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皇儲之爭
字數:6983 加入書籤
和珅與劉墉因引進西方文化一事爭得不可開交,劉墉也因此被乾隆降為四品官員。此後,和珅在朝堂上一手遮天。因其權勢熏天,一些想爭奪儲君之位的皇子們蠢蠢欲動,開始找機會依附於他。
乾隆五十九年初春,紫禁城的紅牆黃瓦之下,暗流湧動。隨著乾隆年齡漸長,他的一眾皇子們紛紛展露出對皇位的渴望,那份覬覦之心如同隱秘燃燒的火焰,在宮廷的陰影中蔓延。
這一日,養心殿內,乾隆正端坐在龍椅之上,翻閱著各地呈上的奏章。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下斑駁光影,映照著他略顯疲憊的麵容。此時,大皇子永璜正恭敬地站在一旁,試圖尋找合適的時機,向乾隆進言。
“皇阿瑪,兒臣近日聽聞江南一帶水患頻發,百姓流離失所,兒臣願親往賑災,為皇阿瑪分憂。”永璜一臉誠懇地說道。
乾隆微微抬頭,目光在永璜身上停留片刻,緩緩說道:“你有這份心,倒是難得。隻是賑災之事,關係重大,需謹慎行事。”
永璜心中一喜,趕忙說道:“兒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皇阿瑪所托。”
然而,就在永璜滿心歡喜之時,三皇子永璋卻從殿外匆匆走進,行禮之後說道:“皇阿瑪,兒臣以為,大皇兄雖有此心,但畢竟經驗尚淺。兒臣曾研習水利之術,對賑災之事也有所了解,若皇阿瑪信得過兒臣,兒臣願代大皇兄前往。”
永璜聞言,臉色微微一變,心中暗恨永璋橫插一杠。乾隆看著兩個兒子,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憂慮。他深知,皇子們對皇位的爭奪已然開始,而這種爭奪若不加以控製,必將影響朝局穩定。
與此同時,朝堂之上,各皇子也在暗中拉攏大臣。二皇子永璉雖早逝,但他的支持者們仍未死心,他們將目光投向了與永璉關係較為親近的皇子,試圖通過扶持新主,延續自身的權勢。
和珅,這位乾隆麵前的紅人,此刻正周旋於各皇子之間。他心中明白,選擇一個合適的皇子作為未來的靠山,對自己的仕途至關重要。這一日,他來到了四皇子永珹的府邸。
“四阿哥,如今朝堂局勢複雜,各皇子之間明爭暗鬥,您不可不早做打算啊。”和珅一臉諂媚地說道。
永珹微微皺眉,說道:“和大人,本皇子一向無心爭鬥,隻想安安穩穩地過日子。”
和珅微微一笑,說道:“四阿哥,這皇宮之中,又有誰能真正置身事外呢?您若不爭取,恐怕日後難免會受人欺淩。”
永珹心中一動,沉思片刻後說道:“和大人所言,倒也有些道理。隻是,本皇子不知該如何是好。”
和珅見狀,心中暗喜,趕忙說道:“四阿哥,以奴才之見,您不妨多結交一些朝中大臣,積攢自己的勢力。隻要您手中有了足夠的力量,這儲君之位……”和珅說著,目光中閃過一絲狡黠。
而另一邊,王傑、阿桂等人也有些穩不住腳,便找到劉墉商量此事。然而劉墉表示,雖然自己還在軍機處任職,但隻是個四品小吏,不便參與此事。其實劉墉早就知道乾隆已經內定了皇儲之位,為了保密,他隻能佯裝保持中立的態度。另外,他也深知皇子紛爭的危害,心中憂慮不已。
“大人,看您心事重重的樣子,可是有什麽煩心事?”管家張成走過來,輕聲問道。
劉墉歎了口氣,說道:“如今皇子們為了皇位爭鬥不休,長此以往,必將危及國家穩定。我雖想勸說皇上早日明確皇儲之人,但又不知道從何處開口。”
張成思索片刻,說道:“大人,皇上一向信任您,您不妨找個合適的時機,直言相諫。說不定皇上會聽從您的建議呢。”
劉墉微微點頭,說道:“也隻能如此了。隻是,這朝堂局勢複雜,稍有不慎,便可能惹來禍端。”
幾日後,早朝之上,劉墉鼓起勇氣,出列奏道:“皇上,如今皇子們皆已長大成人,為了朝局穩定,懇請皇上早日明確儲君之位。”
乾隆聽聞此言,臉色微微一變,沉默片刻後說道:“劉墉,此事朕自有打算,你無需多言。”
劉墉趕忙說道:“皇上,皇子們之間的爭鬥已經愈演愈烈,若不早言明儲君,恐怕會引發更大的亂子。”
乾隆眉頭緊皺,心中對皇子們的爭鬥本就煩悶,此時劉墉又提及此事,讓他心中更加不悅。但他深知劉墉一片忠心,也不好過分斥責,隻是說道:“朕已說過,此事朕會考慮,還輪不到你提醒,退下吧!”
劉墉無奈,隻得退下。他心中明白,想要勸說乾隆早日明確儲君,並非易事。而皇子們之間的紛爭,也必將愈演愈烈。
隨著時間的推移,皇子們之間的爭鬥愈發激烈。永璜和永璋為了爭奪前往江南賑災的機會,在朝堂上多次發生爭執,甚至鬧到了乾隆麵前。乾隆看著兩個兒子如此不顧兄弟情義,心中失望至極。
“你們身為皇子,不思為國家分憂,卻為了一點小事爭得麵紅耳赤,成何體統!”乾隆憤怒地嗬斥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永璜和永璋趕忙跪地請罪,但他們心中對皇位的爭奪,卻並未因此而停歇。
與此同時,和珅在各皇子之間的周旋也愈發頻繁。他一邊討好著永珹,一邊又與其他皇子保持著聯係,試圖在這場皇子紛爭中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這一日,劉墉在街頭偶遇一位曾經在宮中當差的老太監。閑聊之中,老太監無意間提及了一些宮廷秘聞,讓劉墉心中一動。
“劉大人,您可知道,最近宮中傳出一些風聲,說是有皇子為了爭奪皇位,正在謀劃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老太監壓低聲音說道。
劉墉心中一驚,趕忙問道:“老公公,您可知詳情?”
老太監搖了搖頭,說道:“具體的奴才也不太清楚,隻是聽聞一些傳言。劉大人,您在朝中為官,可得多留個心眼啊。”
劉墉謝過老太監後,心中暗自思索。他意識到,皇子們之間的爭鬥可能已經到了十分危險的地步。若不盡快采取措施,恐怕會引發一場宮廷大亂。
和珅在這場爭鬥中,愈發如魚得水。他利用自己在朝中的權勢,為所支持的皇子拉攏了不少大臣。永珹在和珅的幫助下,勢力逐漸壯大。但和珅的所作所為,也引起了阿桂、王傑等一些大臣的不滿。
“和大人,您如此明目張膽地支持四阿哥,就不怕皇上怪罪嗎?”紀曉嵐在私下裏對和珅說道。
和珅微微一笑,說道:“紀大人多慮了。如今皇上年事已高,儲君之位遲早要定。我不過是提前為自己找條出路罷了。”
紀曉嵐無奈地搖了搖頭,心中暗自歎息。他深知,和珅此舉,必將加劇皇子們之間的爭鬥,也必將讓他自己陷入無底的深淵。
在這一片爭鬥的喧囂之中,劉墉依舊在為了穩定皇子們之間的關係努力著。他精心整理著手中的資料,等待著一個合適的時機。而他所不知道的是,一場更大的宮廷陰謀,正在悄然醞釀之中……
在皇子們激烈的明爭暗鬥中,一場精心策劃的宮廷陰謀正如同隱匿在黑暗中的毒蛇,悄然吐著信子,伺機而動。五皇子永琪,本是個生性純良之人,對皇位並無太多野心,一心醉心於騎射和天文曆算之學。然而,他的這份超脫卻引來了其他皇子的嫉妒,尤其是六皇子永瑢,在和珅的唆使下,決心對永琪展開陷害。
永瑢與和珅在和珅府中的密室裏密謀,燭火搖曳,映照出他們臉上陰險的神情。
“和大人,此次計劃若能成功,永琪必定身敗名裂,本皇子離皇位便又近了一步。隻是,不知這計劃是否萬無一失?”永瑢眉頭微皺,眼中閃過一絲擔憂。
和珅輕輕一笑,臉上的肥肉跟著顫動,說道:“六阿哥放心,奴才已經安排妥當。咱們先在永琪的府邸中偷偷藏入一些違禁之物,再買通幾個太監宮女,讓他們在皇上麵前作證,說親眼看到永琪意圖謀反。皇上最是痛恨謀反之人,到時候,永琪便是有一百張嘴也說不清了。”
永瑢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狠色,說道:“好,就依和大人所言。此事一旦成功,本皇子定不會虧待和大人。”
幾日後的一個深夜,和珅的心腹帶著幾個身手矯健的黑衣人,偷偷潛入了永琪的府邸。他們輕車熟路地避開了巡邏的侍衛,將事先準備好的龍袍、玉璽等違禁之物藏在了永琪書房的暗格裏。
而另一邊,劉墉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偶然發現了一些不尋常的線索。他發現,最近一段時間,和珅與永瑢來往密切,而且有幾個太監宮女的行蹤也十分詭異。憑借著多年為官的經驗,劉墉敏銳地察覺到,一場針對某位皇子的陰謀正在展開。
劉墉決定暗中調查此事。他派出甄平,密切監視和珅和永瑢的一舉一動;同時,悄悄安排付鈺的兒子安傑,在宮中留意一切消息。
經過一番艱苦的調查,劉墉終於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他得知,有人要在近日對永琪下手,準備誣陷他謀反。劉墉心急如焚,深知此事若不及時阻止,永琪必將性命不保,而且還會引發更大的宮廷動蕩。
就在劉墉準備將此事告知乾隆時,永瑢已經迫不及待地展開了行動。他帶著幾個事先買通的太監宮女,來到了乾隆的養心殿外,求見乾隆。
“皇上,大事不好了!五阿哥永琪意圖謀反,奴才們親眼所見,還在他的書房暗格裏發現了龍袍、玉璽等違禁之物。”永瑢一臉焦急地說道。
乾隆聽聞此言,臉色瞬間變得鐵青,怒喝道:“你說什麽?永琪竟然做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來人,傳朕旨意,即刻將永琪押來見朕!”
不多時,永琪被帶到了養心殿。他一臉茫然,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皇阿瑪,兒臣冤枉啊!兒臣對皇阿瑪忠心耿耿,絕無謀反之意!”永琪撲通一聲跪地,聲淚俱下地說道。
乾隆怒目而視,說道:“你還敢狡辯!如今人證物證俱在,你還有何可說?”
永琪轉頭看向永瑢和那幾個太監宮女,眼中滿是憤怒和不解,說道:“六弟,你為何要陷害我?這些人分明是在說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永瑢冷笑一聲,說道:“五哥,事到如今,你還不認罪嗎?這幾個太監宮女都是親眼所見,難道他們還會冤枉你不成?”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之時,劉墉匆匆趕到了養心殿。
“皇上,請息怒!此事恐怕另有隱情。”劉墉跪地奏道。乾隆看向劉墉,說道:“劉墉,你有何話要說?難道你要為永琪開脫不成?”
劉墉說道:“皇上,微臣近日一直在暗中調查此事。微臣發現,此事乃是這幾位太監、宮女私下收了他人好處,故意陷害五阿哥。他們先是在五阿哥的府邸中藏入違禁之物,又告知六阿哥前來奏明陛下。其用心險惡,實在令人發指。”
乾隆聽聞此言,心中一驚,說道:“劉墉,你所言可是真的?可有證據?”
劉墉從懷中掏出一疊紙張,說道:“皇上,這是微臣差人收集到的證據。上麵記錄了這些太監、宮女的詳細經過。請皇上明察。”
乾隆接過紙張,仔細查看。越看臉色越難看,看完之後,他憤怒地將紙張扔在地上,怒喝道:“你們好大的膽子!竟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搞出這等陰謀!來人,將這些太監宮女拉下去嚴加拷問,一定要問出他們的幕後主使!永瑢!是不是你指使的?”
永瑢見狀,嚇得“咕咚”一聲跪了下來,說道:“孩兒……孩兒決計不敢呀父皇!請皇阿瑪明察!”
此時劉墉稟奏道:“陛下!此事六阿哥未必知曉,隻是這些太監宮女告知六阿哥。此等大逆不道之事,六阿哥不敢不來稟報陛下!”
“是……是……是的皇阿瑪,劉大人說的一點沒錯,孩兒從不知內情,今日是他們幾個給孩兒說了五哥私藏龍袍之事,孩兒信以為真,就來告知皇阿瑪的!真的就是這樣!”永瑢說罷,磕頭如搗蒜一般。
乾隆看著劉墉,心裏立刻明白了一切。心想“劉墉好樣的,為了讓朕不背負弑子之名,機智地化解了我兩個皇兒的危機,也讓這兩個蠢才解脫了!”
劉墉也看出了乾隆的心思,立刻說道:“陛下,這幾個太監宮女,也不必再問了,問也問不出什麽,還不知道他們會說出什麽來!直接處死算了!”
乾隆聽後立刻明白了劉墉的用意,當即吩咐道:“來人,將他們幾個的嘴封上,立刻處死!”
那幾個太監宮女還想喊冤,還沒等他們張口,就被武士們塞上嘴拉出去殺了。
由於劉墉的機智補救,避免了兩位皇子的內鬥。第二天,乾隆為此專門召開早朝。朝堂之上,乾隆陰沉著臉坐在龍椅上,看著滿朝文武說道:“昨日,有幾個太監宮女設計陷害朕的兩個皇兒,若非劉墉明察秋毫,險些讓朕背上弑子之名!是可忍孰不可忍!朕已經將那幾個太監宮女處置了!劉墉聽旨,朕恢複你的官職,賞銀一萬兩,另加黃馬褂一件,欽此!”
劉墉趕緊出班跪下,說道:“臣劉墉謝主隆恩,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接著乾隆又說道:“五阿哥、六阿哥處事不嚴謹,鬧出相互詆毀之事,差點形成兄弟砌牆。故將五阿哥、六阿哥降為貝子,欽此!”
這二位阿哥聽後也無話可說,也隻能接受。尤其是六阿哥,降為貝子之後,便永遠與皇位無緣了……
喜歡我和宰相劉羅鍋請大家收藏:()我和宰相劉羅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