均勻的塗抹上雄黃酒,意在化毒防病,蟲豸不叮。”
    “嗯,說的很好,坐下吧。還有誰要補充的嗎?”
    滿意的看著謝佳妤,荀司律又一次問道。
    “正所謂‘唯有兒時不可忘,持艾簪蒲額頭王。’意思是說端午節這天,孩童們手中拿著艾葉,頭上戴著菖蒲,額頭上還用雄黃酒寫上了一個“王”字,就可以辟邪防疫。”
    “還有,還有把雄黃酒灑在牆角、床底等處,可以驅蛇蟲,清潔我們的住所。”
    清冷空靈的範觀音話音未落,圓潤可愛的李秀容又搶答了一句,逗得眾人一陣大笑。
    “哈哈哈~~”
    “小縣君也是有趣的緊呐,我們接著說說掛艾草。”
    笑著誇了句李秀容,荀司律搖了搖扇子,往下繼續講著,“到了端陽當天,大家不僅會去采摘或者采買艾草用來驅蟲,姑娘們還會挑選一根好看的艾草插在發髻上,並同時裝飾上蜈蚣、蚰蜒、蛇蠍或蟲草之類的飾物,裝扮成張道陵的“天師”形象。以達到驅邪避災的目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夫子,為什麽要裝扮成張道陵‘天師’的樣子啊?”
    李秀容大大眼睛裏滿是疑惑。
    “這個啊,要從他老人家學成道法之後說起,祂大戰六天魔鬼,將其鬼眾全部驅逐到了西北不毛之地,使民眾不再受疫病之苦。所以,祂不光是一位道教領袖,更以降妖除魔、驅邪避凶而聞名。後來在端陽節期間,民間就有了懸掛張天師降五毒的版畫亦或是辦成祂的習俗,這主要是為了祛毒辟邪、保佑平安。”
    “哦哦,多謝夫子。”
    雖然沒有聽懂多少,但李秀容還感謝了荀司律的解惑。
    “傳道授業解惑本就是為師該做的,無須多禮。說到掛艾草,就不得不提艾草中的上品複道艾。這種艾草產於現在河南路湯陰縣的複道鎮,因為驅蟲效果極好,所以大家又都稱其為‘佛道艾’。”
    溫和的解釋了句,荀司律繼續耐心講解著。
    聽到荀司律已經沙啞的聲音,荀不言輕輕打斷了他,插話道,“除此之外,百姓們還會將艾草編織成人型掛在門上來驅祟避害。並且這一天,親朋故友之間還會相互邀請,共進宴席。”
    雖然被荀不言打斷,荀司律這次卻沒有生氣,咕嘟咕嘟喝了幾口茶,微瞪了自家兒子一眼,放緩語速道,“最後一條,也是你們最喜歡的一條了,那就是角黍了。北方產黍,用黍米做粽,角狀,古時候在北方稱“角黍”。據說角黍早在春秋之前就已經出現了,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等到了魏晉南北朝,角黍就正式成為了端陽的節慶之物。”
    失笑的看了看兩眼放光的高正儀和李秀容,荀司律搖了搖頭,“到了前唐,角黍用米已是‘白瑩如玉’,它的形狀也已經出現了錐形、菱形,甚至還一路傳到了千裏之外的日本。而到了本朝,角黍更是大放異彩,它的外形不光有角粽、錐粽、菱粽、筒粽、筆粽、秤錘粽…,更有汴京商家將其堆疊編織成了亭台樓閣、畫舫香車的精美造型,極盡奢華,讓人眼花繚亂。”
    “夫子,夫子,角黍的餡料我知道。”
    “我也知道。”“我也知道。”
    “一個一個說,不著急。”
    “有栗子的,棗子的,糖的,還有……”
    “還有胡桃、薑、桂、麝香的。”
    “我喜歡吃楊梅的,酸酸甜甜的,範姐姐喜歡吃五花鹹蛋的。”
    看著爭先恐後的高正儀,李秀容,荀不言三人,荀夫子隻得稍稍用力敲了敲桌子,“肅靜,廚房已經提前準備了好多的餡料,還有宮裏送來的,夠你們幾個吃到撐了,放堂。”
    “耶,謝謝夫子。”
    “爹最好了。”
    幾個小的嗖的一下竄了出去,直奔廚房。而此時,謝佳妤卻在桌子上發現了一個,嗯,很醜的草螞蚱簪子。
    “醜死了。”說便小心翼翼的收了起來。
    喜歡引鳳雛請大家收藏:()引鳳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