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壽宴風波

字數:6511   加入書籤

A+A-


    當乾隆明確了儲君之後,朝堂上的太子之爭總算落下了帷幕。然而,乾隆定下的不能超過聖祖康熙老爺子在位六十年的退位之期日益迫近,猶如一塊沉甸甸的巨石,壓在乾隆帝的心頭。往日朝堂上那意氣風發、指點江山的豪情壯誌已悄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時常可見的悶悶不樂與沉默寡言。
    和珅,這位最懂乾隆心思的寵臣,敏銳地察覺到了聖上的低落情緒。在他看來,這不僅是為君分憂的良機,更是自己大顯身手、撈取好處的絕佳時機。思來想去,他將目光鎖定在了婉貴妃陳氏的大壽之上。和珅心想,若能借此大辦一場盛大的壽宴,定能讓聖上重拾歡顏,而自己也可從中謀取暴利。
    於是,和珅趕忙進宮麵聖,一番慷慨陳詞,將舉辦婉貴妃壽宴的種種好處說得天花亂墜。乾隆帝起初還有些猶豫,畢竟此時大清雖表麵上依舊繁華,但內裏已暗藏諸多隱患,國庫也並非那般充盈。然而,和珅那如簧巧舌不斷遊說,再加上乾隆帝實在渴望能在這煩悶之時尋得一絲慰藉,最終還是點頭應允,將壽宴的操辦大權交給了和珅。
    和珅領命後,可謂是如魚得水。他打著籌備壽宴的旗號,在宮廷內外大肆揮霍。從采買珍稀食材,到定製奢華的壽宴器具,再到布置美輪美奐的宴會場地,每一個環節他都親自把控,看似盡心盡力,實則每一步都暗藏玄機。
    負責采買的官員,在和珅的授意下,故意抬高物價。原本價值百兩的西域進貢的上等絲綢,在報賬時竟成了千兩;普通的江南瓷器,經他們之手,也搖身一變,成了價值連城的官窯珍品。和珅還利用職權,將一些與自己勾結的商戶安插進壽宴籌備的各個環節。這些商戶為了能從和珅這裏得到更多的生意,紛紛送上厚禮,而和珅則照單全收,中飽私囊。
    這一切自然沒能逃過劉墉的眼睛。劉墉,這位剛正不阿的大臣,平日裏就對和珅的所作所為極為不滿。他聽聞壽宴籌備過程中的種種亂象後,決心向乾隆帝奏明。
    一日早朝,待眾人奏事完畢,劉墉出列,神情嚴肅地向乾隆帝稟報道:“陛下,近日貴妃壽宴籌備之事,臣有所耳聞。和珅大人負責操辦,本應盡心盡力,為聖上分憂,為貴妃賀壽。然而,臣卻聽聞,在籌備過程中,采買物價虛高,諸多商戶與相關官員相互勾結,從中謀取暴利。如此行徑,不僅浪費國庫錢財,更有損我大清官場風氣,望陛下明察。”
    乾隆帝聽後,臉色頓時陰沉下來。他沒想到,自己如此信任和珅,讓他操辦壽宴,竟會出現這般情況。當即,乾隆帝責令和珅前來,當麵質問。
    和珅心中雖驚慌,但多年的官場曆練讓他迅速鎮定下來。他趕忙跪地,聲淚俱下地說道:“陛下,奴才一心隻為辦好壽宴,讓陛下與婉貴妃開心。或許是下麵辦事的人陽奉陰違,私自抬高物價,奴才實在是被蒙在鼓裏啊。陛下放心,奴才定當立刻整改,徹查此事,絕不讓這些奸佞之徒得逞。”
    乾隆帝看著和珅那信誓旦旦的模樣,心中的怒火稍稍平息了些。他冷冷地說道:“和愛卿,朕念你平日對朕忠心耿耿,此次便信你一回。你務必盡快整改,若再讓朕發現有此類事情發生,定不輕饒。”
    和珅連忙磕頭謝恩,心中卻對劉墉恨得咬牙切齒。他暗自思忖:“好你個劉墉,竟敢壞我好事,這筆賬,我和某人記下了,日後定要讓你付出代價。”
    表麵上,和珅開始著手整改。他將幾個官職較小的采買官員撤職查辦,又命人重新核算物價,一副雷厲風行、堅決整改的模樣。但實際上,他隻是做做樣子,那些真正與他勾結、從中獲利的關鍵人物,依舊逍遙法外,繼續為他斂財。
    很快,貴妃壽宴的日子到了。這一日,紫禁城張燈結彩,處處洋溢著喜慶的氛圍。壽宴在金碧輝煌的太和殿舉行,殿內擺滿了珍饈美饌,四周裝飾著華麗的綢緞與珠寶,璀璨奪目。
    王公貴族、朝廷大臣紛紛攜厚禮前來賀壽。眾人在殿中依次落座,歡聲笑語不斷,看似一片喜慶祥和的景象。然而,在這熱鬧的表象之下,各方勢力卻暗流湧動。
    以和珅為首的一派,心中對劉墉的怨恨絲毫未減,正謀劃著如何在壽宴上給劉墉難堪,讓他出醜。而劉墉這邊,深知和珅不會善罷甘休,表麵上鎮定自若,實則暗中警惕,以防和珅等人的突然發難。
    正當眾人舉杯為貴妃祝壽之時,殿外突然傳來一陣喧鬧聲。眾人皆是一愣,不知發生了何事。乾隆帝臉色一沉,問道:“外麵何事喧嘩?”
    不一會兒,一名侍衛匆匆走進殿內,跪地稟報道:“陛下,翰林院掌院學士嵇璜大人,突然暈倒在宮外,待太醫趕來時,已然氣絕身亡。”
    這消息猶如一道驚雷,瞬間在殿內炸開了鍋。眾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乾隆帝更是震驚不已,嵇璜乃朝廷重臣,學識淵博,一向身體康健,怎會突然暴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墉心中隱隱覺得此事有些蹊蹺,他看了一眼和珅,隻見和珅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慌亂。劉墉心中一動,難道此事與和珅有關?
    當下,劉墉出列奏道:“陛下,嵇璜大人突然離世,事有蹊蹺。臣懇請陛下允許臣徹查此事,給朝中大臣與天下百姓一個交代。”
    乾隆帝此時也是心煩意亂,見劉墉主動請纓,便點頭應允道:“劉愛卿,此事就交由你去辦。務必查清真相,不可有絲毫懈怠。”
    和珅一聽,心中暗暗叫苦。他擔心嵇璜之死會牽出自己的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於是趕忙說道:“陛下,劉大人事務繁忙,這壽宴也尚未結束。依臣之見,不如讓刑部侍郎阿克敦大人一同協助劉大人查辦此事,也好加快進度。”
    和珅此舉,一是想在查辦過程中安插自己的人手,以便隨時掌控情況;二是想分散劉墉的注意力,讓他無法全身心投入到調查中。
    乾隆帝思索片刻,覺得和珅所言有理,便說道:“也好,阿克敦,你便與劉墉一同查辦嵇璜之死一案,不得有誤。”
    阿克敦趕忙跪地領命,心中卻暗自發愁。他深知和珅的為人,此次協助劉墉查辦案件,夾在兩人中間,恐怕是左右為難。但皇命難違,他也隻能硬著頭皮上了。
    壽宴在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下,草草結束。眾人各自心懷心事,離開了太和殿。劉墉與阿克敦則立刻著手展開調查。
    他們首先來到嵇璜暈倒的地方,仔細查看現場。劉墉發現,嵇璜倒地之處並無明顯掙紮痕跡,但地上有一小片水漬,似乎是有人故意潑灑的。阿克敦在一旁說道:“劉大人,這水漬莫非有什麽玄機?”
    劉墉皺著眉頭,沉思片刻後說道:“阿克敦大人,這水漬或許與嵇璜大人的死因有關。我們再去嵇璜大人府上看看,說不定能找到更多線索。”
    兩人隨即來到嵇璜府中。嵇璜的家人悲痛欲絕,劉墉與阿克敦安撫了一番後,開始在嵇璜的書房和臥室仔細查找線索。
    在嵇璜的書房中,劉墉發現了一封未寫完的信件,信上隱約提到了一些關於和珅屬下官員在壽宴籌備過程中貪汙受賄的事情,隻是尚未寫完,也未署名。劉墉心中大喜,看來這嵇璜之死,極有可能與他知曉了和珅的秘密有關。
    阿克敦看到這封信後,臉色變得十分難看。他深知此事若牽扯到和珅,必將是一場大禍。他猶豫再三,還是說道:“劉大人,僅憑這封未寫完的信,恐怕難以定和珅的罪。況且,和珅大人深受陛下信任,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啊。”
    劉墉看著阿克敦,嚴肅地說道:“阿克敦大人,我等身為朝廷大臣,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若明知有人違法亂紀,卻因懼怕權勢而退縮,又有何顏麵麵對陛下與天下百姓?無論和珅權勢多大,隻要他犯了法,就必須受到懲處。”
    阿克敦被劉墉的一番話所打動,心中的猶豫也漸漸消散。他說道:“劉大人所言極是,阿克敦願與劉大人一同徹查到底。”
    就在他們準備進一步調查時,和珅那夥人也得到了消息。得知劉墉在嵇璜府中發現了信件,心中十分驚慌。他趕忙召集自己的心腹謀士,商議對策。
    謀士們紛紛獻策,有人說派人去劉墉府上偷走信件,毀屍滅跡;有人說誣陷劉墉偽造信件,意圖陷害和珅。和珅聽後,都覺得不太妥當。
    這時,一位謀士低聲說道:“和大人,如今之計,不如先想辦法轉移陛下的注意力,讓他不再關注嵇璜之死一案。比如,製造一些其他的事端,讓陛下忙於應對。”
    和珅眼睛一亮,覺得此計可行。他思索片刻後說道:“就以邊疆戰事為由,散布一些不實消息,說邊疆敵軍蠢蠢欲動,讓陛下不得不將精力放在邊疆防務上。至於劉墉那邊,我再想辦法給他使些絆子,讓他查不下去。”
    於是,和珅開始暗中安排人手,在朝堂內外散布邊疆戰事緊張的消息。很快,這消息就傳到了乾隆帝的耳中。乾隆帝聽聞後,果然十分擔憂,立刻召集大臣們商議邊疆防務之事。
    劉墉與阿克敦在調查過程中,也遇到了重重阻礙。他們想要傳喚一些相關證人,卻發現這些人要麽失蹤不見,要麽被人威脅,不敢開口。劉墉深知這是和珅的人在背後搞鬼,但他毫不退縮,依舊想盡辦法尋找線索。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劉墉得知嵇璜生前曾與一位名叫陳章的師爺關係密切,而這位師爺在嵇璜死後,也突然離開了京城。劉墉覺得陳章身上肯定有重要線索,於是派人四處尋找他的下落。
    經過一番周折,終於在京城郊外的一個小山村找到了陳章。劉墉親自前往,見到陳章後,好言相勸,讓他說出真相。
    陳章起初還心存顧慮,但看到劉墉那堅定的眼神,以及對正義的執著追求,他終於鼓起勇氣說道:“劉大人,嵇璜大人確實是被和珅害死的。那日,嵇璜大人發現了和珅的人在壽宴籌備中的貪汙證據,正準備向陛下奏明,卻被和珅的人得知。於是,他們在壽宴當日,在嵇璜大人的茶水中下了毒,導致嵇璜大人毒發身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墉聽後,心中怒火中燒。他說道:“陳師爺,你所說的話可屬實?若有半句假話,你知道後果的。”
    陳章趕忙說道:“劉大人,小人所言句句屬實,若有半句假話,天打雷劈。”
    劉墉帶著陳章回到京城,準備將證據呈給乾隆帝,讓和珅受到應有的懲罰。然而,此時朝堂之上,因邊疆戰事的傳言,一片混亂。乾隆帝整日忙於聽取邊疆防務的匯報,根本無暇顧及嵇璜之死一案。
    劉墉心急如焚,他深知若不盡快將和珅的罪行揭露,和珅極有可能繼續作惡,甚至會對自己和其他正直的大臣不利。於是,他決定在朝堂之上,找個機會,直接向乾隆帝稟明一切。
    一日早朝,待眾人奏事完畢,劉墉出列,手持證據,大聲奏道:“陛下,臣已查明嵇璜大人之死的真相。乃是和珅屬下的人,為掩蓋其在貴妃壽宴籌備過程中的貪汙罪行,派人在嵇璜大人的茶水中下毒,導致嵇璜大人身亡。這是證人師爺陳章,以及嵇璜大人留下的未寫完的信件為證。懇請陛下明察,嚴懲和珅。”
    乾隆帝聽後,大為震驚。他看著劉墉手中的證據,又看了看跪地的陳章,心中五味雜陳。和珅在一旁,嚇得臉色蒼白,趕忙跪地說道:“陛下,劉墉這是誣陷臣。臣對陛下忠心耿耿,怎會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這定是劉墉為了陷害臣,故意找人偽造的證據。”
    朝堂上的大臣們,此時也分成了兩派。一派支持劉墉,認為應該徹查此事,還嵇璜一個公道;另一派則是和珅的黨羽,紛紛為和珅求情,說劉墉此舉是別有用心。
    乾隆帝看著朝堂上爭論不休的眾人,心中十分煩悶。他深知和珅對自己多年的忠誠,也確實為朝廷辦了不少事,但劉墉所呈的證據又似乎並非空穴來風。
    沉思良久後,乾隆帝說道:“此事關乎重大,不可草率定奪。和珅!此事涉及到了你的屬下,朕就派你仔細查個水落石出。否則,朕拿你是問。劉墉,你與阿克敦繼續參與調查此事,務必查清真相,不得偏袒任何一方。”
    和珅聽後,心中對劉墉的怨恨達到了頂點。他暗暗發誓,若有機會,定要讓劉墉付出慘痛的代價。
    劉墉與阿克敦領命後,繼續展開深入調查。他們在調查過程中,又發現了許多和珅屬下貪汙受賄的其他證據,這些證據足以削弱和珅在朝中的很大勢力。
    隨著調查的深入,真相逐漸浮出水麵。乾隆帝得知調查結果後,痛心疾首。他沒想到,自己最信任的寵臣,竟然做出如此多的違法亂紀之事。
    最終,乾隆帝下旨,和珅的許多親信官員被抄家問斬。和珅多年來在朝中建立的左膀右臂,就這樣被消除了大半。而劉墉,因在此次事件中剛正不阿,堅持正義,受到了乾隆帝的嘉獎,成為了大清官場的楷模。
    這場由婉貴妃壽宴引發的風波,至此終於平息。但它給大清官場帶來的震動,卻久久未能消散。它讓人們看到了正義終將戰勝邪惡,也讓乾隆帝對朝廷的腐敗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而開始對官場進行一係列的整頓……
    喜歡我和宰相劉羅鍋請大家收藏:()我和宰相劉羅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