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計擒舒麟
字數:7081 加入書籤
上文書說道,我們一幹人等終於摸清了他們是如何把官倉做的嚴絲合縫,找不到半點漏洞。從明麵上,我們沒有什麽證據,可我們現在掌握的的一切材料在私底下是經得起推敲的!尤其是那些血書,足以引起朝堂轟動。
我們趕緊整理了手中的材料,由劉墉寫成奏章,一式兩份,將一份用六百裏加急,送到了誠親王府。半月後,誠親王飛鴿傳書,說皇上要我們帶上所有現有證據連同人證老吏一同帶回京城。
我們收到飛鴿傳書,不敢怠慢。立刻起身從河南繞道進入直隸前往京城。
江寧府,乃是前明洪武大帝的國都金陵。是曆代王朝江南重要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
江寧府街道上行人如織,商鋪林立,各類物品琳琅滿目。從精美的絲綢、華麗的瓷器到精致的手工藝品,應有盡有。尤其是那色彩斑斕的雲錦,更是以其獨特的工藝和絢麗的圖案,吸引著無數過往的行人。
秦淮河穿城而過,河上船隻往來穿梭,運輸著各種貨物。碼頭上更是一片繁忙景象,來自各地的商船在此停靠,帶來了豐富的物資和文化。
在江寧府的中心區域,矗立著宏偉的府衙,其建築風格莊重典雅,彰顯著朝廷的威嚴。府衙前寬闊的廣場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周邊的街道上,各種酒樓、茶館、客棧錯落有致,為往來的人們提供了舒適的休息場所。
夜晚,江寧府燈火輝煌。秦淮河兩岸燈光閃爍,倒映在河麵上,如夢如幻。畫舫在河中緩緩行駛,悠揚的樂聲飄蕩在空氣中,讓人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詩意的世界。
江寧府這裏有眾多的文人墨客,他們在這裏創作了大量的詩詞歌賦。同時,民間藝術也十分活躍,如戲曲、雜技等,為人們帶來了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
而我們一行人根本無暇觀賞這繁榮景象,更無心遊覽這秦淮河畔優美風景。我們隻想趕快離開這是非之地,真想插上翅膀飛回京城。
我們到了長江碼頭,船老板一看到我們幾人,個個搖頭拒載。因為官府已經通知他們,看到我們幾個一律拒載,沒得商量。其實我們也好認出,三男一女“四人幫”,一眼就能認得出。
那有客官可能要問了,那個方聚賢呢?還有那個老吏去哪兒了?方聚賢幾乎不與我們在一起,他總是單獨行動,別說他們找不到方聚賢,他們可能連方聚賢長什麽樣都不知道。
那個老吏絕不能和我們在一起,如果讓他們發現老吏和我們一起,最多用不了三天,老頭就會一命歸西了。恰好有方聚賢,讓他安排人護送老吏進京,也省得我們整天為他提心吊膽的了。
這長江碼頭的船沒人敢讓我們乘坐。我們隻好沿江而下,尋找機會。當我們走出江寧府約二三十裏的地方,在江邊的蘆葦蕩中出現了一條小船。好像是一個漁夫,隻見這個漁夫一邊釣魚一邊唱著“給——錢——不——給——錢——呐——,都——能——坐——咱——船——呐——啊”……
我們一聽,好像專門唱給我們聽的。我趕緊過去招呼道:“漁家,我們能坐你的船嗎?”
那漁夫回頭看到了我們,說道:“可以呀!免費!”
付鈺小心翼翼地說:“不會有詐吧!”
“哼!看那位老哥說的,好像我是歹人似的!走吧走吧走吧,我不運你們了!”那漁夫扭過去臉不理我們了。
劉墉趕緊上前施禮道:“漁家大哥,手下被人整怕了,有點擔心也正常。還請漁家大哥莫要責怪!莫要責怪!”
“嗯——還是這位先生說話好聽,上來吧!”那漁夫說道。我們上了小船,小船在這位漁夫手中如離弦之箭,飛也似的沿江而下。不多時,遇到一條大船靠了過去,我們心想“完了,落到人家手裏了!”
當兩船靠到一起,大船上的人把我們用過板引到了大船之上。隻見大船上有個人走上前來朝我們深施一禮說道:“那位是劉墉劉大人?”
劉墉趕忙回禮道:“在下便是!”
那人抓住劉墉的手說,“隨我來!”就把我們領到了船艙之內。船艙內坐著一個人,見到劉墉趕緊起身施禮道:“在下是原江南八旗水師提督安順!因八旗子弟不識水性,訓練無果,於乾隆十六年被裁撤。如今,舒麟想獨霸長江航運,便將我招來訓練一隻水軍,我們已經在此兩年之久。我們一幹人等看不慣他的一些德行,勾結林氏三虎,霸占航道,販賣私鹽,於山匪勾結欺壓百姓,搶男霸女,無惡不作!我們人少力單,又沒有靠山,隻能幹著急沒辦法!如今你劉大人來了,還是皇上拍來的。我們就有主心骨了!”
這位叫安順的原提督一口氣說了一大通,我們一句話也插不上。
等他說完了,劉墉說道:“你們現在有多少人?有多少人能夠差遣?”
“水麵上的‘將領’都是咱的人!都看不慣舒麟的行為做派!”安順說。
“你們有證據嗎?有沒有證據可以先把他拿住?”劉墉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嘿嘿!劉大人!我們就是證據呀!你看!這船、水師軍兵、刀、槍、劍、戟,不都是最好的證據嗎?他私設水軍難道,大清律允許嗎?”安順越說越激動。
是呀!乾隆十六年裁撤江寧府水師這事兒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不就是最好的證據麽?我們真是被這些天的案子給弄糊塗了。
劉墉一拍大腿,“幹!抓捕舒麟!不過——,我們如何才能抓捕他呢?”
安順說:“這好辦,舒麟為了航運平穩,到了每月十六都會到我們水師祭江!後天就是本月十六,等到他來了。我們一鼓作氣把他拿住即可!不過,這兩日就得委屈幾位在船上呆著了!不知道劉大人相不相信在下。”
“如果安將軍有所圖謀,我就相信!如果安將軍沒有圖謀,劉墉萬不敢相信!不過此時也無所謂了!如果你想下手,我等該喝孟婆湯了!哈哈哈哈!”劉墉笑著說。
“既然劉大人相信在下,在下也無所求,隻求劉大人能在皇上跟前美言幾句,能讓我等有個好的出路便是!”安順說道。
“這沒問題,劉墉定當鼎力相助!”劉墉說道。於是我們就定了本月十六抓捕舒麟。
兩天很快過去了,十六日這天。我和劉墉等四人來到安順的帥船在船艙內靜靜地等待著舒麟的到來。
終於,遠處傳來了一陣喧鬧聲。隻見一艘豪華的大船緩緩駛來,船頭上站著幾個身著官服的人,正是舒麟和他的隨從。
當舒麟的船靠近上碼頭時,安順一聲令下,早已埋伏好的水軍迅速出動,將舒麟的船團團圍住。
舒麟見狀大驚失色,他沒想到會有人突然襲擊。他大聲喊道:“你們怎麽回事兒?竟敢造反!”
安順站在船頭大聲說道:“舒大人,你私設水軍,妄圖稱霸長江航運,犯下累累罪行。今日便是你的末日!還不束手就擒!?”
“舒麟,你還有什麽可說的?你的罪行已經昭然若揭,乖乖束手就擒吧!”劉墉走出船艙說道。
“你!你!你安順竟然背叛我!我和你沒……”這個“完”字還沒說出口,撲通一聲,舒麟被登上他那大船的那個接我們的漁夫一腳踹入水中,眼看著喝了好多水,那個漁夫才把他撈上帥船……
舒麟被撈上船後,麵色鐵青,雙眼瞪著安順,滿是憤怒與不甘。他掙紮著想要站起身,卻被一旁的水軍死死按住。
“安順,你竟敢背叛我!你可知後果!”舒麟咬牙切齒地吼道。
安順冷笑一聲,說道:“舒麟,你犯下如此罪行,天怒人怨,我怎能助紂為虐。今日便是你的報應!”
劉墉走上前,看著舒麟,嚴肅地說:“舒麟,你的所作所為已嚴重危害朝廷安全和百姓利益,今日便是你為自己罪行付出代價的時候。”
舒麟掙紮著抬起頭,狠狠地說:“劉墉,你別得意,我背後有人,你們這樣做不會有好下場!”
劉墉眉頭一皺,問道:“你說背後有人,是誰?”
舒麟卻緊閉雙唇,一言不發。
劉墉轉頭看向安順,說道:安將軍,我們得盡快將舒麟押解進京,以免夜長夢多。”
安順點頭道:“劉大人放心,我已安排好船隻和人手,即刻出發。”
就在這時,突然有一個手下慌慌張張地跑進來,對安順說道:“將軍,不好了,外麵來了一隊人馬,說是要我們放還舒大人!”
眾人一聽,臉色一變。安順立刻走出船艙查看情況,隻見一隊軍兵手持兵器,氣勢洶洶地朝著帥船圍了過來。
劉墉冷靜地對安順說:“先做好戰鬥準備,等我去見他們。”
安順擔心劉墉安全,劉墉告訴安順不必為他擔心,看好舒麟,不能讓他趁亂跑了。
安順點了點頭,對身邊的水軍將領說道:“準備戰鬥,絕不能讓他們靠近帥船!”一時間,碼頭水軍們紛紛拿起武器,嚴陣以待。
“劉大人,這些人來勢洶洶,我們得想個辦法應對。”安順說道。
就我說:“放心!我自有辦法!”
舒麟見狀,眼中閃過一絲得意,他大聲喊道:“劉墉!你有辦法?我看你有何辦法!你們都別白費力氣了,今日你們誰也別想帶走我!”
劉墉看著舒麟,冷冷地說:“舒麟,你這是垂死掙紮。就算你背後有人,也逃不過法律的製裁!付鈺,取天子劍來!”
付鈺打開包裹,取出天子劍遞給劉墉。隻看那劉墉手持長劍,厲聲說道:“呔!眾人聽著!本官天子劍在手,今日前來隻為抓捕罪犯兩江總督舒麟,與他人無關。膽敢衝撞搶奪人犯者,視如造反,與犯人同罪——!”
扭頭對舒麟說:“舒總督!舒大人!下麵的人膽敢踏上這船半步,我就先砍下你的人頭,看到了,這是天子劍。我有先斬後奏之權!要不你先試試這劍鋒利否?”
“別別別!劉大人,這可不能試,不能試!一試就死了!”舒麟耷拉下了腦袋。
水軍們雖憑借著熟練的技藝和頑強的鬥誌,暫時抵擋住了敵人的攻擊。可是對方也不是善茬,正在虎視眈眈準備拚個你死我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就在這時,遠處傳來了一陣馬蹄聲。原來是總督府八旗都統彤寶琳到了。
安順見狀,心中一喜,大聲喊道:“兄弟們,援兵來了!”
隻見彤寶琳喊到,“都助手,劉墉乃皇上欽差,如等這樣,有同於造反,是要遭滅九族的!”彤寶琳這一嗓子,局勢立馬穩定下來。
彤寶琳下馬登船,抱拳施禮道:“劉大人,我們江南官員並非都像舒麟等貪得無厭之人,再者舒麟並未曾直接參與各案之中,他隻是從中得些好處為那些貪官們開脫罪責罷了。隻是他這水師之事,讓人難以接受,不應該欺瞞朝廷,今日舒麟被抓,也是罪有應得。”
“彤大人能識大體、顧大局,實則難得。還請彤大人暫管兩江事務,單等朝廷旨意。這水軍之眾暫時由彤大人節製,等劉墉上報朝廷,是留是散由皇上決定。勞煩彤大人了!”劉墉對彤寶琳說道。
“劉大人放心,彤某絕不辜負劉大人一番好意,更不敢辜負當今皇上厚恩!”彤寶琳說完跳下船去,把前來救舒麟的八旗兵遣回了軍營,留下幾員副將,協同管理這支沒有編製的水軍。
我們帶著安順等水軍幾個主要人物乘船從揚州沿著大運河北上進京……
各位看官老爺,在這兩章裏可能有些暈菜。仔細的看官可能就會發現,在我們調集地方官兵的時候,有的是八旗兵丁、有時候又調集綠營兵。
這八旗兵,大夥可以理解,乃是滿洲八旗製下的軍隊由滿、蒙、漢八旗組成。而這綠營兵是怎麽回事兒?由哪些人組成,幹什麽的?
大清入關後,天下初定,八旗軍雖勇猛卻兵力不足,難以對廣袤的領土進行有效統治。於是,清政府招募漢人組建軍隊,以綠旗為標誌,按營為單位,這便是綠營兵。
綠營兵的職責十分重要。他們分駐各省,鎮守著各地的要害之處,維護地方治安,防範和鎮壓叛亂。在清朝的諸多戰爭中,像平定三藩之亂、柴達木之戰、平定大小和卓之戰、大小金川之戰等,都能看到綠營兵的身影,他們是清朝前期和中期主要的作戰力量。不僅如此,他們還承擔著各種雜役,差役、西北用兵、東南海防和邊防、屯戍、河工、漕運、守陵等任務都離不開他們。
綠營兵主要由漢人組成,實行募兵製。招募當地壯丁為兵,一旦入伍便編入兵籍,終身不改。遇到缺額時,騎兵從步戰兵中選拔,步戰兵從守兵中選拔,守兵則從餘丁中選拔,要是沒有餘丁,就從民間招募。
在組織編製上,綠營最高武職長官是提督,戰略單位是鎮,基本編製單位為營。總督、巡撫、提督和總兵都有直屬親兵,統稱本標。鎮轄協,由副將節製。協下設營,營下設汛,每汛有幾人到幾十人不等,由千總、把總統領。然而,他們的裝備和兵餉待遇遠不及八旗兵。
平日裏,綠營兵在營訓練,一旦有戰事便征調出征,戰事結束後就撤歸伍。清朝初期統一戰爭結束後,朝廷實施“以文製武”,由文臣督、撫監督和節製武官提督、總兵,各級將領隻有統兵權,而無調兵權,兵權歸朝廷。綠營兵最多時達六十萬餘人……
喜歡我和宰相劉羅鍋請大家收藏:()我和宰相劉羅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