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文化風波
字數:6603 加入書籤
劉墉在安葬了夫人單瑩嫂子之後,帶著眾人回到了京城。大清的京城,向來是繁華喧囂之地,可近來,這繁華的表象之下,卻湧動著一股難以言說的暗流。
隨著乾隆盛世的發展,西方傳教士在大清國內的活動日益頻繁。他們帶來的西方文化與思想,恰似一粒石子投入平靜湖麵,激起層層漣漪,與傳承幾千年的本土文化產生了激烈的碰撞。
在一處幽靜的茶樓雅間裏,幾位朝中官員正神色詭異地商議著。為首的便是一心想著自己利益的和珅,他身著華麗朝服,眼神中透著不服氣。
此刻,他重重地拍了下桌子,憤懣道:“這些洋鬼子傳教士,打著傳播福音的幌子,實則是在毒害我大清子民的思想,斷不能再讓他們肆意妄為下去!如果讓他們繼續如此下去,我們將會受到很大的損失的!”周圍官員紛紛附和,義憤填膺之情溢於言表。他們深知,新事物的衝擊或許會打破現有的利益格局,危及自身地位。
在劉墉他那略顯簡樸的府邸裏,桌上擺放著一些從西方傳來的科學儀器,如地球儀、望遠鏡之類。
其中一位官員忍不住先開了口:“劉大人,您看這西方傳來的地球儀、望遠鏡,確實精巧神奇啊。西方在科學技術方麵,看來是真有先進之處。”
劉墉微微點頭,說道:“是啊,這些儀器若是合理接納,對我大清的發展壯大,說不定能有大益處。”
另一位官員接話道:“話雖如此,可咱們也得清楚,真要推行此事,恐怕會遭遇重重阻力啊。”
第一位官員歎了口氣,無奈地說:“沒錯,和珅那些人怕是不會輕易答應,他們的勢力可不小。”
劉墉緩緩說道:“即便阻力再大,為了大清的將來,咱們也得試試這些新鮮玩意兒。”眾人聽了,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幾日後,早朝之上,傳教士一事終於被正式提上議程。和珅率先出列,他拱手向乾隆皇帝奏道:“陛下,西方傳教士近年來在我大清四處活動,蠱惑人心,傳播異教,長此以往,恐壞我大清根基,懇請陛下下令禁止傳教士一切活動,將他們盡數驅逐出境!”
乾隆皇帝微微皺眉,目光掃向群臣,問道:“諸位愛卿,對此事有何看法?”
劉墉見狀,向前一步,恭敬奏道:“陛下,臣以為此事不可一概而論。西方傳教士雖帶來了不同的文化與思想,但其中亦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值得我大清借鑒。如西方的天文曆法、數學、醫學等,對我大清或有裨益。我們可在一定程度上接納西方科學技術,以增強國力。當然,對於西方文化的傳播,確實需要警惕其文化侵略的可能,加強引導與監管,而非一味禁止。”
和珅聽著劉墉的言論,心中暗自冷笑。待劉墉說完,他立刻道:“陛下,劉大人之意雖有可取之處,但過於天真。西方傳教士居心叵測,其所謂的科學技術不過是誘餌,一旦接納,恐怕會引狼入室,萬望陛下三思啊!”
朝堂之上,大臣們分成兩派,爭論不休。乾隆皇帝見此情景,擺了擺手,說道:“此事關乎重大,容朕再仔細思量。退朝!”
退朝之後,和珅回到府邸,立即喚來親信幕僚,眼神陰鷙地說道:“你們去聯絡那些同樣擔憂新事物衝擊的保守派官員,讓他們在民間散布謠言,就說劉墉收受了洋人的好處,所以才主張接納傳教士,意圖擾亂大清。另外,再找些文人墨客,寫些文章批判劉墉此舉是對祖宗的背叛,是賣國行徑。”幕僚們趕忙點頭哈腰:“和大人放心,小的們這就去辦。”
沒過幾日,京城的大街小巷便炸開了鍋。幾個百姓聚在街邊,一個中年男子氣憤地說:“聽說了嗎?那劉墉居然和洋人勾勾搭搭,不知道安的什麽心!”
旁邊一個老者附和道:“可不是嘛,怪不得最近老提什麽接納西方科技,原來是有利可圖!”甚至有激進者更是跑到劉墉府外叫罵:“劉墉,你這賣國賊,出來!”
劉墉在府中聽聞這些傳言,麵色凝重,對身旁的親信說道:“不用想,這定是和珅那老賊的陰謀。哼,我豈能如他所願。”
親信著急地問:“大人,那咱們該怎麽辦?現在外麵傳得沸沸揚揚,對您很不利啊!”
劉墉擺擺手,沉穩地說:“此時辯解隻會越描越黑,先別急。你暗中去調查那些造謠者,收集證據。我這邊繼續尋找接納西方科技益處的實例,找機會再向皇上諫言。”
與此同時,和珅府中,和珅正與幾個心腹幕僚飲酒作樂。一個幕僚諂媚地說:“和大人,您這一招可真高啊,現在京城百姓對劉墉是怨聲載道。”
和珅哈哈大笑:“那是自然,不過這還不夠。咱們得趁熱打鐵,在朝堂上再給他來致命一擊,徹底把他打壓下去!”
另一個幕僚趕忙獻計:“大人,咱們可以在朝堂上聯合那些保守派大臣,一起彈劾劉墉,讓他無翻身之地。”和珅眼中閃過一絲狠勁:“好,就這麽辦!你們提前去聯絡那些大臣,準備充分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而,劉墉並未放棄,他四處奔走,收集西方科技能為大清帶來切實好處的材料。他找到京城一家客棧裏的西方傳教士馬神父,馬神父興奮地說:“劉大人,我帶來了一項新的醫學成果——種痘術,可預防天花。如今天花在京城周邊肆虐,這法子能救不少百姓的命啊。”
劉墉聽聞,眼中一亮:“馬神父,此事當真?”馬神父用力點頭:“千真萬確,劉大人可隨我去看看。”
劉墉跟著馬神父來到一處救治點,親眼看到種痘術為百姓預防天花,效果顯著且操作簡便。他心中大喜,對馬神父說:“這可是個好東西,若能在大清推廣,功德無量啊!”
劉墉回宮後,立刻將種痘術之事上奏乾隆皇帝。劉墉跪在殿中,懇切地說:“皇上,近日臣發現西方傳教士帶來一種種痘術,可預防天花。臣親眼所見,效果甚好,若能推廣,定能拯救無數百姓。”
乾隆皇帝聽聞,神色凝重:“哦?此事重大,朕派太醫院的太醫前去驗證。若屬實,倒是件好事。”
幾日後,太醫院的太醫回稟:“皇上,經過臣等反複研究和試驗,種痘術確實有效。”
朝堂上,原本支持和珅禁止傳教士的一些官員,此時也開始動搖。一位官員低聲對旁邊的人說:“看來劉墉說的西方科技,似乎真有可取之處啊。”
和珅見勢不妙,急得額頭冒汗,趕忙站出來:“皇上,這種痘術不過是洋人的騙局,不可輕信啊!他們說不定另有圖謀。而且,即便種痘術有效,可一旦開了接納西方科技的口子,往後大清傳統禮教何存?祖宗基業恐毀於一旦啊!”和珅言辭懇切,聲淚俱下,不少保守派官員也紛紛附和。
乾隆皇帝皺了皺眉頭,心中猶豫。一方麵,種痘術的效果擺在眼前,西方科技似乎確有可用之處;但另一方麵,和珅所言也讓他擔憂祖宗根基與傳統禮教受到衝擊。
最終,乾隆皇帝長歎一聲,威嚴地掃視朝堂,說道:“朕思來想去,大清傳承千年,祖宗基業與傳統禮教不可輕易動搖。雖種痘術看似有效,但接納西方科技一事,風險難測。朕決定,禁止西方傳教士在大清活動,杜絕西方文化與科技的侵入。”和珅心中大喜,表麵卻依舊恭敬:“陛下聖明!”
劉墉心中暗自叫苦,卻也隻能遵旨。下朝後,劉墉的好友紀曉嵐無奈地對他說:“劉大人,這次雖你據理力爭,無奈和珅等人勢力龐大,言辭蠱惑人心,終究還是他們勝了。”
劉墉微微苦笑:“此次失敗,實是可惜。但我相信,總有一天,大清會看到西方科技的益處。”
自乾隆皇帝下令禁止西方傳教士在大清活動後,以和珅為首的保守派大獲全勝,他們的氣焰愈發囂張。和珅回到府邸,臉上洋溢著得意的笑容,仿佛整個大清都已盡在他的掌控之中。
“大人,這次可真是大獲全勝啊!劉墉那老兒,還想跟您鬥,簡直不自量力。”親信幕僚滿臉諂媚地說道。
和珅冷笑一聲:“哼,就憑他劉墉,也敢與我作對。不過這還隻是個開始,絕不能讓他有翻身的機會。”
京城的街頭巷尾,關於劉墉的謠言傳得沸沸揚揚。和珅府邸內,和珅正對著親信吩咐著。
和珅一臉陰笑:“去,在民間多散布些劉墉的壞話,越惡毒越好。還有,那些文人,多給些銀子,讓他們在書院講學的時候,狠狠抨擊劉墉,就說他為了私利,賣國背祖。”親信點頭哈腰:“是,大人,小的這就去辦。”
朝堂之上,和珅聯合一群保守派官員,正謀劃著如何打壓劉墉。和珅冷哼一聲:“哼,每次上朝,隻要劉墉開口奏事,咱們就立刻反駁刁難,找點小事兒也得讓皇上對他不滿。”其他官員紛紛附和:“和大人所言極是,定不能讓他好過。”
一次,劉墉負責修繕官衙,工程結束後,和珅親自去檢查。和珅指著一些細微瑕疵,得意洋洋:“哼,劉墉辦事不力,中飽私囊,這次看他如何辯解。”
朝堂上,和珅站出來參奏劉墉:“陛下,劉墉修繕官衙,竟如此敷衍,實乃玩忽職守,還望陛下嚴懲。”
劉墉趕忙出列,拱手說道:“陛下,工程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這些瑕疵實屬正常範圍,且都有合理緣由。”
和珅卻不依不饒:“陛下,劉墉分明是狡辯,望陛下明察。”其他大臣也跟著起哄。
乾隆皇帝皺了皺眉:“劉墉,此事你需給朕一個合理交代。”最終,乾隆還是斥責了劉墉,並罰俸半年。
劉墉回到府中,心中憤懣:“這一切定是和珅的陰謀,可他勢力龐大,要抗衡談何容易。但我堅信,西方科技對大清有益,終有一天皇上會明白。”
劉墉遭遇打壓的同時,他身邊支持革新的官員也未能幸免。和珅對親信說道:“那個張景文,一直和劉墉走得近,支持接納西方科技,想辦法把他弄走。”親信心領神會:“大人放心,小的會在他政務上設些障礙,再抓他點小失誤,誣陷他貪汙受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久後,張景文被革職抄家流放的消息傳來。劉墉得知後,怒拍桌子:“和珅這賊子,竟如此狠毒,為了鏟除我們無所不用其極。可我此時自身難保,無法為景文申冤呐。”
京城之外,局勢悄然生變。沿海地區西方商船頻繁出沒,民間對西方文化和科技禁令也有不滿之聲。
劉墉敏銳察覺,對張成的大兒子張堃說道:“這或許是個扭轉局勢的機會,你速去沿海,與接觸過西方人的商人、漁民交流,了解西方的軍事、經濟和科技情況,越多越詳細越好。”
張堃領命而去。經過一段時間,張堃帶回大量資料。劉墉看著資料,麵色凝重:“西方列強發展如此迅猛,槍炮威力遠超我大清火器,工業生產模式也先進許多,大清若不變革,必有大危機。”
早朝之上,劉墉不顧和珅等人的敵意,毅然出列。劉墉恭敬奏道:“陛下,近日沿海西方商船頻繁,臣暗中調查發現,西方列強近年發展迅猛,軍事、經濟、科技皆有顯著進步,槍炮威力強大,工業發達。我大清若繼續閉關鎖國,恐麵臨巨大危機,懇請陛下重新考慮接納西方科技,增強國力。”
乾隆皇帝聽後,陷入沉思。和珅見狀,趕忙站出:“陛下,劉墉所言危言聳聽,西方不過是些奇技淫巧,我大清地大物博,何懼之有?劉墉此舉恐另有圖謀。”其他保守派官員也隨聲附和。朝堂上爭論不休。
乾隆皇帝思索片刻:“此事重大,容朕再斟酌。劉墉,你將資料整理成冊呈給朕,退朝。”
和珅回到府邸,焦急召集親信幕僚。和珅著急道:“劉墉呈的資料要是讓皇上重視了,咱們可就麻煩了,得想個辦法。”一個幕僚獻計:“大人,咱們在資料上做手腳,篡改數據和內容,讓皇上覺得劉墉誇大其詞。”和珅眼中閃過狠厲:“好主意,你們盡快去辦,絕不能讓劉墉得逞。”
幾日後,劉墉將資料呈給乾隆皇帝。乾隆審閱後,麵露不滿:“劉墉,你這資料數據與朕所知不符,難道是故意歪曲事實?”
劉墉大驚,跪地解釋:“陛下,臣所呈資料皆實地調查所得,定是有人暗中篡改,陷害微臣,懇請陛下明察。”
和珅在一旁煽風點火:“陛下,劉墉分明是狡辯,他心懷不軌,企圖誤導陛下。”
乾隆皇帝最終下令:“劉墉,你身為重臣,竟弄虛作假,降為四品官員,閉門思過,不得再幹預朝政。”
劉墉被降職的消息傳出,京城嘩然。劉墉回到府邸,看著收集的資料,長歎一聲:“我的一番苦心,難道就此付諸東流?但我不會放棄,大清終會明白。”在劉墉閉門思過期間,和珅仍不罷休。
和珅對親信說:“繼續散布劉墉謠言,讓他徹底身敗名裂。”
京城內,劉墉與和珅等人鬥得你死我活,渾然不知另一場巨大的危機即將降臨……
喜歡我和宰相劉羅鍋請大家收藏:()我和宰相劉羅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