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苗民起義

字數:6351   加入書籤

A+A-


    乾隆六十年,凜冽的寒風如刀刃般刮過紫禁城的紅牆黃瓦,整座皇城沉浸在莊嚴肅穆之中。然而,在這看似平靜的表象之下,卻隱隱湧動著一股不同尋常的暗流。
    養心殿內,燭火搖曳,散發出昏黃的光暈,將殿內的一切都籠罩在朦朧之中。乾隆帝身著明黃龍袍,端坐在象征著無上權力的龍椅之上。他的身姿雖已不如往昔挺拔,但威嚴依舊,如山嶽般令人敬畏。他眼神深邃,透過半掩的殿門,靜靜地凝視著殿外那片被陰霾籠罩的天空,思緒仿佛飄向了遙遠的地方。
    和珅,這位在朝中權勢滔天的寵臣,正恭謹地站在一旁,微微躬身,臉上始終掛著恰到好處的謙卑笑容。他目光不時偷瞄著乾隆帝的神情,小心翼翼地察言觀色,試圖從這位帝王的細微表情中揣摩出其內心的真實想法。“皇上,近日朝中諸事千頭萬緒,猶如亂麻,您日理萬機,實在該多多保重龍體啊。”和珅輕聲說道,語氣中滿是關切,仿佛真的在為乾隆帝的身體擔憂。
    乾隆帝緩緩轉過頭,那如鷹隼般銳利的目光落在和珅身上。和珅心中一怵,卻依舊保持著臉上的笑容。“和愛卿,朕這身子骨還硬朗著呢,哪有那麽容易垮掉。隻是這天下之事錯綜複雜,哪能輕易放下。如今朕心意已決,打算禪位給顒琰,你對此可有什麽想法?”乾隆帝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在寂靜的養心殿內回蕩。
    和珅心中猛地一驚,心想這禪位之事如此突然,自己之前竟毫無察覺,這對自己的未來意味著什麽?但多年的官場曆練讓他瞬間鎮定下來,臉上依舊堆滿諂媚的笑容,連忙說道:“皇上聖明啊!這禪位之舉,實在是高瞻遠矚,定能讓我大清江山如磐石般更加穩固。太子仁孝聰慧,自幼便展現出非凡的才情和品德,必能完美地繼承皇上的衣缽,帶領我大清走向更加昌盛的輝煌之路啊。”
    乾隆帝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欣慰,“嗯,顒琰這孩子,朕可是看著他長大的,品性純良,心地仁厚,確實是個可造之材。不過,這禪位之後,朕雖退居幕後,不再親理朝政,但有些關乎大清命脈的事,還是要過問的。和愛卿,你跟隨朕多年,深得朕心,日後要多輔佐新皇,莫要讓朕失望才是。”
    “皇上放心,奴才對皇上的忠心,日月可鑒!定當竭盡全力,輔佐新皇,為我大清的千秋萬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絕不負皇上的信任!”和珅連忙單膝跪地,言辭懇切地說道。
    就在這時,養心殿的殿門被匆匆推開,凜冽的寒風裹挾著寒意呼嘯而入,吹得殿內的燭火劇烈搖晃。軍機大臣阿桂神色匆匆地走進殿內,腳步急促,打破了殿內原本的寧靜。“皇上,貴州傳來急報!”阿桂的聲音帶著一絲焦急。
    乾隆帝臉色瞬間一沉,原本嚴肅的麵容此刻更是籠罩上一層寒霜,“呈上來!”他的聲音冰冷而威嚴。
    阿桂趕忙上前,將奏折恭敬地呈到乾隆帝麵前。乾隆帝伸手接過奏折,緩緩展開,隨著目光在奏折上移動,他的臉色越來越難看,原本平靜的眼眸中逐漸燃起憤怒的火焰。“大膽石柳鄧,竟敢煽動苗民造反,公然挑釁我大清的威嚴,真是豈有此理!”乾隆猛地將奏折重重地拍在桌子上,震得桌上的茶杯都跟著晃動起來,發出清脆的響聲。
    阿桂見狀,連忙上前一步,拱手說道:“皇上息怒,此刻當務之急,是要迅速調兵遣將,以雷霆之勢盡快鎮壓叛亂,絕不能讓這些亂民的氣焰囂張下去。”
    乾隆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中的怒火,沉思片刻後說道:“阿桂,你與和珅商議一下,速速擬定詳細的平叛方案。朕要讓這些亂民知道,我大清的威嚴如同巍峨泰山,不可侵犯!任何妄圖挑戰我大清統治的人,都將粉身碎骨!”
    “遵旨!”阿桂和和珅齊聲應道,聲音在養心殿內久久回蕩。
    和珅與阿桂退下後,並未直接前往軍機處商議平叛之事,而是在養心殿外的回廊處停了下來。和珅臉上依舊掛著那看似溫和的笑容,隻是眼神中多了幾分算計。他拱手說道:“桂中堂,此次貴州之亂,可是個棘手的事兒啊。皇上讓你我共同商議平叛之策,這可是對咱們的信任,咱們可得好好謀劃謀劃。”
    阿桂微微皺眉,心中對和珅和珅這種故作親昵的舉動頗為反感,但礙於皇上的旨意以及朝堂的局勢,還是禮貌性地回應道:“和大人所言極是,隻是這平叛之事,關乎國家安危,容不得半點馬虎,咱們還是得從長計議。”
    和珅心中冷哼一聲,表麵上卻依舊熱情地說道:“那是自然。我聽聞貴州地勢複雜,苗民又熟悉當地環境,這仗打起來恐怕不容易。桂中堂久曆沙場,經驗豐富,不知對此有何高見?”
    阿桂看了和珅一眼,心中明白他這是在試探自己,於是正色道:“依我之見,首先要盡快集結附近省份的精銳兵力,迅速前往貴州平叛。同時,要了解叛軍的具體情況,包括他們的兵力部署、糧草儲備以及據點分布等,做到知己知彼。此外,還要安撫當地百姓,避免更多人被叛軍蠱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和珅點頭稱是,心中卻在盤算著自己的利益。他想,如果能在這次平叛中撈到好處,不僅能鞏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還能趁機擴充自己的財富。於是說道:“桂中堂所言甚是。不過,這軍需物資的籌備也至關重要,下官這就立刻通知下去,為大軍籌集充足的糧草和兵器。隻是……”和珅故意停頓了一下。
    阿桂心中一動,知道和珅這是要提條件了,冷冷地問道:“隻是什麽?和大人但說無妨。”
    和珅賠笑道:“隻是這籌集軍需物資,難免要與各地富商打交道,其中花費不少,我擔心到時候朝廷的撥款不夠啊。”
    阿桂心中暗罵和珅貪婪,但又不好發作,說道:“此事我會向皇上奏明,隻要合理所需,皇上定會批準。和大人還是先把心思放在如何平叛上吧。”
    和珅見阿桂不上鉤,心中有些不悅,但也不好再繼續糾纏,隻得說道:“那好吧,一切聽憑桂中堂安排。咱們這就去軍機處,盡快擬定平叛方案,莫要讓皇上久等。”
    兩人來到軍機處,裏麵的王傑、董誥、慶桂等官員們見他們進來,紛紛起身行禮。阿桂吩咐道:“都坐下吧,現在有緊急軍務要商議。貴州苗民在石柳鄧的煽動下造反,皇上命我們盡快擬定平叛方案。大家都說說自己的看法。”
    一位年輕的軍機章京起身說道:“大人,我認為可以先派一小股精銳部隊,深入貴州探查叛軍虛實,然後再由大軍壓境,一舉殲滅叛軍。”
    另一位官員則搖頭反對:“此舉太過冒險,若這小股部隊被叛軍發現,很可能全軍覆沒,反而打草驚蛇。我覺得還是應該以穩為主,先集結大軍,步步為營,推進平叛。”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得十分激烈。和珅坐在一旁,看似認真傾聽,實則心不在焉,他還在想著如何從這次平叛中謀取私利。阿桂則認真地聽取著眾人的意見,不時在紙上記錄著,心中逐漸有了一個初步的平叛計劃。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阿桂綜合眾人的意見,終於擬定出了一個詳細的平叛方案。方案中明確了調兵的具體部署,從湖南、四川等地調集五萬精兵,兵分三路,對貴州叛軍形成合圍之勢。同時,安排了後勤保障事宜,確保大軍糧草充足、兵器鋒利。還製定了安撫百姓的策略,以分化叛軍與民眾的關係。
    和珅看著這份方案,心中雖有些不滿,但也挑不出什麽大的毛病,隻得說道:“桂中堂果然運籌帷幄,此方案必定能一舉平定貴州之亂。咱們這就呈給皇上禦覽吧。”
    兩人帶著平叛方案再次來到養心殿。此時,天色已經漸漸暗了下來,養心殿內的燭火更加明亮。乾隆帝正坐在書桌前,看著各地呈上來的奏折,眉頭微微皺起。見阿桂和和珅進來,乾隆放下手中的奏折,問道:“平叛方案可擬定好了?”
    阿桂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皇上,平叛方案已擬定,請皇上禦覽。”說著,將方案呈了上去。
    乾隆接過方案,仔細地看了起來,一邊看一邊微微點頭。看完後,他將方案放在桌上,說道:“此方案甚好,就按此執行吧。阿桂,你親自督戰,務必盡快平定叛亂,不得有誤。”
    阿桂連忙跪地領旨:“臣遵旨!皇上放心,臣定當不辱使命,早日凱旋而歸。”
    乾隆又看向和珅,說道:“和愛卿,阿桂在前方作戰,這後勤保障就交給你了。務必確保軍需物資及時供應,不得有絲毫差錯。”
    和珅趕忙跪地說道:“皇上放心,奴才一定竭盡全力,保障大軍的後勤供應。”
    乾隆揮了揮手,說道:“你們下去準備吧。此次平叛,關係到我大清的穩定,切不可掉以輕心。”
    阿桂和和珅退下後,乾隆獨自一人坐在養心殿內,望著殿外漆黑的夜空,心中默默祈禱著平叛能夠順利。他深知,在這禪位前夕發生這樣的叛亂,對大清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而即將繼位的顒琰,能否在這複雜的局勢中穩住大局,帶領大清繼續走向繁榮,也讓他憂心忡忡。他心想自己在位六十年,雖開創了一番盛世,但如今內憂外患已現端倪,希望顒琰能有足夠的能力和智慧來應對這一切。
    卻說貴州鬆桃大塘,石柳鄧站在一座高坡之上,望著周圍聚集的苗民,眼神中充滿了堅定和憤怒。“鄉親們,這些年來,我們苗民受盡了官府的欺壓,今日,我們要為自己討回公道!”
    “對,討回公道!”苗民們群情激奮,紛紛響應。
    石柳鄧振臂一揮,“出發!”苗民們手持武器,向著附近的官府駐地進發。
    很快,苗民起義的消息就傳遍了周邊地區,湖南永綏的石三保、乾州的吳八月等各寨苗民紛紛響應。義軍如燎原之火,迅速控製了湖南、四川、貴州共計三省府十三州縣。
    在貴州,石柳鄧領導的苗民義軍勢力正在不斷壯大。他們占據了一些險要的山頭,修築工事,準備與清軍展開一場激烈的戰鬥。石柳鄧站在山寨的高處,望著漫山遍野的苗民,心中充滿了鬥誌。他大聲喊道:“鄉親們,我們苗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卻受盡了清朝官府的欺壓。今天,我們要為自己的尊嚴和自由而戰,讓那些清朝的狗官知道,我們苗民不是好欺負的!”苗民們群情激昂,紛紛高呼口號,士氣高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阿桂和和珅各自忙碌著平叛的準備工作。阿桂忙著調兵遣將,與各路將領商討作戰計劃,日夜操勞,並以八百裏加急公文送到駐守在雲南的福康安,令其首先出兵阻擋叛軍勢力。福康安領命出征,他率領著清軍,浩浩蕩蕩地向苗疆進發。
    福康安到達苗疆後,立即與當地清軍會合,對義軍展開了瘋狂的圍剿。石柳鄧等義軍首領毫不畏懼,帶領著苗民與清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戰場上,硝煙彌漫,喊殺聲震天。清軍憑借著精良的武器和強大的兵力,向義軍陣地發起了一次次衝鋒。苗民們雖然武器簡陋,但他們憑借著對家園的熱愛和對壓迫的憤怒,頑強抵抗。
    福康安見強攻不下,便采用了分化瓦解的策略。他派人混入義軍內部,試圖挑撥義軍首領之間的關係。石柳鄧等人察覺到了清軍的陰謀,他們加強了內部團結,共同對抗清軍。
    戰鬥持續了數月,雙方互有傷亡。乾隆帝不斷地催促福康安盡快平定叛亂,福康安壓力巨大,他深知此次任務艱巨,若不能盡快完成,自己必將受到嚴懲。
    而和珅則打著籌備軍需物資的幌子,四處結交富商,從中謀取私利。他以各種名義向富商們索要錢財,聲稱是為了支持平叛大業,那些富商們畏懼他的權勢,隻得乖乖奉上錢財。
    而在京城,顒琰也得知了貴州叛亂的消息。他深知這是對自己繼位前的一次重大考驗,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將會影響到自己未來的統治。於是,他主動來到乾隆帝的住所,向乾隆帝請教應對之策。
    顒琰恭敬地跪在乾隆帝麵前,說道:“皇阿瑪,兒臣聽聞貴州發生叛亂,心中甚是憂慮。兒臣深知自己才疏學淺,還望皇阿瑪能給兒臣一些指點,讓兒臣能為平叛之事盡一份力。”
    乾隆帝看著眼前這個孝順的兒子,心中感到一絲欣慰。他緩緩說道:“琰兒,這貴州之亂,是我大清麵臨的一次危機,但也是你展現才能的機會。平叛之事,既要靠武力鎮壓,也要靠安撫民心。你要記住,得民心者得天下。阿桂和和珅已經在籌備平叛,你要密切關注局勢的發展,如有需要,可隨時向朕請教。”
    顒琰點頭稱是,說道:“兒臣謹遵皇阿瑪教誨。兒臣會時刻關注平叛進展,為皇阿瑪分憂。”
    在阿桂的精心籌備下,京城的五萬清軍迅速集結完畢,浩浩蕩蕩地向貴州進發。大軍所過之處,塵土飛揚,氣勢磅礴。阿桂騎著一匹高大的戰馬,走在隊伍的最前方,眼神堅定地望著前方,心中充滿了必勝的信念……
    喜歡我和宰相劉羅鍋請大家收藏:()我和宰相劉羅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